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各地公布去年GDP数据(5篇可选)

最新文章

第一篇:各地公布去年GDP数据

各地公布去年 GDP 数据 29 省超全国增 速
2024 年 02 月 15 日 09:11 中国经济网我要评论(49)字号:T|T 中国经济网北京 2 月 15 日讯(记者孙丹)随着 2024 年地方“两会”的渐 次闭幕,各地 2024 年的 GDP“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纵观各地公布的数据,2024 年我国又有 3 个省份(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加入“万亿 GDP 俱乐部”,至此,全国共有 17 个省份 GDP 总量超过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继续 稳居前三甲,广东、江苏 GDP 总量双双突破 4 万亿元。2024 年 GDP 总量达到 2 万亿元以上的省份有 6 个。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江西、天津和山西 2024 年 GDP 总量都突破 9000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准万亿俱乐部”。从 GDP 增速来看,除上海市外,全国 30 个省区市 GDP 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有 29 个省份(编者注: 经统计为 29 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为方便广大网友阅读和分析,中国经济网记者参考和梳理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整理出各地 GDP 总量和 增速数据(按 GDP 总量排序)。

1、广东 45472.83 亿元 同比增长 12.2% 2024 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 亿元,同比增长 12.2%,人 均 GDP 折合接近7000 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 亿元 年均增长 13.5% 江苏 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 40903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3.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700 美元。财政总收入 11743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 收入 408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3、山东 39416.2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2.5% 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24 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2.5%,比上年加快 0.3 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 亿元 同比增长 11.8% 据初步统计,2024 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 亿元,全省生产总值 增长 11.8%。2024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359 元,年均实际增长 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303 元,年均实际增长 8.4%。12%左右

5、河南 预计 2.2 万亿元以上 比上年增长 12%左右

2024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 2.2 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 12%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6、河北 20197.1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2% 2024 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 20197.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12.2%,增速同比加快 2.2 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河北省 GDP 正式跨入 2 万 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 预计 1.75 万亿元 年均增长 13% 到 2024 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 1.75 万亿元,年均增长

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5000 美元。

8、四川 16898.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1% 2024 年四川省 GDP 达到 1689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高出全国 4.8 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9、上海 16872.42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9% 初步核算,2024 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 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 9.9%。10、10、湖南 15902.12 亿元 同比增长 14.5% 2024 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速突破了 1.5 万亿元,达到 15902.12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 14.5%。11、11、湖北 15806.0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8% 全年湖北省生产总值 15806.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8%。全省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 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的涨幅。12、12、福建 13800 亿元 增长 13.8% 初步统计,福建省生产总值(GDP)13800 亿元,增长 13.8%; 财政总收入 2024 亿元,增长 21.3%。

13、按可比价格计算,13、北京 13777.9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 初步核算,北京 2024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77.9 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增幅与上年持平。14、14、安徽 12263.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5%

2024 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为 1226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增幅比 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为 1995 年以来最好水平。15、15、内蒙古 预计达 11620 亿元 增长 15% 内蒙古自治区 2024 年生产总值(GDP)预计达 11620 亿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 15%,跨过万亿元门槛。16、16、陕西 10021.53 亿元 增长 14.5% 初步测算,2024 年陕西省经济总量破万亿元大关,达 10021.53 亿元,增长 14.5%。

17、12.5%以上

17、黑龙江 可突破一万亿元 增长 12.5%以上 今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可突破一万亿元,增长 12.5%以上。

18、按可比价格计算,18、广西 9502.39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 14.2% 初步测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9502.3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 增 14.2%,CPI 涨 3%,经济增速创近3 年来新高,连续 9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19、19、江西 9435 亿元 增长 14% 经最终核算,2024 年江西省生产总值(GDP)突破 9000 亿元,达 9435 亿元,直逼万亿元大关,相当于 2024 年的 2.33 倍,GDP 增长 14%。人均生产总值 21210 元,跨过了 3000 美元大关,达 3133 美元(按 2024 年平均汇率计算,使用的人口 数为预计数)。


