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类

最新文章

第一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类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人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旨在发展理论并对实践中的有关现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并通过抽象概括来揭示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称之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作范围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其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工程型人才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开发设计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完成一线生产性工作任务。

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都强调应用性,但两者是有所区别的。技术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对生产技术的把关和对一线工人的技术指导,如工厂技术员、施工工程师、车间主任等;技能型人才则侧重于一线操作,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

本内容由【中科网:】热心网友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中科网(全名:中国科技信息网)国内首家公益性科研技术人才求职招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助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

摘要:人才类型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问题。人才培养类型调整中应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关系上,要拓展实战空间,提升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人才类型专业结构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单一结构向多种结构演化,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态势之一。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中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结构,改革传统高等教育象牙塔式的结构,实现教育结构类型的多样化。这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办学,除扩充原有的大学外,大力发展学制不同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使各类高等学校并存,培养目标互异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从世界上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来看,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其中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近几年来尤为受到重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如目前美国的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已发展到1500多所,学生注册人数达650万,约占全美大学学生总数的50%以上,是当今美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学校。德国的初级技术大学发展也很快,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德国共有850所初级技术大学,占其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左右。日本的短期大学从1980年的270所、在校生30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625所、在校生190万人。由于各国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都以培养目标明确、学制短、收费低、区域性强、就业容易而见长,因而颇受各企业生产部门和人才劳务市场的欢迎,促进了其自身的规模和数量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也逐步趋向合理。本科专业总数在1993年的调整中由813种减少为504种,1998年又调整为249种,拓宽了专业面,增强了适应性。教学改革不断全面深入开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时入实质性阶段,许多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试点走向推广应用,预计到2024年将推出100种新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编写出版1000种“21世纪课程教材”;一批文、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基础课基地正在重点建设和深化改革,为新世纪输送优秀的基础人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取得可喜成果,1999年初,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增强质量意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在持续健康进行;教学合格评价和优秀教学工作学校评价试点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质量宏观监控体系;

所有这些,将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产物。从宏观上看,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将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它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新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反映了科学理论对新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科技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最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与企业合作就可以把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新兴产业的建立、新技术的开发,都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战略目标。

教育结构调整是适应时代要求和面向未来的大战略,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结构包括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和类型结构等。仅就人才类型结构调整作一探讨。

一、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器求的问题。

伴随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大学生总规模已增加到2024年的2700万人。在笔者看来,高等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数量规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质景、规格和结构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原本社会需求大、专业热闹、企业急需的一些专业毕业生也出现了“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现对高等教育自身提出了挑战。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取向推进“五化”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数量、结构、质量方面大力度的高速和转变。

二、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

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应对市场的的适应性,首先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找准专业的对应性。目前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探索自设专业方向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和自设专业。专业面拓宽和新专业的设立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所学专业向跨学科、跨专业发展。学生入学后进入相关的专业院系学习.但专业归属并不是意味着‘’一锤定终身“锁定学生的学习取向和发展方向.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课题设置和学分规定上加大了跨院系、跨专业选课并认学分的举措。还有些高校探索给予学生入学后一次“转专业”选择的机会。一般高校和职业类院校更是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有差异的人才培养定位.由“专业型转向通用型和适应型“。这些多路径的探索试验为人才培养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从需求角度看.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付诸于工作实际的能力及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的出现即使对所学专业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和根据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而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主要路径是自身的再学习能力,即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通过实践再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经历的第一关是就业和创业。其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建设者或创业者,能否尽快完成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期间是否具备了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训练。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分离开来将学校培养视为是知识教育而将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到大学教育之外社会环节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误解。近年来各院校推出的“百项工程”、“创新实验.“模拟创业“等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一育人模式的转换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积累了学生走入社会的就业创业技能。

四、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除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和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外.育人的主要类型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根据笔者对天津、山东、河北的调查,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失衡较突出的是职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创业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不足。前者是指既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毕业生后者是能在工作中或在市场上适应环境变化开展开拓性工作或创业的毕业生。

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应定位并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目前我国普通本科生在学人数约4000万人高职高专生在学人数4000万人成人本专科及其它学历教育在学人数800万人。无论是从学生结构看还是未来高教育规模扩展看.培养的主体应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专业分工工深化。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对员工素质、技能、动手能力和开拓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电子信息、航天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对有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成旺。金融保险、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如商会、行业协会)等产业或部门亚待集聚有专业知识、能开展开拓性工作的人才。

