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济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调研组前来我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区工作的有力支持和鞭策,我代表区五大班子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的打算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建设开放型经济大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扩大投资、项目建设为核心,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开放促动,强力实施“三产强区、工业兴区、农村城市化推动、社区服务促动”四大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各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从过去低速徘徊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1、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24年,全区gdp完成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较2024年年均递增3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1,年均递增7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年均递增2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62元,增长14.8,年均递增8.1。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24年的15:45:40调整到4:34:62。
2、项目建设达到新水平。近年来,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年活动,坚持以项目扩充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2024年,全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项目总投资34.3亿元,完成投资17.8亿元。
实施“三产强区”,构建商贸大区。一是着力构建焦南新城商业区,建设了投资1.8亿元的##商城购物广场、投资1亿元的丹尼斯生活广场、投资1亿元的太极景润商业广场、投资2.2亿元的摩登市步行街、投资2.5亿元的豫龙商务中心,启动了投资3亿元的嘉隆国际创业中心、投资2.5亿元的##科技城等工程,目前已初具规模。二是改造升级老城区传统商业,建设了投资2.5亿元的金桂苑商业广场、投资5000万元的春天购物广场、投资5000万元的亚细亚大酒店改造、投资2024万元的大浪淘沙洗浴中心等项目,全区商贸业档次明显提升。三是鼓励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积极服务投资5亿元的龙源新区、投资3.3亿元的远大南北苑、投资2亿元的太极景润、投资1.2亿元的风神花园、投资1亿元的中森家园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形成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以上措施,全区商贸业的整体规模和档次明显提升,三产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档次高、结构好”的特点。数量多,就是连续三年开展了六批83个项目集中打捆开业(奠基)活动,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规模大,今年安排项目7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21个,3亿元以上项目8个;档次高,即项目档次节节攀升,既有省内知名的东方置业、金桂基金、中凯集团,也有国内知名的南通远大、河南建业、丹尼斯,更有国际知名的喜来登、家乐福、香格里拉登陆##,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好,即项目结构不仅符合产业政策,而且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符合市民群众需要。
推进“工业兴区”,加快工业转型。在工业发展上,我们面对小耐火、小水泥、小煤矿、小造纸、小化工等五小行业全面关停,工业经济陷入低谷的困境,审时度势,冲破政策、资源、环保等多重约束,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强与辖区企业合作三个途径,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大力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城区环境要求的新型都市工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建成了投资1.2亿元的中晶水泥一期、投资2.7亿元的化电“双十”工程、投资2.5亿元的三合利众动力、投资1.5亿元的汉河电缆、投资7000万元的煅后焦、投资5000万元的金霸彩印、投资1400万元的天河禽类分割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引进建设了投资3.3亿元的垃圾电厂、投资1.8亿元的中晶水泥二期、投资5000万元的群英工矿设备制造、投资3500万元的30万吨凝石、投资4800万元的科艺喷气纺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项目,实现了资源型传统工业向科技型现代工业的过渡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全面转型。
3、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们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大胆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坚持以社区服务促动经济发展,深化“效能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打造“投资凹地”,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组建了##区商会,广泛采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驻外招商、团队招商等招商方式,多次赴粤、沪、川、苏等地招商,与扬州市维扬区结为友好城区,在昆山市设立招商办事处,成功举办“##.长治”经贸洽谈会,广辟招商领域,扩大招商规模,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2024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项目20个,落地资金5.3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完成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
4、农村城市化迈出新步伐。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城市东扩南移的历史性机遇,按照“思想观念城市化、发展模式二三化、体制改革公司
化、土地运作资本化、村居建设现代化、社保福利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深入开展城市创优和“四创”工作,圆满完成人民路东延、龙源湖开发等市属重点工程的拆迁和施工协调任务,仅2024年就完成拆迁40万平方米,全面改善了城区硬件环境;加快“城边村”、“城中村”改造步伐,启动了郝庄小区、定和苑小区、豫波园小区、滨河小区等一批村居建设工程;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村、公司双轨制运行,顺利完成了“乡改办”工作;鼓励农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了“村村有项目”的良好局面,拓宽了就业渠道,妥善解决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2024年,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2平方公里,达到23.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1.3;非农业人口达到19.7万人,占全区人口的8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5、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提升了##区的新形象。“十五”期间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区财政收入呈现出增速快、总量大、质量高、水份少的显著特点,年均增速达30,实际增长值年均1500万元,三税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80以上,可支配财力大幅提升,全区经济已经从“吃饭”财政变成“吃饭加建设”财政,为机关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总投资6000万元的##区办公楼已投入使用,机关办公条件、交通工具全面改善,人员工资年均增长100元,接近市直干部工资水平,并且先后投资2280万元修建区管道路10条,在创优、创卫、创安、四创等各项创建工作中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加强,##区的对外形象越来越好,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全区上下的合力也越来越强。
