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新文章

第一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建和谐地球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人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然而,在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显出来。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有数十亿年之久,无时无刻都在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变化着。但从第四纪开始诞生了人类之后,人类就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干扰。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臭氧层空洞、酸雨、生态系统失调、全球变暖等严重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各国都意识到要共同治理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日益加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地球面临的所谓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不足和人口爆炸五大挑战,核心是人口问题。人口猛增必然造成生物圈负荷的加重,人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增大,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打破了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生态系统就丧失了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能力,必然产生全球性负向变化,增多了全球自然灾害的机会。这就告诉我们必需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事物的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2024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闭幕式中说到: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借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长远意义着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粮食和能源问题事关各国民生、发展、稳定。我们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先进技术,抑制市场投机,增加粮食援助,加强农业和粮食合作。加强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互利合作,加紧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各国间应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挑战、确保和睦安宁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树立共赢理念,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从系统论方法思维看,可持续发展把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地区,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键,并为人与资源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整体框架,人与资源矛盾的产生与实质,是由人和这一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他组分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因而在解决资源的战略时,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21世纪也是一个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教兴国”乃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富民之术,教育为基础,百年树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首当其冲。21世纪的人类将不断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又不断与自然界一起共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的共生地理环境,共生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界的新的联盟”,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愿望。人以地为生,人地和谐,持续利用。

第二篇: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作者:《中国金融》主编 魏革军

魏革军:非常感谢李国华董事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2024年3月挂牌成立,2024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六年来走过了不寻常的改革发展历程。改革给邮储银行带来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请您介绍一下。李国华:邮储银行的前身是邮政储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民国时期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和专设的邮政储金汇业局,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1986年恢复开办的邮政储蓄,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历了邮电分营、邮政政企分开、邮储银行组建和股份制改造等多项重大变革,才有了今天的邮储银行。

在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邮储银行初步完成了从单一功能的储汇机构,向全功能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转型。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从业务发展来看,邮储银行拥有国内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电子服务渠道日益完善,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从企业形象来看,邮储银行一直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金融服务,成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在政府、百姓和企业中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树立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经过六年的改革发展,邮储银行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邮储银行贷款规模年均增长40%以上,存款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截至2024年底,全行资产规模已达4.9万亿元,居国内银行业第七位;资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经济利润率等关键指标已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评级机构对邮储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均为“3A”。

魏革军: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邮储银行有着服务“三农”的天然优势,也被人们寄予厚望。邮储银行在发挥渠道优势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李国华:从2024年起,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均对邮政、邮储银行支持“三农”提出过明确要求。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邮储银行“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邮储银行充分利用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和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以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金融企业若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就不是在履行社

会责任,而是在增加社会负担,我们必须用商业可持续原则来做好普惠金融。

一是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保险、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已建立起全国规模最大的通存通兑网络,成为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为城乡居民搭建起了资金往来的绿色通道。

二是坚定把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邮储银行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将世界先进的小额贷款技术和我们自身实践相结合,破解农村融资服务难题。在产品设计、队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截至2024年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突破1000万笔、金额6500多亿元,服务客户600多万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是高度重视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新农合”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与政府部门积极协作,全力做好“新农保”“新农合”的金融服务工作。已在25个省份参与了“新农保”工作,服务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试点县;服务参保人数约4000万户,约占全国缴纳养老金人数的15%;服务领取养老金人员约5000万户,约占全国领取养老金人数的一半。

魏革军:刚才您提到了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据我所知,在2024年邮储银行获得了“GTZ国际合作项目最高成就奖”,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在广州举行的“小额贷款与社会企业国际论坛”上,也对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事业做出了肯定。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可以说是获得了国际性认可。请结合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谈谈您对小额贷款的看法。

李国华:从2024年6月起,邮储银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时间有五年多了,我们倾注很大的心血,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当做一项业务。

首先,我认为大银行也可以把小贷款做好。过去有的人说大银行就适合做大贷款、小银行做小贷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信贷技术的进步,大银行也能很好地解决小额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银行资金充沛、管理成本被分摊、能从宏观和行业上把握风险、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就显现出来。

其次,能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这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只有把核心竞争力与“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长久发展,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和普惠金融服务恰恰具有这样的特点。小额贷款,额度小,却能积少成多,作用不小。用一些我们贷款客户的话说,小额贷款就是“雪中送炭”“天旱下雨”“难中救急”,是为老百姓致富加油助力的。

