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十一五经济

最新文章

第一篇:十一五经济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江国成)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我国实施了上百项国家级重大工程和项目,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百亿巨资为农村提供安全饮水和沼气

200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200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此项工程建设中央投资590亿元,用于解决全国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力推广沼气工程,累计安排资金212亿元,其中,户用沼气150亿元、1300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亿元、1.98万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5亿元、2466处;村级服务网点20亿元、7.7万个。

据农业部测算,“十一五”末全国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年均可替代薪柴和秸秆4800多万吨,相当于保护林地1.32亿亩。年产沼气154亿立方米,折标煤17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300多万吨。使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和农药,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

此外,2007年,我国规划实施6240座水库除险加固,总投资510亿元。目前,规划内项目的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安排完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去年,国家启动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两年来,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15亿元用于支持改造200万户农村危房。其中,中央投资安排4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安排75亿元。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农村贫困户。启动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

为增加商品粮供应,缓解粮食供需紧张的状况,保障食品安全,“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建设项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粮食主产省(区),以地市为单位,开始集中连片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已在黑龙江、山东、湖南等粮食主产省(区)建成一批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区良种繁育、农田水利和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为实现粮食由长期短缺向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品种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检测能力,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规划总投资59.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8.52亿元。截至今年,已安排中央投资32.3亿元,地方配套约14亿元,支持建设了36个部级研究中心和专业中心、13个部级区域中心、30个省级综合中心和935个县级质检站建

重大交通工程进展顺利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设完成或启动了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扩建工程。

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项目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青藏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其建设运营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对外交通条件,对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充分释放既有干线铁路运输能力,有效提升全国铁路网整体运输能力,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先后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

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城际铁路规划和建设,包括京津城际铁路。

为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需要,首都国际机场于2004年3月启动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扩建,项目总投资为240.24亿元人民币。

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85.81亿元人民币,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35.3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扩建工程相继于2008年和2010年建成启用,大幅提升了上海机场的客货保障能力,对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和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实施了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生物医药重大工程、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项目、产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等高科技和信息化项目。

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了生物医药、生物疫苗、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工程,着力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先后组织实施了41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630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投资超过95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近619亿元。

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项目支持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了重点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应用,形成了一批高技术领域产业集群,推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迅速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自2006年3月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原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组织了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TD-SCDMA的发展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实现从长期跟随到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以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

4年来,我国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主要包括:燃煤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是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十一五”以来,国家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5037个,总投资约3566亿元,可形成1.5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37个,总投资约136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约79亿元,约可形成5344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能财政奖励项目3600多个,总投资2200多亿元,安排节能财政奖励资金223.7亿元,约可形成9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国家开展了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共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1267个,项目总投资1357亿元。

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国家还实施了“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近三年,发展改革委共安排27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第二篇:某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依靠班子的坚强领导和协调运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拼搏进取、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gdp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和市级山水园林城市,人民群众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但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的矛盾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区位优势欠佳,交通、水利、金融投资等“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完善,贫富差距等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没有根本消除。因此,“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负重加压、奋力追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县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一条主线、实现两大突破、打造四大品牌、推进三项建设,使基础更加扎实、发展更加科学、城市更加靓丽、农村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跨出关键步伐”。把握一条主线注重科学发展

把握一条主线,即要始终把握“打基础、提速度、促和谐”这条主线。从××正处于“负重加压、奋力追赶”重要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发展,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打基础、提速度、促和谐,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前十年打牢基础”的战略任务,为“后十年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积蓄力量。

未来五年是我们大力夯实发展基础的五年。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无论是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硬性基础,还是融资环境、干部人才、办事效率等软性基础,以及产业基础、生态基础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客观上看,这些成绩与××加快发展追赶先进地区的步伐相比,与既快又好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提出,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着眼长远,着眼全局,着眼可持续发展,从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善政务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大力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未来五年是我们加快提升发展速度的五年。经济发展快慢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的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够快、不够充分,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五年,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更是决定××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期。因此,我们提出,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要求,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通过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未来五年是我们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各项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人民内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压力还相当大,打造和谐××的任务还相当重。因此,我们将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两大突破提升整体实力

