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小学德育教育》开题报告

最新文章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青海玉树藏区民族教育现状分析

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辽阔,资源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这些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为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大多数民族地区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奇缺。

培养当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教育必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在长期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德育教育并没在民族教育中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围绕德育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同大多数边远贫困地区一样,玉树藏区民族教育总体上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我思考的焦点集中在德育教育和地区发展的关系上。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当地的教学模式。玉树州教育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但我发现,无论城镇还是乡下,教育工作者几乎都以普及义务教育为前景目标,这种单一的发展方向基本上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因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坚持综合治理,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培育有德之人、有识之士、有用之才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德育也就成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养成教育应从小做起,培养孩子尊重、推崇、崇尚美德的意识,而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人们应创造和准备出适合德育教育的环境,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知识为后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能否成长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社会主义人才,后天的塑造才是质变的裁决者。美德是经过验证的,是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经验性结论,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指导后人的行为准则,是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目标的有力佐证。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主要体现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地基打好了才能谈后期的建设。德育活动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其次,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建立起科学、简明、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有效机制。因此,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着,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难以得到根本转变。第三,有效利用小学德育大纲。以大纲的核心思想为出发点,全面开展与德育相关的活动,从活动中总结、体验、感悟德育的博大精深,最后成为推广美德的宣传者和受益者、实行者、监督者。第四,全员参与。学生、教师以及周围的人都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的将美德传承下去。

四、选题的意义:

我要进行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主要是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一套结合学校校情、班情和学生实际的、充满着人性化色彩的学校德育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德育活动课是学校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活动课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它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德育实践的角度更应当加强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

(1)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24年8号),文件指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2)2024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文件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系统连贯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践价值:

通过本研究,力图在实践上:一是可以为小学提供可以借鉴的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实践范例,促进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科学化、序列化、规范化;二是尝试寻求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基本操作框架或运行模式,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主题活动方式,提供了经验和理论依据。

六、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德育活动课程有其心理学上的依据。玩中学是杜威倡导的教育思想,也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人的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而内化、外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活动中体会感悟从而形成意识和信仰的过程。德育就是一个将外在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的规范和意识内化为个体的品德,个体再在活动与交往中将这些社会规范和意识外化于社会。前苏联的维果茨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与意识统一的活动心理学理论更重视人的活动的社会性和对象性,活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也为德育活动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五项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

1、感恩教育。感祖国培育之恩教育、感社会关爱之恩教育、感父母养育之恩教育、感老师教诲之恩教育、感他人帮助之恩教育、感自然赐予之恩教育。

2、责任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他人负责、学会对集体负责、学会对家庭负责、学会对国家及社会负责、学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

3、礼仪教育。学习礼仪、实践礼议,展示礼仪、宣传礼仪。

4、养成教育。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道德、情操养成教育,学生学习品质养成教育,学生诚信品质养成教育,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公德意识养成教育,学生交往文明养成教育。

5、励志教育。学会赏识他人,寻找闪光点;建立励志理念;学会励志,增强内动力。

(二)德育活动课程:

(1)我国德育学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德育活动课程是指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以学校或学生自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道德体验,锻炼意志,践履道德,促进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而设计的课程。

(2)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张志认为德育主题活动课指班主任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德育主题活动课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丰富、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等。

(三)主题班会课和德育主题活动课: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主题班会课有以育德为主,也有以育智为主,但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育德。其次,从其进行的场所来看,主题班会课进行的场所常以班级为单位,大多在教室进行,而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可以是任意地方,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第三,从教育形式来看,主题班会课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但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是活动性的。因此从两者的逻辑关系看,是部分交叉的关系。

八、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工作基本原则,落实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以生活德育为内容,以实践德育为载体,以体验德育为途径,以探究德育为方式,推进德育创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根据班级需要,在班主任主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精心设计的、师生共同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做到教育目的更明确、教育手段更灵活、教育效果更明显。

(二)研究内容:

1、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化的研究

挖掘整合德育资源,结合常规与动态教育,构建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专题化、特色化、序列化,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模式。

2、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有效开展模式的研究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从班级德育主题活课的准备设计、实施阶段等形成一般模式的研究,旨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校园德育环境的营造