最后,小额贷款也能成就大事业。从国际到国内,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总是存在金融服务稀缺甚至空白之处,小额贷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金融服务最稀缺群体的融资问题,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的贷款发放量、客户量目前均处同业前列。正如尤努斯教授所言,信贷是人的基本权利,让所有老百姓享有这一权利,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魏革军:2024年邮储银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取得了全行业第二的可喜成绩,这与邮储银行不断丰富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不无关系。邮储银行是如何发挥网点布局优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

李国华:邮储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贯彻银监会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要求,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机构网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之路。

一是科学设计产品。在信贷技术、资金管理上进行创新,严格防范风险。设计了额度循环使用的贷款模式和灵活的还款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要求。

二是建立专营机构。根据银监会关于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相关要求,按照“集中作业、专业经营”的理念,在地市分行成立了335个小企业信贷中心。

三是推动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结合各地区域经济特点,在担保方式上不断调整,开发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信贷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线。2024年又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发挥零批联动的优势,打通产业链条,连接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企业。

四是注重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自2024年起,邮储银行连续三年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推出“创富大赛”活动,旨在实现政府引导发展方向、银行提供融资机会、学者保障智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多头并进,共襄盛举,促进小微企业稳健运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截至2024年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万亿元,解决了700万户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贷款结余超过4000多亿元,同比增长39%;当年小微企业贷款净增1100多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47%。2024年,邮储银行在全国金融机构个人经营性贷款领域取得了余额第二、净增额第三的位次。

魏革军: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邮储银行在服务社区、支持扩大消费信贷方面有什么特点?

李国华:邮储银行将消费贷款作为服务城乡社区的战略性业务,大力发展住房、自用车、教育、家电、旅游、装修等消费贷款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功能的消费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贷款2300多亿元、余额1900多亿元。

邮储银行消费贷款具有“两低一高”特点。笔均贷款金额低,平均25万元左右,主要满足居民普通消费金融需求;不良贷款率低,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08%,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首套住房贷款比例高,首套住房客户占比达95%。

此外,邮储银行还十分重视县域地区的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积极拓宽消费贷款服务的地

域范围,持续加大对县域地区的发展力度。截至2024年底,邮储银行在县域地区累计发放消费贷款740多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的32%,其中2024年向县域地区发放贷款220多亿元,较2024年增长54%,对培育县域地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魏革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邮储银行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国华:我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胆改造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品种,不断增强邮政金融核心竞争力,为邮储银行实现战略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实现了与人民银行的资金清算在全国一点接入。在邮储银行总行层面统一管理跨行转账限额,实时管理头寸,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大大降低了邮储银行资金备付率,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大力拓展电视银行业务。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为满足老年人对银行业务便捷性、安全性日益增长的要求,邮储银行建设了电视银行系统,拓展基于电视银行的各种创新业务,打造未来家居银行。

三是实现全行会计“一本账”。统一管理各级机构各项业务的内部账户和客户账户,减少会计核算层级,减少系统间及上下级往来,逐步实现邮政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集中化管理。四是自主开发中间业务处理平台。2024年3月,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平台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完成,这是目前国内在开放式平台上运行的交易量最大的全国性中间业务系统。目前,系统高峰日交易笔数达2024多万笔、交易金额达87亿元,交易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

五是开通农村手机支付业务。2024年7月,邮储银行开通了专门针对农村用户的“汇易达”手机支付业务。可以在邮政村邮站、“三农”服务站和服务点商户处办理小额取现业务;可以办理行内汇款、跨行汇款和邮政特色汇款;可以实现农资款项的收取,还可办理查询、便民缴费等业务,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魏革军: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上,有关方面强调实行自主可控战略,要逐步破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近几年邮储银行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国华:为解决金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邮储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与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战略方针保持一致,积极推进邮政金融信息系统软硬件国产化,探索在高并发量业务系统上,以开放式系统小型机集群取代大型机、以PC服务器集群取代小型机的建设方案。

目前,邮储银行已投入运行的180个系统中,有144个系统完全采用PC服务器组建集群,使用占比达80%。所有前置类系统均采用PC服务器集群方式。2024年,各业务系统日均交易量达6500万笔,交易金额1400亿元。

交易成功率及交易差错率是反映银行计算机系统运行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邮储银行

2024年的跨行交易成功率持续提高,达99.93%,连续12个月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同时连续八年保持前三名、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名。邮储银行2024年交易差错率降至百万分之三,创历史新低。这些数据证明了集群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容错性。

