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大全5篇)

最新文章

第一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学习压力大,时间比较紧张,而且急于最后结局,一目十行,算是第一次读完了这本书,上了大学之后迫不及待的读完了第二遍。最近受疫情影响,在家多日,重新看了一遍这套书。

这本书的作者明月当年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历史书都是给那些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从幽默之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波澜和当时战场的刀光剑影。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政权,很多人会因为明朝的灭亡而惋惜(感觉痛心疾首,古代汉人的发型,服饰,礼仪文化等被清朝改变),接着就把这种惋惜化作对清朝的偏见,其实没有必要,清朝统治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非坏事,首先留给近代中国无与伦比的国土面积,这是历史上以前极少出现的盛况,再则中国人口由明末几千万人迅速增到了清末四亿人口,这是社会安定的表现。

大明王朝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有正义感、体恤百姓、热爱国家的人,对这些人,作者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传播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里,爱国就不再是吹出来的,而是用无数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无数人不畏权贵在监牢中含冤而死,无数人清正廉洁为百姓办事自己却家徒四壁,无数人怒吼着战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这不是轻飘飘的领导演讲稿上的空话,这是装在人们心中的沉甸甸的信念,当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国门被他人攻打,他们没有抗议,没有洋洋洒洒写出文章,没有腆着肚子说官话。他们手握自己的生命,将爱国装在心中,奔向最需要他们的战场。历史证明,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被人们铭记,才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第二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六年级十一班江雨哲《明朝那些事儿》七部书讲述了明朝从朱重八(朱元璋)起兵造反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被被逼自尽期间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七部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老奸巨猾的黑衣丞相姚广孝、智勇双全的朱棣、被终身禁考的唐寅(唐伯虎)、七下西洋的郑和、跋扈嚣张的严嵩、克己隐忍的徐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于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大明孤臣”黄道周的故事。在清军入关时,在家赋闲的黄道周再次出山,辅佐唐王。黄道周在没兵的情况下,自己招兵。一共招了一千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老百姓,他们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锄头、扁担。所以这支部队被称为“扁担军”。黄道周的妻子随同出征,他召集了许多妇人,一同前往作战,这支部队连扁担都没有,史称“夫人军”。虽然黄道周气宇轩昂的去了,但结局是肯定的黄道周全军覆灭,他本人被俘。无数人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三个月后,他在南京英勇就义,死后衣中发现血书,内容共十六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落款大明孤臣黄道周。这就是当年的他,不识时务,决不妥协。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若有所思,自古有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但这句话真是对的吗?在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些不识时务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在鸦片战争是,全世界的强国都来欺负我们。当时识时务的看法肯定是我们亡定了。然而我们没有亡,我们挺过来英法联军,挺过了甲午战争,挺过了八国联军,挺过了抗日,终究没有亡。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决不妥协!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明白了真正的历史,看到了那些誓死保卫祖国的不识时务的人。让我看到了600多年前元末的那场农民起义,让我看到了李自成进北京时的惨烈。

第三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你读过让人笑到脸抽筋的历史吗?你看过让人哭得双眼红肿的历史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没有哪本历史书,能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让你在无声的啜泣中微笑,在放肆的狂喜中悲伤。它是一部小说式的历史卷轴,铺开明朝近三百年的风云变换。

行走在那幽默又富有激情的文字之间,穿越历史的风霜雨雪,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那样一幅幅绝美的画面:鄱阳决战的残阳与天空,被一湖血水染成绚烂的红色;郑和伫立在宝船之首,回望在沧海中奋力前行的大明船队;阑珊灯火下,徐阶低声吟诵、张居正奋笔疾书的身影;暮色四合时,李时珍翻山越岭,寻药著书时的刚毅面容。

在当年明月诙谐而细腻的笔触下,我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明王朝,看到了那一场场血雨腥风,目睹了那一次次感天动地。在读这部书时,我总觉得我是在读一部囊括了三个世纪的小说。但在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我发现,它与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叙述的历史都是真实的,不过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文献丰满了起来。当年明月的写作总能牵动读者的心弦,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就像个木偶,心甘情愿地受作者的摆布,在他文字的引领下,时而欢笑,时而悲伤。