二、主要做法
为推动全区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确保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区委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1、解放思想,科学决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和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巩固好基础、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和“抓深入、抓具体、抓落实”以及“经济总量进位次、人均指标居前列、发展速度争第一”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每年都要开展大规模的解放思想再教育活动,实地感受外界发展经验,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思路,继区六次党代会提出“三产强区、工业兴区、农村城市化推动、社区服务促动”四大战略的总体思路后,我们在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开放型经济大区”的目标,明确了招商引资、扩大投资、项目建设三项工作重点,并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形成集中精力抓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分别成立了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四大战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四大战略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起分工负责与集体领导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五大班子领导联系乡、办事处和分包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都坚持做到“四个具体”,即具体项目、具体责任、具体时限、具体到人。每位领导坚持定期深入联系单位和项目现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委定期、不定期听取五大班子成员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会诊。三是不断强化督查落实,对区委、区政府重大部署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主管领导、两办督查室、书记区长和五大班子全体领导”四级督查制度,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3、强化目标,严格奖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财政收入三项经济指标为重点,逐年与各办事处和区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具体要求,半月一汇报、一月一排名、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形成了明争暗赛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三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惩办法,加大了对财税收入奖惩的力度,完善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每年年终严格奖惩,对完成任务的大张旗鼓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有力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科学制定财政预算。在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基础上,压缩财政开支,积极做好财政预算,拿出专项资金招商引资,全力保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落实。
4、转变作风,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坚持抓工作带作风,抓作风促工作,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想干事、会干事、在经济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形成了人心思干的良好风气。三是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广渠道、全覆盖、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驾驭和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外向型企业还不够多,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支柱型税源尚未形成;二是行政职能不尽完备,大量属地管理的工作只有管理任务,没有执法权限,推进难度较大;三是个别工作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但由于政策不够优惠、开发成本较高,整体推进缓慢;四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等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路在城市,重点在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挥城市带动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城市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必将对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地处核心城区,在发展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县域,推动##走在中原崛起前列上承担着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目标再高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力度再大一点,不断研究新思路,探索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以上认识,2024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村城市化为先导,以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核心,继续强力实施“四大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开放的现代化新城区。2024年的预期目标是:全区gdp达到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增长38.5;地方财政收入10735万元,增长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我市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市有序扩张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契机,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城市化推动”战略,力争在农村城市化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加强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丰收路拓宽改造、中原路等市属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二环路南北段和金山路延伸等工程,拉大城区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与马村之间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引导农村广泛采取招商引资、参股合作、出租出赁、等价转换和自行开发等多种形式,搞好土地资本运作,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步伐。