以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托起中国梦
文/慎海雄
总书记近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 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 阶,人民生活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 人才。
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总书记再次表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 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 天地。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石是人才,必须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创新人才而 用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时代。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古圣先贤已察其要领,中国共产党人更得其精髓。从我们 党诞生之日起,党的旗帜下就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英才,用热血、智慧和创新创造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当年,钱学森这位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 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的伟大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得士者强,失士者衰”最生动的例证。业以才兴,国以才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实现中国梦的新 的伟大征程,决定了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各条战线培养、造就、发现一批批可 堪重任的英才。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各尽其能。
习总书记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为我们如何育才、用才,以人才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爱国主义精神是育才之魂。习总书记勉励中华才俊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总书记的热切期盼,为如何育才提出了关键指引。
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为国成才、以才报国是成就事业最强大的动力。今天的海内外中华英才,同样要满怀这样的情怀和志向,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 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凝聚人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吸引人才,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要通过生动、有效、持 久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英才们深深懂得,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奋发成才,报效祖国。今天,要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当代青少 年自觉树立“为中国梦而读书”,时刻准备着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才俊。
矢志刻苦学习是成才之基。习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总书记 记希望我们的人才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 学,练就过硬本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人才成长的极大激励。
当今,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生产模式的出现使许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任何一成不变、“一招鲜,吃遍天” 的旧的评价标准显然已经过时。人才要持久“吃香”,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战胜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 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刻苦学习,靠理想驱动,也要“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激励。中国梦也是人尽其才的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 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越是“有用”,就越能激励人才不停地吸收新知识、养成新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 潜能。
奋力创新创造是用才之道。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中国梦用才,要用的是创新创造之才,也就是总书记所概括的“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古人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 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中国梦聚才,必须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尊重创新自主权;必须破除阻碍人才 发挥作用的各种制度樊篱,克服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采取科研成果参股等形式,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实现价值;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增强 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行行出状元”。如果说,高端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顶尖”,在各行各业中创新创造的高技能劳动者则是基座。为此我们要拓宽人才视野,要看到 新一代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支撑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工人,同样也是创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 系,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只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继续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不愁形不成不尽 “人才”滚滚来的景象。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不断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人尽其才必然人才辈出,人才强国必能托起中国梦
梦想不能等待。青春就是要把有限的经历放在追逐梦想上,不一定做到完美,但一定要做到自己的极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把自己的梦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将奋斗的平台放在祖国伟大事业上,才能成就你们的理想。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劳动”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关于劳动的名言,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比如东汉张衡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比如近代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还比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还比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可见,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劳动”当做最光荣的事、最美的品质。
还记得我们的习总书记在4月28日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所说的话,他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确,回想我们今天的生活,每一份成果的收获,每一次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自己辛勤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丽生活,是劳动创造了幸福人生,是劳动创造了一切。也正是因为人们勤劳的汗水,我们的生活才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宽敞干净的马路、便携的交通工具以及一体化的网络设施等。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全社会各司其职,老师乐于奉献,学生勤学好问,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也知道,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国家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离不开我们党的正确英明领导,当然更离不开我们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交通方式的便捷、教育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都是人们自己创造的,是劳动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环境,是劳动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在生活中,总有不爱劳动的人存在,总有始终依靠父母而生存,总有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发生,也总有苟且偷生、好吃懒做、得过且过人存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唯有告诫他们,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各自该做的事,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劳动,生活举步维艰;不劳动,就永远过不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还知道,“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个包含了广大人民梦想的集合,这个集合里面有大的梦想、小的梦想,有国家的梦想、个人的梦想,有工人的梦想、农民的梦想,也有眼前的梦想、长远的梦想,等等。这些各色各样的梦想,汇成了国家和个人发展的洪流,把我们每个人都融入了进来。而通往
