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2024年1-4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情况

最新文章

第一篇:2024年1-4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1-4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4月,广东消费品市场小幅上扬,1-4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0.11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66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

一、吃、穿、日用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36.33亿元,增长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94.20亿元,增长8.5%;日用品类零售额129.68亿元,增长

7.5%。

二、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畅旺。受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带动,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畅旺。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1.97亿元,增长23.6%,增幅居各大类商品销售前列。

三、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回升。受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政策预期实施和政府一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等因素的影响,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回升。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066.28亿元,增长20.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

四、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明显放缓。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88.35亿元,同比仅增5.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43.14亿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1.8个百分点。

五、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出现下滑。受金价下调、居民投资热情迅速降温等因素影响,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出现下滑。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73.37亿元,同比下降7.7%。

第二篇:2024年1-6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1-6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上半年,绥芬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为06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呈低速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不足,限下企业平稳运营。

1-6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9126万元,同比增长7.9%,动力明显不足。而中心地下广场的不断完善,商业中心的不断聚集,带动了商业中心地带小型商户的发展,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69132万元,同比增长12.8%,稳步增长。

(二)城区市场保持优势,带动乡村消费发展。

全市购物中心的不断完善,使城区消费成为担当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向好的主导力量。1-6月,绥芬河市城镇实现零售额74080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以商业集群密集的城区消费增长明显,实现零售额58070万元,同比增长12.0%,相比之下,乡村增长较为迟缓,实现零售额14478万元。同比增长10.8%。

(三)餐饮行业趋于好转,商品零售稳步增长。

高档餐饮行业虽然受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影响,但3月份—5月份左右是婚宴的高峰期,全市各监测企业营业收入都有不同幅度增加。1-6月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34万元,同比增长10.4%。进入二季度,商品市场销售品种逐渐繁多,商品零售稳步增长,1-6月实现零售额7662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9%。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各项支出持续走高,居民消费意愿降低。

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居民购房、租房压力持续加大,加之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用于其他项目的消费支出受到挤压。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朗的情形下,城乡居民储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消费意愿受到打压。

(二)网购分流使传统零售行业面临挑战。

一方面,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及营运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批发零售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缩小,经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网购、团购的迅速发展不断争夺传统店铺零售行业的市场份额,传统零售行业被迫进入微利时代。

(三)外贸政策尚未发挥明显效用,进出口额持续下滑。

作为贸易口岸城市,内贸消费市场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贸运行不畅制约。上半年,全市进出口贸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虽然4月初,国家出台国内限伐政策,有望推动全市木材进出口贸易向好发展,但政策短期内尚未发挥明显效用。1-6月,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9273万美元,同比下降49.5%,其中进口160861万美元,同比下降51.9%,出口78412万美元,同比下降43.9%。

三、对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预判和政策建议

202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压力显现,不确定因素增加,内需加快增长难度较大。但宏观经济向好的基础和动力仍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为确保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购买力;另一方面,打好社会保障基础,加大政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公共财政支出,缓解居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支出压力,稳定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二)加大消费品市场监测力度,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三季度进入消费市场活跃期,为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应进一步加强对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猪肉、禽类、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保证居民消费安全。

(三)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转型,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大力扶持具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建设技术先进、理念超前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借助全市临俄优势,开阔对俄互联网销售市场,抢占互联网销售先机;合理规划高端住宿餐饮项目,积极引导高端住宿餐饮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向大众化、特色化住宿餐饮转型发展,化解公务接待消费减少带来的冲击。

(四)积极完善对应优惠政策,抓住外贸发展机遇。

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开拓外贸市场的财政支持和帮助,切实加大财政投入,通过银行信贷担保、进出口完成额奖励等财政优惠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改变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选择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企业,从争取资金、调整结构、培植后劲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服务,抓住全市外贸发展政策机遇,配合两区建设条件优势,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抵抗经营风险。

第三篇:2024年1-5月河南省安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1-5月河南省安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1-5月,全市消费品市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特别是受中央作风建设持续深化、网络销售分流等因素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低位增长态势。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5950万元,同比增长12.0%,累计增速在全省居16位,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2-5月各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分别为12.4%、12.7%、10.7%、12.3%。