我为朱元璋平定天下,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嗟叹;为解缙的满腹才华却不自量力而悲哀;为王守仁的历经坎坷然终成圣贤而心潮澎湃;为严嵩的原本正直却在压力与抉择中误入歧途而扼腕叹息;为杨继盛的拼死上书终被害牺牲而愤慨;为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终操劳去世而心酸„„

作者在这部书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我想,只有饱含情感的书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作者将情感蕴含在文字中时,读者才会为你欢笑,为你流泪。

但我欣赏并为大家推荐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它开辟了全新的方式来叙述历史,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新潮的词汇生动描绘了整整一个王朝三百余年的兴衰。更多的,是因为那些文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凡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字可以瞬间让你阴转晴。但他的幽默却与那些粗俗恶心的笑话截然不同。他可以用生动搞笑的情景在轻松中再现史实;他可以旁征博引在会心一笑中拨云见日;他可以用地球话造出火星文的“笑”果,使人欲读之而后快;他可以明说暗喻、古今反差、或浅或深,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有时就会想,当年明月的语言为何就能如此风趣自然?看笑话的时候,几十个下来最多干笑一两声,而读《明朝那些事儿》,却能让人笑到前仰后合喜极而泣。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笑话纯粹是为了笑而取笑于人,当年明月却是有意无意地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书写他所热爱的历史,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信仰。

在我看来,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感染他人。同样地,一个乐观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含笑的。在读这本书时,那白纸黑字间蕴含着的阳光的力量,总能使人释然。怀着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再大的困难,不也就那么回事吗?

当年明月的幽默没有低俗,另一个原因,就是博览。他的词语不是笑话大全式的拼凑,而是发自内心,根据多方史料,精心融汇而成的。并且他的语音非常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心理,没有老学究的陈词滥调(他本就是草根学者嘛),大胆地将作为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想法说了出来,并付诸实践。它不像一本书,倒更像茶余饭后亲近的聊天。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本书不全是幽默的,它也有催人泪下的一面,也有充满哲理与斗志的句子。

我以前极少做读书笔记,而从《明朝那些事儿》上,我却摘抄了不少。因为我觉得,那么好的句子,不抄下来,不记住,不奉行,简直就是可耻的浪费。比如“天道有常,或因人事而迟,然终不误。”比如“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比如“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比如很多很多„„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我认为,书是最能塑造人的性格的,每读完某本书,它其中的精神总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们,尤其是作者的见解。每当某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或某个惊天动地的事件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当年明月总会作一段或长或短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短小精悍、一语中的,有的长篇大论、回味无穷。

它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诠释着历史,解读着人心。它们才是这整部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精髓,是当年明月的得意之笔。

这部书最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当他写下“世间已无张居正”的时候,我的心被揪紧,又释然,当他写下“伟大的李时珍医生远垂不朽”的时候,我欣慰,又悲伤。当年明月以自己独到的角度与高度评论历史,并给予我们回味与启示。

在最后,我想以当年明月在尾声中写的一句话来结束: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老师读来也不禁心潮澎湃。为“明朝那些事”,更为你用心用情的阅读,还有满满的收获以及娴熟的文笔洋洋洒洒的表达!

孩子,你真的很棒!

第四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有多火,只是随便搜寻下载到手机以便无聊时打发时间。然而,一读之下,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将之读完了。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内容长了点,后来查这本书的相关资料时才知道它是有七部。这就意味着不知不觉中,我竟是读了七本厚厚的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仅以此,便可以得出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非常精彩。

这套书是当年明月写的,他本人是广东顺德的一名海关公务员。《明朝那些事儿》从2024年就开始在网上连载,到09年才连载完毕集结成这七本书。这套书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倡导“为中国而读”的主体《推荐书目》作为历史类书籍推荐。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让我这个曾经把历史书籍当作解失眠之症的人为之倾倒。