这些形形色色的梦想,也只有一条根本之路,那就是“劳动”,因为“劳动”可以让每一个家庭过上幸福生活,“劳动”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强大而富庶,也才能让它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我们每一个小家、每一个人都付出辛勤的汗水,那我们的这个祖国大家庭才会殷实富足,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过去因有祖先们的辛勤劳动,才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现在我们应循着这一光荣传统,积极投入到建设幸福中国的行列中来,再创祖国的光辉历史,共同托起幸福中国梦。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李 伟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对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第一宝贵资源。充分认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重视和加强文化人才工作,培养和造就数以亿万计的文化人才大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坚实的人才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终要体现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上,而出人才则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精品力作、名篇巨制的出现,要靠人才去创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要靠人才去创造。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现、高端人才层出不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改善我国文化人才资源质量规模的迫切需要。未来1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成功抓住机遇,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和规模。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文化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紧缺、基层队伍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决定》紧密结合我国文化建设实际,针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鲜明提出了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的工作目标,及时作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好《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必将有力促进文化人才质量和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形成各类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落实《决定》部署的必要保证。文化靠人创造,人才强才能事业兴。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不仅是落实《决定》的一项具体工作,而且是确保《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得以全面完成的必备条件。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汇聚各方力量,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深刻理解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德才兼备是文化人才应具的基本品格。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中华文化素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文化工作承担着以文化人、引领风尚的社会责任。文化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和工作本领,以德为先,德艺双馨,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使命。
锐意创新是文化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创新是文化工作的本质特征。作为从事这一创造性劳动的文化人才,只有勇于变革,锐意创新,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在文化创新中勇立潮头,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的精品力作。
结构合理是发挥人才队伍整体优势的客观要求。结构决定功能。建设一支由高层次领军人物引领、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坚、基层文化人才为支撑的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比例协调的人才队伍,使各类文化人才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将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倍增效应。
规模宏大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奋斗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以宏大的人才队伍为支撑。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有质的要求,还需要量的保证。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造就各类文化人才,推动形成英才汇集、新秀层出、群星璀璨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三、扎实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决定》从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培养高素质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3个层面,对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一)实施两大工程,建立两项制度,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决定》针对高端文化人才紧缺的实际,鲜明提出,要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和政策。
1.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实施的选拔培养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方面骨干的人才工程。该工程自2024年实施以来,覆盖面逐步扩大,将宣传文化领域的经营管理和专门技术人才纳入工程培养,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继续实施这项工程,就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教育培训、联系沟通、扶持激励、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工作的覆盖面,把新媒体新业态人才、基层宣传文化骨干人才、民营文化企业和民间文化人才纳入选拔培养计划中来。到2024年,选拔培养“四个一批”人才要达到2200名。
2.继续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名家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2024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社科院5部门又联合印发了《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程。从2024年开始,每年要确定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对他们开展创作研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开展学习调研和考察采风进行资助扶持,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发挥智库作用,宣传推介文化名家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助力文化名家成长。随着工程的推进,到2024年,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计划达到2024名。
3.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决定》提出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是借鉴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实行的首席科学家制度,在高端文化人才培养方面推出的一项重要
制度创新。建立这项制度,有利于发挥首席专家的学术号召力和艺术影响力,聚集专家团队,承担完成重大文化项目;有利于凸显首席专家的领军作用,带徒传艺,培养新人;有利于增强首席专家的荣誉感、责任感,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家大师。
4.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决定》提出,要落实国家荣誉制度,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这是以国家名义对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表彰奖励的最高荣誉,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国有些领域已经实施了国家层面的表彰奖励,但规范的国家荣誉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文化领域还没有设立国家级荣誉奖励。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功勋奖励制度;2024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这次全会《决定》,又用“落实”和“抓紧”来强调建立国家文化荣誉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设立这项制度,将充分彰显国家对成就卓著文化工作者的尊重和褒扬,有力提升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社会认同度和世界影响力,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树立追崇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
(二)突出4类重点,抓好4个环节,培养高素质专业文化人才。文化领域智力密集,专业性强,需要一大批学有专攻、业有专长的专业文化工作者。《决定》从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的实际出发,明确了专业文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和主要环节。