完成张庄豫波园小区、郝庄小区、滨河小区、定和苑小区一期、中森家园二期的建设,抓好恩洲小区、定和苑小区二期建设,启动常庄祥瑞小区、涧宏住宅小区一期、光亚公司住宅小区和涧东公司开发改造配套工程,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区形象。四是深化农村管理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选择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村,进行撤村建社区改革,加快农转非步伐,引导农村、农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服务水平等方面向城市化转变。五是加强农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完善服务网络,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区内企业吸纳一批、街道社区安置一批、就业培训输出一批,个人创业转移一批,进一步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的新办法,引导失地农民将征地款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挂钩,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
2、扩大项目投资规模,构建经济增长新支撑。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今年我区计划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64.5亿元,预计当年完成投资25.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8个,投资17.9亿元;拟新上项目58个,投资46.6亿元。为确保上述项目落到实处,我们将着力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主动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规划手续、资金筹集、招工招商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堵门断路等不法行为。对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都要分类排队、倒排工期,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加快投资和形象进度。特别是对于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由五大班子领导牵头分包,抓好落实;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全程搞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争创商贸服务新优势。按照“三街四区五带”(三街即:新东1898休闲娱乐街、和平街餐饮娱乐街、摩登市商业步行街;四区即:北山休闲娱乐别墅区、东方红商贸文化区、焦南新城商贸区、龙源湖休闲商务区。五带即:焦辉路旅游定点购物、餐饮和生产资料市场带、解放东路汽车贸易带、建设东路##汉城文化娱乐带、南水北调两岸观光休闲带、人民东路特色文化餐饮街)的总体布局,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以加快焦南新城商贸区建设为龙头,突出抓好##商城批发广场一期、太极景润商业广场的运营工作,加快摩登市步行街、豫龙商务中心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嘉隆国际创业中心,加快构建新城区商贸中心。二是以提升老城区商业档次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商场、宾馆酒店、商务休闲、专业市场等传统服务业,重点抓好生态园大酒店、碧海云天大酒店、金桂苑大厦、豫龙商务中心、东方置业等项目,努力形成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业区。三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动力,启动新东1898休闲娱乐街、和平东街餐饮娱乐街、##汉城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四是以高档次、高品味房地产业为重点,服务好龙源小区、远大南北苑、太极景润花园等房地产项目,凝聚商机人气,提升城区形象。
4、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开创城区工业新路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大力发展具有城区特色的都市工业,尽快形成一批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群体,推动工业升级和总量扩张。一是坚持“以项目要土地,以企业带园区”的思路,依托北部沿山地区现有工业基础,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加快垃圾电厂、中晶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30万吨凝石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同时,在城区东部与马村区接壤地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环保型工业,实现与马村工业集聚区有机衔接。二是坚持“膨胀壮大民营经济”的思路,加大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使其迅速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年内要加快led系列产品项目运作,尽快投产煅后焦二期,开工建设金霸彩印二期、页岩烧结砖和新型纳米材料合成项目,扩充工业总量,推进经济发展。三是坚持“依托强企谋发展”的思路,积极服务好三合利众动力、化电热电、大型工矿设备制造、汉河电缆等项目,与辖区企业形成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快速发展新动力。按照中心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明确主攻方向,调整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坚持四个并重,更新招商理念。坚持广泛招商和项目招商并重,在大面积招商、广泛收集信息的同时,注重带着项目出去招商,提高命中率;坚持大规模与小分队招商并重,积极采取开展招商洽谈会,组织单兵作战等形式,灵活招商;坚持远近招商并重,在积极承接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注重挖掘郑州、山西等周边地区资源扩大招商;坚持前期招商和后期建设并重,在做好招商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积极主动的服务贯穿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始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繁荣一批”的连锁效应;二是做好项目储备,夯实招商基础。充分利用我区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以“三街四区五带”为重点,做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论证、规划、报批、用地等前期准备工作,4月底前修订完善全区招商指南、优惠政策和项目图册,确保优势项目与外来资金能够快速对接、快速见效。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坚持抢商与选商相结合,广泛采取驻外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扣门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投资商的联系沟通,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今年,我区计划在原昆山招商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驻珠三角办事处,全面捕捉投资信息;5月份,计划在郑州和长治举行两场项目推介会,并主办首届##.##城市经济高峰论坛,广泛发布招商信息,吸引外界投资。四是明确招商重点,推进名牌战略。主动出击,扩大交流,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沟通联系,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大集团和大品牌上取得新突破。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在城市路桥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科学规划,加快进度,特别是加快中原路、林阴路和修武路、南阳路北段建设步伐,同时在东环路与马村区文昌路之间开通几条纵向道路,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加快中心城市与马村区的融合。