《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里面的场景故事大多是作者凭着简洁的史料加以推演想象而著,虽然失了史书的严谨,但是却更能够吸引人,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教训。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优点处多加以学习么?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关宁防线”的构筑者),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这些著名的书籍,也都是在明朝时完成,还有郑和、戚继光、唐伯虎、吴三桂、李自成等一干猛人.......在我看来,这本书能够在网上火爆持续这么多年,就是由于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它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可以贯穿起来,加上明朝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它是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历史的很多空白是作者自己填写的,会存在很多主观臆断。作者还对每个帝王以及重点人物进行评价,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以一己之见对很多不明的事实妄加断论,并且还存在一些情感上的骗私,容易误导人们对历史的正确判断。它的缺点就如同中南大学教授张卫良的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教科书,而作者也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提出的一些历史观点也不是很严谨。这本书仅适合作为有一定历史观的成年人在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不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因为带有演义彩色,所以读者不一定能看懂从而产生误解,并且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这套书的喜爱,它与我们课本里面不相符合的地方还会激发我们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的兴趣。这本书让读者对历史产生的兴趣还会促使读者去了解更多的历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它的缺陷,我们只要不把它当作史实看就好了

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当年明月顶住多方压力,在诸多非议中坚持完成这部书,并且在成功后依然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不骄不躁,不显不露。可见,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徐春艳

***4

第五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的,但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对于历史我是不怎么感冒的。一来是由于中学时代那些让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让人昏昏欲睡,二来是每次历史考试那些让人纠结的年代数字总让我感到头疼,所以直到现在为止,我对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唯一死记硬背的一点儿东西也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了。直到我开始读明朝那些儿,历史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才逐渐拨乱反正,并以一种新的姿态深深的吸引着我。作者当年明月说他早年读了太多的学究书,所以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我想在痛恨故作高深的文章上这一点我们俩是有共同点的,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的文章才深深的吸引了我。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当年明月做到了,明朝那些事儿无疑于是空前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关于历史这一块儿,它一直都摆在哪儿,我就不再赘述,我主要就这本书的特点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我之所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空前的,不在于是说它揭露了什么明朝秘史而对于历史的研究做出了什么贡献,而在于自它以后,就开启了一个正史平民化和通俗化的时代。以前历史在人们的眼中,要么就是一堆故纸堆,要么就是一群老学究。可是在当年明月笔下,历史就是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他把明朝的历史用或调侃或闲聊的方式记

录下来,让我们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当年明月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他较之于其他的历史学家而言,在严谨中更多了一份调侃,在严肃中更多了一分可爱。

其次是在这本书中,当年明月不仅仅是在描述历史是怎样的,而更注重的是教会我们怎么看历史,让我们掌握历史的内涵和规律,进而去分析历史背后所代表的最真实的东西,让我们主动地去思考历史进而还原历史的原貌。并且他还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战胜未知,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让每一个人都能走上刘伯温、诸葛亮之路。

比如在名将是怎样炼成中他写到名将的炼成必须经历六个坎坷,只有经历了它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将,名垂千古。比如在地主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成功后,那些以平分土地为目标的农民领袖都变成了大地主。几千年来,历史无非是姓刘的地主赶走姓项的地主,姓李的地主取代姓杨的地主,从无例外。”“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土地。不是农民就是地主!别无选择!”又比如在丞相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由于全国事情太多,而皇帝的精力有限,所以他不得不找一个人来,把一部分权力交给他。”

而这个人就是宰相。“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双方的关系其实可以用拔河这个运动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太过分。双方的进退都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在那上千年的皇帝与大臣的博弈中,这一规则在不断的完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

同时在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当年明月也一直在寻找着令其感动和震撼的东西,一直在寻找人最原始的情感和最伟大的精神。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

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如于谦、杨涟之类是也。而人间真情则如马皇后、钱皇后是也。

“历史并不幽默,幽默的只是我而已。”无论我们对历史如何的唏嘘,它总是在哪里。历史总会沿着它既定的轨迹走下去,你我最后总是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身碎骨,无影无踪。那么如何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文章最后通过徐霞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