实现两大突破,即坚持以工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带动××经济的整体提升。××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尽管近年来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二三一”产业格局已经基本确立,但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技术水平不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仍然是××面临加快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最大障碍,也是税基不稳、财源不旺的根本原因。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五金生产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享有“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的美誉,年交易额在40亿元左右;二是锶盐储量丰富,已占到世界锶盐产量和锶盐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

左右;三是工业园区潜力巨大,龙水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享有各项优惠政策;四是工业强县意识已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另一方面,××又是旅游资源富县,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遗产所在地,××不仅拥有××石刻这个世界级品牌,而且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等一批优势资源,每年都有各级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各界知名人士、游客参

观考察,是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仅2024年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旅游经济是朝阳经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旅游做大做好。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以工业和旅游为突破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全县整体经济实力。这不仅是××近一两年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体会,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实现工业经济的重大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做大规模,提升效益。突出特色,就是要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锶盐化工、五金、汽摩配件和机电、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建筑材料、新兴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努力把××建成世界最大的锶盐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生产销售出口基地、重庆新兴的机电零部件工业基地和重型汽车集团的重要配套产品基地。打造亮点,就是要按照“一点两轴三区”(以龙水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以大邮路、大铜路为两轴,全县划分为核心工业经济区、重点工业经济区和工业发展辐射区)的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工业园区经济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按照“打基础、树形象、拼招商、增效益”的园区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板块、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做大规模,就是既要“造星星”,大力引进适合××特点的各种企业,更要“造月亮”,针对××单个企业实力弱、产业分散、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的状况,通过市场方式,加快资源整合,走联合发展之路,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提升效益,就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技术基础体系,逐步形成以龙水五金、红蝶锶业等名牌产品为核心、关联产品为支撑的产业群体。力争到2024年工业增加值在2024年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7以上,工业对财政的直接贡献达到45.3%以上。

——实现旅游发展的重大突破。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坚持背靠大集团、规划大气魄、开发大市场、投入大手笔,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科学规划,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文、生态兼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管理,就是要完善“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旅游运行机制,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强化景区管理,不断增强旅游经济活力。整合资源,就是要对县内旅游资源和周边著名景点进行整体打造,大力挖掘底蕴深厚的石雕、五金、美食、农家、民俗、宗教等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整体推进,就是要在旅游宣传、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内涵挖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力争到2024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21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格局。

打造四大品牌彰显城市魅力

打造四大品牌,就是要打造石刻、五金、锶盐和生态品牌。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的象征。近年来,××依托县域各种资源,努力培育和发展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石刻、五金、锶盐和生态四大特色品牌。“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品牌优势,通过品牌塑造,彰显城市魅力。

一是做精石刻品牌。××石刻作为重庆市“三大旅游精品”和重庆唯一的世界遗产,早已成为支撑××乃至全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做精这一世界级的石刻品牌,是×ד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将充分利用世界遗产这块牌子的吸引力,突出“精美石刻”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和市场促销,发挥石刻景区的旅游龙头作用,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石刻保护和研究,申报建立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和世界遗产动态监测示范点,加快编制《××石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建立文物保护项目储备库,引导办好宗教节会活动,筹备开好××石刻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是做强五金品牌。五金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已有1000余年历史,2024余个花色品种,基础雄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与“××石刻”并称××两大“名片”,在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加快五金产业发展摆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行业协会管理,业主制经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特色战略和人才战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市场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建设,提高五金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中国西部五金之都”品牌做响,把××建成全国三大五金产销基地之一,实现整个五金行业的上档升级。

三是做大锶盐品牌。××的天青石矿在全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以天青石矿为原料的锶盐化工已成为××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以创世界一流锶盐企业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锶盐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针对锶盐是不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的特点,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坚持“保护性开采、综合性利用”的原则,按照“稳固中间,狠抓两头”的要求,加大锶矿资源勘探力度,发挥锶盐资源优势,在“深、精”上狠下功夫,在引进或自主开发锶盐产品深加工企业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发展精细化工,重点发展电子级(高纯度)氯化锶、硝酸锶、金属锶以及高档磁性材料,延长锶盐化工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锶盐之都”品牌。

四是做优生态品牌。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创建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多块全国或市级生态、卫生牌子,标志着我县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启动并争取早日率先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以此为契机,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形成生态经济新模式,使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将生态打造为××的又一张名片。

