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探索现代大学生思想弊端,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作者】 龚芸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土建分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国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社会的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即将成为社会主流中坚力量的九零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是否能既符合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又与时俱进则是当下大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反观过去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虽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任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问题依然突出,探究其原因就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需找寻更佳的路径,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更应创新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路径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常年从事教育的高校辅导员,我实实在在地了解到当下九零后大学生自信、开放、张扬的性格特点。其中他们年幼时在父母的财力教育下,都在艺术、体育、舞蹈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而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他们又能够快速的接受新兴事物并将其掌握和运用,所以他们是既自信、张扬,又是这个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群体。
自私、轻浮、集体观念差、承受能力弱、缺少责任感则又是九零后大学生性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当下的九零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的人生中享受着唯我独尊的家庭地位,所以现在的他们都只会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处理事情。若不能以他们的思想观点来行事时,他们也就开始“罢工”,并且拒绝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因为九零后的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缺少情感的交流。因此他们要重新学习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合作。
而就在高考和就业的高压力下,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是让他们没有学习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懒惰,养尊处优的形式理念。因为在上大学前的他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的体力上的劳动,所以很多的报纸上才会出现在父母陪读大学的情况发生。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社会娱乐舆论的错误导向也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盲目的消费一些高端电子产品或是奢侈品,给家庭经济上带来承重的压力。
同时,现在的九零后大学生也很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反抗,在对于父母或学校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是一些他们无法接受的一些说法的时候敢公然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其质疑。但很多时候逆反心理会出现偏差,在遇到学校停水停电时,有些同学会出来起哄,包括那些平时很老实的同学,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且在学校正当实行校规校纪时,很有一部分的同学无法以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考虑这一情况。他们总是以自由、公平、民主来向学校要求或是诡辩,熟不知,他们的这一要求和诡辩都与社会的基本常识相违背。
二、大学生思想影响因数
当下的大学生凭借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阅览了解着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不乏有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例如:拜金主义、暴力主义等等。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并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加之他们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之强,所以很容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开始产生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又因为某些媒体为谋求更多的利益,对社会某一事件进行不实的报道,制造社会关注焦点,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这些反面的社会舆论是当下大学生扭曲价值观的根源所在。
在作为集体生活体制的大学校园中生活,同学之间难免有些小嗑小碰,而对于在进入大学前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九零后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很少会去理解对方并做出让步。而且在遇到此类情况的同时,家中长辈因时间距离关系无法准确判断矛盾的根源所以给出的不是教育其学会理解与尊重,更多的仅仅只是安慰自己的孩子。而获得父母理解的大学生们以个人视角得出只是自己一个人受委屈的结论,这也使得当代大学在生活方面显得更自私,这也是出现同学之间的争吵甚至是暴力。
大学的教育多是以自主学习课堂辅助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也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拥有足够多的课余时间去社交。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大学生在工作交友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点也会因他们社交对象的价值观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三、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与当下大学生进行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正因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人生路线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更应正确了解到如何教育现在的大学生。
1.首先辅导员应当理解其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指人们在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既是一个人内在的认识思维系统,是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及其崇尚景仰的心理状态,又是一个人的外在的实践系统,表现为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的热爱、严谨、细致、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岗敬业,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荣,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其职业精神范围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要求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这一点更体现在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身上,因为对于这部分特殊的教师来说,他们将负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他们较多地并且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学生开始施教。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也因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而不是那些科学自然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都能接受。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是不同的,而且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一些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于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所以对于自由性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按“上级领导要求”的这种教育措施是完全不对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导员应该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彻底的以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个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再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以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高校辅导教师应当广博学识和崇尚师德
中国古代君王一直按儒家思想中的“仁”来治理天下。孔子的思想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与品德,他仁爱着他的学生,以自我为表率让学生们学习效仿。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同时,孔子不仅授之于人还取之于人。正如其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授予学生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学生们学习着。以此看来,高校辅导员也应当有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品德并拥有学而不倦的态度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愿意听辅导员的讲解,教育才会有好的成果。4.团结学生开展特殊教育意义活动
口头教育拥有的作用只是在某些学生思想偏差的那一特定时间有一定的效果,若该学生并不会举一反三的话,教育效果很有可能只有一时的时效性。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组织的活动就能起到更进教育的效果。正所谓纸上谈兵假把式,实战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合作、理解、忍让”的待人处事道德观念,更是对学生心中某些潜在不合理观点的自我拷问。而活动的内容也正是需要高校辅导员领导一支思想观价值观正确的班委来进行组织策划,要达到既满足教育需求,又满足学生探求新事物的求知欲。
5.名人效应式教育,构造和谐校园环境
刚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面对庞大的书籍资料,很难自主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书籍与资料,再加之对网络垃圾信息的侵蚀毫无抵抗力,学生们的想法会越来越堕落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与辅导员老师一同努力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其中,学校应引进那些名人励志书籍,这些名人励志故事的书籍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他们教授他们成功的道路,由于主观崇拜性,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会欣然接受。而对于互联网,学校应联合计算机教师制作校园安全网络,由辅导员组织推荐学生观看校园网内积极向上的视频或文章。同时,还可以举办安全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自主学会并制作安全互联局域网,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白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 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24(9)
