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声乐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声乐教学的对策,进而使声乐学科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4-3089(2024)02-0199-01
声乐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较差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教学体制,进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声乐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将“声乐”理解为“歌唱”,这不利于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声乐”与“歌唱”的概念存在很大差别,声乐是以一种音乐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声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戏曲唱腔和曲艺说唱等等。但是,歌唱的内容相对狭窄,是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教师与学生应正确认识声乐与歌唱的概念[1]。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专业课程逐渐增多,也不断扩大招生的人数。然而,现阶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仍旧是“一对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都是从教师中获取的,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
(三)教师与学生的配置问题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迟到、早退、接电话等等,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也没有对比,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
由于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学校没有设置声乐教学课程,因此,使得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只是在大学、本科和专科中学习的,然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中学和小学所学的知识,这使得高校声乐生源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2]。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主要应对措施,我们能够看出,声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现阶段,应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声乐鉴赏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靳晓莉,张建波,李晓红.增设理论大课、改革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菏泽师专学报[J].2024,18(03):259-261.[2]郜锋,郑敏敏.对我国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4,20(05):12-14.
儿童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希望孩子能够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由于这种需求的不断增多,各种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也逐渐投身到了儿童的艺术教学中。本文从家长、儿童、教师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儿童声乐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声乐教学的国内外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对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儿童声乐教学中三个方面问题的相应对策;第四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社会现状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Undergraduate: Hu Yue Supervisor: Chen Hong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awareness is also growing.Today, parents not only want their children academic excellence, but also want their children to have a certain expertise in the arts,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brain and to cultivate an interest.Because of this growing demand, a lot of arts training institutions are sudden increase in the streets, various arts graduates gradually plunge into children's art teaching.However, graduates lack of teaching experience, especially in the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y are unable to start, so in the present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From the parents, children, teachers' point of view, we were analyzed problems of children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This paper is p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the second part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including three issues which were parents having improper purpose, children lacking of initiative, teaching model obsolete;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three problems for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the fourth part is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to hope that through analysis in this paper, can improve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Key words: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social situation
目录
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1.国内外研究现状.................................................................................1 2.研究目的及意义.................................................................................2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
(一)家长对儿童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3
(二)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4
1.学习声乐动机不明确......................................................................4 2.学习声乐兴趣较低..........................................................................4 3.学习声乐自我监控性较差..............................................................4
(三)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5
1.教学内容枯燥.....................................................................................5 2.教学方法不灵活.................................................................................5 3.教学态度不认真.................................................................................6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对策........................................................................7
(一)让家长理解正确的儿童声乐教育理念............................................7
(二)培养儿童声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8
(三)创新儿童声乐教学方式....................................................................8
1.丰富儿童声乐的教学内容.................................................................8 2.开展游戏活动,改善教学方法.........................................................9 3.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10
总结......................................................................................................................12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开始不断的从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当然也让艺术教育在现如今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如今,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很多小孩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钢琴,美术,舞蹈,声乐等等,然而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家长选择老师的标准是声乐专业老师的学历,很多的培训学校是以声乐专业老师的学历收费的,这也成为家长选择老师的重要标准。可是,是否真的是专业学历越高就越适合儿童的声乐教学呢?随着艺术低龄化的现象的出现,声乐教师应如何转变对儿童声乐教学的认识?由于长期以来,声乐教学中大多都注重的是声乐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声乐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兴趣?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容,影响着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我国对于儿童声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的理念。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
