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祭文
公元二oo九年四月四五日,岁在己丑,节届清明。值此万物复荣之时,炎黄子孙汇聚xx之麓,高奏钟鼓雅乐,敬奉鲜花素果,公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xx苍苍,x水泱泱,始祖肇启五千年文明曙光。纬天经地,日明月朗,华夏十三亿儿女源远流长。务农桑,筑城室,初
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定算数,问医药,教化万民;设官制,举贤能,义服天下。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
斗转星移,国运恒昌。继往开来,十一五再铸辉煌。以人为本,九州共建和谐社会;以俭养德,节用山川江海之享;以工哺农,城乡携手齐奔小康。天人合一,修复生态;坚定改革,鼎新图强;自主创新,引领未来。港澳既归,台澎难分,两岸同胞翘首盼国统;同心协力,和平崛起,全球华人指日望龙腾!
告慰先祖,永赐吉祥。祭礼告成,伏惟尚飨!
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祭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後一揆,功德载籍,炳若日星。明?大典,亟宜肇隆。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神其鉴飨!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御历膺图。时代虽殊,而继治同道,先后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太庙礼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虔修里祀之典,用抒景行之忱。仰冀明灵,鉴兹诚悃!
一揆。朕承眷佑,临制万方,稽古礼文,口修祀事,兹以皇祖妣孝庄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祭文
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於寰区,仁风及於奕祀。朕丕承大统,遥契曩徽,兹於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天弘运,文武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王配享圜丘的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维冀永赞,修和之治;并昭安阜之庥,鉴此精诚,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祭文
惟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於事亲,治内必兼於安外,典型在望,缅怀正德要道之归,景慕维殷,心希武烈文谟之盛。兹以边檄敉宁,中宫摄位,兹宁晋号,庆洽神人。敬遗专官,用申殷荐。仰维歆格,永锡鸿禧!
清仁宗嘉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祭文
维帝肇握乾符,痘承泰英。制礼作乐,垂明备於简编、腾茂辈英蕾声灵於弓剑。兹以朕鏖秩焰洽万方岗史录以提厘搴王林而捏稻。知其政知其法筐今钦治统之隆璀之君,作之师,稽古荷心传之 赐。忆五旬之介祉,曾荐维藩;阅十载以升香,用昭有恪。伏祈歆格,虔奉精径!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国民党中央党部祭文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
尚飨!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国民政府祭文
惟帝智周万物,泽被瀛寰。拯群生于涂炭,固国本于金汤。涿鹿征诸侯之兵,辔野成一统之业。干戈以定祸乱,制作以开太平。盛德鸿规,于今攸赖。今值清明之良辰,爱修爽、鉴此精诚;默启邦人,同心一德,化灾
祀之旧典。园寝葱为祥和,跻一世于仁
郁,如瞻弓剑之威仪;庭燎通明,恍接云门之雅奏。所冀在天灵寿。庶凭鸿贶,以集丕功。备礼洁诚,伏维歆格!公元2024年癸未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陵祭文
大哉吾祖,德惠永长!
植五谷,艺蚕桑,创物质文明,开万世太平之基;兴礼乐,倡教化,导精神文明,启千秋礼仪之邦。造舟车,辑睦九州;具指南,经营殊方。百族协和,四海鹰扬。伟矣奇矣,功被遐荒!伟哉中华,雄立东方!
五千余年,弥刚弥强。改革开放,东方巨龙腾骧;克成盛世,神州载宁祯祥。港澳回归兮,紫荆白荷溢香;月望台澎兮,翘盼两岸同光。入世易贸,百业繁昌;开发西部,九域志昂。更兼‘神舟'探月,三峡截江,以德治国,团结自强;艰 苦创业,团结兴邦,与时俱进,同奔小康。奇矣伟矣,再造辉煌!春风迤宕,春花吐芳。古柏云屯,雅乐声扬。大礼告成,伏维尚飨!”
公元2024年甲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
维公元二○○四年四月四日,岁在甲申,节届清明。丽日中天,惠风融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会聚桥山之麓,沮水之滨,谨以鲜花雅乐,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曰: 赫赫吾祖,功德何隆!
建造宫室,福我百姓。树艺五谷,济我苍生。服牛乘马,披山道通。法乾坤以正衣裳,造书契而立五行。宾服诸侯,九州一统。广施教化,四海同宗。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周秦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国家康泰,为民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民族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中华,龙脉永承!