[4]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 J].教学研究,1997(7).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经管分院 廖立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的营销策略,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心理定向、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途径。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必须首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把握。而网络作为大众传播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传递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地域性的信息限制几乎没有,信息的时效性日益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系统将迅速建立起来。网络将和学校、家庭一起成为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3.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网络时尚的形成。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得知,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
4.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对成长的判断依据已经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锻炼和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因而其思想有很大的波动性,比较情绪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网络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潜能,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大学生可以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力量,培养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判断力,促进自我发展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也存在不利的方面。
1.责任意识淡漠。互联网具有“虚拟”特性,与现实社会相比较,其规范性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容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缺乏社会责任感。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实时性和自由度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在网络社会里,不分年龄、学历,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能够掌握和应用,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包容性和隐匿性,使得单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无限扩张,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亦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3.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在网络法律规范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搬移到网上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正视和利用好网络,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积极防范互联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一般的思想政治任务,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环境发达的高校,更需要具备掌握甚至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的优势,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当前,国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认识网络不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局域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从技术上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加以过滤或堵截。
5.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可以无限跨越时空的特点,扩大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范围。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防止其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1.树立健康的网络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这一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大学生灌输正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动机,鼓励其树立健康的网络观。
2.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信息体系。这一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校园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和推广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QQ群、论坛、校内网等比较大型的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参与、竞争、服务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3.建立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但是无论教育环境怎么样改变,爱的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教育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思想支配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秘密,也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深层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要预防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从大学生本身着手才是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络群体,虽然在年龄上趋于成熟,但思想认识还不够全面且尚未完全成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其思想防范能力。作为高校,应该努力将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网络化轨道,与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合,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经管分院 廖立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的营销策略,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心理定向、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途径。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必须首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把握。而网络作为大众传播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传递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地域性的信息限制几乎没有,信息的时效性日益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系统将迅速建立起来。网络将和学校、家庭一起成为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3.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网络时尚的形成。通过走访学
生寝室得知,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
4.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对成长的判断依据已经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锻炼和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因而其思想有很大的波动性,比较情绪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网络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潜能,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大学生可以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力量,培养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判断力,促进自我发展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也存在不利的方面。
1.责任意识淡漠。互联网具有“虚拟”特性,与现实社会相比较,其规范性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容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缺乏社会责任感。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实时性和自由度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在网络社会里,不分年龄、学历,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能够
掌握和应用,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包容性和隐匿性,使得单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无限扩张,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亦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3.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在网络法律规范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搬移到网上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正视和利用好网络,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积极防范互联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一般的思想政治任务,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环境发达的高校,更需要具备掌握甚至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的优势,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当前,国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认识网络不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局域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从技术上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加以过滤或堵截。
5.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可以无限跨越时空的特点,扩大大学生的心理
辅导和教育范围。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防止其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1.树立健康的网络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这一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大学生灌输正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动机,鼓励其树立健康的网络观。
2.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信息体系。这一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校园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和推广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QQ群、论坛、校内网等比较大型的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参与、竞争、服务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3.建立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
