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最新文章

第一篇: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 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用重要地位。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和巧妙性的提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美术特色与少儿教学美术规律相结合,使儿童更易于掌握水墨画画中的笔墨技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儿童 水墨画

笔墨技法

小学美术教育

一、前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达成,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从而就会更加热爱水墨画。在水墨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文化历史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学生也将在课后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应该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二、正文

1、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目标

(1)刘淑娟《幼儿水墨画教学初探》中提出:“主要采用轻方法重想象的指导思想” 我非常认可。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用自己的主观愿望来代替客观事物。幼儿作品多数不是画自己所见的,而是画记住的印象或外界刺激的感应物。多数幼儿会把小动物画成简单的符号形式。教师应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认真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在生宣上随意的画,比赛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同时,让幼儿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同步增长。在策略上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产生好奇的心理,觉得水墨画好玩,教幼儿不必特意强调用笔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浓墨、淡墨和枯墨即可。感受自然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

(2)张运河在《儿童水墨画教学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出:“应激发儿童的学画兴趣”在进行入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趣味行的演示,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作画,一只可爱的熊猫就诞生了,学生会惊叹水墨画的神奇。跃跃欲试。如果老师说什么画什么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我觉得这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陈玲《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思考》中说:“把游戏变成基本功”比如点的练习课设计成《来种小豆豆》。线的练习课设计成《随着线条来跳舞》。面的练习课设计为《画图形,想东西》。让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中锋线,侧锋面的技法。这种在游戏中学习基本功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儿童兴趣浓厚,更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生动又有趣的画面。同时通过墨色在宣纸上的渗透,晕,产生特有的效果,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的见解是:传统的小学的水墨画教学内容为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水墨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李晓艳的《儿童水墨教学初探——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一文中提出:“巧妙示范,学生范画”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幅画。主题画面由学生来完成,比如在《小麻雀》一课中,要求学生观察麻雀的特点。让大家来谈一谈讲一讲。根据学生的描述来作示范。画得好的同学可以请他们在黑板上范画,并且把这些同学轮换着分到各组,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我觉得尚欠缺的是学生害羞,不善于表现自己。这时就要勤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增强信心。还提出“善于借鉴,鼓励创新”在水墨画教学中,避免以传统题材《芥子园画谱》内的相关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传授给学生,应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表现万事万物。只要有创造性的体现即使画面是“乱七八糟”“一塌胡涂”也是优秀之作。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应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互相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不能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3)黄少伟《论中国当前的水墨画教学模式》中提出:“音乐教学”这一点值得倡导。因为在音乐教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我觉得还可以利用范例,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人们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观察为主线,搜集创作素材,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熊猫”这一课,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4)郝蕾蕾的《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中提出:“好玩的工具材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具有和毛笔同样功能的作画工具。学生发现棉签棒,鹅毛,小树枝还有自己的手指。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体味其中的乐趣。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水墨画教学讲究墨的浓淡干湿的运用。教师可以把这些技法技法的学习变成一个个游戏,把“滴,吹,撒,抹” 等贯穿在游戏之中。游戏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3、儿童水墨画能力的培养

(1)彭文芳《浅谈中国画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指出:用笔,用线,用水,用色,构图,抓形,创新,等能力。握笔高低不受成法的拘束,要随意变化,中锋侧锋要交替使用,画出线来要有变化。鼓励大胆画线,熟悉国画工具,分焦,浓,淡,墨色画线三个要点。用墨有“焦,浓,淡”三个层次即可。用色以淡淡的固有色为主,特殊情况下则任其发挥。造型方面把生活中的形象提炼成意象的视觉符号,并能随意表现出来,把客观事物经过一番艺术概况,夸张,使其变得简约,含蓄,传神。构图要饱满,主题形象要突出,前后要有主次,左右要用呼应。创新有方法与内容上的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2)郝蕾蕾的《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说:融入生活,孕育创新。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给学生创造一片水墨天空,水墨画教学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新技法和材料,引导学生在水墨游戏中大胆创作。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抒发情意提供方便。

四、总结

上述研究者都注重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我认为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应诗文相结合。中国的文人墨客太多精通书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配上一幅优美的画。让学生将成语故事画成水墨绘本,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绘画冲动,更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与历史渊源,于文化素养。当前水墨画教学,主要依据古代水墨画的绘画思想,即“临摹---写生---创作”模式。中国水墨画将何处何存?上述研究者解决了怎样教的问题,让我有所思的是怎样将儿童教好?怎样让儿童明白线条流畅之美,笔墨的层次,用笔的变化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蕾蕾.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小学水墨画教学探析.期刊文章[J].美术教育研究.2025-12-25

[2]陈玲.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研究.期刊文章[J].科教新报.2025-02-25

