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共5篇)

最新文章

第一篇: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胡艳萍

(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对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提高人文素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修订教学计划,增加通识课程;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加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音乐专业;大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一直较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文化水平较低、理想信念淡薄、道德修养欠缺、专业以外的工作岗位难以适应。因此,加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解读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1]”。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音乐创作和群众文艺辅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是人文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伦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等,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课内的或者课外的),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和科学素养。[2]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何以做人”、“为何而生”。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正是通过广泛的文化选择,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义务与责任,开阔胸襟,陶冶情操,使其人生更加充实,精神不断升华,从而实现由知识向素质的转变。

二、音乐专业部分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文化底子较薄  作者简介:胡艳萍(1966-),女,湖南省洞口县人,政工师,怀化学院音乐系党总支副书记.音乐专业部分学生在书写请假条时,存在着格式不对、文句不通和错别字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大学入学时的文化成绩偏低,比同批次其它专业要低150分至200分,以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为例,本科二批文史类为526分,音乐(文)367分,相差159分,本科二批理工类487分,音乐(理)292分,相差195分;二是大学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多、人文教育课程少;三是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重视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对音乐理论、哲学、政治、文学和教育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似乎选择了音乐专业就只有吹拉弹唱和舞蹈,其它知识不必学习;四是部分领导和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课的倾向,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轻视人文科学的意识。

2、主观的人文认同不强

音乐专业的学生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3]。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部分学生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人文素质、个人道德修养不予以重视。部分学生对人文素养方面缺乏认同,比如,对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就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存在着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和旷课,校外租房,上课时间外出兼职打工,穿着暴露;同学之间互相猜忌;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等等。

3、思想的广度、深度不够

音乐专业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

4、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在集体中和谐生活与发展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能接受批评,更不会从批评中反省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事容易走极端;此外,部分学生存在着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学习情绪波动较大,承受不了困难和挫折。

三、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高校音乐院系领导、相关教育工作者和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都要认识到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全面育人”,都要充分认识到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知识的危害,都要认识到“近年来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面窄,就业后缺乏发展后劲”的直接原因是学生畸形发展所致。在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中,院系领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要充

分认识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彻底改变过去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那种“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四过”状态[3],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地位,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懂得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冷落、排斥人文教育,或把人文教育当作音乐教育的附属品,那样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完善”,而是“残缺”。只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才有发展的后劲。

众所周知,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公民,也要遵纪守法,讲究公共道德,他们既要懂得公民的权利,又要履行公民的义务,他们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发展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公民,然后才是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

2、修订教学计划,开设人文课程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它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从来就不曾离开过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音乐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人类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因此,音乐以外的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塑造一个全面、完美的人的需要,也是学好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力量的形成和目标选择是由自己内在的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决定的。任何能够取得创造性成就的人都是有内在力量的人”[2]。古今中外,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他们不仅仅精通某一专门学科,在其它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一个文化知识贫乏的人,是无法理解音乐的真谛的。

考虑到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过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因此,建议对现行教学计划中的《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除重复部分,教学课时由现在的120课时调整为80课时左右;另外,考虑到英语对本专业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建议由现在的280课时调整为120课时左右。这样一来,就可节省出200课时用于开设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例如《大学语文》、《文学赏析》、《美学》、《社会学》、《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科学进展》等课程,此外,设置文理渗透的新型课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4],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

3、把人文素质培养纳入专业教学体系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的艺术门类,它更多地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需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

造,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这种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更多地是通过对音乐作品内在意义的洞察、感悟和理解[5]。应当说,音乐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的教材,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纯追求专业技能技巧的教学模式,把对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训练放在把握作品内在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作者的情感心理层面上进行。音乐教师应从众多音乐作品中筛选出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指导学生在对不同音乐家、不同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感悟、积累、演唱、演奏、欣赏中丰富文化底蕴,扩大文化视野,提高人文艺术素养,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

任何形式的音乐作品创作,与“人格”有着特殊的联系,都不同程度地包容着人格的含量,完美的艺术是由完善的人格作为生命支撑的。正因为如此,真正的音乐家都十分注重人格的修炼,视作品的风格为人格的表现形式,视人格为作品风格的精神内涵,把作品艺术意象的实质看作人格力量的对象化。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音乐专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和班主任重视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把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注重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协调和社会关怀的个性品质,防止片面发展和人格残缺与扭曲,抵御物欲的侵蚀,医治自私、偏执、骄狂、颓废等人格疾患,养成意志坚强、情感真实、心智健康的健全人格。

在工作方法上,考虑到音乐专业学生本身的特点,管理上以疏导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正常个性表现;经常与学生交往,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和生活情况,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个案,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

此外,通过提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人文素质,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学生干部具有多重身份,他们既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价值取向及心理波动,又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还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可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6]