定位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培养目标的理解错位和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扭转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校正在办学取向盲目地追求“研究型“,甚至不切实际地争上硕士点甚至博士点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地根据社会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的倾向。

五、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关系上,要拓展实战空间,提升动手能力。

不同于基础理论人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需要拓展实战空间提升动手能力。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应相应地增加技能训练的课程,并把创业教育当作重要的教研课题来对待。需要创设各种学生“身临其境“、’‘真刀实弹”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实践平台。同时充实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教育,注重识别能力、管理技术、想象能力‘道德品质、情商等方面的引导与训练。

第三篇: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摘 要:为适应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高等院校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发挥差异性优势,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转型,创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 差异优势;教学方式;学生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4)01-0120-05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赢得竞争优势,需要大量的发明创造,而我国现有人才队伍在数量、素质、结构、能力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不适应,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普通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下,同样担负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谈到中国大学教育问题时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问题。因此,各类高校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各自优势,改革传统办学方式,创造杰出人才“冒出”的教育环境。

一、创新办学理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相比,在生源、师资、资金、规模等软硬件条件上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基于自身历史的积淀和特长,以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发挥差异性优势,形成独特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知识更新的潜在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发生了根本变化,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系统,新兴行业,这就要求创新人才的知识必须具有基础性、适应性。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一旦融入良好的创新环境,就能激活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智慧和能力。基础知识,是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普通大学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强调“岗位对接”,但“厚基础”不足,不利于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厚基础”有两类课程必须保证:一是非大学年龄段难以学会和掌握的知识,如数学、外语、统计学等。二是必须利用学校的教学和实验条件才能掌握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统常称之为“学校知识”,这些是将来知识更新、新技能训练、职业转换以及发明创造的基础保证。

(二)知识多元化的应对能力培养

拥有多元化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多元复合知识的特征在于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融而产生新的知识,诱导新的思维方法,形成对原知识和能力的升华。职业生涯中层次越高所需知识就越具复合性。例如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掌握从企业管理到经营、从技术开发到生产过程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国际贸易等各方面综合性知识。人才培养,应注重使学生形成复合的职业能力,了解应对职业需要产生的新知识新技能体系。因此,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多元知识学习机会。如综合性大学和多科性大学,注重在理工科学生课程中,安排学习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使理工类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使其具备承担高级管理职务的知识准备;引导经济学管理类学生履修工业制图、艺术设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使其将来能够借鉴理工科技能,在经济工作和企业运营方面管理精细,效率提高;提倡文学类学生选修新闻、法律、传媒等课程,为其将来拓展职业舞台做好准备。

(三)知识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培养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要求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人才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的知识结构、符合国际化的行为模式。有超前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及时、迅速借鉴、吸收最前沿的理论、最先进的知识,通晓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普通高校实现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发挥特色,明确培养标准,规划培养途径、确立培养目标。第一,教育的国际化关键要明确国际化标准,要以建成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世界名牌大学为标准,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方式。第二,要规划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一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二是教育市场面向世界开放,丰富教育资源;三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更加适应国际交往与发展的需要。[1]第三,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通过国际化使我国教育改革“抄近路”实现跨越性发展,人才培养的平台逐步与国外大学接轨。

(四)知识活用的实践能力培养

知识活用的实践能力是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直接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普通高校的重要职责。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研发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相对于研究型人才来说,应用型人才强调复合知识、应用技能、实践能力,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些正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优势和特长。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德国开始创办有别于传统综合性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科学大学”,其办学定位不是追求培养“学术型人才”,而是实事求是地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德国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际高等教育界所关注。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德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改革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

普通大学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学校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下功夫。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使教师的施教方式从单方面的灌输变为互动式交流。

(一)构筑跨学科专业群、导入学分制,搭建自主式学习的平台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途径的跨学科学习机会。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专业方向与辅修方向数量几乎同比例;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专业,围绕一个特定知识领域,从全校课程中选择形成跨学科的课程计划,经过校方审核后开始学习,完成学习计划后,可取得特别专业的本科学位。[2]日本筑坡大学按学群招生,打破按学科、专业编制的院、系体制,设置理、工、农、医、经、管、文混合专业学群。