推进三项建设构建和谐××

推进三项建设,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县建设和政务环境建设。推进三项建设,贵在创新,重在实干。要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通过扎实推进三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是以实施“133工程”为抓手,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寻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133工程”即按照“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好、农民收入高、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班子强”的要求,选择1个乡进行整乡推进,选择3个村作为市级示范村,选择30个村作为重点推进村。“133工程”突出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公共事业发展三个重点,具体在“三建”、“四改”、“五提高”上下工夫,示范村三年达到市统一标准,推进村三年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三建”就是建优势特色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服务设施;“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五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未纳入“133工程”的村从看得见、摸得着、短期能见效、农民得实惠的实事抓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建设,力争到2024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率先启动生态县建设。重点在构建“三大体系”上狠下工夫。一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坚持用生态的理念抓经济、促技改、搞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广泛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融合生态与石刻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二是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城镇建设中做到人居建设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人居环境;三是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培育“自然、仁爱、和谐”的文化理念,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大力倡导生态价值、生态伦理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抓好生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培育全社会生态意识,在全县上下形成自觉保护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县建设的良好氛围。注重开发生态文化力,将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重复利用、生产过程相结合,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提高社会发展质量。

——坚持创优政务环境建设。优质的政务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就政务环境建设而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创优政务环境永无止境。一是深入开展“四走进”活动。继续开展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四走进”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密切党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深入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办事网络,服务向生产、科技、流通和社区四个领域延伸。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深入开展“效率革命”。执行“四个严禁”,即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坚决处理影响发展环境的人或事;四是继续坚持完善政务环境公开评价制度。

第三篇: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计划

调研工作计划

一、调研重点及日程安排

(一)10月11日——工业经济。

1、上午8:30到经信局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经信局、黄金办、节能办、行业办、招金集团、中矿集团、玲珑集团、金宝电子、康泰集团、鲁鑫贵金属等单位具体分管业务负责人。调研内容:(1)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二次创业、三年翻番”、“8151工程”、“393工程”、“千亿工程”等重点工作情况,市级工业总量及增幅与06相比增长情况;2024年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情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情况,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五大主导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情况,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市级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及2024年市级工业总体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情况。(2)黄金产业转型。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包含境外),十一

五、2024年新增储量及完成自产和冶炼加工黄金数量,全市黄金转型情况;(3)骨干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数量,招金、玲珑销售收入,中矿、鲁鑫、国大、金宝、康泰等企业转调情况;十二五及2024年各骨干企业具体发展安排,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促进全市发展的意见、建议。(4)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十一五市级工业实施技改项目总数、技改投入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2024年企业研发创新情况,节能减排等情况;十二五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2、下午2:30到科技局,由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十一五重点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2024年高

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增长幅度,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十二五及2024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2)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

(二)10月12日——服务业经济。

1、12日上午8:30到发改局服务业办,主要负责人介绍。调研内容:(1)服务业总体情况。包括五年来增速、规模、占比、结构等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下步总体发展目标、重点和推进措施;2024年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及工作亮点;十二五及2024年服务业发展思路、重点工作。(2)现代物流业。“两大综合物流园区、四大专业物流中心、四个层面信息平台”总体规划实施情况,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情况;突破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举措、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目标、重点和突破口。

2、12日上午10:00到流通行业办,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十一

五、2024年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包括商贸体系、重点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服务名牌培植等;七大商圈规划落实情况;十二五及明年商贸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安排等。

3、12日下午2:30到旅游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十一

五、2024年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包括旅游开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收入、占三产比重等,“金泉山海”旅游集群项目建设情况,工作亮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及明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

(三)10月13日——民营经济。

13日上午8:30到中小企业局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中小企业局分管领导介绍总体情况,并由中小企业局通知机械、食品

等重点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分管业务负责人与会发言,每个行业2-3家企业。调研内容:(1)十一

五、2024年民营经济总体情况,包括规模、增速、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两带三区”建设情况,近年来招引新上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等。(3)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举措,“5152”、“2152”和“千户企业工程”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4)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贷款公司运作情况。(5)十二五及2024年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措施等。

(四)10月13日——农业经济。

13日下午2:30到农业局,分管领导介绍,经管总站参与。调研内容:(1)农业经济总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及2024年共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粮油总产量及年均增长率;发放各项惠农补贴总额;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总额。(2)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果。十一五期间及2024年果业、养殖业、观光农业等发展情况;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创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十二五及2024年结构调整思路、举措。(3)沼气建设情况。