5、鼓励社会实践,提升人文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经常化和制度化,要让全体学生参加,要有评比和总结,要将它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来规划和建设。

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内

在的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文化三下乡活动、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勤工助学、到贫困地区和低保家庭访贫问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基层和工农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并且充分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增强提高综合素质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6、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促进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包括校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的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潜在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和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大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辩论赛、革命影片回顾展及纪念伟人和本地历史名人活动,举办“人文与科学知识大讲堂”系列报告,邀请名人名家特别是优秀校友介绍自己成长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每年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音乐专业要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例如:院(系)里每学期安排两次由教师主讲的读书报告会,各年级每半月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每次安排2位学生主讲,从而促使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要做一次以上读书报告,听一百多个内容丰富的读书报告,分享别人的读书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所有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近年来,音乐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接近饱和,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全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音乐院系的领导和相关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又培养出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开创教学和就业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M].1998.[2] 王勇华.论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24,(5):109-111.[3] 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教育,2024,(5):23-24

[4] 唐恒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内涵升本—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怀化学院学报,2024,27(5):115-116.[5] 吴修林.内隐学习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新探索[J].音乐创作,2024,(4):141-142.[6] 韦慧.高校人文教育与学生干部人文素质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24,25(5):109-110.

第二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

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文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

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凸显校园文化的功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

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沙龙和各种高品位的艺术演出等,都能给大学生美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按知识、能力、素

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第三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2024-01-04 10:34:56)

转载

标签:

校园

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来转化、推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优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专才教育,而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缺乏起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文化交流而且必将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的思维方式机械呆板,缺乏后劲,而本专业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素质高,同时人文素质也高的实用型人才。

面向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跟上全球科技革命的步伐,避免文化的冲突与精神的滑坡,必须在重视经济科技的挑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文化的挑战;在抓好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应更自觉地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渐进的,却又是深刻的、长远的,它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代人或几代人,因此忽视人文科学教育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下降。

对科学技术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消除它引起的负面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人

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用文化的力量缓解、限制、抵消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不利的一画。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阶段和快速发展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使得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本身正逐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又使许多人物欲膨胀,丧失理想。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对科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等负面作用,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而积极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社会的“终极关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建人文精神迫在眉睫。

2、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重视人文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各学科除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挖掘本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可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来实现。目前,在选修课中,适当增加人文科学类的比例是十分必要的。

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要把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人文素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二是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从单一专业教育向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转变,就是要彻底克服专业教育中的不良倾向:“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朱九思语)。在实践中,要通过向综合性学科的转变,大力重视人文教育,开设大量的人文教育课程,如美学、伦理学、古典诗词鉴赏等,以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单一专业教育向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转变,应紧紧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开展:

1、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我国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

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

3、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要培养学生懂得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公民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4、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教育;

5、以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文学、艺术教育。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他的文化修养和

人格风范,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三、凸显校园文化的功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沙龙和各种高品位的艺术演出等,都能给大学生美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来转化、推动。

学校要造就一个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学校环境应当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比如,学校应营造一种体现弘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氛围,校园的环境建设、环境布置要体现我们的民族风格,校园的宣传媒体也应有意识地传播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等,使学生在学校里时时处在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环境包括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信息环境三个方面。

在精神环境建设方面,如奉献和务实,争创一流,勤奋、廉洁、奉公的干风,正己、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学、文明、朴素的学风等。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在物质环境的建设方面,可按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四个原则来建设校园,使校园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充分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各种教育的功能。

在信息环境方面,可加强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的建设,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获取各种信息的条件。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建立和发达,要特别注意发挥它的正导向作用。

四、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看看学生们,①有没有爱心②有没有责任心③有没有自信心④有没有坚强的意志⑤有没有高雅的意境。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情操,发展特长,培养能力。

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第四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涵养,培养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素质。[1]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基本成果

为了能更直接清晰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网络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参与学生1206,调查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女生占48.7%,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因此具有相对的普遍性。问卷内容涉及文学、历史、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等内容。题目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

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习。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

择大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这些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实际情况自然使他们很少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千百年来的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无法得到情操品格的陶冶。

(二)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不高

现今在大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是这些课程通常无法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受到他们的重视,这些课程往往被他们视为副课。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不能广泛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

从调查表中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公车上能在需要的情况下为他人让座的人仅占3.03%,偶尔为之的为92.42%,而几乎不为之的人有4.55%;对于无用的废纸虽然没有人表示会随意乱丢,但是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占到93.94%,而一定要找到垃圾桶再处理的人仅有6.06%。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德育教育还有待加强。迟到早退、旷课、考场舞弊是一直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弊端;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更是让人心寒。

(三)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在问卷调查的16题 “你认为实践活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56.06%的同学认为他们间几乎没有联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学科的限制使得理工科学生学习范围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方框中,致使知识面偏窄。