第一,普通类院校要更多地利用开设跨学科专业群,构建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模块。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社会需求相吻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措施。多年来由于受教育体制的约束和既定运行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的培养方案一般习惯于按照严格的学科、专业分类,制订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毕业时要完成本学科、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学习,包括毕业论文题目和内容都不能偏离学科领域。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施教者手里,根据施教者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创新思维。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学生本位地位,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和科研的自由空间,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

第二,实现自主式学习,完善弹性选课和学分互换制度是关键。弹性选课和学分互换制度体现了突出学生本位的办学理念,是学生享有学习自主权、主动权的前提条件,是注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与特长的重要途径。导入弹性选课机制,采取互换学分方式,不仅在选择课程门数、类型,尤其是实践类及取得资格类的课程进行学分互换,还包括主辅课程兼选。同时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也给予学生自主权。基于我国普通高校现有学生、师资水平,要使自由选课学分互换制度能够发挥应有效果,必须建立严格、规范、有效的课程水平、学分质量及互换可行度的评估标准和管理体系。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在学分互换和选课制度上有成功的经验,如欧洲各校学生五级成绩的ECTS学分互换体系,①美国各校课程可比性评估(招生及学术双重评估)的学分互换制度。日本的平均成绩积分的弹性选课机制[2]等,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规划,形成有效的学分制管理体系。

(二)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实施导师制,组成引导互动式学习团队

实施导师制,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建立引导互动式学习团队是创新研究的组织基础。导师制是以教授为核心,组成共同教研室,学生通过选择确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明确学习和科研方向。同一学科领域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加入导师研究团队,与同研究室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共同履修导师研究指导、学位论文指导等课程,参加所属研究室导师组织的科研活动,包括国内外研究会议、调研实践,承担实际研究课题。英国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实行导师制,其特点是:以学业导师制为制度平台、以考核控制为主要抓手,以自主教学为课堂引领,以规则意识为行为底线,以网络应用为支持系统。[3]日本实施导师研究组(Seminar)制。研究组将属于同一导师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共同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导师科研及实践活动,一起上课,由导师指导其完成论文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国普通高校设置有班导师、毕业论文指导导师,但与国外大学的导师制不同,班导师负责学生学习指导,论文导师只是负责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半年被指定指导老师。学生学习研究及其他活动都以行政班为单位,教学管理形式同高中相同,常常被称为“高中后”。

能否实行导师制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水平及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当中很多人从海外学成归国,外语能力强、研究方法新,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是实施导师制的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这些都需要有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教学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应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兼职,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出国交流、研究、学习机会,确保导师队伍的高质量、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从而逐渐弱化行政班,实施导师制。

(三)推动传统教学方式转型,创造启发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理念时常把教育与受教育者未来的社会身份联系在一起,特别关注如何对受教育者进行分类,无论大学还是用人单位,习惯性地关注考试分数。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更好的分数,因为考试分数是实现这种身份分类的最简单手段。[4]在考试分数至上的导向下,教学计划大都是围绕学生怎样取得高分而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师提示去思考和回答问题,按规定的题目和方式撰写论文。教学中过度关注如何解题,就事论事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普通高校长期以来在教学方法、考试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注重传授结果、定论,一切都以标准答案辨别对错,培养出的学生表现为应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大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汲取新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对问题的研究,如何解释和分析非定论问题,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异议,将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例,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990年在《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并不是也不可能做到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应培养他们为获得并保持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企业在招聘考试时,更多关注的也是学生的深造潜质和学习能力。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传导,教师的职责也应从教学“主宰”转化为“服务”(Teachers ate the facilitators),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汲取新知识的渴望。

(四)设计研究性的实践教学规划,建立探索式学习基地

实践教学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在学校课堂学到的基础理论得到验证,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以理论解释问题、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聚焦、锁定研究课题,为选择确定自己发展方向做好准备。目前国内各大学都将社会实践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并将其列入必修课。但是,很多大学组织的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是为学生毕业提供就职实习场所,或是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不可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将社会实践变为研究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侧重科研成果转化,探索新知识点,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本来目的。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在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优秀的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大学的实践教学应将实践场所作为学生施展智慧和才能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导师研究室为单位,参与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技术项目的设计、研发、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 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照搬国外方式,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适得其反。日本战后大学教育也曾经盲目引进美国的“宽松教育”形式,造成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一度下滑。只有经过长期摸索、不断调整、逐步适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整体教育体制的改革,根据本国的历史及国情,选择吸收国外经验,既要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教育模式,又要尽快与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接轨。