第二篇:各地经济数据及政府工作报告(按GDP排序)

省份 广

2024

GDP

年增长率

53000

10%

2024年预计增长率 8.5%

广东人均GDP跨越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1%

10%左右

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

备注

政府工作报告

东 亿 江

48604

江苏《政府工作苏 亿元 山45429东

.2亿元 浙32000

江 亿元 河突破南

2.7万亿元 河24228北.2亿元 辽

22025宁.9 四21026川

.7亿元 上19195海.69亿元 湖19635南

.19亿元 湖19594北.19亿元 福

17500

建 亿元 北

1.6万

京 亿元 安15110徽

.3亿元

10.9% 9.5% 9%以上 8.5% 11.7%左右

10%左右 11.3% 9%左右

11% 11%

15% 12% 8.2% 8%左右

12.8% 11% 13.8% 10%

12.2% 11%以上

8.1% 8%左右

13.5% 10%以上

1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3455.7亿元,增长25.7%。

地方财政收入31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增长13%和1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万亿元,增长2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0亿元,增长18%左右。

全部财政收入3000亿元左右,增长2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0亿元左右,增长27.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0.5亿元,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40亿元,增长29.3%。

胜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如期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2460.7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8844元和6563元,分别增长13.8%和16.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0亿元,增长45.4%,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01.16亿元,增长30.4%。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除氮氧化物排放量外,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报告》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安徽《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

14246.1亿12391.3亿元 12503.8亿12.2% 12% 13.9% 13%左右 14.3% 13%

粮食总产量477.5亿斤,增产45.9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牲畜存栏10762万头只,连续七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

完成财政总收入2577.97亿元,同口径增长28.27%;完成财政总支出2928.85亿元,增长32%。

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监测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古 元 陕西 黑龙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

江 元 广11714西

.35亿元 江11583西.8亿元 天11190津

.99亿元 山预计西 1.1万亿元 吉

10531

林 亿元

重10011庆.13亿元 云

8750.南 95亿 新6574.疆

54亿元 贵预计州 5702亿元 甘预计肃

5020亿元 海2515.南 29亿元 宁2024夏 亿元

预计

12.3% 11% 12.5% 10%以上 16.4% 12% 13%

12%左右

13.7% 12%以上 16.4%

13.5%左右

13.7% 12%以上

12% 11%以上 15% 14%

12.5% 12%以上 12.0% 13%左右

12% 12%左右 13.5% 12%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台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24亿元大关。

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增幅跃居全国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突破,比2024年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为近20年来最高,几个重要指标增量突破1000亿元。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预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24亿元。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

广西《政府工作报告》

江西《政府工作报告》

吉林《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 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新疆《政府工作报告》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政府工作

海 1622

亿元 西藏

预计605亿元

12.6% 12%以上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8%和13.6%。

报告》

第三篇:2024—2024我国GDP计算数据

2024—2024我国GDP计算数据

一、2024—2024我国GDP现状

2024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906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54亿元,增长7.4%。

2024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

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二、对GDP的简要说明

以上数据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在上涨,而且还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其中,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达到两位数—10.7%。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最高点—11.4%。

从支出法角度来看GDP=C+I+G+(X-M)。

在居民消费支出方面,从2024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明显上涨,据6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上年增长9.8%,增速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在投资支出方面,我国从2024年开始,社会固定投资也逐渐增长。2024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其中,城镇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农村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东部地区投资11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中部地区投资62894亿元,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61875亿元,增长24.5%;东北地区投资30726亿元,增长29.5%。

政府购买是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一方面,政府利用财政政策,稳定国民生产总值,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保住了民生。2024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约8.45万亿元,这比2024年的支出预算进一步增长,达11.4%。2024年中国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初步统计为75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