[3]董新海.儿童水墨教学初探——张扬个性放飞心灵.期刊文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5-11-15

[4]黄少伟.论中国当前的水墨画教学模式.期刊文章[J]大众文艺.2025-06-25’

[5] 陈辉.当代水墨画的语言表现.期刊文章[J].装饰.2025-09-01

[6]魏锦蓉.现代水墨画现状及发展的思考.期刊文章[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5-08-1 [7]冯增俊.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 刘小英

水墨画,通常我们称之为中国画。他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经过水墨画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和审美情趣,对其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等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其人格。

一、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逐步练习,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形式,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教师对儿童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对于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用墨、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并养成良好习惯。老师要多进行身教示范,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一)让儿童体验线条的流畅美。小学生初学水墨画时,让儿童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儿童使用画笔的能力,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可以利用线条构成一些图形,增强儿童的练习兴趣。

(二)让儿童体验用笔的层次美。儿童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三)让儿童体验用笔的变化美。中锋、侧锋、顺锋、逆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画笔从中锋到侧锋至逆锋依次示范,让儿童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儿童的练习兴趣。比如要求儿童在四个三角形内用不同的图形来装饰,如动物的脚印、皮毛的斑纹、树干的纹理等,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用笔的变化之美。

二、探究、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儿童带着问题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将水墨画的练习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使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演示练习。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应当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方法,而应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儿童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念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潜能。

(二)儿歌助记。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儿童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春天》时,我将作画儿歌编为:远近三笔画田埂,淡绿颜色青草生,浓墨勾出垂柳枝,前浓后淡近景成,藤黄颜色点出花,翩翩燕子双双飞。

(三)以点带面。鼓励学的较好的学生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儿童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练习形式。

(四)小组合作。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练习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例如画池中荷花,一人画叶,一人画画,一人画池塘,一人画青草,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写生、默写和创作相结合。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必须具备独特、正确、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进行写生练习对提高儿童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帮助很大。写生可以使儿童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技法应用融为一体。默写和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即兴创作的艺术表现技能。

总之,水墨画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第三篇:儿童水墨画教学反思

儿童水墨画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结合美术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从学生的兴趣、习惯方面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探索中国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词:儿童水墨画教学习惯 兴趣 生活经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美术教材就安排了中国画教学,这一安排是源于新课标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画体现了诗、书、画、印的结合,蕴涵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如何让儿童基本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进而喜欢中国画,热爱中国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中国画用具和表现的特殊性,容易让学生很快产生兴趣;但也是因为用具和表现方法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再不得当,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儿童水墨画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培训班及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开有国画课,但他们在国画教学中,都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少儿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到基本的中国画知识和技能,又能发挥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力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预习是学习新知之前对教材进行自学的一个过程,包括对教材内容的了解,教学资料及用具的准备,还有对作品作者及其艺术特点的了解。预习的过程体现了动手动脑的结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体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做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也就变的轻松,而且还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例如在学习《彩墨游戏》一课时,我就重点让学生查找有关宣纸和毛笔以及墨的知识,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介绍和交流,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用具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但让教学变的轻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三、巧学技法,灵活运用

虽然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有一定的难度,但学习中国画不能一点都不给学生教,因为中国画表现材料的特性,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那样画出的中国画将缺少中国画的韵味,导致和儿童水粉画、彩色笔画没有多大区别。比如在教授中国画技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技法时,我先演示了浓破淡、淡破浓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并上台演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了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印象深刻。针对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法要求,要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中国画中提到的墨分五色的要求,就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学生的作业中能体现两三个墨色层次就应该加以鼓励了。在学生完成作业中,也不要过多的要求非要用什么技法,只需要在指导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白中国画在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就行了。

四、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用彩墨画鱼》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中各种鱼的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在欣赏一些画家的作品时,给学生讲一些画家的趣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就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在尝试表现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学生的独创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有时侯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别的材料和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进行创作,比如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结合毛笔、墨汁在宣纸上作画,让学生感受作画材料的多样性,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也尽量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画水果,学习各种水果的画法,然后组成水果盘;学习瓶花的画法,还有画金鱼等等。事实证明,学习的内容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高,学生的创造性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这正如美术新课表中所提到的“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水墨画的学习应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多画绘画日记,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搜集素材,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画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作品才会更具活力。在搜集素材时有时并不需要画的很完整,有时看见一束花,一盘水果,窗台的摆设等都可以作为表现的对象,而且工具也没有限制,可以用铅笔、钢笔、彩笔、油画棒„„,表现手法上可以是线描,也可以勾线图色等都不用限制,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力,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时侯我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给学生讲创作方法和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国画,因为工具比较繁杂,收拾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摆放用具的习惯,要求学生把学习用具摆放到右手边;还有蘸水的习惯,一般是根据需要来蘸水,不能随便涮笔,以免很快弄脏水;还有不能随便甩笔,多余的水可以用卫生纸或废宣纸吸;再有收拾整理的习惯,要给学生必要的示范和指导。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自如。需要注意的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指导,要把培养习惯也当作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中国画教学是学习传统文化很重要的途径之一,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节,因此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既能让儿童对中国画的技法和审美有所了解,又能和儿童的兴趣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儿童特点和时代气息的作品,这里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25、7。