普通高校虽在许多方面与重点院校有很大差距,但是,学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占总体比例大、地区分布广,各种人才“藏龙卧虎”,因此,培养杰出人才义不容辞。发挥差异性优势,彰显各自特色,加大教育国际化力度,积极借鉴国外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创造出自由、宽松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环境,才能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注释:

①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是由欧洲委员会研发和推行的在欧盟成员和欧洲经济区域内45个国家之间盛行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国梁,朱泓.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24,(10).[2]李祖超,杨淞月.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4,(8)

[3]刘恩允.基于导师制的英国大学师生关系模式与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24,(3).[4]王树国.关于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4,(2).

第四篇:高等教育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摘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对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本文通过介绍德国、日本、香港等富有成功经验的办学实例,对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关键词:创新 服装 思维 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服装教育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而其中改革的重点是构建“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线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服装行业的需求现状,对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了一些的探讨,形成以下观点。

一、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1.具有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

招聘的各类专业人才,包括服装设计、面料设计、制版师、陈列师等,还有商品企划、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2.缺优秀设计师成为瓶颈

其中需求最突出的是设计类职位,如服装设计师、面料设计师、花样图形设计师、陈列设计师和打版/制版等职位。此外,品牌管理和策划、整体形象策划等人才也出现一定的需求。

3.管理型人才成为最紧缺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最需要的是企划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次是设计师,精通打版和生产技术的人才、营销人才。最后才是技术全面的生产工人。而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服装企业往往把生产工人放到经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或我国的西南部地区以降低成本,前三支队伍一定放在产品销售地,服装业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衡量服装设计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思想创新: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在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意识。

(2)、人格的培养

爱是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又要看到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感人深者莫过于情”。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情,就会想各种可行办法,创造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教会学生学习规则和礼仪,学习磨炼自己的性格、意志、毅力,按规则行事。让自己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规律相符。对解决高校学生中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对于提高内涵和修养,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3)、教学内容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把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当前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处理教学课时比例上,减少交叉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并重。

以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为例,该学院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中有这样一段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便是一个小企业,每个“企业”产生一位经理,负责策划、分工、管理。其他每个学生都充当“企业”的某一角色并共同合作,从小企业的定位构思、服装产品设计、生产到成衣包装,完成一组小批量的产品。如此的仿真模拟实习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距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以上案例无疑对改进我们的教学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4)、多元化发展

在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将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到课堂上。关注与时尚相关的事物,运用他们的智慧和眼光进行分析,分辨出哪些是应该采纳的,哪些可能引导未来的潮流,从中总结出美的规律。其教学内容中应既要体现传统知识又要体现教师个人体验与学科热点话题,既讲理论又讲来自实践、来自身边的知识。同时,课堂教学也应间接地或直接地和市场、和时代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信息量得到增强,视野得到开扩。

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香港理工大学服装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设计学院的学生偏重于服装艺术创作和造型设计,课程设置强调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及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创意的表现。学生们的毕业作品富有新意,每一个小展位都由学生任意发挥布置。从服装面料的处理、质感的表现、服装的造型色彩以及展台的设计等多方面都表现出他们非常活跃的多元化创作思维能力。

(5)、生活创新:

教师可根据自身爱好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创造和谐的气氛。比如教师喜欢古典音乐,可以在课堂做练习时放一段音乐。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其他一些艺术门类—如动画创作、交响乐、京剧等,引导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开发思维和智力,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独特的审美个性。

2.校企联合办学

服装院校的师资队伍是服装教育发展的关键,可采取自我培养、外聘等形式解决。进一步加强校企的联合,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定期邀请业界成功人士与师生进行交流讲座,派专业教师深入服装企业实践,建设实训基地等等。校企联合办学,也可以把企业一线生产的新成果引入教学中来,及时了解服装市场的变化,对于保持服装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大有益处,同时也可以减少教育成本。