2、让幼儿体验快乐,引发对歌唱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最大动力。幼儿天性爱唱、好动,听到音乐就会自发的手舞足蹈。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应该说这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的礼物。
3、而向全体幼儿,创设均等机会,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内容的安排力求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需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幼儿。给幼儿创设均等的机会,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5、重视音乐实践活动。[1]
国外:近年来,在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区域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方式,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幼儿声乐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2]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选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先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
2.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找出现如今儿童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问题的对策及方法,让儿童更好的学习声乐,更好的培养自身的艺术气息,让音乐这门艺术成为儿童童年时光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研究意义: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发现现在声乐教学的优缺点,并及时的提出与改正,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儿童声乐的学习。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儿童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
一直以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减弱,家长们期盼自己的孩子不仅在课程学习上成绩优异,在其他兴趣爱好上也不认输。很多家长在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的艺术特长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多一些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就也加入了儿童声乐学习的大军中,尤其是一些家长为了在其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而急于求成,不注重儿童声乐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有一些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歌唱得很好,尤其是在台上表现的十分出色,心生羡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能够在台上崭露头角。特别是现在很多儿童节目推出了一些儿童声乐比赛,家长们更是一种跟风的心态,开始给孩子们报名各种声乐补习班,并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参加一些知名比赛并能够获得较高的奖项。作者认为,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固然好,但是这种期望不应该被目的化,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声乐、愿意学习声乐,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学习声乐,这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
1.学习声乐动机不明确
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推动人们想去完成某些事情的意愿,或者是说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这种外力可能是奖励也可能是压力,使人们由内而生的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实现某种期望的目标。[3]据了解绝大多数儿童学习声乐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并非出于本意,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孩子对于声乐学习的热情,反而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
2.学习声乐兴趣较低
很多孩子反应在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每次上课的内容几乎相同,并且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反而会让儿童产生厌烦的心理;老师上课表情严肃,甚至容易训斥儿童,这给儿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儿童也害怕与这类老师进行交流,使得教学质量下降,甚至使儿童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老师留给儿童课下需要完成的作业相对较难,儿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比较困难,又怕无法完成任务而受到责罚,会使儿童容易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孩子进步。对于儿童的教学始终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儿童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进一步学习,而且会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4]
3.学习声乐自我监控性较差
自我监控实际上是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模式,从广义上来说是在社交中对自我表现进行观察、调节和控制的过程。[5]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心理、生理都处于发育阶段,还很不成熟,因此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也较差。由于儿童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同时,其大脑对于身体行为的支配能力也较差,无法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儿童的年龄尚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其有限,可能他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只有十几分钟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对于声乐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声学学习成果很大部分是由学生在课后的练习情况决定的,儿童的自控能力差,在课下没有意识进行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很难独立完成,学习效果自然较差。
(三)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
1.教学内容枯燥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几点就是气息的运用、共鸣的把握、吐字清晰以及情感表现,每一点都需要学生重复不断的练习,尤其是儿童的年纪小,对于老师的一些讲解不理解、老师的要求做不到,这就比成人的教学要对话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因此循环往复的训练难免会让儿童觉得枯燥无味。[6]另外,很多家长及老师过于注重艺术课程学习中的考级,在儿童学习声乐的时候,也希望他们通过考级的方式考察孩子的学习成果,因此,老师们便遵循各种考级数目中的要求和曲目进行教学,考级曲目的划分只考虑了曲目演唱的难度,而非考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曲目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枯燥乏味。2.教学方法不灵活
声乐教学多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主,而且教学时长一般为一个小时,对于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一般可能休息一到两次,由于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身较短,这种长时间的上课难免会让儿童产生反感,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着两个儿童一起上课,这样在发生练习时交替训练,不容易使儿童产生疲惫感,同时可以进行合唱的训练,增加教学的趣味。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声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发声训练,很多老师对于儿童的发声训练的方式比较古板,无法激起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笔者认为在发生训练中,将“a、e、i、o、u”这几种典型的母音,[7]混合在一起,并配合一些曲调,使发声练习附有音乐性,这样可以提高儿童在发生练习中的兴趣。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曲目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很多声乐老师都是按照一些教程进行选曲,难免会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声乐老师在对儿童的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儿童的流行歌曲或者儿歌进行教学,儿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迎合了儿童的口味,使儿童喜欢演唱歌曲。3.教学态度不认真