1、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低位增长。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虽经多方努力,但与上年比仍然处于低位增长态势。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658927万元,同比增长10.7%。比一季度低1.3个百分点。除元月份免报外,各月当月增长分别为12.1%、15.6%、4.0%、13.9%。

2、人们的衣、食、住、行消费依然是主体。1-5月,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的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有:建材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石油及石油制品类、五金电料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儿童玩具类、煤炭及制品类、化妆品类等商品,上拉零售额明显。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商品消费依然是主导。1-5月,全市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日用品类增长13.0%。由于房地产市场依然兴盛,使与装修材料相关的商品刚性需求较旺,建材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60%、五金电料类增长9.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家用汽车增多,石油及石油

制品类消费需求很强,1-5月汽车类增长19.5%、通讯器材类增长60%、金银珠宝类增长44.4%、儿童玩具类增长25.7%、煤炭及制品类增长24.5%、化妆品类增长20.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5.2%。

第四篇:2024年1-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24年1-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1-4月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4月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1-3月提升了0.3个百分点,增速在六城区中排名首位。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

1-4月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9.5%,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88.5%。拉动增长7.6%。13家超亿元企业1-4月实现零售额33.7亿元,同比增长9.9%,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48.9%。拉动增长4.4%。

通过对石景山区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数据分析,1-4月零售额超亿元的八个板块实现零售额56.9亿元,同比增长8.8%,占石景山区零售额总量的82.6%。八个板块呈现“五升三降”,餐饮业消费受政策影响继续低迷。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汽车零售增势喜人。汽车零售额在新增单位以及重新开业单位的拉动下,实现大幅度增长,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42.1%,对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5%,拉动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9.1个百分点。

超市零售同比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缓。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超市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20.8%,同比下降5.4%,下降幅度较1-3月减少0.4个百分点,尽管下降幅度减少,但下半年超市零售对石景山区的影响值得关注。服装百货零售业平稳增长。1-4月,服装百货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3.6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5.3%,同比增长3.7%,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机动车燃料零售稳定增长。1-4月,机动车燃料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4.2%,同比增长4.7%,保持了稳定增长。

餐饮消费继续低迷。受政策影响,餐饮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低迷走势,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5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6%,同比下降2.1%。

日用家电设备零售下降幅度较大。1-4月,日用家电设备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2.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4%,同比下降52.2%,下降幅度明显,对石景山区零售额影响较大。

网络、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增势明显。1-4月,石景山区限额以上网络、邮购及电视、电话类零售累计实现零售额2.3亿元,占石景山区零售额的3.3%,同比增长1.9倍,实现了较高增长,拉动石景山区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4月石景山区消费品市场虽然增势平稳,但主要靠汽车零售拉动明显,下半年受政策影响存在汽车消费后继乏力、超市零售下降、餐饮消费继续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石景山区零售额走势值得关注。

第五篇:2024年1-6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全社会消费品市场情况

2024年1-6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全社会消费品市场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消费品市场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与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1—6月份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7.00亿元,总量在全区排第5位,增长11.6 %,增速在全区排第4位。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从城乡分类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增幅高于城镇。1—6月份城镇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7.51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0%,增长11.0%;其中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08亿元,增长13.6%。乡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49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0%,增长15.2%,乡村地区增速快于城镇地区4.2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稳步回升。1—6月份餐饮收入完成40.5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比上年同期提高11.6个百分点,增长20.8%;商品零售完成186.4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1%,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增长

9.7%。

(三)从各盟市排位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区排位始终靠前位。从1—3月份看,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在全区排第2位,比排名第1位的兴安盟(12.1%)低0.4个百分点,比第3位的乌海市(11.5%)高0.2个百分点,比第4位的赤峰市(11.2%)高0.5个百分点,比排名第5位的通辽市(10.9%)