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但是无论教育环境怎么样改变,爱的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教育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思想支配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秘密,也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深层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要预防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从大学生本身着手才是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络群体,虽然在年龄上趋于成熟,但思想认识还不够全面且尚未完全成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其思想防范能力。作为高校,应该努力将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网络化轨道,与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合,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一.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高职特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和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坚持六个基本原则:(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三.完成四项主要任务:(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四.努力拓展有效途径:(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4)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5)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助学体系,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五.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子。一是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二是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念,把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三是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贴近校园生活,把提高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四是必须坚持以研究带动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新举措,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创新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五是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明确校园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确保校园稳定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是我校“十一五”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学期,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对于思政部来说,更是重要的一学期。三个月来,思政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顺势而生,高效完成思政部组建工作
1.组建思政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2024年4月,在人文科学系法学思政教研室和财经系法政教研室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工作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以下简称“思政部”),为二级教学科研管理单位,与系部行政同级,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和“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室。全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研与科研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管理及业务培训工作、形势政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以及社会服务工作。
2.加强硬件建设。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目前,思政部有3间办公室,办公用房(不含图书资料室)超人均3平方米,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保证一人一台联网的液晶宽屏电脑。目前,我部正积极申请筹建1间会议室、1间资料室,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3.完善相关制度。思政部成立后,根据学校规定,并结合实际,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竞赛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考勤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始认真执行,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4.创建思政部网站。思政部成立后,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学习,在网管中心华俊老师等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迅速建立了部门网站,并用极短的时间丰富了内容,填补了空白。思政部网站专门设置了“师生园地”,开设“在线调查”的互动窗口,形成调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综合渠道。在本学期的全校各单位网络宣传检查评比活动中,我部网站位列直属单位第一名,全校各单位第三名,惊人的效率和完美的图文获得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二、全面梳理,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1.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学校重视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出台《2024-202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障贯彻执行。思政部正是在这个规划的指引下,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建立起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了加强教师业务素养,平时以教研室为单位,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对教学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探究,着力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思政部还与教务处、各系部联手全面梳理了思政教师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务职称、学术科研等情况,并将分散于各单位的思政专业教师作了归口,初步形成了有效的资源整合。今后,思政部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分批次组织思政课任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参加更高学历的学习进修。
2.建立思政教师业务档案。思政部成立后,强化档案建设和规范管理,对原来两个教研室的教师业务档案进行整理,完善了思政课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收录了教学计划表、进度表、教师备课笔记、纸质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组织精彩系列评比活动。4月中下旬,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思政部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精彩课件”、“精彩论文”的系列评比活动,要求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高级职称教师除外)必须参加,工作总结《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本次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评促结合,充分展示了思政教师的良好素养和精神面貌,也全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深受好评。
三、精心准备,充分做好思政迎检工作
1.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落实2024年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和文件苏教办社政1号精神,学校党委于2024年4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共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宣传工作的纪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与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组织领导上的保证。
2.强势推进。4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检”动员大会,4月15日,学校召开思政“迎检”工作推进会召开。4月26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金城教授在邓友祥副校长、纪委魏桂军书记等陪同下,来我部督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检工作。三个月,党政领导曾8次来到我部督查和指导“迎检”工作。党政领导反复强调,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握指标、领会内涵,确保迎检优秀目标的实现;精心部署、组织到位,认真做好迎检各项工作。深切我部同仁继续努力,以迎检为契机,以检促建,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切实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3.整合材料。思政部老师克服部门成立伊始,任务重,时间紧,头绪多等困难,放弃节假日,克服家庭、身体不适等方面的原因,认真梳理检查要求,细致搜集整理大量材料。共整理文件100多盒,复印材料5000多份,完成自评报告1份、特色报告2份,18000字。
4.学习借鉴。2024年5月29日—6月3日,我部崔昌玺主任参加了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组(高职高专批次,第八组)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检查工作。参加此项检查,既是完成教育厅领导布置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更好的促进和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工作。
四、创新载体,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1.依托社团。思政部组建不久,指导成立了泰州师专“青马会”(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该社团系校级社团,是全校唯一的理论性社团,其宗旨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同学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024年5月20日上午,“青马会”会员在思政部崔昌玺主任、陈志峰老师、夏莹老师等的带领下来到春晖社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讲和社会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展示牌展示和散发时事热点宣传单两个方面)、“青马会”志愿者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参加社区劳动,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会员们通过参与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同时,融入社区进行实践,更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月30日-6月3日,思政部又指导青马会举办“永远跟党走,青春报祖国”露天演讲暨签名宣誓活动。本次演讲对“青马会”会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校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2.依托校园活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校党委组织了“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我部共承办5项活动:“永远跟党走、青春报祖国”演讲比赛活动、马克思主义宣讲进社区活动、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优秀思政课教师评选活动方案、“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表达了我校师生对党90周年生日的祝福,坚定了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