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最新文章

第一篇: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潘征 《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03日11 版)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被更替的一条铁律就是脱离群众、丧失民心。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指出,马

1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一系列重大论述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总书记不仅指明了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来执政,而且指出了我们党要通过执政来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他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总书记深刻把握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并将其上升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坚持“中国梦”和“人民梦”有机统一

党的历史既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在党和国家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上,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他深刻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就把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理想期盼统一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性的群众活动,只有人民群众勇于担当、同心戮力,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既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也表明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地位是贯穿人类全部历史过程的客观事实。总书记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这些重要论断,有力地巩固和深化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有利于全党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党要继续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习总书记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

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还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依靠力量。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崭新的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八项规定”纪律约束,深入开展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总书记更是亲自以上率下、示范全党,全程指导联系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这次活动直指作风建设问题症结,主题内容鲜明、力度举措空前、成果效应显著,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秉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实践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书记指出,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总书记是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制度,并身体力行、躬身示范,当年他三进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202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刚从外地调研回到福州的习近平,没有休息就直接带领有关负责人走访福州上渡、帮洲、义洲、苍霞等几个棚户区。他在现场语重心长地说,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市首期投入5亿多元资金、218亩用地,次年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

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总书记以深邃高远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以始终如一的自觉实践为全体党员作了最形象最直接最有力的示范表率。我们每位党员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范文模版)

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24年11月12日 07:2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十八大】

简述: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报告深刻阐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思考更深刻,认识更彻底,指导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连日来,党的十八大代表纷纷表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科学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代表表示,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科技、人才资源,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疆吐鲁番地区行署专员伊力汗·奥斯曼代表对十八大报告中这“三个发展”感触尤深。吐鲁番地区正以“低碳、节能、绿色、宜居”为主题,全力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暨自治区和谐生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吐鲁番示范区”建设。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代表将目光聚焦民生领域。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代表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3%,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这不仅关乎“三农”的发展,更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力度。

中国银行江苏南通开发区支行营业部副主任蔡淑娟代表这些年亲眼目睹城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大多数人的钱袋子在这十年间鼓了起来。”蔡淑娟同时呼吁:人民群众虽然经济上有很大改善,但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还有很多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工作。

科学发展,必须加大统筹兼顾力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入阐释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李兴华代表曾参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建设工作,国家高速公路网沟通都市、服务城乡,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动脉。李兴华表示,在科学发展旗帜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未来,相信交通运输业将继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为高质量完成“十二五”目标做出新贡献。

江苏国信集团董事长董启彬代表则从企业的角度理解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企业由突破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之路,转向既重企业规模扩张又重企业资产质量改善、既重经济效益增长又重社会效益提高、既重企业自身壮大又重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内涵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从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内涵在不断深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描述铿锵有力。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代表表示,科学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关系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生态文明尤其重要。“我们要吸取一些地方的教训,不走拼资源、耗能源的老路,而要走又好又快的新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峰代表表示,企业一定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改进节能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人民网记者申琳、杨明方、孙秀艳、张志峰、马跃峰、钱伟)

第三篇:党课讲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课讲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在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一科学的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立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产物,在科学性和真理性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世情国情党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新变化,明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观察,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断巩固和上层建筑不断进步的有机统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事物矛盾运动基本原理,突出问题导向,依靠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随着形势变化新出现的矛盾等各种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各类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等各种利益矛盾,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运用物质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相互转化等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和创新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和处理事物,在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灵活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这一人民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实现美好愿望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根植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正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上。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回答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奋斗究竟是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是新时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

坚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激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生动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美好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

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之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

这一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中国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性方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有着准确把握,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民族特点有着独到理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的行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取得,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发生,既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巨大实践威力。

这一开放的理论体现新时代中国实践要求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些论述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质,总是随着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鲜活的时代气息,既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最生动最鲜活的实际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出发把握中国发展、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开放性,表明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科学理论,势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四篇:开辟城乡统筹发展新境界

开辟城乡统筹发展新境界

第十五章 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

1.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

深化规划体制改革,高水平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四规融合”。全面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土地城乡一体化使用制度,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到2024年,耕地集中经营达80%,镇村企业集中度达90%。积极推进昆山张浦、吴江盛泽、常熟梅李、张家港凤凰、太仓沙溪、吴中木渎、相城渭塘等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放宽县城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鼓励引导更多农民换股、换保、换房进城进镇落户。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并轨,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2.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设施共建共享共用。科学规划建设“新市镇”,加强跨乡镇行政区域的规划协调,加大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把中心镇建设成为既有相应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又有各自风貌和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加强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形成中心镇、一般镇既错位又协调的发展格局。高度重视被撤并镇区的资源整合和配置,发展特色产业园和集中居住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水平。到2024年,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度达到60%以上。扎实办好农村实事工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文化事业均衡发展机制,健全城乡居民共享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养老服务体系,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商贸超市、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治警务、民政事务、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

3.巩固完善富民强村机制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落实农民

减负增收的各种政策,坚持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创业环境。认真落实村集体留用地政策,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空间。充分发挥蒋巷村、永联村等明星村的示范作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大富民强村载体建设力度,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促进农村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构筑农民与集体经济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化覆盖率达到100%,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到600万元。

部分村庄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对农村的生态功能予以重视。

生态环境保护往往是限制自身,惠及他人,但实际上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在农村,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更加弱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不光要关注城乡的建设、社保、就业等的一体化,还要重视城乡生态功能的差异,充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认识,了解农村生态对于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制定规划和发展政策的时候,要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于农村的工业污染一定要严格控制。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学习了不少党中央关于群众路线的材料,归结下来主要是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编发的相关论述文件选编。这些内容由远及近、自成体系,一方面夯实了我们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指导当前实践,是开展好活动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要求。

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必须与当前问题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洞察力和领导力,才能解决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让群众满意成效的关键在于“实”。教育和实践是开展好活动的两个并行的车轮,学习教育的功效再强大,如果不落脚到实践中,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尊重实践、注重实干、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才能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作为网络管理部的用户管理员,要切实了解所有人员对网络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群众立场看问题,把群众路线蕴涵于平时的工作中。

党员干部应该端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态度,树立平等意识,主动接受监督,调研不走马观花,交流不居高临下,把群众诉求放在心上,在实践中恪尽职守。

党员干部应该意识到自身就是实践的主体,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增强群众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社会的公平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党员干部应该具有民主决策的能力,立足民情、听取民声,在决策前考虑群众诉求,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接受群众评议,善于把教育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统筹谋划、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实际举措。

实践、实干、实效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工作再实一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务虚更少一点,抓落实、谋发展、促和谐的务实之举就会多一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