世纪更新,中华振兴。坚持改革,五千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对外开放,九万里锦绣江山,再振雄风。发展经济,东南鹏举。再造秀美,西部凤鸣。焕发生机,东北龙腾。以德治国,民安国宁。以人为本,人和政通。科教兴国,“神舟”遨游太空。且喜港澳珠还,紫荆莲花并荣;方期宝岛璧合,一统福祚永宁。煌煌中华,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宋楚瑜黄帝陵祭文全文
维公元二零零五年五月六日,岁序乙酉,旭阳送暖,榴花照眼;华夏锦绣,万水千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偕访问团全体成员,怀 赤诚之心,奉俎豆之仪,告奠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订律设制,立五千年不拔之根基。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功垂千古,名扬万邦;造福生民,益发其祥。今值两岸,协力互惠之际;仰祈灵佑,天道酬勤之德。锡福策勉:兄弟扶持成大业,二十一世纪振八荒;益兹激励: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掬诚告奠,伏祈。灵监!
黄陵县各界代表暨台湾同胞祭文
沮水汤汤,桥山苍苍。巍巍祖陵,源远流长。轩辕黄帝,青史垂芳。中华文化,自此方张。甲子算数,律吕岐黄。六书制作,文字辉煌。舟车指南,五谷蚕桑。典章文物,功盈天
。驭龙升天,泽被四方。星移斗转,历尽沧桑。唯我元祖,子孙共仰。域外寰内,无分派党。华夏苗裔,神驰意往。金菊开蕊,赤县重阳。海峡两岸,诚聚一堂。同胞同根,一脉继昌。捐弃前嫌,开来继往。“三通”慰民,“两制”兴邦。祖国一统,人心所向。时不我待,业当共创。弥隙摧手,图盛图强,追古述今,矢志不忘。千秋万世,心祭炎黄。谨告我祖,伏惟尚飨!
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
五千年生生不息,赖吾祖肇启文明;十三亿殷殷康泰,蒙吾祖福佑苍生。黄发垂髫,无不念兹;华服洋装,遐迩诗颂。时时不忘,俎豆常新;岁岁绵延,龙脉永承!
癸巳开华篇,共筑中国梦。顺民心之所向,绘改革之宏图;彰严明之法度,兴俭朴之良风。神舟天宫对接,嫦娥玉兔登月;汉水通济京津,鲲鹏蓝天驰骋。云帆高挂,睦善洽及万方;春风浩荡,丝路再 启新程。两岸融通,日新日进;华夏岿然,海晏河清。四海苗裔同心,共襄国运昌盛!
煌煌中华,自强复兴,千秋大业,砥砺乃成,仰吾祖之英灵,佑华宇之繁荣!
唐宋黄帝陵祭祖祭文精粹
杜甫月夜祭黄陵
读过杜甫“月夜”这首诗的人,或许记得:“今夜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为避安史之乱,在流亡途中,把家安置在州三川驿(后又迁到羌村),自己只身北上,想去灵武投奔新登基的唐肃宗,却在路上被叛军掳入长安。杜甫月下怀念妻子儿女,写了上面的诗。
次年四月的一天,杜甫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峙的前沿,奔向凤翔。在那里唐肃宗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这个官职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谏言。杜甫忠于职守,为官不到一个月,为营救一位受冤的大臣,便激怒了唐肃宗,借故让他回家探望妻子,有意把他遣开。杜甫因此又重回三川驿。
公元758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秋晨,杜甫只身踏上了归途。一路所见,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伤兵的痛苦呻吟和难民的苦难生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路经玉华宫到翟道城(今黄陵),沿路了解民情,体察民间疾苦,目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加深了他的爱国忧民思想。从此,结束了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政治生活。
一天,杜甫徒步来到翟道城桥山脚下,打问去三川驿的路程,才知道从这里到三川驿还有一天的路途。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只好打消继续赶路的念头,他只身坐在桥山脚下的沮水河畔休息。劳累了一天的杜甫,饱经了沿路的惨痛,面对山川河流,诗兴勃发,即时作了一首“晚行口号”: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饥鸟集戌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