2、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农村城市化相关政策,在农村土地征用、拆迁补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统一规定,统一标准,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政策依据。
3、建议在“城中村”改造上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做到“两个确保,一个放弃”,即在确保群众利益和开发商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弃两级政府利益,减免相关税费,加快开发改造步伐。
4、建议对城区与市政府财税分成办法进行改革,对于城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新上的项目,其税收政策应与县(市)一样,不再与市财政分成。
5、建议市政府进一步下放管理、规划、审批权限,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区政府功能,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格局。
6、建议市委、市政府象对待县域经济一样重视城区发展,经常深入城区开展调研,关注城区工作的热点难点,在政策上、环境上、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大、活力更强、后劲更足、效果更加明显。
内蒙古科右前旗巴达仍贵办事处地处洮儿河上游,总人口为1.02万人,蒙古族占95%。几年来,巴达仍贵办事处党政班子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农民增收为目标,瞄准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依托青山绿水、优化基础产业、突出有机特色,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找到了农牧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质提
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经济正在成为巴达仍贵办事处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题。
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巴达仍贵栽种水稻历史悠久,该地区耕地面积8.98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为1.5万亩。水田主要分布于巴达仍贵、胡格、满达胡三个嘎查。这里土质肥沃,水质清纯,无任何污染,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达仍贵建立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实现了有机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整体品牌效应,打开了销售市场。2024年,巴达仍贵有机食品协会正式成立,目前会员已达120户。种植基地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亩,计划2024年推广到2024亩。
二、建设生态牧业
巴达仍贵办事处有优质草场面积9万亩,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围绕“金山银山,不如留给子孙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封山、合理放牧等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成效显著。在大力实行禁牧封育的同时,办事处党政班子认识到,发展数量型畜牧业已经没有前景,家畜改良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只有提质才能增效,才能使农牧民增加收入。2024年以来,办事处进一步加大改良力度,冷配奶牛300多头,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新技术改良绒山羊500余只。今年又进一步加大改良工作力度,在优质奶牛改良,绒山羊改良的基础上,开展了肉羊改良项目。今年,办事处又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洪光牧场奶牛养殖基地,现存栏高产优种奶牛150余头,年产优质原料奶近50万公斤。该基地作为巴达仍贵办事处畜牧产业的龙头,在传统奶牛饲养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先进的奶牛生产技术,并依托当地无污染的优质草场资源,牛奶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在成年母牛年单产可达到7000公斤以上。几年来,巴达仍贵办事处禁牧封育已完成退牧还草3万亩,草原植被得以迅速恢复。目前,全办事处牛存栏4849头,其中奶牛230头;羊44879只,其中绒山羊22616只;猪7214口,其中能繁母猪1554口;马属动物925匹。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草场资源,实现了生态与环境的双赢。
三、加强特色养殖
巴达仍贵草原白鹅养殖基地位于察尔森水库西北岸河滩区。经过几年的努力,2024年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基地现拥有两栋近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鹅舍,年出栏商品鹅近万只,是一个集引进、养殖、销售为一体的民办饲养场。2024年以来,在办事处和嘎查的共同努力下,投资7万元在巴达仍贵嘎查新建了一座土鸡孵化厂。目前,厂房建设已完工,设备也全部到位。该厂设计规模为年孵化鸡鸭鹅苗6到8万只,预计每年可给当地养殖户带来60到80万元的收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地激发了周边群众的养殖热情。白鹅养殖和土鸡养殖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目前在办事处党工委的大力扶持下,养殖户正朝着“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方向发展。禽类养殖规模已达13800羽。
苇河镇把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树立“三大典型”,抓好“三大工程”,有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树招商引资致富典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苇河镇是以农业、养殖业为主,我镇素有养鹅的传统,但是以散养形式为主,没有形成养殖规模。通过
学习实践活动,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分别从仙桃、汉川引进鹅类屠宰专业技术员、填肝专家****、养鹅能手***,发动镇里多年从事禽类饲料及药品经营和防治鹅病的专家****,由三人合伙投资200万元,开办了“远达鹅业”养殖公司。为保证企业上规模,镇党委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用地问题,与镇砖瓦厂承包人达成补偿协议,在原砖瓦厂内划出10亩地给远达鹅业。目前,该企业兴建了办公楼,建起了填肝车间、屠宰车间、冷冻库,形成年屠宰10万只的产能。为让企业上档次,在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远大鹅业从法国圣露洁公司购进鹅苗,并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周边农户喂养,该企业按合同收购,农户一年可喂养三批,养成成鹅每只纯利润25-30元,养殖农户每年可增收10000元,企业达产后,可带动周边养殖农户每年总计可增收300万元。在邱徐村典型的带动下,全镇共有8个村引进项目8个,今年共完成投资2780万元。
二、树新农村建设典型,促进村容村貌改善
为改善镇里村民的居住条件,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我镇结合当前农村进入建房旺季的实际,在东村、蔡咀、鲁大、三屋四个经济基础条件好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统一聘请专业人员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对房屋建设用地、朝向、下水道、院落、通户道路统一规划,进一步规范村庄建设。东村“两委”把村民建房相关问题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通过,由村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村民按建筑使用面积每平方米880元的价格出资,先交5万元定金,在村广场北共建28栋单户复式村民楼,并统一完善下水道、通户道路。蔡咀村采取在外人员捐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村级集体出一点的方式,筹资65万元,完成4.5公里的村庄循环路建设。鲁大村发动在外经商人员投资,开展一事一议筹资,村级拿出砖瓦厂租赁收入,共筹资82万元,完成2.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铺设1500米的自来水管道,实现自来水“户户通”。三屋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村砖瓦厂租赁,筹资78.4万元,完成3公里通湾公路建设和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典型的带动下,该镇新村、十屋、邱徐、兰西、土桥、郎君街道社区、程谢等7个村共筹资800万元,全面启动安全饮水工程;王桥、破港、卢家、肖杨、杨大、官渡等6个村筹资450万元,启动通村通户路工程;东村、么湾两村筹资30万元启动绿化亮化工程;程谢、知府两村投入10万元,垃圾场、公共厕所、下水道修建工程正紧锣密鼓的进行。