同时,在软硬件国产化方面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现了国产红旗Linux操作系统在生产系统的全面使用。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在生产系统全面使用国产红旗Linux操作系统。

二是实现了国产办公软件在全行的使用。目前已统一使用金山WPS办公软件的人数约为7.5万人,推广率达93%。

三是国产小型机项目即将投入生产。在银监会的组织下,我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及国产海量存储的银行客户营销系统应用示范》课题。通过该课题研发和试点,将验证银行业关键信息系统在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及国产海量存储上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可靠性及兼容性,推动国产小型机在银行业的应用推广,提高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安全性,降低国内银行业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成本。

邮储银行实现以小型机集群取代大型机支持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为国内同行业在基础平台的选型上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国产小型机上运行银行关键信息系统是继小型机集群取代大型机,支持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后又一次大胆的技术创新和尝试。魏革军: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服务能力和内部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当前,如何理顺邮储银行与邮政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目前邮银合作的模式下,如何保证邮储银行的独立性?对于邮银关系,您有什么样的见解?

李国华:关于邮储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作为中国邮政集团的主要负责人,我深知邮储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邮政集团的重要意义。

邮政集团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求,参照其他成熟、科学和先进的控股公司管理模式对邮储银行加以管理,切实保障邮储银行遵循商业银行的客观经营规律,按照一级法人体制对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我们始终致力于完善和健全邮储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邮储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前,原董事会中70%的董事来自邮政集团;在邮储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后,在财政部、银监会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调整、充实了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目前,来自集团的董事不超过30%,现董事会成员均有金融、财政及经济专业背景,熟悉银行业。

下一步,邮储银行将继续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资本约束机制、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履责,让“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真正发挥作用,更加科学高效地履行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着力把邮

储银行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关于邮银关系。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投资+代理”关系。

从投资关系上讲,邮政集团出资成立邮储银行,作为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通过董事会加强对银行的管理,保障股东权益。从代理关系来讲,邮政企业接受邮储银行的委托,向个人客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是金融监管部门和邮储银行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邮储银行服务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定位的重要制度安排。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就代理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网点设置、人员培训、服务标准等重大事项,签订了全面的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双方之间的代理和被代理关系,规范了代理金融业务的开展和管理行为。邮政代理金融网点在邮储银行委托的业务范围内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按照统一的业务制度、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对代理网点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邮储银行成立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保持了邮储银行服务网络的完整性,又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使得边远地区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金融普惠服务得到了有机整合,有利于邮储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魏革军:您对邮储银行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有何考虑?

李国华:当前,邮储银行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但整体来看,优势大于劣势,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持续推动邮储银行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持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将是邮储银行永恒的课题。就近一个时期来看,“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将是邮储银行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邮储银行将继续依托网络优势,按照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营销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努力把邮储银行打造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品牌卓越、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管理体系,推动零售金融业务升级,拓展公司金融业务领域,优先发展电子银行渠道,提高信息化支撑水平,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推动邮储银行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年级政治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框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习目标:(用着重符号标明重点或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前感知:

1、可持续发展含义、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与()相协调,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社会和()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在()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与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实施大规模()工程,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治理()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是()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22、(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6.0% 煤炭

1.8% 石油

0.7% 天然气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日本 130克中国 800克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

【老师指导】:解题思路:

五、达标检测

1、据报道,我国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24年到2024年,将北大荒的3000万亩耕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这一决定

A、违反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环节我国粮食过剩的压力,使粮食价格下降

D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某校初三学生举办了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小论文征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A、使用一次木筷B、个同学寄去纸质货卡

C、将废电池进生活拉圾箱内 D、利用家中的旧衣物、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

3、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所方面的,对中国生态环境构成呢感最大的威胁的是

A.来自工业的废气物B.来自北方干旱少雨

C.来自人口的压力D.人们环境意识的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24年5月16日出台的《攀枝花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24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24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4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攀枝花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坚持()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以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有人将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为“两岸难闻猿啼声,轻舟难过垃圾山”。改写的诗句反映出我国

A.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极为严重B.环境破坏比较突出

C.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D.长江流域野生动物已经绝迹

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请问:

(1)我国应落实什么战略、什么国策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

(3)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家里一般都有饮水机、电视机、空调、电脑、打印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请你就其中一种电器的使用,写出2点”节能小窍门“。

