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1.简述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上海)1.(1)家庭教育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3)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吉林)2.(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3.简述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西藏)3.(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4.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安徽)4.(1)情绪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号作用;(4)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感染作用。
5.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吉林)5.(1)教育目的;(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6.简述游戏的作用。(宁夏)6.(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7.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西藏)7.(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8.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广东)8.(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9.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西藏)9.(1)观察;(2)实验;(3)游戏操作;(4)参观;(5)谈话、讨论;(6)讲解、讲述。
10.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海南)10.(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11.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山东)11.(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2.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宁夏)12.(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 对于“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这一性质的理解,有两点需要注意: 1)民办学校享有法人财产权。
2)民办学校出资人依法可获得合理回报。
2、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如何进行管理与监督? 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共五条,其中四条规定了政府主管理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一条规定了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1)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2)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督导、评估。3)审批机关对民办幼儿园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备案。4)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受教育者及其亲属的申诉。5)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教育机构提供服务。
3、园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全面主持幼儿园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2)领导教育、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工作。(3)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4)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给予奖惩。
(5)负责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和文化、业务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关心和逐步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6)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7)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8)负责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4、保教结合的内涵是什么? 所谓保,通常是指为保护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而进行的体格锻炼,预防疾病,执行科学作息制度、保健卫生制度等内容的活动过程。所谓教,通常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发展智力,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活动过程。保和教虽然在定义上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它们两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护幼儿的健康是现今保育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全新的健康概念应当包括幼儿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保育和教育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教育的保育就会错失幼儿保育中的教育时机,从而延误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等的培养,造成保育员对幼儿一手包办的局面;而脱离了保育的教育,就会不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他们要求过高,从而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保育和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共同作用于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和国际教育条约。
2、简述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由纵向五个层次和横向六个部门构成。
(1)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主要有五个层次:教育法、教育部门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横向层次主要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成人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六大部门法律。
3、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1)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首先,学前教育法规集中地反映党和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意志和主张,规定学前教育各英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学前教育政策的定型化和规范化。其次,学前教育政策不仅指导着学前教育立法的过程,而且指导着学前教育法规的运行和实施,是学前教育法规的灵魂。第三,学前教育政策是制定学前教育法规的依据,学前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只有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实施学前教育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法规为学前教育政策服务的作用。(2)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制定的机关不同、约束力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违法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法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如体罚学生使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另一种是违法行为虽未造成实际损害,但已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有关部门明知幼儿园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却拒不拨款维修。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一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另一方面违法行为必须是一种行为。
3)行为人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国有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收支有何区别。P207-208 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收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1)公立幼儿园的收入
①上级补助收入,即幼儿园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②事业收入,即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包括幼儿家长交纳的入园保育费、伙食费、作托儿童的住宿费。③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幼儿园房屋出租收入、社会捐赠等。(2)民办幼儿园的收入
与公立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没有上级补助收入,只有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而且事业收入是民办幼儿园的主要收入来源。(3)国有民办幼儿园的收入 国有民办幼儿园的收入来源与民办幼儿园一样,也没有上级补助收入,只有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而且事业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支出的内容略有所不同。(1)公立幼儿园的支出
①教职员工人工费用支出,即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其内容包括工资支出、奖金支出、福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②建设性支出,即幼儿园用于建设园舍和场所设施方面的支出,包括新建、改扩建建筑设施发生的支出。③事业性支出,包括办公费、水电费、教学材料费、业务费、园舍的修缮费等。④折旧费,包括大型教学设施、电脑等的折旧费。(2)民办幼儿园支出
民办幼儿园的支出包括教职员工人工费用支出、事业性支出、折旧费、建设性支出或场地使用费。前三项支出与公立幼儿园的支出一样,建设性支出是针对个人独立出资兴办的私立幼儿园来讲的,场地使用费是个人承包办园情况下,个人支付给出租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园舍、场地有偿使用费。
(3)国有民办幼儿雷锋的支出
国有民办幼儿园的支出只包括教职员工人工费用支出、事业性支出和折旧费。
2、简述幼儿园国有资产的含义及其管理。
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幼儿园拥有使用权的财产。公立幼儿园的财产都是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任何部门、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占、挪用、截留,甚至破坏、私分。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用好、管好国有资产、不得挪用、截留、浪费,更不得私分和随意处置,违者要承担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不得改变所有权、幼儿园终止时国有资产的处理。
3、简述幼儿园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幼儿园的合法权益:
(1)按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给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纸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简述与幼儿相关的法律责任。