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态度不认真的现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成果显现的时间较长,而对声乐老师而言,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肯定,但是很多家长不理解声乐教学的本质,在短期内看不见成效就无法理解老师,而指责老师,这样给老师的教学中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从声乐教师自身来说,他们自己可能没有严于律己、重视职业道德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学不认真、态度不端正、衣着随意的现象,这给儿童幼小的心理就种下了“不认真”的种子,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压低教师的工资,这也是造成声乐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的因素之一。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一)让家长理解正确的儿童声乐教育理念
声乐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发声训练和演唱训练,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只有发声训练做好了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才能自如的表达。发声训练有两大难点,包括气息的运用以及共鸣的把握,这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逐渐掌握,而演唱训练主要在于吐字清晰以及情感表达,由于配合了曲调和发声技巧,在歌曲的演唱中吐字清晰也是比较难以攻克的,而情感表达需要演唱者对于歌曲的深入理解,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8]这些方法与技巧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训练,尤其是儿童的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训练。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声乐教学的过程和理念,不要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处于培养孩子兴趣或心性的目的让孩子进行声乐学习,不应该秉承攀比的心态要求孩子学习声乐,要以孩子为中心。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培养儿童声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声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9]为了培养儿童在声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开设一些游戏、互动等的活动,使儿童愿意参与其中并学习。例如,声乐培训机构可以定期为学习声乐的小朋友举办聚会,在聚会上小朋友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团队为单位演唱自己喜欢的曲目,并获得一定的奖励,调动儿童主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对于儿童在一定阶段取得的进行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儿童学习声乐。
(三)创新儿童声乐教学方式
1.丰富儿童声乐的教学内容
(1)有目的性的选曲
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一定要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曲,不可循规蹈矩地一律按照教程进行训练。在对儿童声乐教学的选曲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音色、音域、难度这几方面。儿童的声音大多都是稚嫩的,但是细分下来也有甜美、清脆、响亮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等特点的区分,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曲目,使歌曲的情感能够完全地表现出来。[10]根据音域的划分可以分为低音、中音、高音,由于儿童的声带还未发育,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儿童的不同音域进行选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声带伤害。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儿童能够接受的演唱难度进行选曲,避免选择过难或过简的曲目,使儿童失去兴趣。
(2)教师手势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的手势包括情感表达以及节奏和力度的含义。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交流、示范演唱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做手势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去引导儿童的情感表达以及曲目节拍的掌握,让儿童通过认真思考,想象并理解手势的含义,不仅能够使儿童在声乐教学中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达成了师生之间的教学默契。
(3)恰当地使用小型录音机和光碟 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录制设备,例如小型录音机或摄像机,在儿童上课的时候,将整个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如若上课时间过长,可以选择性的录制一些上课的重点内容,发声练习中重点内容包括发声方法、发声训练的节奏及旋律以及老师对儿童在发声练习中的纠正要点,演唱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曲子的伴奏、节奏以及节拍。这样,儿童就可以在课下听录音进行练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录制学生的演唱曲目与原唱曲目,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及点评,提高声乐教学效果。[11]教师也可以采用录制的原唱曲目让儿童在课下听,以熟悉曲目的旋律,提高教学效率。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的方式在课后进行复习,逐渐培养儿童的自我监控能力。
(4)适当引进奖励机制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适当的给予儿童奖励也是激励儿童学习的必要因素。在儿童学习声乐过程总,如果表现出色,老师可以给予适当地夸赞,或者有代表性的小奖品(小玩具、小红花、糖果、贴纸等)奖励儿童,以起到鼓励的作用。同时,儿童在表现出色的时候,也可以跟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让家长来奖励孩子,这样就能够让儿童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方肯定,有利于激励儿童更加积极地学习,提高儿童的自控性和学习能力。2.开展游戏活动,改善教学方法
(1)模仿式游戏活动(4—7 岁儿童)由于4-7岁的孩子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全,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声乐教师可以主要采用模仿式的游戏活动加强儿童的声乐学习。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容易用肢体动作以及表情所表达出来的曲目,并指导儿童模仿歌曲内容中所包含的一些人或物的动作或表情。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声乐的学习。
(2)创编式游戏活动(7—11 岁)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儿童在7-11岁这个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有了基本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自主地思考,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主要以创编式的游戏活动来提高声乐学习中的乐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曲目,让小朋友们以团队为单位,自己进行歌曲表演的编排。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儿童对于歌曲的理解能力。3.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老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坚守教师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避免循规蹈矩造成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仪表、形态、谈吐等问题,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育阶段,而且很多时候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如果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容易给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全人化教育
教育全人化就是要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抑或是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身体上的生理发展、思想和知识的扩充以及心理的发展。孩子在孩童时期,收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仍然处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孩童的天性仍然保留着,对于生活的体验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建议教师充分发挥孩童的天性、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孩童手、脑、心的协调作用,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 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因材施教。各个小朋友自身的潜质不同,需要根据各个小朋友的不同情况,指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声乐教师需要了解各个儿童的不同特征,包括歌唱素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并根据这些特征以及声乐教学的经验及规律,制定出符合各个儿童自身的一套短期、中期、长期教学计划,并根据儿童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及学习效果,不断修正教学计划。以七岁儿童的声乐教学为例,这个阶段的儿童生性好动,可以选取一些能够配合做动作的歌曲进行训练,首先,采用一些拟声词进行发声的训练;训练后休息五至十分钟,在休息过程中,教师可以弹奏即将要练习的曲目让儿童熟悉一下旋律;接着,进行演唱练习,儿童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配合一些动作,增加趣味性,儿童在练熟曲目后,老师可以将儿童的演唱及表演一起录制下来,并跟着儿童一起进行评价。
(3)尊重儿童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教师不可绝对地将儿童看成是学生这个角色进行对待,由于儿童还比较幼小,因此不应该严厉地斥责或批评儿童,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