将一切可以利用上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时间、空间等都赋予养成教育德育活动课程的有关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

(三)研究假设:德育主题活动课也有自己的教案,其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要求、活动组织者、活动方法、活动效果以及活动效果反馈等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突破与创新之处:

1、拓宽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内容,扩大学生德育课程的选择性,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提升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2、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各种硬件软件资源,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内容,做好不同年级之间的德育内容的衔接。

九、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具体措施和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进行前期方案设计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

2、搜集资料,确定实施的设计方案,形成更明确的开题报告。

3、完成课题申报及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施方案阶段:

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中期评估工作,请专家予以指导。阶段自查,调整和改进研究工作,举办研讨活动,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推进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接受工作室的终期评估鉴定。

(三)具体措施和预期研究成果: 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课题行动研究的领导管理机制。

2、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建立课题行动研究的激励表彰机制。

3、加强调研指导,建立课题行动研究的检查评估机制。预期研究成果 :

1、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文集

2、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典型课例 3.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实事求是地说,很多学校对德育工作还是很重视的,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普遍存在着德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德育途径方法陈旧过时、缺乏创新、效率低下应该是主要原因。尤其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基础的班主任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德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新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24年8号)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指南》,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1999年1月

3.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

4.昊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 5.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7.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24 10.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

1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2024年玉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海省)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24-4-17

第二篇:德育教育的方法开题报告

《新时期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新时期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研究》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一直是困扰学校德育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道德上的知行发展不同步甚至脱节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造成道德知行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在道德教育中重视知识传授,轻视非认知系统的培养,忽视发扬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的自主性,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品质不能很好形成,认知和情感发展不均衡,人格发展出现裂痕。本项目拟在学生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以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为载体进行探索研究,对于深化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及探索高中学校德育有效途径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课题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提出的:

1、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完整的人是躯体、心智、感情、精神和心理力量的统一体。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同时也是情感的存在,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因此教学不仅单纯地组织学科内容,还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材料与个人生活、人生目的的相关性,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体验中自我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发展。

2、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道德教育以人为主体和实质,人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根据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使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同步前进。

3、道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体验”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体验和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道德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的 1

脱节一直是困扰学校德育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道德上的知行发展不同步甚至脱节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实,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道德教育以人为主体和实质,人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根据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使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同步前进。

作为一所有着5000多名学生的独立高中,我校的道德教育中不可避免也存在着知行脱节的问题。而且,处于闹市的地理位置使得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触且接受新鲜事物、新思想,容易受到一些消极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德育说教对于他们更难发挥作用。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新时期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研究”进入了我校课题组的研究视野。

目前我国对于道德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如下问题:理论研究较多,操作性研究较少;涉及活动或者思想政治课程的多,研究学科教育中渗透的较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较多,面向高中阶段的较少。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课题研究中,将进一步从实践中论证道德学习过程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自主体验过程,进一步探索有效解决学校德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本实验旨在探索一条适应高中教育发展、适合我校实际情况、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并能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德育途径,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能同步发展。

具体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1.初步探索、创建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

2.初步探索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在班会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3.探索自主体验型教育功能具有长效性的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深化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解决学校德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高中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

(二)主要内容

1.沙河市第二中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研究。通过编制的《沙河市第二中学中学德育问卷》,了解我校学生的道德现状,尤其是道德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

2.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在班会课中的实践研究、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研究三个内容。

3.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操作模式研究。

(三)创新之处

理论意义: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把教学作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学习的自主体验为线索审理道德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论述道德学习过程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体验过程;道德教育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积累、行为的改变、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在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乃至信念的形成与演化,在于生命活动诸方面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应用价值:本选题对于解决学校德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高中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24年4月至2024年6月研究小组利用搜集国内论文、期刊、杂志等相关文献与研究报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整理分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方向,完成开题题报告。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人员分工,并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研究的理论依据、核心概念的界定进行提炼,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预设,邀请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历史法:运用文献法和历史法,将在充分占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当前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寻找理论依据,形成该课题的理论框架。

2.问卷调查法:根据高中生德育的实际情况和课题需要设计问卷,分析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

3.经验总结法:对我校自主体验型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4.行动研究法:针对我校德育活动和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解决德育实际问题。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论文集:

2.研究报告:

(二)实践性成果

1.打造一个行之有效、高效运转的自主体验型德育系统

2.促使我校教师转变德育观念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2024年5月开题,2024年10月结题。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4年4月——2024年8月)

1.搜集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研究小组利用搜集国内论文、期刊、杂志等相关文献与研究报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整理分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方向,完成开题题报告。

2.明确人员配备,形成研究方案

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人员分工,并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研究的理论依据、核心概念的界定进行提炼,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预设,邀请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9月——2024年7月)

1.探索创建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沙河市第二中学学生德育问卷》,了解学生知行状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发动广大教师学生,利用本校部分班会课、学生社团组织、学生日常管理等领域尝试进行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和创建,使其渐成雏形。

2.稳定提炼阶段(2024年1月——2024年7月)

明确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形式,继续在班会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

日常管理中推广运用,不断去粗存精,提炼升华,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性强、能高效运作的德育系统。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 7月——2024年10月)

汇总、整理研究结果,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及网络公布本课题研究结果,通过教师培训、校本研究等方式促进学校教师领会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不同渠道和形式全面在校内外推广新的德育模式。

九、本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李春笋):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组长(赵韶磊):负责课题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撰写课题研究计划、总结。

课题组成员:

(薛姗):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

(路竹叶):课题研究中的调查问卷、原始材料的整理分析、描述归纳。(姚鑫):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李鑫)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个人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李秋英):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通讯报道的撰写及上传;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李文英):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研究人员撰写的相关论文;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组织本年段研究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组织年段教师撰写专题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小结、专题研究报告():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根据本年段的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年段研究专题。

(): 问卷调查的发放、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档案整理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

河北省任县邢湾镇南张村小学 王四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计划。在开展德育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德育教育自身的特性,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负责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科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设计不同的课堂形式,把品德教育融入课堂中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在小学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关情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展德育计划的迫切性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并不完善,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一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一部分教师追求考试成绩,仅仅讲解语文课本中的考试重点等。以上这几种形式只能让学生学习到语言文字的皮毛,都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品德教育,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改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是完善教育目标体系的必经途径。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是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统一。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要给予学生道德教育。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学生的阶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不同心理、情感特征去设计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分段进行,即针对低、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教育内容应不一样。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时,就应着中从了解入手,明白课本的思想内容,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就应更进一步要求其领悟其精神感情。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情感的交融。教学工作者应凭借生动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领悟课本之中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中的作者传递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心理境界。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美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塑造和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和谐的个性、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的一种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美,不仅表现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还表现在人物的思想、情感、境界上。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中,应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其审美境界。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计划开展的有效途径

1.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赏析文段。字、词、句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它们构成了一篇文章。因此,我们要特别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细心品读,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有意识地渗透进课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这样,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教育。

2.在教学课堂中创造氛围,寓情其中。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共同互动,不仅是信息和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思想教育因素,凭借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营造与课本相近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小学阶段又是发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主要时期,要让学生接受到情感教育,教学者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或者一些辅助工具,创设独特的感染情境,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情感升华。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引导学生多在课外下功夫。我们平常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单一的互动,有更多的方面是来自学生的课外功夫,例如,围绕语文学习的课外活动以及学生在家完成的课外阅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情感共鸣。而活动应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操的培养,赋予教育性,趣味性。例如可举办课文朗诵比赛,既让学生再一次加深了课文理解,又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或者在八一建军节这天举行歌唱爱国歌曲的表演,让学生在听歌的乐趣之中体会爱国感情。课外阅读也同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书籍,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书籍,掌握其思想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本质,便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计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真正地将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才能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培养出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昌贵.《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2024.2.2.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语文教研,2024.2.