第四篇: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田国行

来源:现代园林 点击量: 13 更新时间:2024/4/27 11:34:00

------------------

在现代化城市中,园林绿化担当着绿化、美化、净化城市市容,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的重任。随着我市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和“创建生态型宜居中心城市”目标的确立,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正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好与坏也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常言道:“三分种,七分养”,所谓“七分养”除了日常的养护管理外,病虫害防治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园林病虫害防治必须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指导工作,以发展生态型园林为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然后,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环境及资源问题,一味地追求快速绿化装饰及病虫害的速杀效果,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栽植品种单一,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病虫害,既有可能形成大面积灾害;

(2)在引种栽植时,购进以发生了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栽植;

(3)在防治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及天敌,不仅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也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

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植物造景、造园为主的建设方针,这是当今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园林趋向。为此,在园林植物病虫的治理上,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独特的生态群落中各种有利因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园林病虫害防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说只简单地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就行了,而是要以人、环境为中心,充分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手段、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及防治。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以下6种措施,以求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1)严把人口关,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从源头上切断外来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和途径,做到不引进、不使用带病源、虫源的为害植株。

(2)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多开发研究、使用适应性强抗病虫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我市的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3)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互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搭配,有计划地配置和选育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安排在一个群落中,以生态治理即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的新理念去贯彻落实防治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用植物的多样性来美化、丰富周围环境,又可利用植物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来达到切断病虫源传播途径的目的。以我市园林的实际为例,以前,栽植行道树只考虑整齐划一的美观性,而忽略了可将抗性强的品种与抗性弱的品种的间隔种植,以有效地隔断病虫害的传播。现在,我们的园林人以注意到这个缺点,并积极地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如我市今年的重点工程——交通路绿化改造工程,在设计施工的时,正是基于这点考虑,选择将黄山栾和大叶女贞的间隔种植,这样不仅可以改变过去栽植行道树时的单一模式达到一步一景一季一景的效果,而且考虑到大叶女贞的强抵抗力,利用它作为绿色屏障,可以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这也将是今后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在选择栽植品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和病虫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行合理的配置。

(4)加强养护管理措施,增强植物本身的抵抗力。如适时适量、合理地给植物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结合冬季的整形修剪,疏除病、虫、弱、枯枝,使植株内冠通风、透气,不仅可以使植株外形更加优美,生长健壮,使植株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抵抗外来病虫情及不良因素的侵扰。冬季将植株周围土壤深翻,不仅可杀死在土中越冬的虫卵,也可疏松植物根部土壤,为来年的更好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对乔木类,可对树干进行涂白,不仅能杀死树干基部上的越冬虫卵,也增强了美观性。

(5)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阻隔,就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害虫侵袭或生活周期;诱杀或忌避,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配以杀虫剂,进行诱杀。比较常用的有白炽灯、黑光灯、双色灯诱虫,饵料加农药,糖醋酒毒液诱杀害虫;国外有利用高频电流、微波加热、放射能、激光、红外线等高科技防治害虫的。

(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的,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它生物物质利用等方面。如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它代谢产物来保护微生物防治。

这6种措施中,万以第(3)、第(4)防治项的实际发展空间最为广阔,是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发展和采用的手段。

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牢牢掌握病虫情的生态牲、危害方式、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有效防治措施,不能把工作重心只简单地放在能防病除虫这一点上,而是要充分考虑人、杯境及资源等诸多问题,要面向未来,心有大局,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指导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明确病害发生规律 做到未雨绸缪

------------------

来源:中国农大赵美琪教授讲授园林病害

2024-12-14

人气:314

病害发生往往让广大园林工作者无所适从,12月12日由中国农大有三十年植保理论实践经验的赵美琪教授为广大学员讲述园林病害防治方法。

赵老师说病害的发生不是有了病原菌病害就会爆发,还与很多相关因素相关:病原的致病能力、寄主(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环境状况、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病害的爆发流行时多种因素互作的结果,在天然的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生物因素相互制衡性较好,所以很难出现病害的大爆发,其实人是导致病害爆发的关键因子,因此要主动认识病害发生规律、科学规范我们的行为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同时在病害发生时采用科学的办法来控制。

结合园林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园林建置非常关键,要主动地去理解应用植保知识,例如品种的选择、品种的搭配、土壤基建的精细化、检疫的重视、排灌水科学应用等都非常有利于从根本上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大大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做到事半功倍;其次要科学养护,要有科学个管养计划,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当然现实中很多园林单位无法做到这么科学严格,这就需要主动发现易感病植物的发病规律或主动去学习,在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防治,若病害已经发生后期,就要找到合理的办法防止其下一次的爆发的机会。