3.产学研相结合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产学研向教育全过程的渗透,可以建立师生工作室,也可招聘优秀学生参加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等活动。通过工作室,教师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能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内容为主线,进行案例式教学,毕业课题也可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际。

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不仅有师生工作室,还有学生科技工作室。例如,他们先后为纺织服装企业设计并向国内外推出18个系列,300多个款式的纺织面料、服装设汁新品。这些工作室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4.对外开放,国际交流

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渠道,从而促进办学的国际化。

结束语

服装企业对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因此本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创新型、国际化、高质量和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各项工作做扎实,不图虚名,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智力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角力金融危机 《国际商报》 2024-10-23 [2]宁波服装节:像世界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中国服饰报》 2024.8.11 [3]湖南师范大学 文旭明 《湖南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育改革初论》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24(09)[4]黑龙江大学 孙晓军 服装实践教学与企业互助合作途径的研究 《黑龙江教育》2024年第6期 [5]“产学研”结合 “教学做”合一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2024.3.15 [6]史林 对我国服装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9(06)[7]高庆阁 吉林省服装设计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 200709)[8]许星 香港服装教育及对我国服装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苏纺织, 1999(Z1)[9]徐迅 实践性与科技性——德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10]吕仕元 服装设计与市场的巧妙结合——观看香港理工大学服装表演有感[J]江苏纺织 1999(08)

第五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线问答分类文档(教学效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线问答分类文档(教学效果)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2024-06-08 龚永辉 问: 请问专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助教,而且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能否指导毕业论文

许茂祖教授答:原则上不能。

2024-06-08 宋元康 问: 请问专家,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能否采用翻译学术论文(英译汉)代替毕业论文的撰写?字数有什么规定?

许茂祖教授答:不能代替。对字数的要求应由学校根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确定。2024-05-25 tw 问: 专家好!我想问各种职称的教师能带毕业设计人数范围是什么,如教授允许带的人数是多少人到多少人之间。急盼,谢谢!

许茂祖教授答:这应该由学校根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教育部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是要注意,助教是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

2024-05-20 刘老师 问: 请问专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有具体的标准吗?

邢永昌教授答:无统一的标准,各校应尽力将其做好。

2024-03-12 评估办 问: 专家您好!请问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性质分类是否必须按照专家解读的“联系科研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假想课题”四类进行划分?如果必须的话,前两年的还要调整吗??

邢永昌教授答:选题性质分类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规定,各校可有不同的分类,能真实说明实际情况就行.2024-02-04 培训班 问: 请问:毕业设计(论文)每个老师指导学生数过于教育部规定的8~10人,如10~15人,是否该项就要扣分?

邢永昌教授答:进行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毕业设计指导力量弱,一个老师指导很多学生,能保证质量吗?!

2024-02-04 昆娆 问: 我校2024年参评,学院即日开始准备评估材料,有三个问题请教:1)要求大家补充以前自2024年以来欠缺的选修、限选课程的试卷分析和标准答案,有必要吗?2)专门组织材料组对2024年以来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类型为:自选的研究课题,设计课题,一律加以更改,随便写上一个工厂的名字才能算作结合生产实际。这种算不算“作假”?3)请问:没有立项的自选研究型课题,比如“„„材料性能研究”,进行了十几周的样品制备和性能测试试验,这也不是结合生产实际型课题吗?

邢永昌教授答:1)没必要;2)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评估,绝对不应该作假;3)虚拟的不能算作结合生产实际。

2024-02-04 斌 问: 请问专家本科教学评估对毕业论文时间有何规定,有没有不能少于多少周的规定!盼尽快答复,谢谢专家!

邢永昌教授答:毕业论文周数由学校决定,评估指标中对此无具体要求,但是否合理专家会有评价意见。

2024-12-05 胡志军 问: 专家您好!在具体工作中有两个问题迫切想请您指导:1.衡量选题质量高低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在评定论文成绩时选题质量作为一项要打分)比如题目A.基于神经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价B.中学信息技术课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哪个分高一些?2.本科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有什么区别?谢谢!