(五)10月14日——城镇化建设。

1、14日上午8:30到住建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总体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亮点,存在的问题,明年工作安排。

2、14日上午10点到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介绍。调研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情况,十一五建成区面积扩大情况。十二五城市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区、滨海科技产业园、东城新区等园区发展重点。(2)城镇化水平提升情况、城市绿化覆盖率。(3)十大城建工程最新进展情况及明年打算。

(六)10月14日——外经外贸。

14日下午2:30到商务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招商引资。十一五招引总体情况,现有外资企业数量,三个引进情况;2024年招商引资完成情况,重点再谈、在建和完工的招引项目;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2)对外贸易。2024年进出口情况,重点企业出口情况,出口扶持政策;2024年预期目标。(3)对外开放。现有友好城市情况。(4)十二五工作思路、重点。

(七)10月15日——项目建设。

15日上午8:30到发改局,分管领导介绍。调研内容:(1)项目建设总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数,实施的过千万元重点项目数量,其中过亿项目数,竣工投产数,举例亮点项目;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2024年项目建设主题及总体盘子安排。(2)市里要求的黄金转型项目、引进外资项目完成情况。(3)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包括引进、建设、储备等各个环节。(4)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内资引进。十一五及2024年引进情况。(6)十二五规划情况。

(八)10月15日下午至25日——各镇(街道、区)。各镇(街道、区)重点调研内容:十一五及2024年总体工作情况,GDP、财政收入增幅,工作亮点等;项目建设情况;黄金转型;骨干企业培植;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情况。十二五及2024年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安排。

1、15日下午2:30到开发区。基础设施、企业园区情况。2、18日上午8:30到齐山镇。

3、18日上午10:30到夏甸镇4、18日下午2:30到毕郭镇。

5、19日上午8:30到金岭镇。

6、19日下午2:30到蚕庄镇。

7、20日上午8:30到大秦家镇。东城新区建设进展情况。8、20日下午2:30到阜山镇。

9、21日上午8:30到张星镇。

10、21日下午2:30到辛庄镇。滨海科技产业园有关情况。11、22日上午8:30到泉山办。

12、22日下午2:30到罗峰办。

13、25日上午8:30到梦芝办。

14、25日下午2:30到玲珑镇。

二、调研要求

1、综合一科要提前1天通知被调研单位做好准备,并切实搞好对接;被调研单位要认真准备好发言材料,有座谈要求的还要落实好与会人员和会议室。

2、行政科安排别克商务车全程陪同。

3、综合一科在每天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调研内容。

市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

第四篇:阿勒泰地区十一五经济规划

培育壮大旅游业。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跨境、冰雪、民俗等旅游特色,打造自治区重要的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基地。围绕“百万游客”景区目标,重点打造喀纳斯旅游精品,尽快完成喀纳斯景区总体规划和景点单体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保护和修复好景区生态,完善景区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全疆一流的食住行游购娱条件,完成贾登峪综合接待基地建设,分步实施景区和基地的切换。加快实施喀纳斯景区三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开发禾木、白哈巴、那仁等景区。积极发展跨境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加快国道216、217沿线特色景区(点)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以国道为连接,以各县(市)特色景点为补充、众星捧月的大旅游格局。

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福海县要按照旅游“六要素”配套要求,完善城市功能,发挥集散中心作用。坚持走绿色旅游发展道路,制定并实施符合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逐步建立规范、公平、透明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诚信、竞争、有序的经营开发机制。加快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建设,提高旅游品位。加强旅游商品开发,以创建各类形象品牌为载体,形成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和稳步增长的区内外客源市场,使喀纳斯景区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到2024年,全地区年接待旅游人数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

加快发展服务业。依托旅游业,积极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立面向周边国家的商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畅通、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和特色农副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扩大社区服务范围,重点发展清洁绿化、健身娱乐、公共设施养护、非义务教育和培训、文化、养老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信息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以适应中低收入家庭需求为主,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城镇住房建设。