幼儿园的相关法律责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首先,当幼儿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幼儿园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侵害者又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其次是当幼儿园自身违反有关法律时,幼儿园作为法人须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侵害幼儿园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幼儿园违反有关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幼儿园管理条例》确立的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有何特征? 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政府负责,幼儿教育事业管理地方化。地方负责即政府负责,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来抓,要贯彻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对地方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规划和布局方案,管理当地各类幼儿园。
第二,分级管理,教育部门发挥主管主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各类教育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当地政府对有关幼儿教育决策的参谋者及贯彻执行的组织者的作用。
第三,分工负责,幼儿教育事业管理社会化。幼儿教育事业本身涉及卫生、福利、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依靠和动员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2、《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做了哪些规定? 《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做了一系列的规定:要求幼儿园要贯彻保教结合原则,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要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招生编班作出的规定;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要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做为哪些规定? 在纲要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并同时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内容与要求部分则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与此同时,将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哪些意见? 关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六大意见:明确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峡,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1.简述教育的概念 答:(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类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4)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的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希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20世纪以后,随着以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各方面发展都非常有序而且变革更深刻、发展更为广泛的阶段。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制度出现了以下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关于每一点要展开叙述)
3.简述20世纪后的教育特点
答: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气化革命在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关于每一点要展开叙述)4.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①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奥伦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每一点简单展开叙述)6.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答:学校文化的特征主要有: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④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7.简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答: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完全相同,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有利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的有利条件,有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并且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学校教育是有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他所依存的社会条件,或高出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能动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的决定人的发展。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2.简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答: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外因是辅助作用,因此;(1)对于个体的发展来说也是这样,个体在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题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4)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对个体来说,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意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活、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j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他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以身作则,为人师
表,师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
(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4、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其教育教学管理 的职责。(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 们当作朋友看待。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以中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5、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其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贯彻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教师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处处为学生着想,要通过学检验教,教不仅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为今后继续学习与提高打下基础。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发展。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观察、去研究、去思考、去体验,动手、动脑、动口,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得到发展。
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其次,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 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2)观察儿童能力与教研能力;(3)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育机智。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诚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7、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3)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8、《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9、作为一名教师,你怎样看待现代社会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收受关系。
(1)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学习者,无论是在知识、智力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之于学生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
(2)教育所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
(3)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者的个体,应该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友好帮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教育工作者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地影响。
10、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11、我国独生子女具有什么特点?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
特点:
(1)生理条件比较优越。(2)智力发展较早,知识面宽。
(3)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充满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4)由于是家中的“独苗”,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导致独生子女行为习惯上的缺欠较为突出。措施:
(1)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扬长避短。
(2)重视家庭教育,避免“四二一综合症”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3)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
12、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指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三)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3)自身道德修养。
13、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对当前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的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
14、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作 4
出判断、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1)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3)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要因势利导。
(4)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控制课堂气氛。
(5)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其动向,采取相应的措施。
15、如何让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6、联系当前实际,试述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1)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2)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3)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4)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17、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如何进行指导?