第四篇:小学英语口语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口语开题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口语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英语口语开题报告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众多专家和基层教师的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角色的转换、课堂环境的创新,而且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等诸多课内因素都面临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如何设计适合国内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配以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并且,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诸多目标,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合学生实际,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近年来,在英语教学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英语教学的效果也备受质疑。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不能用英语经行有效地交流,究其原因,与我们在启蒙阶段便开始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关。在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中,语法处于核心地位,不少同学简单地认为语言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记住一系列的句法规则,然后再记住足量的单词。在用英语表达时,只要把单词往句子框架里填充就可以了。这一做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对语法掌握得相当好,单词量也很大,但在口头表达中存在障碍,一方面缺乏自信,表意困难,另一方面所表达的英语不“地道”,表意不准确,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存在明显的中文痕迹。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力提倡交际法,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述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普遍以teacher—centred为主的英语教学方式,与《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不符,英语老师作为新课改的先锋,理应逐渐改变这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寻求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需要寻求可真正应用于常态课的可操有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会话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听会说,实现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因此,会话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贵在表达交流,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际应用能力,就必须注重口语表达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善模仿、可塑性强、语言识记能力强),用科学原理指导会话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方法与建议。

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流形式。口语交际即从听别人说话进而模仿说话,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类词、句,并按照语言表达规则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语言和别人交流。小学3—6年级学生处于9—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强、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的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爱玩、爱唱、爱画、爱游戏、爱活动。根据以上特点,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切入口,指导会话课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XX年5月—9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网上查资料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根据我校的教学情况,收集老师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困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它确定为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重点进行会话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手段应用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实施课题研究。首先确立研究对象,立足本校实际,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习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也随之增加,但是因为8—10岁的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较差,有效地会话课堂设计必然能鼓励更多地孩子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英语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富童趣。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其次选取教学内容: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将课题进行付诸实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不断修改方案,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总结、概括形成新的认识,及时写研究体会,并通过公开课等形式请专家指导,经常与专家交流,形成阶段性小结。实践的策略是从学到教、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本阶段将采用行动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实施步骤:

(1)小学英语会话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会话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

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为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并乐意用英语交流。

(2)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组织与策划以“会话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并在不断的听评课、改进与反思等环节中,发现和总结有效的英语对话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有效性。

(3)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包括学生英语会话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教师会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有效的课堂活动研究。

(4)以“评价和作业”为桥梁,实现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再拓展的研究:重视课外作业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借助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离开课堂却仍想英语对话”的欲望,让英语这门语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总结阶段:XX年3月—XX年5月。课题组整理资料,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再进行汇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开课题总结会,请专家组审核,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归纳总结:

1、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的学习笔记

2、关于会话课教学的情境创设集

3、关于会话课教学的集体备课

4、研究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5、阶段性研究小结

6、和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

7、课本剧表演大赛剧本

8、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9、对学生进行会话模式训练的作业

10、关于“小学英语会话课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口语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价值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当前,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都要不断创新、有发展。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十分不利,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基础的限制,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显得更加困难。在口语交际中,常出现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能够背诵一些会话、文章,但与实际运用脱节,创造性地运用外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薄弱。

如何扭转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时止步不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做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得出结论和思考。我们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分析母语环境对小学生日常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客观分析,有效利用母语背景知识,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挖掘母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潜在作用,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探求促进语言正向迁移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阵地。在教室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潜能。通过构建从课堂到课外,从班级到校园的英语口语氛围,大大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研究课后加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效利用课外英语学习资源,开拓课外开拓广阔的课外的学习空间,在校园、教室乃至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努力地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口语的运用从教室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实际生活,最终达到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外研究者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有一定研究,也有些初步的成果。在欧洲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训练听、说、读、写四种主要技巧,倡导培养交际能力。欧洲各国都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用目标语表达自己,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限制使用母语;强调信息内容的交流超过信息的载体(语言形式)本身;教师应尽量避免为了指出词汇和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流;教材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尽量反映学生的兴趣和经历。

通过其他国家的母语教育中有关口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与国外频繁的交流合作,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我们来说,口语越来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地从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借鉴可利用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来为我们的英语口语学习服务已成为我们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我国和国外的国情有着实质性的差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口语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自三年级学习英语,依据现用的英语教材,至六年级,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描述物品、情景等,并简单陈述自己的.意见,学生应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有着与母语(汉语)完全不同的发音方法和语言思维方式。母语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提供了较理想的“(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而英语学习中则很难得到这种输入。因此,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始至终将这个要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哑巴英语”教学转化为一种“新理念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新课堂中用英语“畅所欲言”。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寻找训练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新途径,初步构建适合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惯。

(二)研究内容

1、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2、创设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及家长座谈会,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发放调查表给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2、个案分析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存在的差异,通过个案分析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变化情况,寻求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3、经验总结法: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来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