专栏4旅游发展重点工程

喀纳斯景区基础设施(三期)工程→完成喀纳斯湖区、禾木景点、贾登峪、白哈巴景点、那仁夏牧场景点的供水、排水、供电、垃圾处理、资源整治、景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贾登峪综合旅游接待基地三、四区建设→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成集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接待基地。

第五篇: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6更新时间:2024-7-1

1一、“十五”前*年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在“九五”计划时期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后转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时期也是格尔木市在人均GDp提前实现了2024年比****年翻两番后,全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五年计划。“十五”期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的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快格尔木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总体来看,“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得以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总结“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总结这一时期形成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主要成就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产规模迅速壮大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2024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2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4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24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国民经济在取得了在连续四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全市经济仍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24年人均国内生产值*****元,比2024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24年的*****元增加****元,年均增长*.*%。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份额增加。2024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万元,比2024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24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24年*.**%下降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比2024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24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24年**.**%上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比2024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24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24年**.**%上下降为**.**%。二产比重迅速上升和第一、三产业比重的缓慢下降,符合全市经济发展处于开发性阶段和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特点。

2、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继续改善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得以快速提高。****—202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改善了居民的消费结构。****—2024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亿元增加到**.*亿元,突破**亿元;人均储蓄由*****元提高到*****元,增加近***%。2024年底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是****年底的***倍,是****年的近**倍,是2024年的*倍。与此同时,居民的外汇存款、股票、债券、手持现金等金融性资产也在继续提高。****—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水平由****元增长到****.*元。****—2024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下降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下降至%。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也进一步改善,****—2024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

3、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加强

“十五”期间,全市坚持围绕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2024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万元,较2024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由2024年的**.*:**:*.**:*.**变化为**.**:**.**:**.**:*.**。截止2024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亩,退耕还林亩,荒滩种草万亩,林草植被面积进一步扩大。各类草食牲畜年末存栏达到**.**万头(只),比2024年的**.**万头(只)增加*.**万头(只)。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和**.**%,比2024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率也有了明显提高,2024年达到%,比2024年增加个百分点。

4、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通过进一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和调整布局,全

[1][2][3][4][5][6][7][8][9][10]...下一页 >>

市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力有所加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盐化、石化、金属非金属矿采选、商贸流通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贡献份额不断增大。共完成股份制改造家,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民营企业总数达到家,实现增加值万元,比2024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盐化、石化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万元和万元,分别比2024年的万元和万元增加万元和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加大。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改善投资环境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多方争取建设项目,进一步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增后劲、打基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总量。截止2024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较“九五”增加******万元。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万元,比“九五”增加%;更新改造完成*****万元,比“九五”增加%;房地产开发*****万元,比“九五”增加%;其他投资*****万元,比“九五”增加倍。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万元,比“九五”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加%。总计中,市属完成*****万元,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或稳步推进。青藏铁路正线铺轨已达***.*公里。百万吨钾肥、机场改扩建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供水管网改造等进展顺利;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大格勒乡公路工程、朝阳路、柴达木东路改造工程、乌乡光伏电站、教育发展中心和高中扩招等国债项目完成;察尔汗道路、八一路改建、建设路、消防“***”调度指挥工程,小街小巷建设、小游园、社区建设、广电网主干线改造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人畜饮水等水利项目顺利建成。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发展条件,扩大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培育了特色经济,并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了加快发展的后劲。

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

2***—2024年,全市共发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达到***个,比2024年增加个,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24年增加人;征收失业保险金万元,***家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24年增长%,征收养老保险金****.**万元,比2024年增长%;***家单位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24年增长%,收缴医疗保险金****万元,比2024年增长%;共有****户家庭纳入了最底生活保障范围,较2024年减少户,参保人员*****名,较2024年增加人,共发放最低收入生活保障金****万元,比2024年增长倍。“十五”期间,继续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大,通过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加快国家级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市项目建设,增强了科教兴市后劲。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办学规模扩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保障网络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农牧区经济发展能力不足

农牧区经济发展缓慢,农牧业增收速度不快,农牧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扶贫手段单一,农牧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和特色经济产业尚未形成,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影响了格尔木市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据统计,****—202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年代中期的:,**年代中后期的:,扩大到2024年的:。如果考虑到:一方面,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农牧民家庭收入包括要交纳的税费,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实际差距要更大。目前,全市农牧区有近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应的是落后的传统农牧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足