(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要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18、教师应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教师应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19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
20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如何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天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堂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
21、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1)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2)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
育。
(3)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要建立相互信任的班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发展目标,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4)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5)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6)建立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22、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教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这说明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地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在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从主体性源泉出发去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23、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等。(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
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的了解学生。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一个学生在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位教师通力协作教育的结果。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 7
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
24、王老师今年新接了一个班,他应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请谈谈你的看法。
班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即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5、分析教师的成长阶段,说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第一,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第二,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第三,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个方面:
(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具体途径有: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师的,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
(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验的反思是狭隘的反思,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26、试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新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安排教学进度,有很打的灵活性。新教师的课时计划一般不随课堂情境做出修改;备课时,专家教师会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新教师更多地提到自己做什么,而不能预测计划执行的情况。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缺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他当作必须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检查学生作业较为费时、效率不高。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
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更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论述题
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山东)1.请进来的方式
(1)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2)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3)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走出去的方式
(1)建立儿童活动机构;(2)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3)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4)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2.试述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河北)2.(1)游戏是满足幼儿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3)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3.试述幼儿园与小学脱节的根源。(天津)3.(1)观念的差别;(2)体制的分立;(3)教育实践的差异。
4.试述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上海)4.(1)设置的目的性;(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3)影响的渗透性。
5.试述幼儿判断的特点。(江苏)5.(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6.试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福建)6.(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7.试述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原则。
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过程主要是指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教育的评价三个方面的一个循环过程。(1)教育内容与要求方面 情境化。教育内容应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使其达到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影响人的目的。活动化。活动既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内容的本身。过程化。教育内容强调的是活动过程与方式方法本身的教育功能。经验化。教育内容强调要注重儿童的经历、感受、体验的教育价值。生活化。教育内容强调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相连,并注重教育与生活的沟通,让儿童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生活中得到发展。(2)教育组织和实施方面:平等原则、创造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环境创设的原则、教学的原则、师幼互动的原则、托幼衔接、幼小衔接的原则。
(3)教育评价方面:各方协作原则、教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方法的多样性原则、双重评价原则。
8、试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涵实质。(1)关于保教结合原则。《规程》中提出的“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倡导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到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学会关心的“三个学会”与“三个面向”的未来教育观点来看,表明了幼儿园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是完全符合当前世界教育革新和发展趋势的。“保教结合”指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工作方向和实施途径,两者统一为一条原则,既反映了学前教育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园工作的规律,也突出了幼儿教师职责的特性。
(2)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①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目的指人或组织对行为结果的主观设想,是一种主观状态;而目标是意识所针对的具体的行为对象,是客观可经验状态。②学前教育目标。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一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依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要求。三是依据学前教育的启蒙性质。学前教育目标结构体系、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质要求。(3)关于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一是创设必备的活动区、二是加大幼儿园绿化程度、三是充分开发幼儿园空间潜能。
(4)让幼儿主动活动、有充分的探索操作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必须使幼儿园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的主动活动,即在活动的组织过程必须保证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5)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任职条件和幼儿教师素质。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爱护儿童,尊重儿童,是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和家长互相尊重和团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修养,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程。(6)关于幼游戏。《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活动。
(7)幼儿园管理。园长通常会通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幼儿园生活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管理制度、班主任教师工作制度、幼儿园财政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各种制度来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管理。