[12]一定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尤其是儿童对于事物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可能对于大人的一些语言、行为不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儿童,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去理解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避免由于教师的武断而造成对儿童心理的伤害。
(4)注重与儿童情感的双向沟通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了双向沟通,教师与儿童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尤其是在儿童刚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对于很多声乐的专业术语、方法、技巧都不了解,对于老师的指导不能很清楚地理解,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儿童对于老师指导的理解,[13]找出与本意的偏差,并纠正学生的理解误区,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双向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日后教学的顺利进展。
(5)理解与宽容儿童的错误
很多家长由于过分娇惯孩子而导致儿童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这无疑为刚刚建立的师生管理打下了难以融合的基础。而很多老师由于年轻气盛,不能容忍儿童的不良行为以及一些坏脾气,对儿童进行了斥责与批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14]将逐渐恶化。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着用宽容和理解的方式去解决儿童犯下的一些错误。对于性质不严重的一些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宽容和理解原谅儿童,并通过沟通的方式,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绵阳师范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
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开始全面发展,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加入了儿童声乐学习的队伍中。而在目前的儿童声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家长对儿童的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提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积极奖励儿童、以儿童为中心指定教学计划、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提高声乐教学的趣味性等的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让儿童自主喜欢声乐,发自内心的学习声乐,感受声乐给生活增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体会[J].安徽教育.1999年03期 [2] 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J].成都师专学报.2024年03期 [3] 邱彦红.论少儿声乐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24年05期
[4] 邹京航.浅谈少儿声乐教育的特点及要求[J].大众文艺(理论).2024年06期 [5] 叶倩.小论少儿声乐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24年12期 [6] 范玉花..少儿声乐训练点滴[J].黄河之声.1995年03期
[7] 王旭龙.少儿声乐教学中自信心的维护[J].黄河之声.2024年06期 [8] 杨建华.少儿声乐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24年S1期 [9] 熊芬芬.谈变声期之前的少儿声乐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03期 [10] 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24年 [11] 刘畅.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D].西南大学.2024年
[12] 曹东方.儿童及青少年歌唱教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 [13] 叶倩.少儿声乐教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24年 [14] 董静.少年儿童歌唱教学新探[D].河北师范大学.2024年
摘 要:202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2024]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困难生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精神帮扶与经济资助力度不平衡等。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困难生认定体系,优化配置各种资助资源,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特殊群体,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2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等,保障所有孩子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24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5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和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措施,我国逐渐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通讯、洗澡补贴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教育部2024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字显示,2024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24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比2024年的272.92亿元增长7.6%;共资助学生4156.24万人次。具体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学生无息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9项内容。2024年,全国用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总投入为304.13亿元(含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共10.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直接投入154.07亿元,占当年资助总投入的50.66%,比2024 年的75.28亿元增长104.66%。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别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帮助了困难学生,又鼓励了优秀学生。二是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所属院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院校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三是体现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促进人才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1.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2.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总体上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实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各层领导都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展开。
1.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大。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难的学生。贫困生一般分为困难生和特困生。在实践中,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如下:一是学生有无乡、镇、区、县的贫困三级证明以及民政局下发的低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证;二是学生所在院校填写的困难家庭月收入、年收入概况认定表;三是学生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日常开销。但由于某些因素很难量化,导致认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例如,对不同级别(乡级、镇级、区级、县级)的贫困证明所代表的贫困程度的理解影响着学生贫困等级的划分;一些生活并不贫困的学生却持有贫困证明要求申请助学金;很多贫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说明等。这就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帮助,一些非贫困生却占用了宝贵的经济资源。
2.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完善。
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但随着资助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便逐渐突显出来。从资金施予方来看,一些外省市银行并不支持在本省以外就学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在很多省市若要申请到助学贷款,必须首先由学校出具申请,而学校则会限制高年级学生的申请名额;在助学金和奖学金名额分配上,学校也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低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助学贷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还贷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很多时候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导致一个学生获得多项奖学金的情况。
3.贫困生的心理支持不受重视。