“十五”期间与“九五”相比较,资源综合开发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明显存在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综合利用水平弱。在对资源的开采利用特别是对盐湖资源的开发生产过程当中,无法实现对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大多数企业只能进行资源的开采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价值流失严重。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各自为政、乱采乱挖,甚至破坏性开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之在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策略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赢利水平和竞争能力不强,亏损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地方企业对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总量和规模较小;一些具有优势和潜力的新兴产业,由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短期内还难以达到预期规模,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非公有制经济与过去相比虽有长足发展,但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经济自主增长活力不足。

3、基础设施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西部开发工作的规律性,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024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今后西部大开发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主要):一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搞好“五个结合”,即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二是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集中力量建设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西部地区气候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发展棉花、糖料、水果、肉类、奶类、毛绒类、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办好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能源、矿业、机械、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格尔木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能源原材料和生态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在格尔木安排了***千伏输变电线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格尔木至拉萨线开工建设、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工程、青海盐湖集团公司***万吨钾肥等重点建设项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格尔木有条件充分利用西部开发的有利条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几项重大项目相继完成的基础上,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建成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快工业化步伐。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格尔木市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不足、经济基础差、人才和资金短缺、技术开发能力低下和市场经济观念薄弱等问题,将成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对资源性产品需求增长的影响

长期来看,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供给充裕,居民储蓄率高,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明显,在人均GDp超过****美元后消费结构进入新的阶段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十分雄厚。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未来*-**年,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以保持*-*%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万亿美元(按2024年汇率计算,下同),比2024年翻一番;到****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的*倍,人均GDp达到或超过****美元,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按世界银行1999年最新标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美元)。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显著扩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将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发展空间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加大对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和消耗强度。据国土资源部的估算,**种战略性资源中,****年我国能够自给的只有一半,****年只有*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性产品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这对于格尔木市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结构性调整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扩大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拉动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格尔木在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多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上的优势,将极大地促进其经济发展。二是产业升级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和供求关系,拓宽了新的增长空间。给新产业或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扶持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当前对于格尔木市进行资源开发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4、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所产生的影响

“十五”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市场空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经济体系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直接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跨区域合作日益受到重视。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十一五”期间各地区经济发展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产业体系的构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放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背景之下。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担负起了国际间产业价值链的组织和实现的作用,它将世界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用产业链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充分利用各国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比较优势,实现整个产业链成本最小化和增加值最大化,成为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的先驱。这就要求各地区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打破过去所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积极寻求产业分工和与外部经济体系的接轨。

第二,国际产业转移将带动国内的产业转移,并对各地区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投资环境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随着我国的更加开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继续推动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制造业的海外转移的背景下,国外的投资和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势头将持续下去,同时,资本与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重化工业、新兴产业的部分制造环节也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在给内地发展带来更加有利的吸引外资的机会的同时,也将同时推动沿海地区的投资和产业进一步向内地转移。这就要求内陆地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投资环境,以适应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的要求。

第三,国内经济更加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经济风险和潜在危机将加大。我国加入WTO是参与国际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并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承诺,即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随着短暂的过渡期的行将结束,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总体来看,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未来*-**年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同时一些能够看清的重大风险和挑战紧紧伴随历史机遇,而不确定、不可测和不稳定因素也将层出不穷。这些变化对格尔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农业的影响。由于格尔木市的农产品目前主要用于自给,规模小,输出少,且多为特色产品。如果通过对农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形成特色农业,那么,主要来自于粮食市场的竞争威胁将不会对格尔木的农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二是对工业的影响。以钾肥为主的工业品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由于这类产品的特殊性,国家将继续采取适度保护、逐步放开的政策,因此,短期内不会形成过大压力。石油、天然气、电力由于总体上供求关系趋紧,将在长时期内处于相对短缺的位置,影响不大。三是招商引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对于格尔木扩大对外交流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将更加有利。

5、新一轮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由比较优势决定的产业的跨地区转移,是发达地区保持竞争力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达国家在继续加速向我国转移制造业的同时,服务业的转移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沿海地区和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包括因可使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导致的土地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等,还由于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沿海地区的产业将向内地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心城市的产业将向城市周边地区和中小城镇转移。长期来看,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不断加快。跨区域产业转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将成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成本的显著上升,将会给西部带来实质性的产业转移机遇。沿海地区要素成本上升后,企业可以有两种选择:就地升级或向外地转移。向西部转移的产业往往对当地劳动力、土地和环境容量的低成本有较强依赖。另外,境外原来准备转到沿海地区的产业,随着沿海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基础设施供给如能源缺口的扩大,也会将目标转向西部。