(8)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弥补、相互支撑、共同前进的作用。幼儿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父母,幼儿园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个集体场所,社区中的许许多多家庭把社区筑成了一个小社会,而幼儿就是在社区中领略社会对他们的启蒙。(9)附则。
9、联系实际分析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当前我国幼儿教育财政问题:
(1)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短缺和结构性问题并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且利用效率不高;(2)尚无独立健全的、顺应时势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3)对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和引导不力;(4)成本分担责任不清,对幼儿园收费缺乏明晰的指导。对中国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财政显然具有新旧夹杂、过渡性、矛盾性、动荡性等社会转型期所普遍具有的特征。
(1)重构幼儿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我国可以进行幼儿园归属的层级调整,实行幼儿教育“地方负责,上级支持和指导”的管理体制。
(2)加强幼儿教育财政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注意幼儿教育财政投资决策和立法的基本程序与规则,将有助于保障和促进幼儿教育财政投资决策和幼儿教育财政法规的质量。幼儿教育财政投资决策和制定法规过程中,要注意多方平等参与,兼顾各方利益;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和协调作用;幼儿教育财政决策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强化对财政投资方案和法规的执行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适当增加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并提高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我国目前正推行幼儿教育成本分担政策,这是为了筹集更多的经费,而不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幼儿教育尚需扩大规模、提高入学率,改善政府的财政经费的紧张状况,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开源”,而不是“节流”。
(4)建立幼儿入学资助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幼儿入学受教育的公平性。我国政府在财政上可以重点扶持公办园,但要规定公办园优先招收贫困儿童,规定公办园中贫困儿童所占的比例,对贫困儿童实行学费减免政策。(5)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渐进改革。首先,促使非国办园(包括部门办园、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园,社会办量办园等)健康成长是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改革的首要任务。另外,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对象,主要是教办园的市场取向改革最终不可避免。这种改革可以在公有制框架内进行,即不改变其公有身份,但要淡化其公办园的特权和待遇,促进其与其他所有制成分的幼儿园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市场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10、联系实际说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
(1)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和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儿童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这是一个教师对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正确地认识儿童与儿童发展、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平视儿童,在与儿童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发展。
(2)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中介要素,直接制约着儿童所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强化目标意识,确立“儿童发展目标”为本的意识与实践行为,明确儿童发展各方面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指导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以确定全班幼儿和各幼儿的主要及重点的教育需求领域。其次,要明确教育内容不等于“教材”,它不是死的、固定不变的,具有普遍的应用性,而是活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适宜性。第三,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并来自于儿童发展和生活经验。第四,社会、文化、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等也是教育内容的另一宝贵而丰富的来源。
(3)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创设发展支持环境的能力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第一,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第二,有效组织适合于幼儿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第三,促进儿童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第四,教师自身要成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第五,积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幼儿园活动有充分了解,理解、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第六,积极地评价儿童。评价是儿童重要的成长氛围,它既可促进也可抑制、阻碍儿童的发展,尤其对年幼的、正在成长中的、心理不成熟的幼儿,环境中的评价对他们心灵成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和深刻。11.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2)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际等。
(3)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的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5)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有破坏性因素而应加以避免。实际上,冲突是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幼儿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应该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在家庭中也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同时,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能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12.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1.【答案要点】(1)要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从总体的范围来说,应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创造诸方面,并使这几方面得到平衡的发展。同时,在选择和确定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各领域对幼儿某方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对诸方面发展的一般作用。
(2)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幼儿所处的童年时期,有其特殊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对象,不能把未来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简单地压在幼儿身上,进行超前教育。也就是说,幼儿学习的内容,应当符合幼儿期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期的生活,不要把适合在小学学习的东西拉到幼儿期来。幼儿园教给幼儿的知识,要尽可能是他们能够加以应用的。幼儿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到的知识,才是对他们有意义的知识。如果他们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或解决某个简单问题,他们就会感到有兴趣,就能增强自信心,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使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只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就可以达到内容的时代性与丰富性,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在提供幼儿学习的内容时,应尽可能地使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要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与体验。如果让幼儿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会使他们感到难于理解。如果勉强教给他们,不仅浪费其精力和时间,而且会减低他们学习的兴趣。(4)要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幼儿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既要联系幼儿已有的经验,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其经验,应该是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努力去学会新的经验。2.【答案要点】(1)观察法
观察法可辅导幼儿学会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去认识所选定的观察对象,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方法,让幼儿直接与客体相互作用,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锻炼幼儿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大脑机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2)实验法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才能让幼儿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3)游戏操作法