高0.8个百分点;从1—6月份看,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在全区排第4位,比排名第1位的兴安盟(12.2%)低0.6个百分点,比排名第2位的乌海市(11.9%)低0.3个百分点,比排名第3位的赤峰市(11.7%)低0.1个百分点,比排名第5位的锡盟(11.2%)高0.4个百分点。

(四)从各旗市区看,1—6月份各旗市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旗市区有牙克石市12.0%,拉动全市提高

1.2个百分点;鄂温克旗11.9%,拉动全市提高0.3个百分点;扎兰屯市11.8%,拉动全市提高1.3个百分点;阿荣旗11.7%,拉动全市提高0.7个百分点;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11.6%,拉动全市提高2.8个百分点。

(五)从零售额的构成看,批发零售业是呼伦贝尔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1—6月份全市全口径批发业的零售额完成79.16亿元,增长8.4%,拉动全市零售额3.0个百分点;零售业的零售额完成107.02亿元,增长10.7%,拉动全市零售额5.2个百分点;住宿业的零售额完成5.07亿元,增长9.6%,拉动全市零售额0.2个百分点;餐饮业的零售额完成35.75亿元,增长22.6%,拉动全市零售额3.2个百分点。

(六)从销售额、营业额构成看:1—6月份全市全口径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销售额完成454.65亿元,增长14.5%,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完成239.90亿元,增长13.1%,拉动全市销售额7.0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14.75亿元,增长16.1%,拉动全市销售额7.5个百分

点。住宿业和餐饮业的营业额完成50.50亿元,增长17.2%,其中住宿业营业额完成8.51亿元,增长13.5%,拉动全市营业额2.3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完成41.99亿元,增长18.0%,拉动全市营业额14.9个百分点。

(七)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类看,部分行业增幅较快。今年上半年节假日相对集中,继“元旦、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之后,“五

一、端午”小长假期间,各大商家采取一系列的促销手段,高中低档商品购销两旺。建筑及装潢行业增长39.1%;服装、鞋帽、针纺针品行业增长26.7%;其他行业增长26.2%;体育、娱乐用品行业增长21.9%;通讯器材行业增长17.6%、家具行业增长15.6%。

(八)“八项规定”出台后,对呼伦贝尔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但呼伦贝尔市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迅速作出应对部署:利用微博、论坛、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呼伦贝尔旅游,开发精品线路,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纯旅游者。据旅游部门提供资料表明,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69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收入完成108.63亿元,同比增长20.7%。

(九)在全国外贸逐步回暖的情况下,我市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24年1—6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2.24亿美元,增长11.1%。其中出口额完成2.01亿美元,增长30.5%;进口额完成10.23亿美元,增长7.9%。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

(一)政策性效应继续显现。“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种会议

明显精简,公款消费得到有效控制,反映到住宿餐饮业较为明显。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7.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7.8%;同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的陆续退出,新的鼓励消费的政策尚未出台,不同程度给消费市场带来影响。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9%,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

(二)城乡收入差距大,影响消费需求。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出现高收入低消费,低收入无力消费的情况,农村地区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3%,从这一角度看,农村消费群体潜力仍然较大。

(三)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镇,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发展环境、食品安全监管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快捷便利时尚的网上购物、团购、电视购物等新兴消费方式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网上购服装、生活用品、数码电子产品等商品。新兴消费方式兴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传统消费模式为主的实体店消费的增长,造成大量网购资金流向外地。

(五)限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截止今年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达到461户,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52.20亿元,仅增长4.8%,比去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0%。由于我市缺乏大型企业集团、人口少且居住分散等原因导致限额以上单位数量少、规模小、所占比重很低,致使我市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

三、建议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有效提高农村牧区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启动农村市场力度,加强农村牧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农村牧区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大中型商贸企业的带动作用,改善硬件档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向农村牧区市场发展。

(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稳步增长。进一步扩大汽车、家电等商品的消费需求,着力提升消费层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四)把符合条件的新增、新开业、达到标准未纳入限上的企业做到应统尽统,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个体户转化为法人企业。

(五)针对限上商贸企业竞争力和辐射力不强的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呼伦贝尔,进一步提升限上单位的核心力和限上份额,带动全市国内消费品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