远愧梁江,还家尚黑头。
杜甫口里吟诗,身体不由自主地慢慢倒在路旁草丛中睡着了。这时,天色已晚,夜幕降临,一位祭陵老人(古代祭黄陵没有固定的时间),挎着竹篮,往桥山上走去。杜甫的身子睡在草丛里,两只脚却露在路上,把祭陵老人绊倒了。这时,杜甫也被惊醒,连忙坐起,向老人再三道歉。祭陵老人一看是个过路人,也没发火,随声问道:“请问客官,为何露宿郊野?”杜甫当时未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回三川驿看望家眷,因路径不熟,来到这里,天色已晚,只好暂且露宿休息。杜甫说着,两眼一直瞅着老人的竹篮子。老人马上意会到这位过路客人的心思。随即说道:“客官是否还未曾用饭?” 杜甫由于饥饿,就如实说道:“不瞒老者,昨天从同官(今铜川)起身,只吃过一顿饭。**年间,沿途未敢......。”杜甫说到这里,觉得有些失言,再未敢往下说,只是叹息了一声。祭陵老人见杜甫言谈举止不同一般,就慷慨地将竹篮里的馍馍拿出两个,双手递给杜甫说:“客官,不要推辞,吃吧。”。杜甫二话没说,狼吞虎咽吃了一个馍。突然问老者:“敢问老者,天色已晚,你提竹篮上山干什么?”老者说:“唐军和叛军打仗,百姓不得安宁,一直没工夫上山祭奠先祖。听说唐军收复洛阳,百姓欢天喜地,盼望早日过上太平日子。所以今日特意上山祭奠黄帝。”杜甫听罢,方知此地乃黄帝之陵。祭陵老人一再邀请杜甫随他回家过夜,杜甫因心情不快,执意不肯,一再推辞说,得连夜赶回三川。祭陵老人只得给杜甫指点了路线,并留下食品,自己回家去了。老人走后,杜甫独自一人站在月光下,面向桥山黄帝陵进行叩拜礼。据后人传说,杜甫还写有“少陵月夜祭黄陵,双手空空无祭品”的诗句,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原诗。也可能是后人的杜撰。
范仲淹三次祭黄陵
北宋名臣范仲淹,又名范希文,祖上是陕西彬县人,后迁居南方,定居苏州吴县。他从小丧父,生活很清贫。在贫困中,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中了进士,后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能文能武,本领高强,人们称赞他“文能治国,武能保疆”,他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范仲淹曾就职陕西,兼治延州(今延安)。当时,西夏常从西北侵扰中原,宋王朝内很少有人敢去抵挡。公元1040年10月,宋王派范仲淹会同韩琦出任陕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行动。
范仲淹到陕不久,就前往延州。沿途观察了陕北高原的地形。有一天,范仲淹来到坊州中部(今黄陵),突然勒马停止前进,决定上桥山致祭黄帝陵。身边的谋士问他:“范公,听人说,你过去读书时连皇帝也不去见,今天怎么要专程祭奠黄帝陵?”范仲淹笑了笑说:“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年幼,在应天府睢阳读书。有一次,真宗皇帝路过那里,同窗们一听皇帝来了,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我当时正在作文章,害怕打断思路,就没有去看皇帝。后来同窗都埋怨我失掉一次好机会。我当时心想,眼下只有专心读书,将来为国效命,见皇帝的机会是有的。”
范仲淹边走边说,不觉来到桥山山巅,抬头看见“古轩辕黄帝桥陵”碑亭,立即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徒步走向黄帝陵前,打躬致祭。在下山的路上,范仲淹告诉身边的谋士说:“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当今皇帝是我们的君王,他们也是黄帝的子孙后代。一个人不论官位高低,万不可忘记祖先的功德。”据说,范仲淹到延州后,写了五首祭黄陵的五言律待,可惜,现在只流传下来两首:
红日竿头进,青云足下藏。轩辕龙驭古,百代景象裳。
高徒桥山上,关河万里长。
沮流声潺潺,柏干色苍苍。
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被调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临行前,路过坊州,再次祭奠了黄帝陵。
宋仁宗降旨黄陵栽柏树
满山翠柏望桥陵,上有仙台垒九层。
夜夜唯留明月照,年年只见白云兴。
.......