游戏操作法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操作学习的方法。要避免把幼儿园的操作活动变成“骑兵式”的操练,让幼儿听着教师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摆弄学具或材料,全班齐步走,没有一点自己探索的空间,像这样的操作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游戏操作是一种在玩中的学习,一要给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二要让幼儿在过程中有愉悦感。(4)参观法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幼儿到园外,如自然界、生产现场、社会生活场所等去学习的活动。参观能使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探究而获得较丰富的直接知识和经验。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注意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的主要内容收集、整理信息。(5)谈话、讨论法
谈话与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充分尊重幼儿的说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到的是在集体面前表达和交流的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别人沟通,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6)讲解、讲述法
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于持久,不可能长时间聚精会神地听讲解,而且他们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讲解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教师讲述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注意语速的快慢、停顿,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等。教师活跃愉快的神态也能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吸收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从教师那里学到语言表达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一次只能用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能够将不同方法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各方法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1.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其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基本教育思想
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②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a.秩序敏感期。b.细节的敏感期。C.行走的敏感期。d.手的敏感期。e.语言敏感期。(2)教育原则
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3)教育方法
①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擘1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
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
2.试述我国三位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特点。(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教育,这是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②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他认为,建设中国式的幼稚园,应使幼稚园适应中国的国情,城区需要幼稚园,农村也需要幼稚园。③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④教育内容:亲近自然、虚心好学、孝顺父母、养成好习惯、勤读、善于学习等。⑤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⑥开办师资培训,使幼稚园教师具有: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白化化人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2)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基本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②幼稚园课程,包括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及种种经验。
③幼稚园教材教育方法。幼稚园的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要适应社会生活,能充实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在脑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热爱劳动,互相合作及有自理能力。④幼稚园教学法:一是教、学、做合一;二是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三是自由自动教学。(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教育思想:他认为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反复强调幼稚教育不仅是一种正式的教育,而且是人生的一种最基础的教育。
②教育方法: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③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要根据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陈鹤琴制定了幼稚园教育内容: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文学活动。
3.什么是结构游戏?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能够发展儿童的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等。结构游戏的指导中教师应注意:
(1)逐步投入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在对材料的选用上,不是选择所有的材料,而是应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筛选,尽量选用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材料和道具。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儿童只有掌握一定的建造知识和技能,才能独立地进行结构游戏,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学会对应的结构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做到不强迫,让幼儿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儿童进行尝试,激励儿童不怕失败。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尊重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建构、探索,允许幼儿出错,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在儿童进行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孩子把东西弄乱,但是要教育儿童爱惜玩具材料以及他人建造的成果。
4.试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教育者有哪些纠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及其重要的表现之一。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还会使行为发出者得到较多的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1)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①遗传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环境的因素。
(2)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有:①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②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③给予榜样示范;④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⑤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遵循阶段性,防止“一刀切”;(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扬长避短;(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案例分析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主动发表意见。
问题:请你结合课程与教学原理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2.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1)试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同时,该老师的行为也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而非利用教师“权威”压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做不但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击学生自尊心、自心信,丧失学习兴趣。(2)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观;树立教师威信;善于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有位体育教师在讲授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时,他首先讲解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学生:“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同学们齐声回答道:“圆的东西。”教师又进一步问:“既然圆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你们能不能在做这个动作时把身体变圆一点呢?下面我做一次示范,你们要认真看。”然后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分组训练,很快全班学生便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请问该体育教师主要运用了哪四个教学方法? 在体育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讲授法。通过体育教师语言讲授前滚翻、后滚翻的动作概念,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
第二种,谈话法。通过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动作要领的明确。
第三种,演示法。通过体育教师亲自示范做现场演示,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第四种,练习法。通过分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切实去做,进而掌握动作技能。
18、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首先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八方面的要求。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19、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0、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1、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接受性教学模式、发现——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性教学模式、交往性教学模式、练习性教学模式、情感性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群辩法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等。