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他们也较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把自己视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自卑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自我封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贫困生。甚至有些学生视“贫困”为羞耻,自惭形秽,采取逃避、退缩的消极态度。因此,高校也需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学生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去打工挣钱,除了必要的支出,他们会尽量节约生活花费。学生能够额外支配的钱越少,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往往会越低。这种主动性的降低使得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焦虑等特点。但事实上,贫困生本身并不是致贫的原因,因此仅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在人际交往、学业、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帮助。
此外,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之一,这一标准被很多学校所采用。这一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经有一位贫困生这样诉说:“当我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宿舍氛围就会很紧张。虽然其他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优越,但看到我领到一下好几千块钱,他们都会有些不高兴,那段时间我很怕会和他们发生矛盾。”由此可见,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张力使得受到资助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4.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难。
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获得生存的本领。然而,有的受助学生却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状况不佳;有的则是肆意挥霍资助金,甚至产生“等、要、靠”的不良心态。因此,尽管这部分学生的贫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果放任其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就无法实现资助贫困生的真正目的。目前,高校只是对资金如何发放、名额如何划分等进行严格把关,却忽略了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这不仅会减弱施予者的信心,也会导致贫困生资助不能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
1.“贫困”概念再认识的需要。
“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它涉及更多难以估量的隐性指标,除了指所拥有的金钱和物质资料达不到某种必需水准这一经济内涵之外,“贫困”的外延还包括贫困主体与所处环境中的物质资源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知识和技术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机构的关系等。当个人或者群体失去或者被部分剥夺这些关系,以致其无法得到所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者没有能力去调动资源和关系时,该主体就是贫困的或者会沦为贫困。可见,贫困生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也由于在精神、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占有不足,甚至还包括其自身素质及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不足。仅仅从经济上来理解和消除贫困,则必然导致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的片面性。
2.贫困生多层次需求的需要。
贫困生作为社会贫困群体的一部分,既有贫困群体的共性需求,又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思想上,他们积极构建对社会和他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认知;在行为上,他们急于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成人性,试图减轻家人的压力,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仅仅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多层次需求,贫困生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也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主要表现为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得到心理支持的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等。
3.贫困生资助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它一方面增加了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优越性,为贫困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力量。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后续发展,不仅缺乏完善的认定体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压力转移到就业初期的年轻人身上,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情况来看,这种压力必然会迫使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综上所述,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与高校、社会及其他学生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促进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方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途径
1.建立科学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
第一,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要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家庭生活水平和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的贫困水平截然不同,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且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勉强交齐学费,但无力承担生活费用;有的学生能基本承担生活费用,但无力交付学费等。以上差异要求高校贫困生认定应该设立等级,形成差异性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此外,在大学期间,学生家庭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保持认定过程的动态性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信息,每学年的定期复核可以保证更多的学生获益。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同伴的监督作用,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原则下,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正性。
第二,形成初中、高中、大学一体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如果由高校完全承担贫困生认定工作,要想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高校就必然需要派人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产生高昂的认定成本。由于大部分贫困生家庭的“贫困”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能将认定工作延伸至初中或高中,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可以对贫困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管理。学生曾就读的初中和高中通常在学生的生源地,初高中教师也比较了解当地的贫困线标准以及高校的教育支出,因此初高中教师能够较为公正地确定该学生是否为需要救助的重点对象,该评价可随学生档案一起进入高一级学校。这样高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学生初高中的贫困档案、地方的民政证明等进行贫困鉴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认定的准确性。
2.建立更为合理的还贷政策。
建立助学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就读期间的经济压力,它是以学生未来的收入作为还款保证的。但目前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就业市场需求增长率却相对缓慢,供需比例失调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较低。当前的还贷政策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国家、社会和学校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同时,制定合理的助学贷款还贷政策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顺利还贷;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安心工作,不为贷款所累。完善还贷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最高全额还款年限;将个体的收入所得与还贷比例相挂钩;个体的年收入低于某一水平后,可以免除当年未还款数额的利息等。
3.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
贫困生工作往往是在入学第一年时备受关注,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大部分学校均以第一年的调查结果为准,而并不关注受资助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对受助贫困生的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受助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勤工助学奖罚制度等。这些措施能使贫困生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学习,掌握技能,不断成长。建立完善的受助贫困生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使受助学生珍惜受助机会,而且能保证资助制度得到长效的发展。
4.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