4、行动研究法: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总结、共同研究,加以归纳,解决之后再继续向前推进。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研究内容;收集相关文献,大概了解目前省内关于书法教育的研究情况,讨论课题开展的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研讨会。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启动课题研究。

(2)通过平时的英语教研,贯彻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制定阶段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好口语测试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经验文章。

(3)举办阶段成果汇报,写好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撰写研究报告;汇编各阶段优秀案例和论文;申请结题。

(2)对课题进行总结提高汇报,全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积累数据和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等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七、预期成果

1、营造校园口语交际氛围。学校内外创造英语口语交际的场地,处处可见英语口语小提示,学生口语交流氛围的成功营造。

2、米公小学《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集。包括阶段性研究案例、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及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组长:全灵琦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副组长:陈丽华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副组长:张帆备课组长 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和指导。

课题组成员:杨慧文 施静 赵子瑞 肖杨 孔祥超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以副校长为负责人和具体主管的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2、人员保证。课题组人员热爱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勤奋务实。

3、机制保证。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定期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估,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4、经费保证。保证实验经费的落实。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英语教学论》欧阳俊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4、《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苏承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英语教学法》 胡春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学校德育教育进社区课题开题报告 428

学校德育教育进社区课题开题报告

一、提出问题

自2024年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是处于核心的地位。但德育在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中学校教育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不少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在不停的反思:为什么我国道德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课程开了不少,课时越来越多,教材也越编越厚,但实效性却不见有所提高呢?为什么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培养的学生在遭遇现在的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为什么在高呼注重道德教育的今天,我们却培养了那么多“两面派”、“小霸王”式的学生?当前中国德育处于困境,德育的无力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矛盾的产生,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乃是在于德育理论的空洞乏力,与生活世界脱离,可以说这就是我国当前德育的弊端所在。

德育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一定层面来看,德育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德育一旦与生活想脱离,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仅毫无用处,反而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德育需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人的品德发展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以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德育理论与德性训练的重要媒介,这也是德育生活化与传统灌输式德育的本质区别。本文以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将德育教育走进社区生活化为研究背景,针对中学德育中存在的德育与生活相脱节的现实,对实现中学德育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政策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印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推动了我国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2024}8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① 2.理论依据

第一,德育进社区即使强调以生活为中心,夯实了德育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②的总和,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人的德性养成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生活的主体,是生活的核心,生活是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活是道德的起源,人的德性养成经由生活,道德的养成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第二,德育生活化要求以人为主体,丰富了德育人学观。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人不可能有道德;人必须有道德,离开道德,人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第三,丰富了与“生活教育”相关的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能够立足于中国及本校德育工作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通过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开展德育教育进社区的实践,将德育与生活紧紧连接起来,着力构建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框架,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模式和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力求改变目前德育实践中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国内外及本校现状分析

传统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空泛,内容过于理性化及抽象化,模式过于单一。这些都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弊端。十五计划中,将德育工作的反思与构建放在首位,以期能够探索到一条新的德育模式。让德育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情感性,让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去进行实践。我校在让德育贴近生活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这无疑将为后续德育五进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

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的教育史中,不乏关于德育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研究。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等等,在他们的教育理论研究中,都有德育与生活相关的著作。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③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教育功能,而不是强制地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让学生单一的去接受与学习。而是应该在实践中,让德育教育融合于学校教育中,鼓励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到道德知识。

2、国内研究现状

陶行知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进行了吸取和改造,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其生活即教育理论更贴近中国的国情,更适合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

我校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具有真实性、社会性及实践性的。而不是单一的书本,教师灌输,认为没有生活的德育是“思德育”。在生活中展开,才是真正的德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德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去感知感受个体在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好的生活,造就好的德育。

认为将德育融入生活当中,首先要确定德育生活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理想道德思维的培养,提高其生存的价值,学会关爱、感恩、学习等等。