2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遵照的原则是审美性原则、思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4、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7、《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1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⑴目标设计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⑵目标达成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⑶环节设计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⑷思维激发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⑸教师银玲在适度拓展中生成。⑹情感态度在创造中生成。
19、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⑴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
⑵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⑶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
⑷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⑸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20、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⑴用于自省 ⑵用于教研 ⑶用于教学
21、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本位意识。⑵学生主体意识。⑶学生个体意识。
22、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⑴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⑵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⑴课程的建设者
23、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解放了 ⑵教材开放了 ⑶“过程”开放了 ⑷“时空”开放了
24、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 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25、案例应该具备哪些因素和特征? ⑴案例的来源 ⑵案例的典型性 ⑶案例的真实性 ⑷案例的完整性 ⑸案例的流畅性
26、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7、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28、什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目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9、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30、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31、一般来说,教学中的提问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⑴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问题的、探究的教学模式设计。⑵课堂的提问,常用于提问与应答的教学之中。
32、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
⑴、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⑵、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⑶、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⑷、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⑸、字数最好在2024——4000字范围内。
33、什么是课程实施?它与教学实施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实施要比教学的范围广阔得多。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课程知识更新、教学过程的改变、校长和教师角色的更新、学生角色的变化、社区文化环境的相应改变等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一项内容,但却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基本的途径。
34、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35、教学模式构成有哪些要素?
理论依据、教学程序、实施原则、辅助条件、效果目标。
36、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教学的主体性要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的条件性要素是教学的时空环境,教学的过程性要素包括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7、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请解释“课间设计”和“课后设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活动,可称为“课间的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38、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⑴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⑵依据学生的特征。⑶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⑷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39、探究学习的实质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⑴教师提出问题。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⑶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40、提问时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提问有哪几个作用?
评价(“你明白了吗?”得到回答)、学生参与(提问,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理解。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正确。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家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绘画的种类很多,就中国画技法而言,就可分为: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要点:错误。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水墨画不属于。
6、你认为教师备课的预案设计是“宜粗”些好,还是“宜细”些好?为什么? 要点: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善教案的设计。
7、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8、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特定问题中,需要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合作技能。他设计了以下五种评价方式,请你分析哪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为什么?
要点: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⑴评价标准多重性⑵评价标准预定性⑶评价的主观性这三个特征时,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第五种是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行为表现最接近,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
1、你是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参考:自主:即主动学习。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2、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热闹了,是不是越活跃越好?
要点: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过程。而有的课堂活动学生忙这忙那的,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这种为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
3、常常在美术课堂上听到老师表扬:“画得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棒!”„„新课程提倡多鼓励学生,那么教师的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10分)
要点: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我们认为,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8分)
要点: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7、预定的教学目标未完成怎么办?有的美术课知识能力目标没有达成,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有所超越。怎样看待这节课?教学具有连续性,这节课未达成的目标,下节课能否完成?
要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常常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落实教学重难点来衡量一堂课的成败。但我们所预设的教学,在互动、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必然遭遇“不确定性”的伏击。有的美术课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从学生的突破常规的思维训练,能多角度地去解读画面,学会了创作能力的实际效果看,也有它成功的一面。教师必须认识到原定的教学设计受到“干扰”是正常的。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干扰”,补充、修正、完善了教师原有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状况下,我们更要突出对于教学“不确定性”的认识。因为新课程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在本质上是师生的交往与互动,教师就不能仅仅注重自己教学的既定目标与过程,不注意学生的思维方法与疑惑。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不存在升学考的压力,这节课未达成的目标,可以安排在下节课完成。
8、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当场演示往往能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教师的演示过多,会束缚学生思维,有的学生会不动脑筋照着老师的范画依样画葫芦。你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演示对“度”的把握,应该如何进行?
要点: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象、课件的展示等。教师的演示要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选择重点、难点、关键处进行演示,没有必要作全过程的演示。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9、你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应该先于行动(教学过程),还是产生与行动(教学过程)之中?为什么?