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这对我国的GDP增长毋庸置疑起了促进作用。从2024年的5098亿美元到2024年的29728亿美元,增长了5倍。2024年我国对外经济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靠三辆马车来拉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其中居民消费应该占大的比重。高投资会促进生产能力急剧扩大,而消费不提上去,国内市场狭小,引致净出口扩大,就会加大对外国市场的依赖。所以,提高居民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国民生产的第一前提。

第四篇:马永政——浅析如何提高GDP数据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GDP数据质量

来源:综合股 作者:武红 发布时间:2024-07-03 查看次数:241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竭力维护的神圣职责。核算专业数据质量的高低,是整个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核算专业数据主 要是GDP和民营经济增加值,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核心的指标。因此,为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深社会公众对GDP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全县统计工作目标督查和“双过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督查,我局组织综合核算统计等专业于2024年4月中旬-6月中旬对22家主管部门(发改局、经商局、住建局、财政局、人社局、农工办、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投资促进局、交通局、运管所、航务管理处、畜牧局、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信用联合社、电信公司、邮政局、移动公司和电力公司)和10个乡镇(叙永镇、两河镇、水尾镇、落卜镇、天池镇、后山镇、正东乡、向林乡、龙凤乡、黄坭乡)进行调研,本文针对开展统计工作调研发现的情况问题,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核算专业数据质量,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简析如下:

一、我县国民经济核算专业数据现状

我县的核算专业数据整体质量较高,核算专业数据与各专业数据、与调查队数据和部门数据衔接较好,数据真实反映了叙永经济发展的实际趋势。

1、认真学习相关制度,确保数据计算方法正确。认真学习国家、省核算方案和最新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扎实掌握核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核算数据提供了方法保障。和季度GDP、乡镇GDP及民营经济数据均严格按照核算制度进行核算,从方法上保障了数据质量。

2、基础数据来源可靠,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加强局内各专业和部门的协调与联系,把好核算数据资料来源关。及时收集全县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资料,加强了与发改、经商、住建、地税、国税、财政、金融、交通、工商,运管、电信、移动、邮政、招商、旅游、电力等部门的沟通,相关部门每月(季)均及时提供了盖有单位印章的真实数据报表,对有疑虑的数据还经过电话核实,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按照核算制度的要求用相关行业速度进行推算并按国家换算系数计算相关行业增加值现价增长速度。凡按制度规定,该采用专业数据的,严格采用市统计局返回的专业数据,该采用相关专业速度进行推算的,严格采用市统计局返回的专业数据并按国家换算系数计算相关行业增加值现价增长速度,核算源头数据质量较高。

3、严格数据审核评估,确保数据客观实在。3、6、9、12月随机抽选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企业,深入“三上”企业实地调研。每月专门组织各专业人员深入25个乡镇和企业调研,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情况,查找数据波动原因,为合理使用核算数据提供客观依据。健全机制,加强数据审核评估。健全完善月、季度主要数据评估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审核、评估,着重关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发展速度与各行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工业增加值与增值税数据协调性、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各项税收发展速度与GDP现价发展速度、全社会用电量发展速度与GDP可比价发展速度、客货运周转量发展速度与 GDP可比价发展速度、存贷款余额发展速度与 GDP现价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等协调性评估,核算相关数据与专业数据是否一致,与调查队数据是否衔接,与业务部门数据是否吻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是否合理,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是否合理,异常变动是否有依据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协调性、逻辑性、匹配性。

4、规范数据发布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权威。主要指标数据在上报、发布前,必须经过领导审核同意,确保发布数据的准确、权威。

5、坚持评估审核制度,保证了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局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评估小组,核算人员测算出来的数据,需经过评估小组评估后方能上报。