3、我校研究现状展示

1、走进消防武警官兵,与消防武警官兵互动,感受军人气魄和作风;看军事训练,体验军人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看内务,感受军人内务的整洁、有条不紊、爱卫生、自力更生等良好的素质。讲故事、看消防演练,既能生动感受到危难中消防官兵临危不惧敢于牺牲的人民卫士和生命的守护者的崇高精神,又能提高同学们的遇险自救能力,从而更加理解消防武警官兵们人格的伟大,事业的崇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自觉践行消防要求,通过自身带动周围同学、亲人加入到消防行列中来,使人人都具备消防意识,培养了“牺牲面前不眨眼、困难面前怎低头”的坚韧意志;为社会的消防事业,为自身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手牵大手 共做文明人”

从今年2024年以来,我校开展了“提示学生文明素养”工程,后结合原万盛区和原教委工作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学校德育走进社区的活动。其中学生多次

参加了 “小手牵大手”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社会品德:倡导遵守交通规则、劝导文明用语、制止乱丢乱扔、拣拾白色垃圾、宣传文明礼仪、开展文明调研、收集市民对万盛建设文明城市的意见和建议等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使学生明白自己首先要树立文明规范,才能劝说和引导周围的人使用文明的礼仪和话语。真正体现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内涵,希望自己能感动更多的大人们,一起参与共创我们万盛美好的明天。

3、真正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实行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三线建设),即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大队部──中队一条线;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值日班队干部一条线。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德育工作责任和工作细则。落实了教师“一岗双责”制,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升、津贴挂钩。同时,学校领导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班子成员形成了“团结、奋斗、创新、务实”的领导作风。特别是德育领导小组大胆开拓,勇于改革,精心策划,真抓实干,促使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4、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班主任例会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通过各类学习,激发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并有重点地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师德师风及敬业奉献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班主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特别关心爱护后进生,真正做到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拿火热的爱心关爱学生。

5、狠抓落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本学期学校继续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强化“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平时通过校行政、教师及小干部的执勤,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加大对卫生、考勤、车管、礼仪服饰等常规内容的检查,尤其是“两操”的质量,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每周公布各班的得分情况,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教育。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学生处协同保卫科、班主任合力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精神文明,并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地召开学生大会,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还将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四、主要思路

本文基本框架设计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对我校进行德育进社区所设计到的理论进行探析,其中包含:中国政策理论的支撑、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精髓等。第三章对我校德育现状进行透析:包括重德育课程到重生活实践教育的转变,从重学校教育、轻家庭和社会教育到让学生能够接受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框架的构建,重新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第四章是从我校德育进社区来进行实践与分析:德育进厂矿、德育进医院、德育进消防、德育进父母工作单位、德育进场馆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提出对中学德育回归生活的理性思考,并思考新的德育改革方式。

五、研究内容

结合49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开展“五进”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一)德育进厂矿

1、实践意义:厂矿企业通常融合地方人文特色,是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树立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德育资源。开展“德育进厂矿”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从视野上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主人翁精神。

2、预设方案:我校开展“德育进厂矿”实践活动,主要拟选择万盛具有地方特色的厂矿,如福耀玻璃厂、南桐煤矿等,有序组织学生进入厂矿参观,了解厂矿生产、体验厂矿生活、感受厂矿文化。参观完后,学生以讨论会、交流会的形式,分析万盛厂矿的优势和劣势,并就万盛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形成报告,优秀报告可以“社情民意”的形式上交政府决策机关以供参考。

3、预期目标:了解厂矿生产流程,感受厂矿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推进家乡发展繁荣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德育工作进单位

1、实践意义:父母工作的单位是社会德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们深入父母工作的环境,不仅能亲身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单位企业运行的深入观察,培养纪律、合作和全局意识,学会用纪律观念约束自己,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以系统优化的理论来指导自己服务全局。

2、方案预设:我校组织“德育进单位”实践活动,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分散”加“集中”的方式进行。父母在身边的学生可以选择分散实践,随同父母进入父母所在单位观察学习一天;留守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联系相关单位,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完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对活动体验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德育情感,从而达成德育目标。

3、预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劳动有进一步的理解,更加尊重劳动、尊重长辈,学会在团体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有角色意识和全局意识。

(三)德育进场馆

1、实践意义:科普场馆是重要的社会德育资源,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地位。从德育理念上讲,场馆教育能把学生作为能动的个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理智与情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德育手段上,科普场馆能利用实物展品、专题展览等教育设备,把枯燥单一的知识还原于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和有限空间范围内接收到大信息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扩大思维的开放性,在观赏展览中感受浓厚的人文关怀,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