1.适应文化发展急需,抓紧培养4类人才。一是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新业态、新门类、新领域竞相涌现,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创新人才的严重匮乏,是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块短板。要加大培养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文化原创能力,善于运用创新成果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人才。二是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传播力的强弱取决于先进传媒技术的应用程度。谁拥有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人才,谁就在传媒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和先机。要切实转变重内容轻技术的传媒人才培养观念,加快培养现代传媒技术人才,促进传媒科技研发和成果运用。三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文化单位长期沿袭事业体制,传统文化人才多,经营管理人才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日益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抓紧培养一批既了解文化发展规律,又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壮大文化企业家队伍,是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四是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心灵沟通的桥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和文明历史还不相称,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国际化文化人才。要抓紧培养一批热爱中华文化、具有世界眼光、精通外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文化人才,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抓好4个培养环节。一是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实践炼人才。《决定》要求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出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强调了实践锻炼对文化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为文化人才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引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人民中提升素质。二是系统培训。《决定》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培养方式。一方面要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打破常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要认真分析我国文化人才结构,瞄准高端紧缺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拔业务功底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汇集优秀师资和培训资源,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加快弥补人才急需。
另一方面要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的平台。采取岗位培训、短期进修、脱产学习、出国深造等多种方式,让文化人才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工作本领。三是学校教育。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是培养文化后备人才的基地。要按照《决定》要求,适应文化事业产业快速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文化门类大量催生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跟上文化改革发展进程,产学研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多出人才。四是制度保障。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制度保证。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培养使用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才、吸引海外优秀文化人才作出制度安排。
(三)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壮大城乡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城乡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形势越是复杂多变,我国社会越是深刻变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艰巨繁重,我们越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决定》对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专门部署。
1.落实3项举措,做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一是制定实施规划。规划是工作的依据。各地要按照《决定》要求,深入调研,掌握情况,摸清底数,抓紧制定实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在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做出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制度安排,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待遇落实。二是配好配齐干部。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是基层文化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按照《决定》强调的“好”和“齐”的标准,在人选质量上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人员数量上实现事有其岗,人到其位,足额配好专职干部。三是设立专门岗位。《决定》对加强城乡社区文化队伍提出了两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其一是明确要求城乡社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从制度上填补了社区文化工作没有专设岗位的空白,使社区文化干部有稳定的待遇保障。其二是对在该岗位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有利于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政府部门、教育和研究机构更多地从基层补充新鲜血液。
2.重视4支力量,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乡土文化能人生活在基层,成长在基层,运用自己文化方面的一技之长,服务乡里,创业谋生,是一支土生土长、扎根当地的文化力量。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支力量的独特作用,政治上关心尊重,业务上培养引导,鼓励支持他们发挥所长,贡献力量。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依靠言传身教,延续着民族民间文化的血脉,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和精深的造诣。高度重视发现和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于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日益高涨,涌现出许多民间歌手、网络作家、墙报诗人、街坊画家等等。他们具有业余文化特长,热心基层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要热情鼓励扶持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四是文化志愿者队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志愿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要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
http:///zxdk/2024/201123/201111/t20111129_126531.htm
弘扬兵团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伴随着日益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要有点精神的。有精神就有支撑,有支撑就有梦想,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的兵团青年人,更加需要在精神的力量支撑下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以兵团精神做为指引,坚实有力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青年人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人,在兵团的建设中,充分的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也充分的体现了广大兵团青年队建设新疆,建设兵团的坚定信念,广大青年响应了兵团精神的指引,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兵团的发展建设中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兵团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广大兵团青年要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为实现在建设新疆的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们青年人奋战在兵团的一线上,充分的实现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兵团建设中的一个闪光团体,大力发扬兵团精神,发挥青年人在兵团未来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我们是兵团人而感动骄傲和自豪,我们很自豪的说我们是青年兵团人,我们不缺少老一辈军垦人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不缺少我们父母亲坚守兵团一线岗位的优良作风,我们是新时代的力量,也是兵团未来腾飞中有力和不可缺少的一双翅膀,明天的兵团会因为有了我们而强大,在未来兵团广阔的土地上,我们将成为最闪亮璀璨的明星。
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新疆的未来需要我们,兵团的未来也需要我们,让我承载着历史的重任,重新起航,勇创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新时代,去实现自己放飞的梦想。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