二、核算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核算制度制约着第三产业数据的准确性。从现行的核算制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主要由相关行业增长速度来推算,而相关行业的增长速度受季节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速度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现象,比如按今年的国家季度新核算方案规定金融业增加值按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和相关行业的营业税现价增长速度进行加权计算,我县一季度金融保险业存贷款余额增长25.6%、营业税增长179.3%;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05.8%、从业人员增长4.6%、劳动报酬增长25.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0.4%,按方案计算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现价增加值增长84.3%、261.5%和23.7%,可比价增长81.3%、257.8%和20.6%,如果完全按制度的方法测算反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就使得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业和公共管理业的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仍需核算人员评估计算,而这种人为的估算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GDP核算与专业数据完全衔接有困难。为了提高GDP数据质量,国家和省都制定了不少、季度GDP审核办法和要点,包括数据质量下管一级和与相关专业数据衔接。但在实际工作中衔接起来还有一定困难。首先是GDP核算和专业制度不一致,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于核算专业和农业专业所用的价格指数基础不同,核算只能用农业统计的现价和可比价速度,而可比价增加值两专业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工业专业市上只返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而不返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速度,再加上规模以下工业在县一级还未建立完善的抽样调查制度,使得规模以下工业的增加值发展速度只能用工业专业的上报数和核算人员的经验进行评估,这也给全部工业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数据反馈不及时,给GDP核算与专业数据衔接带来困难。统计的特点是及时性。比如:GDP核算相关指标来源于专业和部门统计,相关指标是作为测算和评估GDP的依据,上报季度GDP的时间为季后13日前,而反馈各专业数据的时间一般在13-14日,有的专业数据更迟。由于GDP上报时间与专业数据反馈时间差距,影响了GDP与专业数据的衔接。

3、其他非营业性服务业资料来源缺口较大。目前核算其他非营业性服务业增加值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本局劳动统计,而劳动统计专业只统计了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非营业性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不属于劳动统计范畴,致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教育业四个行业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不能真实反映该行业的实际水平,使GDP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受影响,很难客观、真实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给党委、政府指导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部分部门指标与核算报表指标口径不一致影响GDP数据质量。目前核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三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业务数据,而有部分部门指标和核算要求指标不完全一致。表现突出的邮电业务总量,县一级的邮电业务部门只有邮电业务收入这个指标,无法提供邮电业务总量指标,我们核算时也只有用邮电业务收入代替邮电业务总量进行推算,从而会对GDP数据质量造成影响。

5、房地产业核算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核算的房地产业(K门类)用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单位从业劳动报酬和从业人员数三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可比价速度,但劳动统计的范畴是其他责任有限公司,而私营企业不属于统计对象,如果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进入我县或者是工程结束退出我县,就有可能造成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或下降,从而影响了该行业的增加值发展速度,造成数据质量不高。

三、提高GDP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从队伍建设上提高数据质量。核算工作不是简单的加减汇总,是一项综合系统的统计工程,掌握核算理论知识对搞好核算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核算人员要通过继续教育,主动学习统计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应多举办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培训班,创造更多的理论学习机会,使核算人员能熟练掌握新核算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级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从方法上提高数据质量。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才能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科学评估。平时多下基层,多作研究,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数据测算时闭门造车,影响核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完善评估审核制度,从管理上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综合指标数据的审核和科学评估。认真做好各专业数据与综合指标数据的衔接,增强了数据之间的匹配性,形成以GDP核算为龙头,以各专业、各行业数据为支撑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数据质量三级审核制度。

4、加快调查制度建设步伐,从制度建设上提高数据质量。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与宏观经济决策需要的抽样调查制度,解决GDP核算所需数据的遗漏问题。建立和完善针对规模以下工业和服务业抽样调查制度,确保GDP源头数据的真实可靠。

5、加强同专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从规范行业数据上提高数据质量。一方面加强同局内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尽量减少专业部门之间由于制度方法差异同GDP核算的差异;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评估审核力度,实现专业部门数据的协调衔接,为GDP核算的科学性打下基础。