在生产要素和部分产业由东向西、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转移扩散的同时,包括高端劳动力、资本、部分产业、部分产业的高端环节(比如研发、营销和公司总部等)也将进一步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也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东部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在近期也将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部分高耗能产业上。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将逐步增大。

上述变化趋势从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格尔木从沿海地区进行招商引资的水平,特别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和沿海地区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方面的合作。同时,在接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切实重视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6、青藏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或建设带来的影响

青藏铁路北起格尔木市,南至拉萨,全长****公里,2024年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六年,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对青海和西藏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格尔木居于青藏铁路线的中间位置,也是一、二期工程的交汇点,在沿线明显具有资源密集地、重要的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等一系列优势,因此,随着该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对格尔木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加快盐湖资源的开发。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格段)建成运营**多年来,已经成为开发柴达木盆地资源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尽管二期工程的建设不能直接为格尔木的资源开发以及与东中部的交流带来交通方面的影响,但二期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国内外对格尔木的关注力和扩大格尔木的影响力。

第二,有利于促进格尔木和西藏的合作开发。西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格尔木在电力、能源、交通、区位等方面优势明显,如果能借青藏铁路实现西藏资源在格尔木的深加工,对于格尔木经济发展将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带动格尔木交通枢纽的建设步伐。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为加强新疆、青海、西藏的经济交流创造条件和提供动力,进而推动格尔木至新疆的交通线路建设步伐,也能为贯通南(新)疆经格尔木到

(四)川西的交通线路建立基础。因此,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格尔木“十”字型综合交通枢纽。

第四,有利于带动格尔木旅游业的发展。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随着铁路的开通,进入西藏旅游的成本大大降低,大量的游客进入西藏观光成为可能,这同时也能带动格尔木旅游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游客从低海拔地区直接进入高海拔的西藏需要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中间休整,格尔木是具有这一功能的理想地带。如果能把进藏游客留在格尔木一周的时间,对格尔木的旅游、餐饮、住宿、商贸等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加强,这都有利于强化格尔木的交通区位优势。

3、良好的特色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对盐湖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尔木已初步形成了以盐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导的工业框架和基础。“十五”期间,百万吨钾肥项目建成投产,花格输油管线复线投入使用,中信国安东台项目已经成功生产出硫酸钾镁肥、碳酸锂、硼酸等产品;格尔木炼油厂**万吨甲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青海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工业试验、引气、引水、拉电等工程;格尔木河径流梯级电站开发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行;内蒙古庆华集团铁矿采选项目、盐湖集团**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万吨氢氧化钾项目、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万吨甲醇项目、青海万立高能有限公司**万千瓦天然气电站项目、青海力科农林开发公司***万吨花青素开发项目、翰海企业集团**万吨氯化钾项目等正在积极筹建。目前,全市已形成***万吨的钾肥生产能力和***万吨的炼油能力。与此同时,电力、建材、有色冶金、医药、食品等也快速发展。上述项目的建设为格尔木提供了新的产业支点,也标志着格尔木的工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无疑为“十一五”经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另外,格尔木商贸及物资流通业发展迅速,青、新、甘、藏及川、陕、宁夏等地的工业品、农牧产品在这里集散,成交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富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格尔木市,现已成为西北内陆腹地的一个重要商流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4、独特的旅游资源潜力

格尔木地处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腹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是昆仑融雪冲击形成的绿洲地带,境内旅游资源富集,地质构造复杂奇特,地貌景观自然天成,高原风光特中见奇,生态、生物资源类多珍稀。拥有世界第二大盐湖——察尔汗盐湖、中国第一江——长江发源地和东方奥林匹司山——昆仑山以及著名的藏羚羊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全国十大类、**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中,格尔木占八大类,拥有**种,占全国基本类型的**%。具有“天然聚宝盆”、“高原动植物王国”、“高原特色旅游城”等美誉。2024年格尔木市成为国家级AAAA旅游风景区,2024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格尔木旅游中心枢纽区、盐湖工业旅游区、昆仑文化旅游区、玉珠峰登山旅游区、长江源头生态探险旅游区等各具特色的功能性多样化旅游体系。围绕青藏高原和昆仑文化,目前已开发的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游、马可波罗探险游、南丝绸之路旅游线、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昆仑山国际狩猎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各拉丹东、万丈盐桥、长江源头考察、高原野生动植物考察、冰川冻土、雅丹地貌以及高原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正在引起游客的日益关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形成格尔木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格尔木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远离市场