许茂祖教授答:选题能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质量高的,具体标准应由学校确定。一般的毕业论文很难达到学术论文的水平,只有其中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可能也是一篇学术论文,但是学术论文不一定就是毕业论文。

2024-12-05 西北风 问: 专家你好。我想请问一下,比如我们把一个汽车销售4S店的工程建设作为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但这个工程的设计并没有4S店的委托,那么这样的题目算不算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

李进才教授答: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但也可允许一定数量的题目“假题真做”。在评估中,专家组会从整体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把握。

2024-12-05 李敏霞 问: 专家你好: 我想问一下本届毕业论文题目与上一届毕业论文题目的重复率是否必须小于8或等于8%(A级)

李进才教授答:尚未见到有这样的明确数量规定,但各校都应尽量减少两届学生的重复选题,一是要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变化出新的选题,二是可避免有的学生抄袭。

2024-12-02 晓凡 问: 专家:您好?一般来讲什么样的专业做毕业论文?什么样的专业做毕业设计?有没有具体的规定?理科的学生可否做毕业设计而不做毕业论文?

许茂祖教授答:没有具体的规定,应该由学校从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

2024-11-17 西北风 问: 专家你好。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的界定分为“真实题目、模拟题目和虚拟题目”三类,真实题目要求有委托单位委托书,对模拟题目要求有工程或适当的应用背景,请问:我们将模拟题目作为与实际相结合的选题是否合适?

许茂祖教授答:不合适。

2024-11-16 说道 问: 毕业论文(设计)的分量应如何理解

许茂祖教授答:应能使学生在规定的设计周数中,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能完成设计任务,就是任务比较饱满,分量比较合适。

2024-11-15 胡志军 问: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专家:1.从工作流程上讲,开题报告和任务书之间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必须按特定的顺序来吗?像“选题目的和意义”这样的栏目是放到开题报告中合适还是放到任务书中合适?2.关与“选题质量”,是应当分类比较,还是所有选题一起比较?比如“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质量评估模型”与“基于WEB的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一个侧重研究,一个侧重应用,哪个选题质量高?还是应当在各自的层面进行比较? 谢谢!

钱仁根教授答:按正常的程序,任务书在前,开题报告在后。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后,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任务,查阅文献,了解课题的目的意义,确定工作方向,明确技术路线,安排工作日程等,写出开题报告。至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在任务书中要讲,学生在开题报告中也应讲,侧重点不一样。评估中所说的“选题质量”是对专业整体而言的,每一本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有质量高低之说,它不是简单地将两本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来比较。

2024-11-04 杨艳 问: 专家您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性质按专家答疑分联系科研实际的课题、联系生产实际的课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课题、假想的课题等。我有三个问题请教:1.有些课题既是联系科研的也是联系生产实际的或社会实际的,那么该归属哪一类呢?如果两类都可划入,最终统计值会大于题目数。2.能否只分两大类:实际类、其它类?3.有实际背景是否只是指真题真做和假题真作、真题假作的选题?科研类是否只是指选题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的?数学类的选题能否归为科研类?

许茂祖教授答:实际上应该把前三者均统计为联系实际的课题,第四类统计为假想的课题。2024-10-26 lqd 问: 尊敬的专家:你们好!我们是明年参评的医学院校,请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与理论测试中,主要测试的内容是否包括妇产科、儿科?敬请指教!非常感谢!孟繁荣教授答:一般只测试内科与外科。长学制院校加测妇产科。

2024-10-19 扬 问: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工程背景怎么界定

许茂祖教授答:教师参加过工程实践即可认为具有工程背景。

2024-09-28 叶蔚 问: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数量有无规定?

邢永昌教授答:无;但不能多,要保证质量。

2024-08-10 shenjian 问: 专家,您好。想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械”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两个问题,望专家能给予解答:

1、我赞同“一人一题”的提法和要求,但是在此基础上是否还需要达到100%的题目更新率?(如果“一人一题”和“100%更新”同时要求,对于“机械”专业来说,每轮指导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师尚勉强可以做到,而对于每轮指导学生达7~8名的教师则感到力不从心,难度很大。)

2、在“CAD”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甚至只有二、三十人的民营小企业,现在生产中都已经使用“CAD”图纸),是否还要求“机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必须得有手绘图纸?如果专家认为评估要求必须得有手绘图纸,能否解释此项要求究竟有何实际意义?