第四篇:笔墨的运用

笔墨的运用

用 笔

一、笔锋的运用

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拖锋、散锋数种,前四种,我们在学习其他国画课的用笔技法中介绍过了,写意画中使用这四种笔锋并无实质性的差异故不重复叙述,下面我们主要介绍拖锋与散锋用笔。

拖锋,又叫拖笔,笔锋时藏时露,笔毫横卧画面,顺向而行,用笔放松,边行边转动笔管,画出的线条舒展流畅,自然松动,变化丰富。

散锋,笔毛散开,行笔中,侧、顺、逆不定,笔痕虚灵、飘逸、丰富、轻松,常常与皴擦点染结合使用。

在写意人物画中,实际上也还是以中锋用笔为主,再辅之以侧锋、顺锋。拖锋、散锋用笔,在绘画过程中亦可随时转换笔锋,无需死拘一格,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讲:“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此话道出了用笔的方法和能力。

二、行笔的方法

凡行笔,都为“一波三折”,即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与动作,要求画出的线自然含蓄、藏而不露,这已是大家都熟悉的道理,但在写意画中还得特别注意行笔的力度与速度。用笔中行笔时的力度全在于提按的轻重与方法,行笔时的速度,包括快、慢、轻、重、顿挫、转折等几个方面。各种行笔的速度都有其优势和特点,但运用不好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勾勒、皴擦、点厾

勾勒,即用线的技法,中国画的线是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同时又颇具表情功能与审美价值,数千年来,画家们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人物画中就有十八描,工笔画中运用较多,写意人物画的勾勒也大致相同,但在实际运用时,不必拘泥于现有程式与套路,可以灵活运用,同时更需要画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创造出更多的勾勒技法来。(右图 清 任伯年人物作品)

皴擦:皴是勾短线,擦是将笔横卧擦出,皴擦往往结合起来使用,边皴边擦,表现丰富的层次与肌理。此法原本多用于山水画,借用于写意人物画,用来丰富画面技法,增强表现力,多见于表现老年人粗糙的皮肤皱纹及某些粗布肌理。

点厾:点与厾本是两种技法,点于写意人物本身并不常用,多用于背景处理。厾是一种扩大了的点,或可视为特别粗肥的线,往往是笔毫饱蘸墨色,从上往下运动,一笔下去既是一个面又是一个体,写意人物画中大面积着色,无论头发、面部、衣服均常用厾法。厾法用笔,要自然松动,要把握好干、湿、浓淡、虚实、大小、聚散以及形体的变化,既要有笔情墨趣,又要准确表现形体。

用 墨

中国画用墨的关键在于表现出“浓、淡、干、湿”谐调的墨色变化,常说的“五墨”、“墨分五色”、“五墨六彩”就是说的墨色要有丰富的浓淡变化,“五色”、“五墨”的说法不一,有的指焦、浓、重、淡、清;有的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上都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墨用好了画面层次分明,变化莫测,气韵生动,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笔与墨的结合与应用,产生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浓淡变化在于用水,水与墨调配的不同比例,产生墨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墨色效果,浓墨色度重、醒目,给人以深邃、沉郁、庄重之感;淡墨色度浅,宜表现简淡、高洁、宁静、空灵之感。浓墨用得不当易板、易闷。淡墨用得不当易花、易无精神。要浓淡相互映衬,在浓淡强弱的交替运用中体现墨色的美妙,表现墨色浓淡的节奏韵律。

干湿变化在于笔上含水量的多少以及运笔速度的快慢,画出不同的墨色干湿效果,干笔显厚,有苍茫之感,但少水墨淋漓的韵味;湿笔显润,有氤氲灵动之感,但少丰厚之态。要干湿互用才能取长补短,使画面自然生辉。

用 色

写意人物画,以水墨表现为主,适当施以颜色。色彩的处理原则是色不碍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求简练、单纯。