要点:如果我们确认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就会认识到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应完全预设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目的不是先于行动而是产生与行动之中。
10、现在主张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是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了呢?是不是每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呢?
要点:不能这样认识问题。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人的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要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全部采用探究学习,即使是基础教育的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时间不够,效率低下;相反,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人类文明的结晶,效率高。但是这种效率,仅仅是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来说的。学习不但要达到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要在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探究学习在这方面就有着接受学习不可比拟的长处。
11、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要点:新课程我们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但不可以忽视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美术文化学习的一个部分,美术文化的学习不能脱离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欣赏、评述和美术文化的学习,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12、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要点:不是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实现的。三维目标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思想。三维目标只是它的体现。
13、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让教师措手不及难于招架怎么办?
要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些教师没有意料到的问题,只要是学生思维中真实的问题,都应抓住不放。对学生提的问题首先要加以鼓励,对好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对有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可以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读课文或在课内和课外寻找资料和答案。
14、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5、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16、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何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案例分析:
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简单评析。《对印的花纹》
要点:这不仅仅是一堂极为常见的激发美术教学课,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之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会完全不同于以往。
对待这样的学习内容,以往的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呢?该教师告诉我们:“习惯于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总是显得十分拘谨,将一切交代得非常具体,惟恐学生犯错误,指望学生能够掌握技法,创作(或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在教市的严格要求下,以及教师提供的各种直观范图和演示活动的作用下,学生可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从教育的意义看,学生在完成这种行为的过程中,却很少能够获得情趣和思维的激活,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一项工作而已。
通过对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领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主动地改变了自身的角色,同时相应地导致了学生角色的变化,简单地说,教师将自己放在了课堂“导演”的位置,而将学生当作“演员”了,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在这一课中,老师改变了过去教师“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是将结论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动脑筋思维,主动地探索结论,由此在课堂中形成学生互相启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该老师采用的正是第二种方法。原本他可以简单而省事地提供示范作品,并将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件作品,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他的教学是由完成的对称性作品开始的,由此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件作品的方法。其中一个女学生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方法,但是学生又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因为他知道学生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些担忧,到底会不会出现,尚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这一课应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对称。在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将对称的知识象其他事物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教师始终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能够让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答。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思维,学会了学习。当然,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对问题的适宜性和难易程度保持着敏感,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策略地帮助他们解决。
2、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像《长江》
要点:教师对美术学习中的“弱势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实处。该教师对这位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为学生的进步、进取,多一分宽容之心,循循善诱地进行个别辅导。教师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个别学生的“美术与我无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⑴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粗暴处理,而是及时为该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该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⑵该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根据该学生的特长,让他在想象成“长江”的蓝色卡纸上标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这既符合该学生喜欢地理的需求,又是美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该学生在绘图表现的过程中,在找到了学习自信的同时又进行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⑶该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3、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是教材中最常见的。请你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15分钟左右的教学过程设计。
要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评分办法:(10分)
(8~10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5~7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完全新、教学效果尚好(2~4):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欠新、教学效果一般
4、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要点: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5、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10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给你许多惊讶。一个在室外玩泥沙的游戏活动,却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老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将课堂摆放在沙坑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说明在校园这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中,有着丰厚的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联系学生个人成长的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是为学生营造艺术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艺术教师应该勤动脑筋、多想办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将校园的一草一木变成生动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创造性地上好艺术课。