许茂祖教授答: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并未要求毕业设计的题目每年100%地更新,而且未对更新率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校只要努力防止所有的题目每年都拿出来重做、对未更新的题目防止学生抄袭前一届学生的设计或与前一届学生的设计雷同。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也未对手工绘图量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作为一种基本功,学生还是应该掌握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在毕业设计中应该能收到这方面的基本训练。

2024-07-25 程金林 问: 学生毕业论文公开发表以后,学生已离开学校,还算不算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邢永昌教授答:可以算。

2024-07-13 燕子 问: 请问毕业设计答辩结束之后,如果发现学生的图纸或论文有问题,指导教师是否可以在图纸或论文上用红笔圈出?

钱仁根教授答:指导教师批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应在学生交稿前,交稿后,特别是答辩后,不能再在图纸和论文上批改。如果在自评中发现论文和图纸有问题,可以另外附纸说明。

2024-06-28 赵青文 问: 请问毕业设计题目性质中,结合实际的题目如何界定?将几年前已完成的本人参与(或未参与)工程项目的部分内容作为设计题目算不算结合实际?如果是结合实际的题目如何组织举证材料?迫切得到解释,谢谢!

邢永昌教授答:应该算。实事求是说明。

2024-06-22 冯道俊 问: 非常感谢教育部专家对老师们的提问耐心解答,真没想到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反映还如此迅速,可见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再次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现有一问题需要解决,“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看两点,一是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二是看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不是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除了考察毕业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要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其中考查学生的选题时,对于理工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综述性题目和实验性题目的比例有没有具体要求?现在很多高校的情况是综述性题目比例偏大,有些甚至达到75%以上,当然其中有种种原因,另外有些选题与专业方向相差甚远,本人觉得这都不太妥当?不知专家有何看法?请不吝赐教。谢谢!许茂祖教授答:应该注意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2024-06-19 文解 问: 请问专家:6月9日有学校提问“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否要求全部答辩”,钱仁根教授答:“当然要求全部答辩。”我们在文件中没有查到有关答辩率的规定,后来也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在操作中理工类院校一般是实行的全答辩,文科院校有部分是全答辩,也有的是实行抽查答辩。现再次请问,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全部答辩的政策依据是什么?如果没有实行全答辩,算不算质量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恳请明示,不胜感激!

钱仁根教授答:教高厅[2024]14号文件说“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文件已说得很清楚了,答辩是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人人都需要经过此环节。

2024-06-19 小马 问: 专家您好,首先请让我对各位专家辛苦的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请问: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中,要求既有开题报告又有计划任务书吗?二者有一个可以吗?

钱仁根教授答:任务书与开题报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任务书是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一份文件,开题报告是学生在正式做设计或论文前,就文献综述和自己的任务、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所作的报告。有少数学校只有任务书,没有开题报告。我建议通过自评自建工作,把开题报告完善起来。

2024-06-10 张霞 问: 如果我校是07年下半年评估,专家抽查毕业生论文是抽查06届的还是07届

答:根据教高评中心[2024]1号文件规定,对于2024年下半年参评的学校,“原则上只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最近一届是指2024届。

2024-06-10 小李 问: 请问:工科的毕业设计中,如果同是一个毕业设计题目,分别存在以下三种情况是否可以算作“一人一题”?(1)仅改变设计的处理量,其他参数不变。(2)处理量不变,而改变设计参数。(3)同时改变处理量和设计参数。谢谢!

许茂祖教授答:你讲的处理量是什么含义,无法具体回答。原则是要求每个学生设计的实际内容有所不同才能看作是一人一题。

2024-06-09 问道 问: 请问专家: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否要求全部答辩

钱仁根教授答:当然要求全部答辩。

2024-06-09 sn 问: 钱仁根教授前面回答: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一人一题”是基本要求。请问专家,现在我们学校要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都要一人一题,而我们平均每人要带6-10名学生,是否必须要保证一人一题?然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同时出近6-10个课题让学生做设计啊。特别是课程设计,某些教师要带20-30名学生,把老师累个好歹也难做到一人一题。请问专家该如何处理?

钱仁根教授答: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题”是教育部教高厅[2024]14号文件的要求,应该执行。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能多,一人指导20—30名学生是不允许的。

2024-06-01 常见 问: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考察的主要内容什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为什么要强调“一人一题”?