自然对象的色彩是纷繁复杂的,写意画讲究的是概括、简练,所以要从繁复杂乱的色相中提炼出最能代表自然对象本质的色彩来,使之简练、单纯、以一当十。

(二)求高雅、含蓄。

高雅、含蓄,是写意画色彩追求的最高境界,力避艳、火、俗、媚,应于高雅中求情趣,含蓄中求意蕴。(三)求大局谐调。

讲大局、讲整体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宗旨,写意画当然也不能例外,在色彩处理上,要防止散、乱、花,避免色与色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互不联系,互不谐调,要从对比中求变化,从变化中求统一、求和谐,色彩要分主次,画面要有统一的色调。

(四)求润泽、透明。

润泽、透明,是使色彩产生迷人魅力与艺术韵味的重要因素,用色时,一要去掉颜色中的渣子,二要使色彩形成恰当的对比,三要用笔轻快、果断,不可反复涂抹。只有这样才能在畅快中求润泽,对比中求透明。(左图 任伯年人物作品)

第五篇: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技法运用

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技法运用

水彩画现如今在中国已大力的运用,是西方传播而来最为中国广大画家喜爱的画种,它有着独特的绘画魅力,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也有着独特的技法表现方法,在高校的教学中已被大量的推广使用,并深深的吸引的学生们。

水彩绘画中的水的运用

在水彩的绘画中,主要强调的就是画面中水的韵味,“韵味”是一种优雅,是一种格调,是一种雅致含蓄的味道,它能体现出一种令人向往、并回味无穷的艺术审美效果,它是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味道,它能丰富我们脑海世界里面的感觉,它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散发出朦胧的、模糊的美丽,使得我们在感觉中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我。水彩画中的水是无色的,是流动的,就如女人的“韵味”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变换着,那种流动的韵味是久久不能让人忘怀割舍的。这种美丽的水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只能用湿画法的方式将水彩的特色表现出来,从而体现出水彩独有的语言魅力。在水彩中,水的干湿的变化也是复杂多样的,与天气的变化、温度的变、,纸张的变化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同样的纸张在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进行的绘画,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效果,也正是因为水彩画有着这样变换莫测的奇幻效果,才使得人们对它深深的着迷。在高校的水彩画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水彩画中体会出“韵味”的深刻含义,教他们如何把握好水彩画中水的干湿变化,不只是从表面上去简单的实践,而要从实践中去发现对水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在根据自己的原因,来绘画出画面中所需的画面,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

色彩在水彩画画面中的作用

色彩的丰富变化不仅能丰富画面,还能使得大家的情绪产生共鸣,因此,在高校的绘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对象,还要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找准色彩的位置,并合理的运用色彩,巧妙的运用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对于它的虚度、纯度以及明度都要很好的去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眼和手能达到一致的锻炼,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色彩的作用,画出来的绘画作品才能更加的优美,才能感受到它无穷的魅力,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画中的情谊与思想。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以身作则,随时带领学生们组织户外绘画,去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收集素材,做到身教重于言传,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概括能力。

水彩作品中光线的独特魅力

光线的独特魅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它不仅可以表现出我们的客观世界,也能表现出我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中都是需要光的,然而在绘画中也是一样,一幅好的优美的水彩画作品,是需要光线、水和色彩三者之间完美结合的,只有把这三点的结合发挥到极致才能体现出画的优美。对于高校生写生来说,一定要抓住对物体对象的观察,光线与绘画的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在光线强烈的对比下,各种树木,花香,甚至于风吹动的树叶,以及各种虫鸣花香,都能使我们感受到,能使我们更好的抓住当时的主观感受,使得画面中的明暗对比更加的鲜明,这样在绘画中,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

水彩绘画的再创造

对于高校生来说,水彩能让他们在户外写生的时候方便携带,也为他们水彩画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室内可以在拥有独特的氛围下,发挥出他们的特长,能让水很好的保持水分,让学生们在绘画的时候更容易掌握画面的干湿变化情况,能根据自己所想选择所需的纸张的尺度,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室内还能得到很多与水彩技法相关的媒介,来达到我们理想中想要的效果,这些效果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它能为画面增添很多美妙的地方,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探索绘画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总结出我们经常使用的表现艺术的方式,去进行探讨研究,才能实现我们独有的绘画艺术表现方式,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语

水彩画技法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只有反复不断的学习,反复不断的总结,反复不断的实验,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才能使得水彩画中水、色彩与光线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随着画家们对水彩画的逐渐意识的更新,在不断发现、认识以及完善的自我中,水彩画也迎来了新的方向,从某些特质的观点上来讲,观念以及形式上的创新,切入点表现的不同,起步点的不同,都有利于水彩画的发挥和在创造,只有对水彩画的认识进行全面的拓展,才能在艺术观念上得到突破,才能体现出个人风格的水彩画生机,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在观念、形式、技法、内容上一定要更为大胆,表现的更随意,主题的风格更加的鲜明,也可以适当的将东方的理念与西方的传统相互结合,这样水彩画的在创造才能表现的更为明显。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