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小结
我校语文科实验课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经过县局评审,2024年11月被正式立项为县第四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目前,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对照实验计划,正在有序进行。
一、本学期课题研究目标:
在新课标指导下,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作为课题研究的起点,进行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对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原有的角色经验升华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渐渐做到: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体验。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搞教育科研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必须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因此,我们组织年级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广阅群书及上网搜寻与本科题有关的理论文章,然后组织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
2、积极开展研究,加强研讨,勇于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课题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每次公开观摩活动,我们都认真进行研讨,逐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变化,也使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操作策略。
1、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师要提高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要制定明确、全面有效的教学目标,注重目标的
多元化和层次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材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有适合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发展目标;既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同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有效的发展。但课堂教学过程还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预设,同时,必须认识到,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有的时候,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这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在课堂中力求做到灵活生成。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还存在不足,应该给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让目标不断生成。这一方面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化环节,有效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调整,寻找内容的生长点,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材是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这一学期主要研究如何充分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巧妙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环节的简单化,教学内容的有效化。我们这一学期力求做到:
(1)挖掘教材内涵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的。这些优化教学的“原始材料”,必须由教师先吸收,经过“内化”,再通过一定的
形式“外化”出来。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质量如何,学生是否容易接受,完全取决于“内化”功夫。“内化”得好,优化的“原始材料”即能成为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教学内容。否则,老师对教材理解不透,体会不深,教者的情感和教材之间还有着一层隔膜,课堂教学当然只能隔岸观火,照本宣科,难以做到以情动人。要把语文课教得生动形象,教师一定要重视“内化”的过程,刻苦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内涵。
钻研教材时,我们注意深究和联想,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力求达到应有的深度和联想,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材丰富的内涵我们才能深刻体味,教材上的文字就不再只是枯燥的符号,抽象变得形象,单薄会变得丰富,文章内容就有了似乎可触摸的质感。
(2)注重情感因素
“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陶冶情感,就必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善于把蕴含其中的情感点化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思想的共鸣,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
优化教学内容,我们着重对教材的美进行挖掘和再创造,使其渗透着自己的情感,成为能够强烈地吸收学生的一种审美对象,从而引导他们曲径通幽,深入这种美的境界,深受感染和熏陶。
四、小结
虽然我们这一学期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中都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2024年7月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小结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那么如何在40分钟的教学中,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以下我将结合这学期教学经验加以总结。
一、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与提高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中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满堂灌”、“填鸭式”,师生互动少,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倡导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首先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主体范畴,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让历史课堂动起来。
2、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鼓励师生、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3、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他不单单是一名历史教师,他必须达到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崇拜老师,因喜欢老师而乐于学习,这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完善、优化教学方法
(一)巧设导入,引人入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好的导言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能为整节课甚至是以后的课程讲授奠定良好基础。如七年级上历史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我
以“梦”为切入点:“大家晚上睡觉都做过梦吧?……那大家知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曾因某人发的一个梦,结果给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人是谁?又做了怎样的梦?我们通过这节课一起来了解。”当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被唤起,一切就变得容易多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英注重新颖教学方式的设计
1、虚拟历史情境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虚拟历史情境法设计问题“如果你是某某人(或皇帝或英雄人物)你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活跃他们思维,调动他们兴趣,提高效率。
2、模拟辩论探究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或事件争议不休,通过辩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历史,去主动分析、思考、主动探究,让他们从中寻找乐趣。
3、联系现实生活法
历史教育教学中那些与现实有联系的事件、现象,在教学中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留意发掘那些与现实有联系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进行恰如其分的参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多媒体辅助视听法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多媒体教学中,我常常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象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终达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的状态。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问题永远存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验”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主体性、互动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沿河四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刚刚走过12年的历史。现有教职工172人,在校学生近3200人。是沿河县初级中学的一所龙头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0—45岁之间,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学生来源也比较复杂,三分之一来自县城,三分之二来自乡镇农村,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国家级立项