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应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贫困生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其孤独感越小。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创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更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具体来说,学校要重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充分理解贫困生的心理感受。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鼓励其他同学尽可能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增强贫困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高校助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看到帮困助学体系的日益完善, 以及该体系所取得的成绩时, 不能忽视了帮困助学所应发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育人作用。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高校助困体系只有同时发挥出其育人功能时, 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备、知识全面的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冯涛;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及措施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 2024(3)。
[2]王小敏;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反思。管理观察[J] 2024(35)。[3]程育兰;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 2024(11)。[4]胡剑虹;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地教育体制改革,以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使得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与新形势的不适应,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够明确
当前,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逐步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并举,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单位。由于财务工作的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的复杂化,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财务开支,创收分配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不能协调一致,有的系,处认为下达给本单位的经费指标归属单位所有,因此,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甚至审批权限职责不清,载留应激公款现象时有发生,学校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学校财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对校内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各会计机构自成一体,会计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聘用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偏低,造成学校一级财务部门(如财务处)难以掌握真是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本部门单位的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会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记记账,算算工资,报销等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不重视会计工作,在改善学校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中往往不注意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一些会计人员也认为自己只要按时记账,及时上报财务报表就算完成任务。
4.会计监督难以体现
《会计法》强调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单位内部监督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会计监督的主题往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承担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双重任务,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是与其所属部门结合在一起的,当学校利益与所属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只维护部门利益,靠各部门的会计监督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 统一学校财经政策,避免政出多门
高校内部应实行统一的财经政策和制度,各项财经政策和制度应该协调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校内各项财经制度必须由学校财经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布,其他部门不能各自为政。校内单位在制定内部财经制度时,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学校的统一财经制度,并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学校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对于合并后的高校应尽快
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统一经济政策和经费开支标准,才能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符合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原则。
2.明确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根本制度,必须科学合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明确了高效理财权限,必须是在作为财务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主要通过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制度来实现。“统一领导”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小的高校,可实行集中管理。所谓集中管理,就是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预决算,统一资源配置,将高校的财权及物权,集中到校长领导下的财务部门,不设置二级核算单位;规模大的高校,可实行分级管理。所谓分级管理,就是适当下放财权,学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各二级单位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督。各二级单位在业务上必须接受学习爱财务的领导,定期向学校财务机构反映其财务活动并报送财务报表。学校的一切财经政策,重要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统一决策,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实行分级管理,可以调动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但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学校统一领导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无论是集中还是分级管理都必须明确,财务(科)处是学校唯一的一级财务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的财经工作的归口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包含学校财务,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校办产业,校内后勤等,学校的科技开发财务,校办产业财务,后勤财务等二级核算机构的设立均由财务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校财务处主管全校会计工作是一种责任,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依法理财,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强化财务工作的领导体制
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高等学校的校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代表高校依法行使职权,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依法负有经济责任。所以高校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健全本单位的财经纪律,对本单位的财经工作负责,保证高效按经济规律办事,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意味着主管高校财务工作的校长必须全面领导和管理高效财务工作,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负责。高校必须设立专门财务机构,统一领导协调高校的财经工作,增加财经工作的透明度,增强财经工作严肃性。同时,财务机构还承担着财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各项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预算的安排与执行,对外投资的确定等重大工作。高校作为事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必须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按层次分别建立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等若干层次的经济负责制。财务上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健全高校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高校校长在经济上的领导,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集中财力,合理运筹有限的资金,以适应高校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其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经管理工作原则和体制进行。