2、方案预设:我校组织“德育进场馆”实践活动主要拟以“走进科学,求知创新”为主题,有序组织全校学生参观万盛经开区科技馆。活动拟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一是针对不同展馆的特点,由相关教师对部分参与度高的学生进行前期培训,搜集资料并整理解说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二是有序组织全校学生参观科技馆,并以“兵教兵”的范式传导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个人展示的能力;三是参观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以书法、漫画、讲故事、观后感、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展示德育成果、升华学生德育情感,从而达成德育目的。

3、预期目标:通过学生参观科技馆来组织“德育进场馆”实践活动,达成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精神的德育目标。

(四)德育进医院

1、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卫生知识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热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并将此行为情感逐渐辐射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引导学生从疏导心理问题、建设心理健康做起,逐渐形成一种自主进取、坚强勇敢的人格魅力;第三,引导学生从自尊自爱做起,做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和谐合作、努力创造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方案预设:模拟演练,增强能力。主要针对急救知识的训练。组织相关的急救场景演练,如CPR(心脏复苏术)、外伤现场处理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去发现、去表现。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听、讲、练为主要方法,坚持从实践出发,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系列专题:“生命源于健康,成长在于磨练”主题活动、“呵护心灵,积极生活”主题活动、“珍惜生命,感恩回报”主题活动。

3、预期目标:通过学生参观医院来组织“德育进医院”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的锻炼。希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也能树立,从而达到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五)德育进消防

1、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卫生知识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热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并将此行为情感逐渐辐射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引导学生从疏导心理问题、建设心理健康做起,逐渐形成一种自主进取、坚强勇敢的人格魅力;第三,引导学生从自尊自爱做起,做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和谐合作、努力创造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方案预设: 首先,让学生认识消防工具,现场观看消防官兵掩饰各种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再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试用消防工具学生现场。第三部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消防演练当中,观看从警报器响到达到火灾现场的整个过程及演练仿真火灾现场的自救和疏散逃生。

3、预期目标:通过进消防活动让学生能正确有效的使用灭火器。懂得应对火灾、进行自救以及疏散逃生。增强广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去学习消防理论知识和提高消防技能。通过参观学习和实践,积极参与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最终目的,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宣传消防的良好氛围。

六、研究对象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在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④

(二)文献研究法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⑤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本文的研究设计到陶行知的“教育生活化”等理论,利用文献搜集法,浏览与教育生活化有关的内容,收集有关论文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以期提高论文的可靠与科学性。

(三)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的目的在于采用一种用语言表示的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将它转换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⑥内容分析是用系统客观地鉴定原文之具体特征的方法进行诠释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比较分析法

李秉德在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中提到比较分析法就是:一,可以克服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个别书屋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二,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明、发现;三,能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本国、本地的德育教育状况和特点.

本文在视角放于我校德育教育进社区,以期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工作的整合。将这种新的德育模式与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理清各自的特质并指出相互之间的异同和对彼此的影响,进而全面的总结。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24年11月到2024年6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4.8-2024.11)

1.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完成课题研究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确定五个子课题的实施计划于方案。2.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撰写实施方案,举行课题的开题听证会。3.分析子课题方案与计划,对进社区活动进行分组,做好项目分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德育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11-2024.7)

1、确定课题研究重点,落实操作细则。

2、明确研究目标,进行目标管理。

3、实施各计划的具体操作。

4、广泛宣传,发动师生参与;个案落实,跟踪分析;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系,广泛听取意见,适时调整原有计划;召开各种座谈会、调查会、研讨会,昭示研究思路;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撰写中期报告;收集案例、撰写心得、部分经验及实验思考的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8-2024.9)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整理资料、分析结论、总结实验成果,编写相关论文集、案例集等。

2、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发挥市示范性高中的示范作用,将研究成果向区内外其他中小学推广,不断扩大辐射面积,为我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促进我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举办结题论证报告会并会课题研究进行反思。

九、操作策略措施

1.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召开分析、总结会,及时汇总各方面情况,促使课题研究有步骤、有计划地执行。

2.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均列为平时考核及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奖惩挂钩。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