课题“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和省级课题“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效,多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榜首。2024年,我们又承担了县级课题“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已于2024年8月结题。我校教师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课堂教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形式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经常化、探究活动丰富化、教学评价激励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和困惑: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我们还没有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理论。面对这样的困境,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实验”的校本课题,各课题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都选择一个相应的子课题展开了各学科课堂有效性的试验研究,力争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有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有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
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C、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教师抱着学生走,到有效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四、课题的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5、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
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传统课堂模式,我校将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传统课堂的有效内容的总结,将传统课堂中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出来,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2、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3、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 4 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根据学科共分为21个课题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继承阶段(2024年3月----2024年8月)
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生成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月)
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有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 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24年2月----2024年7月)
1、汇集各课题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4、系统整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组
长: 兰显亮
副组长: 朱文艺
黄庭龙 杨承波 陈 智
成员: 郝晋黔 陈小兵 崔 云 肖明文 崔 毅 何海华 张荣 安华
赵茂伦 崔德洪 肖兴红 崔小红 罗 勇 张 玲 赵芬 康晏军
九、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教科室→学校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名单附后)
十、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 5
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学校计划每一个子课题经费在3000元左右,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和减少。全校共21个子课题,预计经费63000元。
沿河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江西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子课题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主要工作
我校承担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子课题《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研究。立项后,我们根据课题实验的计划安排,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作一汇报:
1.修改完善了方案,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修订方案交总课题组审批通过。
2.确定了实验老师,成立了“纵横交错”的课题组织,这样的人员组织形式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效开展。
3.进一步提高实验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让每一位实验教师都清楚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等,为研究“课堂板书设计有效性”夯实了基础。
4.深入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开始了课例研究。
三、困惑和思考
经过这一段的研究,我们遇到了两人个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要重点解决: 一是,课堂板书设计究竟是否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检测其效果?
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板书研究,以往已经有许多成果,我们怎样能够在同类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取得更新更深的研究成果,体现我们的研究特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教学按计划进行课题实验,我们拟跟随常实验推进的情况,推出一批实验课、板书设计实例、板书设计对比等,并设计出适当地检测体系进行验证。
2024.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需要
我校生源相对较特殊,学生差异大,能起领军作用的优秀学生少,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较欠缺,甚至厌学者也为数不少,所以,教师的教在我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成为我校教师的首要选择。又由于学科特点,以及学校、社会对数理化英的偏重,语文教师对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的心情,就尤为迫切。
2、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赋予学习以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等等。
目前,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 1 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3、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有待探索。
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论”等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设计论流派纷呈,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由于种种原因都很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教学实践需要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才能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专业支持。因而,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的需要。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因此,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十分忽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因而,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 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益的需要。
二、课题界定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也包括课中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生成性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指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并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方法。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质量、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并形成本学科的系列化的可供教师学习、借鉴的教学设计案例和指导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2)揭示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学科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研究内容、角度(1)理论学习、实践参考。
A.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B.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2)选取几个有效的角度,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A.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语言要规范化;课堂教学语言如何做到精练、生动;如何根据不同学情,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
B. 课题情境设计的有效性。
从新课的导入,到每个板块的学习目标的完成,如何设计一个巧妙的情境,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能切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
四、研究进程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模型建构,系统分析,案例研究和教学现场研究等方法,努力使本课题研究更贴近教学实践和教师,使研究成果具体化及具有可操作性。第一步:确定子研究课题。由全组教师根据本校语文教学实际,分析、筛选,确定本课题及研究方案。
第二步:确定子子课题。各备课组再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确定各自的子子课题。
第三步:制定具体实施研究操作计划。在教研室及语文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备课组制定具体实施研究操作计划。
第四步:进入实施研究阶段。研究教师进行各种教学设计有效性实践研究,形成课堂教学案例,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料库,写出一批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总结得出最佳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主持人: 成员: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