其实,对于偏于理性学习的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长期缺乏形象思维的锻炼,使得创造性思维缺失,其创造力自然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而理工科学生本应为创造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人文素质教学的缺失却严重妨碍了理工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创造性人才的流失。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综合的适应能力

理工科学生经常整日将自己埋于理科逻辑知识的学习演算中,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接触人文知识,致使学生缺乏对社会生存、人际交往、历史文明、现实生活的了解。在为人

处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科学生不太会出现的问题。这就说明理工科学生缺乏综合适应能力。他们不适应社会规律,不懂得人际交往和沟通,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差等。……而这种种因素使得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事件和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极端的案例。

(六)人文素质的缺失造成了理工科学生价值观的困惑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对拜金主义问题的理解上,只有13.63%的同学认为那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其余的同学都认为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不对。这样的结果并不难理解,毕竟在当今社会中绝对不缺乏拜金主义者,但是这种“金钱至上”的想法恐怕带给我们生活的会弊大于利。

三、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与措施人文素质的缺失已经明显成为理工科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增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改变理工科学院既有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管理、经济、法律、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思想、信仰等等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把对人文知识的体验内化为人文精神。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

(二)摒弃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改革对于人文课程的考核,有的老师仅停留于考核背诵或者提交论文的形式,有些大学对文科课程要求很低,甚至考前就把考题告诉学生,或直接开卷考试,并且考试内容十分简单,这样都容易使理工科大学生产生敷衍的情绪,所以必须摒弃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目前中国学术界已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像于丹的论语心得、金正昆的礼仪讲座、百家讲坛中的法律讲座等等,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学校应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理工科学院更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从书本中得到的。所以有时人文素质的提升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堂

内外钻研人文素质问题,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人文学习的兴趣,四、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为自然科学提供人文导向,培育社会责任感,促使反思、怀疑、批判,推动自然科学健康发展,使之更深刻、更合理、更永恒。发现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一大使命,人文素质能为之带来所需的直觉、灵感和想象力。[5]可见,只有打好人文素质基础,才可能有较高的全面素质。理工科院校更应该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刻不容缓。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只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人文素质,因此,在此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 高等教育

既然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当然首先得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继承的意思是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在一个空白的地方,真空的地方去发展什么。既然讲继承,就要有发扬,发展,将传统文化看成现代化问题。讲到文化,我们再来谈素质。素质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的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影响通过自我努力实践而形成的综合的、内在的和稳定的个性特点,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的辩证统一,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相互协调的系统整体。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世纪之交的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国家要实行人文教育,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办学思想上片面强调培养专业人才,强调对人才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全面的素质教育,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我们的人文素质薄弱,而忽视它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教育达到更高层次水平,使中国人才素质迈上更高的台阶,在新世纪的今天,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大战略性转变,我国正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争取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21世纪各国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至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文明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西方文化对我国国民精神,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一味追求西方意识形态而不加分析必将导致我国民族团结的弱化和民族自信心的失落。

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莘莘学子走出国门求学成为必然,国外有相对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发达,硬件设施完善,学成回国的青年大多是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但遗憾的是,不少留学生长期滞留国外,我们不能说他们贪恋外国优越的生活环境,但可以总结出来的是,我国的教育是由缺陷的,而究其原因,是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大学教育都忽视人文教育的结果。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概念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空白。所以,我增强我国国家软实力,加大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改革,而这不仅仅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更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在当代社会,大学教育对青年一代的不管是专业素质还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其说我们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不如说其缺少厚实的文化底蕴,通俗的说,心中装的货不多,又怎么能要求他又多么高的能力和素质呢?

高等学校里的人文素质必须也因贯穿在学科专业教育之中而不能游离与其之外。我们辨别一个学科的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还是单纯的专业培养,关键看它在教育之中是否传递了文化。下面来看一个调查: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知识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能正确回答“中国秦朝到清朝各朝代名著”者仅过半数。那些连中国四大发明都不知道的大学生真的令人咋舌。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等的这些数据反映的是什么?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无知!试想,一个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对国家的文化都如此无知的人,怎么能够让他热爱这个国家?而即使他所从小到大背诵的热气祖国热爱人民,也只是空洞的文字不夹杂任何的感情。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无法撑起我们国家的脊梁,而扪心自问,又有多少名大学生可以真正算得上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呢?至此,我国

现状令人担忧。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过于“功利”,现代人被物化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了但精神境界降低了。因此,高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应加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人文学科知识教育,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现代意识教育;进行以历史、传统文化、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等为基本内容的文史学科教育,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使学生树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进行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进行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的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以规范日常行为手段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中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都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迪和熏陶。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

因此,在世纪之初,我们更需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制度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真正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新世纪大学生,才能真正算得上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肩负社会主义的希望,托起中国社会的脊梁,为中国的和平复兴而努力。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