4.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财务管理的环节大致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方面。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实情况,对未来时期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预计。财务决策就是为了达到某一财务目标而选择将要实施的决策方案的过程。财务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以货币的形式加以综合安排。财务控制就是以财务计划为依据收集有关信息,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保证财务计划执行。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依照一定的标准,应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主要环节的工作制度,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5.各项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监控制度等内容需要规范和完善
一方面,在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权责结合的原则,依据经济工作中的职位确定权利和义务,制定出具体的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应贯穿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重大支出项目的安排,学校财经制度的制定和调整,财务工作人员的任用和变动等,使学校的财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该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校在财务收支管理上出现的效率不高,效益较低现象,大多数是由财权不集中,财力分散,各自为政所致,所以应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把全部收入纳入大财务管理,明确管理原则,规定收支范围,收支标准,完善票证,现金收支管理办法,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6.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队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要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由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搞好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目前高校筹资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更加广泛,高校财务人员逐步由“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因此,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风险意识,努力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财务信息。
7.充分发挥高校会计监督职能
为保证高效的一切经济活动健康有效的进行,必须强化高校会计监督职能。要打破传统的财务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主要靠事后的这种模式,随着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方式;也改变事无巨细的监督为参与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和控制。要充分理解会计监督除了具备对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等职能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一种服务职能,就是通过有效地会计监督为单位经济活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方法,把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
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深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可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熟练地呈现给学生,有效、合理地组织、开展英语课堂活动,然而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却十分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在不少的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都没有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引起充分重视,口语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以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为对象,重点对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口语教学;高中英语;对策;问题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及教师的教授,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语法、词汇方面的功底都较为扎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却难以将英语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仅局限于应试方面,而在应试以后,则感到所学英语毫无用处,这也表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在口语水平与书面语水平出现了脱节。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文将具体分析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材设置不合理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真正适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材却非常少。大部分的口语教学教材,都只是将英语对话附上中文进行罗列,这样的编排方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朗诵或跟读,再从中纠正学生的语调、语音错误,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实现自主性输出。一些标榜为听说教程的教材,在实质上却“重听力、轻口语”,话题也往往与现实格格不入,没有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交际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纵观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几次变换,不难看出教育决策者也逐渐认识到了英语是“语言教育”而非“言语知识”。虽然“语言”与“言语知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又难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具体来说,就表现在英语试题的导向方面,不少英语试题都偏向于不常用的、偏僻的问题,对于一些常用的尤其是日常交际中常常应用到的内容则很少涉及。尽管近年来高中英语考题有所改变,但在英语听力、交际方面,所涉及的内容仍然较少。
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为学生提供“开口”的机会
在学生进入高中后,英语教师就应充分重视口语教学,在每堂课中安排5分钟的“自由说话”(Free Talk)时间,让学生们用英语自由畅谈,谈话内容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每堂?n前,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堂课的Free Talk主题。在交流过程中,可播放适当背景音乐渲染氛围,让学生们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长期坚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可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创造性地或再现人物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例如复述学习任务、背诵、模仿、朗读等,课堂上可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分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口语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信心
针对英语基础薄弱者,教师要多给予他们表现机会,以激发其参与意识,同时还要多表扬、多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教师在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一些本就羞于张口说话的学生,更要委婉表达,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传授、语言技能训练、语言交际能力发展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在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上。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而挖掘出学生的语言创造潜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适当增加这一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口语交际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当地将语义与语言形式联系起来,将课堂上的语言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通过交际活动学英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平时,教师要视学生具体情况,把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家庭作业来布置、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询问生日、兴趣爱好、电话号码、住处等,并将询问到的同学信息进行记录,在课堂上向同学或老师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很好地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三、结束语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能力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没有固定方法可循的,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选择适合的口语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及良好的口语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开口”,多说、多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桂花.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4(9).[2]兰霞.浅析理县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4,(25):38.作者简介:
樊羽,重庆市,长寿中学。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