答:毕业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师资的水平,也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非常重要。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看两点,一是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二是看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不是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除了考察毕业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要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是不是必须强调“一人一题”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24〕14号)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当然,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

2024-05-02 人民 问: 请问专家:现在在查毕业论文选题时强调,每人一题。是指一个班一人一题,还是一个专业。现在高校扩招后,一个专业要做到一人一题不太容易。另外,还强调同选一

题的同学,要有分工,我觉得理工类的可以,文科确实没有必要,而且文科学生即使选同一个题目,也有个竞争性,这样可以看出论文水平的高低。

钱仁根教授答:教育部的教高厅[2024]14号文是对所有专业而言的,因此,一人一题的要求对文科类专业也是适用的。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一人一题”是基本要求。2024-04-20 龚浩 问: 请问:根据评估要求,我系美术学及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是否需要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如是,是否有所侧重?

许茂祖教授答: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既应该有作品,又应该有论文。

2024-03-31 泉水 问: 老师您好!我们的评估体系中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上,很强调选题的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对于一些文科类专业,比如外语和文学,如何显示这些专业毕业论文的“来源于实际或运用于实际”的比例呢?谢谢您!

钱仁根教授答:这里讲的“实际”是说课题本身就是来源于实际的题目,或者说课题具有实际应用的背景,这一点对于文科类专业也是一样的。

2024-03-30 中原 问: 专家您好: 请问: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衡量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多谢!

钱仁根教授答:所谓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是说题目来源于生产实际,或题目有实际应用的背景。至于说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情况如何,学校应作统计。

2024-02-24 唐老师 问: 请问专家是如何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邢永昌教授答:专家评价毕业论文质量时会从学校对管理毕业论文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选题情况、论文水平、有无创新、撰写规范程度,成绩评定是否严格、合理、公正等许多方面进行。至于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恐怕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如有可能,可以当面交流。

2024-02-24 李洋 问: 表演专业论文是否需要答辩?他们的毕业成果应该以舞台表演为最终学习成果。

邢永昌教授答:没有统一规定,在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做法。

2024-02-24 zhoujianliang 问: 请教:

1、考试试卷有无专门的自查表?这一自查主要是任课教师自己查吧?

2、是否有关于查毕业论文方面的自查表?

3、有不有固定格式的“教师评学指标体系与评价表”?没有的话,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谢谢!

邢永昌教授答:您所说的这些表格,都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2024-02-24 匿名 问: 专家:您好!请问:刚毕业的研究生能否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谢谢答复!邢永昌教授答:如果学校规定他们可以指导毕业设计,则可以。但最好是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务的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好。

2024-09-07 顾南 问: 在“论文或设计质量”中,除了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用各种工具(含资料查询等)的能力以外,对于论文的篇幅或字数是否有明确要求?谢谢!

许茂祖教授答:没有明确的要求,以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工作量饱满为原则。2024-09-07 张成 问: 请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具体怎么划分

许茂祖教授答:如联系科研实际的课题、联系生产实际的课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课题、假想的课题等。

2024-09-07 jmdx 问: 怎样评定论文或设计质量?谢谢。

许茂祖教授答: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质量标准,并按照质量标准评定其质量。

2024-09-07 chuqinshon 问: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算不算学生参加科研情况,需要什么样的支撑材料?

钱仁根教授答:可以算,但方案中提的是“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到四年级后参加教师的课题进行研究,不能算“较早”。至于用什么材料支撑应由学校考虑。2024-08-24 徐国强 问: 评估方案中,在教学效果指标中没有医学院校特有的临床实践技能观测点.请问专家能否将二级指标7.2改为"临床实践技能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各占参考权重0.5?或该观测点应放在那项二级指标体现?

钱仁根教授答:所有科类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都必须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不能更改。您的意见可供将来修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时参考。专家在医学院校考察时会考察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的。

2024-06-15 郭文 问: 请问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为什么要强调“一人一题”?

专家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24〕14号)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当然,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人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

蒋尧传 问: 目前评估体系中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共有6个二级指标。医学院校“临床实践能力”这个二级指标是否替换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如不替换,那么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就有7个二级指标,不知理解对否?

线福华教授答:教学效果中二级指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理解: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即为“临床实践能力”,对预防医学、药学等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结束的专业,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考察。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