格尔木深居西部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平均运距超过****公里,与周边临近的中心城市西宁、兰州、拉萨、乌鲁木齐的运距平均也在****公里以上,周边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和戈壁,经济发展落后。储量巨大的盐湖资源的开发主要服务于广大的内陆和沿海地区,远离市场增加了产品的在途时间和运输成本,信息获取和交流也比较困难,人力资源的引进也受到影响。

2、人才短缺

受历史及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制约,格尔木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市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口比重小,仅占全市人口的约*%。初中及以下人口占到全部人口的**%以上。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市人口中的比例为***人/万人。和“十五”初期相比较,人才短缺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明显存在科研机构数量少,科技人员素质较低,科研投入不足,干部及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与外地的产学研联合少,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人才短缺进一步影响了产业发展的科研能力,制约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交通瓶颈

作为连接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的交通要塞和我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格敦公路在这里交汇,伴随着青藏铁路二期的建设和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并交付使用,格尔木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仍然明显存在公路骨干通道通达性差、路网密度小,通行能力差,公路里程少、技术等级低等问题,东西向出省通道不畅、连接资源开发地、旅游景点、乡村至市区的交通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资源开发、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瓶颈。铁路运输供求矛盾也比较突出,由于格尔木的运输结构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输出为主,输出需求大于输入需求,导致铁路排空困难,货运车辆供给偏紧。随着青藏铁路二期的建成通车,对一期西格段的通过能力将形成压力。

生态压力

格尔木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目前,在土地开发、草原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绿化及荒漠治理、防风固沙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城市防护林四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状况出现了局部好转的明显成效。但是,目前格尔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仍很突出。植被稀少,景观单一,缺少生态屏障;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质退化现象以及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严重;水资源贫乏,水生态失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工作的摆布,政绩的考核,都必须把富民与强市统一起来。同时,以人为本也强调发展经济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坚持经济和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发展县域经济与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创造有利于人民生活、学习、工作和创业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6、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只强调城市发展而忽视乡村发展,势必拉大城乡差距,结果城.市也难以发展,最终影响整个发展全局。因此,必须坚持城乡“一盘棋”思想,既重视城市发展,又关注乡村发展,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一同实施,着力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总体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州委关于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将格尔木建设成为带动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基础设施和生态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骨干交通网初步形成,大规模资源开发的环境和条件基本具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形成优势,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改善,经济总量扩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GDp年均增长**%,力争达到**%。“十一五”末按2024年价格力争突破***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力争达到*%;第二产业年均增长**%,力争达到**%;第三产业增长**%,力争达到**%。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基本保持在*.**:**.**:**.**的水平。

——全社会固定增产投资*年完成***亿元,其中地方(市为投资主体)完成**亿元。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左右,力争“十一五”末突破**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力争“十一五”末突破*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和**%以上,达到*****元和****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以上,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

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宽裕型小康,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层次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经营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信息化登上新的台阶,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切实担当起领头羊的角色。

(五)战略思路

1、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以工业化为主体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格尔木是一座典型的依托优势资源开发的新兴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于资源开发,通过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和延长产业链,形成资源型开发加工产业体系,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建立既有关联、又有差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式产业集群。要继续围绕工业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要求,突出石油天然气工业、盐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将建设青藏高原现代石化基地、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摆在工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依托优势资源,以大规模高起点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同时,多渠道引入关联企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和展开竞争,培育并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壮大工业基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2、优化发展环境,构建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以交通、生态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为基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格尔木的能矿资源、交通基础设施、自然地理和城乡发展条件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必须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为中心,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撑,以沟通区际联系的运输通道为纽带,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保障,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资源开发创造条件。为此,要继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的受益程度,以培育特色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为手段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针对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水平不协调的经济结构状况,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将增加居民收入和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进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