三、树基础设施建设典型,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郎君镇属丘陵湖区,全镇38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共有沿湖大小泵站水沟水渠15处,塘堰泵站水渠100多处,总计长度约100多公里,全为70年代修建,泵站机械设备老化锈烂,水沟水渠堵塞淤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该镇引导伍份、蔡咀两个农业大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伍份村、蔡咀村“两委”,采取村里拿一点、群众筹一点“两个一点”的方式,分别利用集体湖面延包、转包款,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对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目前,伍份村投入9万元资金,硬化渠道600米;蔡咀村投入12万元资金,硬化渠道750米。通过典型带动,在全镇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该镇街道社区、十屋村、鸭棚村、万大村、杨树村、龚集村,于11月先后启动各自的泵站维修和渠道硬化工程。其它各村启动了水沟清淤,渠道堤垸加固,新打农业机井,塘堰改造,机耕路拓宽与新建工程。全镇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11.2万元。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24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3)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4)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转型措施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②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①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o 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②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①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②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③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④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①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②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缓解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我国10月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指数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蔬菜价格涨了31%,创两年来的新高。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多重因素影响,防控通货膨胀可能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背景下,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通过“内外并举,两拳出击”,切实缓解物价持续上涨的问题。
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一种“内外夹击”的多因综合症,既有国内市场成本上升推动和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的作用。
首先,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我国当前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货币超发引起人民币“内贬外升”,导致内外流动性夹击,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引致货币需求的扩大,以及大量外汇流入,央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关统计表明,2024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例为1.5∶1,2024年为1.8∶1,到今年9月已上升到2.6∶1。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压力。最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导美元贬值,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收益率较高的中国。
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两只“拳头”出击。
一方面,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要充分利用G20国际平台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一些国家以邻为壑引起国际金融振荡。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的谈判能力和定价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要全面认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三者的内在联系,统筹处理银行利率调整与汇率改革间的关系,在引导国内资本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防止国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风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等改革要采取渐进方式,减缓叠加效应。要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消化高成本的能力,防止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物价过快上升。当前,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大量富余的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缓解潜在的通胀压力。政府要合理引导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防止搭车涨价和乱收费推高通货膨胀,避免物价高涨引起经济剧烈振荡和心理恐慌。
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差距
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我国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大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继续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使地区经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缓解,地区间的社
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逐步形成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要加大转移支付和财政性投资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健全市场经济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健全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巩固和发展西部开发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重点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把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和加强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等。