6、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优化统计环境。坚持不懈抓好统计法制建设,加大对部门数据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虚假统计数据进行坚决查处,并予以暴光,以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7、加大对核算知识的宣讲力度。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但社会认知程度并不高,了解、知晓其内涵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并不多,包括不少的党政领导干部。为让其更广泛地被了解、认知,要加大对核算知识的宣讲力度。一是利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统计乡镇例会、综合核算年报会和农村经济统计年报会,以会代训,宣讲核算基本知识;特别要加强乡镇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对乡镇GDP核算知识的培训。二是定期和不定期向社会和各级领导发送核算基本知识读本。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宣传核算基本知识。

8、创优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认知和重视。一是按月、季、年向党政领导提供翔实、丰富地核算统计系列数据,以利于党级领导多层次、多角度地掌握经济发展动态。二是建立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制度,增强统计服务的实效性和超前性。三是核算人员要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充分利用核算资料,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政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我们希望通过统计数据质量调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进和规范GDP核算工作,促进GDP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其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发展全貌,力争核算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正确看待我国季度GDP核算数据[范文模版]

文/许宪春 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 季度gdp数据是分析经济形势、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我国季度gdp核算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方法,用于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核算过程规范,核算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 我国从1 992年开始核算季度gdp,主要从生产角度,也就是从各行业增加值的角度进行核算。核算过程包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其中初步核算数于季后15日左右公布,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是在gdp核算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确定之后所进行的一致性修订。季度gdp核算在基本概念、基本核算范围和原则方面与gdp核算是一致的。但是,受可获得性和时效性的限制,各国季度核算的基础数据在详细和完整程度方面都不如核算。根据基础数据情况,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即季度现价gdp核算主要采用增加值率法和相关价值量指标外推法,季度不变价gdp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相关物量指数外推法。为了准确及时地核算季度gdp数据,我国依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季度国民经济核算手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季度gdp核算方法,并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国的季度gdp核算方法进行不断修订,以确保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确保季度gdp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国家统计局还利用多种方法对基础数据和核算结果进行反复审核。核算前,要对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这些数据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并能够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核算时,要对季度gdp及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与相关专业、部门统计数据的协调性进行检验,保证季度gdp数据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相互协调和匹配。因此,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

二、我国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季度gdp核算需要大量基础数据。一是国家统计局通过联网直报方式获得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二是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取得的小微企业统计数据和价格调查数据;三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利用行政记录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和有关统计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努力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用于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为了避免中间环节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2024年国家统计局建立了规模以上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制度。目前,除农业和金融业外的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90多万家通过国家联网直报平台填写电子报表,国家统计局直接掌握原始数据,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线共享数据。这使得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发布等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基本上杜绝了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干扰行为。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法治方式努力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障了占gdp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基础数据的可靠性。改进抽样调查方式,努力提高价格统计和规模以下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全国500个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市县,2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调查县,6.3万个调查网点,全部实现手持电子终端采集数据并实时上报国家统计局,价格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下工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方式也不断改进,数据质量有新的提高。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季度gdp核算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基础数据。银行、证券、保险主管部门的金融统计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财政部门的分行业财政支出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公共管理服务活动的发展情况;邮政部门的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邮政业的发展情况;工信、交通等部门的业务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所监管行业的发展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些统计数据,时效性强,可靠性高,对季度gdp核算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总体而言,我国用于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季度gdp核算的数据基础是比较可靠的。

三、今年上半年核算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通行的季度gdp核算方法,根据比较扎实的基础数据,核算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0%。这个速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增长均为7.0%,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6.1%,较一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4%,较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一、第三产业增速提高,抵消了第二产业增速下降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上半年gdp增长总体保持稳定。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增有减,尽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增速均有所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更快发展。其中,金融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由于上半年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5.4倍,金融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7.4%,比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暖,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为202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1~5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2.5%;上半年,互联网零售额增长39.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1%,其中快递业务量增长43.3%。这些新兴服务业为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结果,是改革红利、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本文节选自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资料)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