赵老师很热衷于植保事业的推广工作,对该培训班的组织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会议组织者以园林科技推广为己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园林植保综合人才,为园林植保行业乃至整个园林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和保障了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种培训班应该坚持不懈的搞下去。同时了解到,会议主办者主动和国家鉴定部门联系对园林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保护园林从业人员利益、规范行业发展,赵老师也对主办方的行业高度责任感给予了肯定。

学员们见到赵老师虽然已六十多岁,但依然精神矍铄,不记个人辛苦、本来可以在家休息却依然为植保事业而挥洒热情而深深感动,学员们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真知为自己所在的区域做更多的贡献。

第五篇:“保护”与“治理”并重 坚定地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保护”与“治理”并重 坚定地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可持续”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个“热词”。《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24年)》在众多期待中正式发布,这个被称为“纲领性文件”的《规划》,其发布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将会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哪些深刻的变化?我国农业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台这样一个《规划》,其背景是什么?

韩长赋: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水土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紧迫。当前,人民群众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期待,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不断集成创新,农村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农为邦本”。“三农”是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可持续,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要确保我国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给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青山绿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林业局等部门,在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24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接下来,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贯彻、组织好实施。

记者:为什么《规划》被称为是一个“纲领性文件”?请为我们描绘一下,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什么样的?

韩长赋:《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整体的宏观设计,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区域性布局。

首先,《规划》明确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创新驱动、依法治理、惠及民生、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基本原则五条: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坚持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统筹;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其次,《规划》描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也是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4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增强,生物多样性衰减速度逐步减缓。到2024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梯次推进,分类施策。《规划》要求根据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其中,优化发展区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但也存在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要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适度发展区包括西北及长城沿线区、西南区,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生态脆弱,水土配置错位,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适度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发展区包括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青藏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生态十分脆弱。海洋渔业区发展较快,也存在着渔业资源衰退、污染突出的问题。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让草原、海洋等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记者:《规划》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请问我们如何来实现?

韩长赋:根据《规划》,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推进和完成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力争在种业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领域率先突破。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稳定耕地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提升耕地质量。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适度退减耕地。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对不适宜耕种的“不稳定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林草结合,增加植被盖度。

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进地表水过度利用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适度退减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加大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发展雨养农业。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建设农田集雨、集雨窖等设施,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开展粮草轮作、带状种植,推进种养结合。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

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防治农田污染。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打好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十三五”期末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改善农村环境。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五是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增强林业生态功能。按照“西治、东扩、北休、南提”的思路,加快西部防沙治沙步伐,扩展东部林业发展的空间和内涵,开展北方天然林休养生息,提高南方林业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保护草原生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草原防灾减灾。恢复水生生态系统。采取流域内节水、适度引水和调水、利用再生水等措施,增加重要湿地和河湖生态水量,实现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

为完成以上五项重点建设任务,我们将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资金,调整盘活财政支农存量资金,安排增量资金,积极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同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水土资源保护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项目、高效节水项目、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农业资源监测项目。

二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包括畜禽粪污综合治理项目、化肥农药氮磷控源治理项目、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是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括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湿地保护项目、水域生态修复项目、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项目。

四是试验示范工程,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项目等。

记者: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战略,请问我们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韩长赋: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主要采取七项措施来保障《规划》实施。

首先,强化法制保障。研究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保护、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基本草原保护、农业环境监测、农田废旧地膜综合治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等法规规章。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健全农业各产业节能规范、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修订耕地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膜、饲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

其次,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健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落实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各类法律法规,加强跨行政区资源环境合作执法和部门联动执法,依法严惩农业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效果的监测与督察,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保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动员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保护与监督。

第四,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投资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投资重点向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倾斜。继续实施并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机具购置补贴、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支持优化粮饲种植结构,开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粮豆粮草轮作;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生物炭改良土壤、积造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支持推广使用高标准农膜,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第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在种业创新、耕地地力提升、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田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草原生态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推动协同攻关,组织实施好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探索“项目+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依托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和人才培训工程,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国内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国外先进环境治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

第六,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依据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潜能和农产品需求,确定合理的自给率目标和农产品进口优先序,合理安排进口品种和数量,把握好进口节奏,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加强对外农业合作,引导企业投资境外农业,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部门合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耕地红线、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