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要注重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和生态性矛盾,增强内在活力,改善软、硬经济环境,为长期较快全面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是要突出体
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等。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要加强农业、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心城市和重点产业带,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初步实现中部崛起。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海外和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强综合协调,加大对区域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要促进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逐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率先在全国实现产业升级,力争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提前实现现代化。重点是加快培育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区审计局工作汇报
20xx年,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XX市审计局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主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xx年区审计局实施的审计项目为36项,其中:财政同级审1项、经济责任审计16项,镇(街道)财政决算审计4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5项,专项资金审计1项,专项审计调查2项,其余审计项目实施跨审计,审计共查出主要问题金额76520万元。
一、进一步完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20xx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将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有机结合,统一推进。除对区财政局组织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外,还对区检察院、党政办、经发局、环保局、妇联等5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对社保、环保等民生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对去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时效性得到加强。财政审计报告在充分肯定财政部门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支出管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非税收入未及时入库或纳入预算管理、会计中心贷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披露,并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同级审报告已于6月份向区政府行政办公会议作专题汇报并上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二、认真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2024年上半年,我局对XX区2024—2024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摸清了全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社保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和社会保障的管理情况。审计结果表明,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骗保、死亡人员继续领取低保等问题,我局以“审计要情”的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同时督促有关部门抓好整改,共取消了43名不符合条件人员的低保资格。
三、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区委组织部委托,2024年我局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2024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加强了任中审计,全年计划安排任中审计项目4个,占比达到25%,审计监督关口得到进一步前移;二是根据区三责联审领导小组安排,首次对法检两院实施三责联审,三责联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是为学习先进地区审计工作经验,我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和监察局于4月下旬赴浙江省XX县审计局交流学习,重点学习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办法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为我区今后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认真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2024年,我局继续对软件园产业基地二期b幢、百草苑二期安置房、创意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工程等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另外,我局围绕北部新城建设,年初将新桥初中、新龙湿地公园等4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计划,并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跟踪调查工作,为今后正式实施跟踪审计做好准备。
五、扎实开展审计整改督查
2024年的审计整改督查工作严格按照《XX区审计整改督查实施办法(暂行)》要求组织实施,上半年对各被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摸排、梳理,8月份联合区纪委(监察局)、党政办、财政局等部门对孟河镇等7个单位和部门的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整改到位率达94.4%。同时对全区政府投资农贸市场运作管理情况审计调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共涉及春江等8个镇街道。整改督查报告重点关注了我区基层财政管理中的收支平衡、资产和往来款清理、安置房建设的财务核算等问题,对农贸市场目前仍存在的“票据使用不规范”这个共性问题进行披露,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整改建议。目前审计整改督查工作报告已上报区委、区政府并由区党政办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转发。