6、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是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7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7、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要点:生平介绍:
克劳德·奥斯卡·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1840年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1859年莫奈回到巴黎。1862年莫奈因病,父亲把他从阿尔及利亚服役军队中赎了出来。莫奈初从布丹学画,后进古典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学习,并受库尔贝和柯罗的影响。在风景画的创作中,受马奈和透纳作品的启发,对光与色的变化进行长期的探索,运用色彩表现光线和空间的变幻。
1865年的沙龙上莫奈首次展出两幅描绘塞纳河口的风景画,给人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被誉为“一幅最有独创性的、有力的、和谐的海景作品”。
1874年3月25日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后被称为印象派的首届展览在巴黎开幕。莫奈举世闻名的《日出·印象》参加展出,“印象派”就是当时批评家嘲讽他的作品而由此而正式诞生。由于莫奈独创的艺术理论和坚持不渝的探求精神,对印象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艺术风格:
莫奈用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关注的重点在视觉感受上,致力于研究光色在瞬间变化的效果。
代表作品: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尔港口所见日出的景象,一轮红日冲出薄雾,冉冉升起,莫奈用活泼、潇洒的笔触,鲜明和富有生气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间的印象。橙红色朝日映红了上半部天空,它映在海面上的倒影闪闪发光。红、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错和渗透着,形成了深远的天幕,水波将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不同、千变万化的色块。两岸若隐若现的船桅和建筑物,缕缕青烟及由近至远飘浮在波浪上的小船更加增添了日出的生命力。莫奈创造了一种笔触灵活的技法,适合表现瞬间流逝的光和色,他采用明显的笔触着色,使轮廓含混并与周围环境互相交错衔接起来,充分表现或促成光的闪耀。
8、中国写意画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此技能的练习表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别介绍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
要点: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再用淡墨破。色破墨:先着墨后用色破。墨破色:先着色后用墨破。
作画时墨色浓淡要分清,水分干湿要适当。
9、“近大远小”透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绘画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请你针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进行15分钟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点:利用简易取景框进行观察景物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变换观察角度、方位,认真观察物体所产生的不同透视现象,从中探索透视规律。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写生。选择典型、简单的场景,通过实地观察、描绘,让学生在画面上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如描绘一排电线杆、一条铁路轨道、一道围墙等。
可选择典型图例一幅,引导学生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出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廓简略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透视效果。
(10—12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表述准确。(7—9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尚可,表述准确。(4—6分)
教学理念欠新,教学方法一般,表述欠准确。
10、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案例:《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要点: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
11、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请你举一个以学为主的例子。
参考:课题:初二《服装的搭配》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并展示一些不同款式、色彩、质地的服装问:“这位同学马上要去参加另一个同学的生日会,你们能帮他选择、搭配一套既符合他的身份又得体的一套服装吗?”同学们纷纷参与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1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和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
要点: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课程。过去,我们理解的课程就是课程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是规定好了的内容。他和教师、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只有教的权利,不容许有任何的改动。学生只有学习和听从的权利,充斥在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早已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权利。新一论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生成性,这是课程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展,它把教学活动与课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已变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过程,文本课程被激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使课程内容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课程意义也被不断地提升。
吴老师上《我们身边的痕迹》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
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他提出的“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得出来?”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倡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因。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师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新的内容。
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没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疑惑、才智、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课程才能不断地生成、发展。她说的“教学相长”,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课程在师生互动中向前发展。一个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之初,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不易。
从吴老师的这节课后半段来看,她认识到学生的作业虽没有完成,单仍然是值得的,这种认识当然是对的。不过,我也在想,她在后面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东西可以印出好看的艺术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许多精美的拓片,让敦煌的飞天、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走进千家万户,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平日生活中所蕴藏的美。这也是对课程的发展,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发展。
13、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会滚的玩具》 评析(参考):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这一节《会滚动的玩具》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是这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紧紧围绕着“滚“字来启发学生。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原理不了解。因此,老师通过用可乐瓶、纸杯、盘子当场滚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的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欲望。
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由于,学生的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而不是老师统一发给的材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拓宽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当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后,老师又要求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玩具的特点,并展示一下,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中那些有独创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老师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因此,从整个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互不相同,真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老师又拿出一个他自己做的玩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要求学生们留着课后去探索、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并通过美术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本次国家课改所提倡的。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