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
龙盘万代开王会,凤历千秋肇大清。
这是明清两代一些墨人骚客对桥山黄帝陵的一些景色描写。
桥山是埋葬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你若从西安乘坐“黄陵二日游”班车,或者乘火车,四个半小时就到达黄陵。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五千八百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人们不禁要问:
沿途林木很少,但见黄土陡崖峭壁,沟壑纵横,为什么桥山古柏却是一片翠绿,根深叶茂?有人说,桥山是一块宝地,风水好,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才把坟墓选择在这里;还有人说,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功大无边,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给桥山撒了一把柏树籽,从此桥山就长出郁郁葱葱的柏树。这当然都是神话传说。黄陵桥山古柏确是后人所植。据现存碑记证实,早在汉唐时期,官府就指令黎民百姓在桥山上种植松柏。当时由于管理不善,年年种植,年年不见树林。为了确保桥山松柏栽种成功,北宋嘉六年(公元1061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皇帝赵祯,听祭扫黄帝陵回到京城的大臣汇报说,桥山栽植柏树很多,而成活甚少,损失太大。于是仁宗皇帝命令身边大臣拟旨,指令坊州(今黄陵)县衙,委派专人看护巡守。坊州中书刘午坤接到了圣旨,即发动黎民百姓,整旧栽新。当年在桥山种植柏树一千四百一十五株。又从乡间抽调寇守文、王文政、杨遇等三户人家,免除其一切差役,专在桥山上日夜巡守看护松柏林。为了防他们玩忽职守,还把这三户户主的名字刻在一座碑上,可算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这大概是九百年前中华民族最早的第一批护林员。从此,桥山古柏得到历朝历代重视。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官府派人对桥山古柏作过一次大规模的普查,可惜普查的资料已全部丢失。到了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延安专署专员余正东,黄陵县县长卢仁山,拨国币三千元,调动一个民团,将桥山古柏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令士兵每人按树贴号。历时十九天的普查,结果得出黄陵桥山共有古柏六万一千一百八十六株。此数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轩辕黄帝陵庙的管理,设立了文物管理所,对专职管护人员进行了统一编制;在桥山之巅修筑了了望哨所,日夜有专人轮流巡山看护。现在满山翠柏,棵棵根深叶茂,苍翠挺拔。已有五千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更是高大雄伟,七人合抱不住,国外游客称它是“世界柏树之父”。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象征。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中华儿女景仰的圣地。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已延续两千余年。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表达崇敬始祖、爱我中华,告慰列祖列宗的崇高感情的需要,搞好一年一度的公祭黄帝陵典礼和整修黄帝陵工程,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为黄帝陵征集祭文。祭文内容要求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富有时代感。文化形式不限,提倡写白话文。征文时间截止1996年2月底。对所应征祭文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其中优秀佳作将给予奖励,并汇编成册正式出版发行;对优秀佳作中的精品将按整修黄帝陵规划勒石刻碑永久保留在黄帝陵碑廓。征文请寄:陕西省整修黄帝陵工作办公室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二路一号邮编:710003 电话:(029)7235141 7224914应征祭文请署名撰写人姓名、职业、联系地址、邮编。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征文活动。陕西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陵筹备工作委员会黄帝陵基金会陕西省整修黄帝陵工作办公室
明黄帝陵祭祖祭文精粹
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文
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於黄帝轩辕氏:
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秦王祭文
维洪武二十九年,岁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已,秦王敬遣左长史茅廷口,敢昭告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王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秦邦,奉命西畋,还经陵下。第以血礼未终,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陈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享!
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祭文
维宣德元年,岁次丙午,二月乙丑朔......皇帝谨遣应城伯孙致祭於黄帝轩辕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惟神昭鉴,佑我邦家。尚飨!
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祭文
维景泰元年,岁次庚午,闰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谨遣工科给事中霍荣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仰惟圣神,继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世永赖,余嗣承大统,祀事用,祈佑我家国......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祭文
维天顺六年,岁次壬午......皇帝遣延安府知府......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有黔黎......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字1506年)祭文
维正德元年,岁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皇帝谨遣鸿寺丞张昱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
於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惠利万世。兹予口口;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鉴佑,永祚我邦家!尚飨!.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制祭文
维嘉靖十年,岁次辛卯,八月壬午朔,越二十四日乙巳,皇帝谨遣延安府通判梁知让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修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多福恩,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赉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号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祭文
维隆庆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申朔,二十一日口口,皇帝遣陕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修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御制祭文
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黄帝遣尚宝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神圣,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功参二仪,泽垂万世,兹予承天序,明祀式修..........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御制祭文
维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八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徐安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追维明德,奉天抚民,盛治弘勋,万世永赖。陵寝所在,英爽如存。兹特遗使赉捧香币,祗命有司致祭.........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御制祭文
维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十一月戊戌朔,越四日辛丑,皇帝谨遣锦衣卫加正一品俸都指挥使侯昌国,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利赖万世。兹予祗承天序,式展明.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