六、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是加大工作指导力度。3月份,我局出台了《关于2024-2024年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内审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强调各单位内审工作要按照“完善、规范、提高”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公共财政“卫士”作用。二是加强内审工作调研。4月中下旬,我局对各镇(街道)、直属公司内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督促工作开展,通过调研,摸清了全区内审工作开展状况和薄弱点,掌握了基层内审工作需求,为下一步开展分类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强化人员培训。5月份,我局组织镇(街道)共17名专(兼)职内审人员,参加省内审协会在审计署苏州培训基地举办的全省内部审计岗位资格培训和考试,全部取得了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同时组织镇(街道)内审人员,联合区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农村“三资”清查工作进行督查,用“以审代训”的方式,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年初,通过考核评比,对全区内审工作综合先进单位、优秀审计项目、审计科研和信息宣传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在全区基层内审单位掀起了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对全面提升我区内审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境保护局的关心指导下,围绕“环保在行动”目标任务,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强化管理,严格执法,搞好服务,全力推进了我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以重点区域整治为基础,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重点围绕滨江化工区推进环境整治,督促20家企业工艺装备水平限期整改提升,完成38家重点企业废气整治,涉及与江阴跨界纠纷的圩塘片区4家重点化工企业废气扰民问题基本整改完毕。为彻底解决化工园区雨水管网破损渗漏、雨污串管等问题,还委托了上海潜业对园区市政雨水管网实施全面修复,目前现场施工已全部完成,对检测出的290处主管缺陷点以及513米腐蚀管道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通过坚持开展“环保夜夜查”以及环境行为信息动态化管理等手段,严厉处罚恶意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有效促进了落后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进程,目前已签订收储协议企业30家,已移交政府接管21家,其中完成厂房拆除和地块平整15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二)以生态创建为亮点,全面提升区域环境面貌。积极推进高新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完成38项重点工程建设,高新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报告将于月底正式上报;完成了新北工业园的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文本的编制,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了认证,并已有效运行5个月;编制完成了《XX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配合城建等部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计完成968个村庄的整治,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18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57个,一星级“整洁村”693个,超计划147%;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建设和生态亮点工程打造,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街道创建试点工作,目前罗溪镇、河海街道生态镇(街道)创建已通过省级考核。
(三)以环保在行动为抓手,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实施。
一是“太湖治水”工程进展顺利。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搬迁工作,从专项整治目标、专项整治思路、专项整治分工、专项整治步骤和专项整治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成立了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目前长江村7家线路板厂中剩余的2家已签订搬迁协议,过渡厂房已处最后装修阶段,对通江船舶修造厂、煤砂码头等的搬迁也正稳步推进中;新建污水管网36公里,空港产业园等7个工业集中区企业污水完成接管处理;推进了集镇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浦河集镇雨污水改造已完成,南安河两侧污水截污工程已确定实施方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需淘汰30台(套)落后用能设备已全部完成;对重点排污行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成自愿性3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报告编制,21家单位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现场评估,推行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完成2家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卫星奶牛场综合整治等29项减排工程,削减cod296.46吨、氨氮8.85吨、二氧化硫763.36吨、氮氧化物843.8吨,其中通过全市率先实施新港热电脱硝工程一举削减氮氧化物450吨,突出农业污染治理,完成规定的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及5处环湖有机农业圈示范工程;3家养殖企业开展生态发酵床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2024各项减排任务,绿色减排成效凸显。二是“清水蓝天”工程顺利实施。21条黑臭河道中已全部整治到位并验收完毕;“禁燃区”面积扩建至50平方公里;22座加油站中已有21座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另1家沿江加油站按建设项目程序重新建设,目前18家已完成验收,15辆油罐车在完成整改的基础上均已监测完毕;强化区内重金属污染防治,督促7家晶硅切割废砂浆处置利用企业完成整改;加强对区内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按市要求安装视频监控,所有污泥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149家产废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212家企业进行了网上申报,对全区245家323台锅炉进行摸底调查,梳理出2024-2024年锅炉烟尘治理项目,提升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水平。同时根据省、市领导指示精神和上级有关秋收季节秸秆禁烧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为确保实现“不见火光、不见烟霾”的秸秆禁烧工作目标,高新区主要通过“四个狠抓”,全力推动秸秆禁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环保、农业、城管部门每天抽调专人开展联动执法巡查,巡查范围涵盖除三个街道之外的所有建制镇,实现了面上巡查的全覆盖。
(四)以重大项目服务最优为目标,深化优质服务工程。在保持全市领先的重大项目环保许可时间仅2.67个工作日的基础上,今年又针对100个重点项目进一步细化了领导挂钩服务制、提前介入制、部门联动制以及中介机构督办制等服务举措。目前39个市重点项目办结37个,办结率94.9%,位居全市第二;100个区重点项目环保手续办结86个,处于环评编制阶段5个,剩余9个项目均属于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或自身对建设内容尚未确定。
我局今年还对重点污染源检查达6680厂次,其中夜间节假日检查1879厂次,调处群众环境信访投诉1079件,对每月信访情况逐一分析并通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8厂次,首次与区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联手,成功破获一起赔偿金额高达151万元的倾倒危险废物环境犯罪案件,逐步建立了我区环保联动执法机制;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160份,加大了排污费征收力度,完成排污收费1072万元;建立了引导资金后备项目数据库,获得省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426万元。通过一年来的辛勤努力,使XX区的环保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