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最新文章

第一篇: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3、心理断乳期是指(C)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A、定势 B、迁移 C、应用 D、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A)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B)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A、教书育人 B、教学 C、班级管理 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C)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C)A、合作精神 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 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学》

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C)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4、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易

1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6、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A、教师 B、家长 C、自我 D、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C)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A、师生关系 B、上下级 C、同事关系 D、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16、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三、案例分析

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 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小李的做法显然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相违背。

首先,他没有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违反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其次,他也没有为学生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最后,他挖苦、惩罚学生,违背了教师关爱学生的要求。

四、论述

1、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老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2)教师的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之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健康的人格。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根大的差异。小学课堂教学更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中学教学中,应注意从教材内存中挖掘深度,刨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要报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自已知识面的狭窄,帮他们克服自满情绪。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汲的 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作文

爱的礼赞——我心目中的教师职业 大厦或桥梁的设计者,我们称为他为建筑工程师;园林景观的设计者,我们称他为园艺工程师;电子工业 的设计者我们称它为电子工程师。然而教师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成为人类思想和精 神的塑造者和建设者;必须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精神花园里的一个园丁。正是因为他的“最崇高”和“最光辉”,因此就有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称呼。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的赞歌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要做的事。这一过程,就像运动会上的火炬一样要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永不熄灭。我们就是这一传递过程的一个队员。历史赋予 我们特定的一程,我们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接力棒,跟时间赛跑,直至跑完我们的这一段,再将接力棒传给 下一代。如何使我们这一段走得更光辉,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以下两大点:

第一:要有“为人师表、与人为善”的心态。

“为人师表”,这意味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育人必先正己,所以为人师表成 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同志给其母校(湖南师范)关于“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 词,就表达了这种意思。那么,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觉得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的作用及其巨大:首先,师爱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无论他是何种性格的,都可以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学生 对爱的渴望,有时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其次,师爱是产生“动情效应”的原动力。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 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效应一但形成,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尊重教师的劳动,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甚至会把教师视为父母般的亲人,真诚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配合教师更好 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师爱又是一种力量,它会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 生道路的转变,促使其成才。

我们有了这种师爱,就会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不以学生学习的成绩为喜厌的标尺;有了这种师爱,就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就不会埋怨学生的成绩,动 辄“师颜大怒”、厉声喝斥,甚至把学生逐出教室;有了这种师爱,就会主动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志向、性格和爱好,了解他们的欢乐、忧愁与困惑,以便进行有针对的关爱;有了这种师爱,就不会认为教育学生 仅是班主任的事,与任课教师无关。

如果说“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要求的话,那么“善待他人”则是对教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健 康心理素质和宽厚仁爱秉性的要求。这里的“善待他人”,指教师要以“平等、相容、互利”为原则,积极营造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教师与教师关系、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所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 际关系,是社会秩序稳定和进步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是建设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风的需要,是教师之间团结协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要有“勤勉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心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我们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们就有义务去尽其所能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但有了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忠诚,那么讲台将会给人以愉悦和享受。讲课是一种抒情,不管讲内容如何,都会染上讲课者的主观色彩和灵感的火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东西);讲课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讲课又是一种提高,是你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这一切都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整理和 升华;讲台是一所学校,久而久之你会变得渊博而高尚,你会找到自尊和自信,你会看到自身的价值和人 生的意义。要能够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就必须做到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做到 以下“四勤”:

一.勤于学习。当前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步步深入的时代。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勤于学习就成为我们教师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首要任务。我们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宏观的、和教与学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专业学科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丰厚自己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我们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化、全面化、系统化、合理化。除了以上知识外,还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参加校内外培训与教研、科研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学习。只有有了强烈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养水平,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二.勤于工作。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教师“勤于工作”,主要表现在一个“严”字上,即对工作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充分备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好课也可以做到,但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不容易了。所以,要想上好课,课前就得狠下功夫。课内科学施教。在教学中,除坚持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主动参与、基础能力并举、当堂反馈巩固等原则外,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展现学生们的个人风格。课后及时辅导。我们要建立“特困生”成长档案,利用有效时间对“特困生”进行诊断,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作业规范处理。对作业要尽力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三.勤于创造。生命本质的生存方式在于创造。同样,教师生命最本质的生存 方式也在于创造。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把握教材的能力、创造性运用教法的能力和创造性教学应变能力等三个方面:①创造性把握教材的能力,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能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②创造性运用教法的能力,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③创造性教学应变能力,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和条件的变化,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施教。

四.勤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善于深思、勤于探索的科研工作者。只有边研究、边教学、边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才能成为一位名教师。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才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真知,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燃烧得更有意义。

第二篇:2024河南省特岗真题

2024年河南省特岗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4年时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A.70 B.80 C.90 D.100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授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做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启发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A.直观性

B.自发性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元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

B.拓展型 C.基础型 D.实践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A.流畅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D.变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说理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20.对于不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行为改变的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C.系统脱敏法D.改变认知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小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规划》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时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共10分)

1.小刘以优异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才却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业道德的知识对小刘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被老师批评和处罚,上初中后她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级成立一个动物兴趣小组,让她当小组长,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哈偶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究活动懂得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坏习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0分)1.请结合实际谈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24年正好是90周年。【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时事政治。★★ 【错因分析】略。

2.B【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影响因素中的意义认识不清。3.A【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略。4.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认识不清。

5.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创造力的概念。★★★ 【错因分析】对创造力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6.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错因分析】对注意的品质理解不透彻。

7.B【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8.C【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过度学习。★★★★ 【错因分析】对过度学习的理解不透彻。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错因分析】略。

10.A【解析】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教学设计的概念。★★ 【错因分析】略。

11.A【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 【错因分析】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

12.B【解析】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学记》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错因分析】略。

13.D【解析】 H·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重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4.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等。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对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没有清晰认识。

15.C【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认知方式的种类。★★★ 【错因分析】认知方式的种类混淆。

16.A【解析】本题的解答属于典型的题支和题干有相符内容的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探究态度”和题支A项中的“研究型”一词意思相关,所以选项选A。这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出题人当然不能让选项和题干有完全相同的词语,于是这样“含蓄型”的便是大多数。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知识。★★ 【错因分析】略。

17.B【解析】定势是一种就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在心里学里,迁移一次的意思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命题立意】考察的是对迁移知识。★★★ 【错因分析】对迁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18.B【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命题立意】考察的是思维的特点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思维的特点理解不透彻。

19.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而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苍耳学会到的实践,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对德育方法的认识。★★ 【错因分析】略。20.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秘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但是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即可,所以选A。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错因分析】对各种治疗方法理解不透彻。

二、判断题

1.√【解析】根据我国2024年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2.√【解析】略。

3.×【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解析】略。

5.√【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8.√【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

10.×【解析】激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13.√【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4.√【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5.×【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2.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一)(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第三篇: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的()。

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

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

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变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2

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此外,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用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本大题20分。)

“今天你感到幸福吗?”……“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24年河南省特岗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l921年,所以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故选C。

2.B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提供了现实基础,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3 但是,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故选B。

3.A “活到老学到老”意即终身学习,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故选A。

4.D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故选D。

5.B 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故选B。

6.C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的广度就越小。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故选C。

7.B 模像直观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故选B。

8.C 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程度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故选C。

9.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故选C。

10.A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与设计是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故选A。

11.A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被情绪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会惊慌失措,畏缩不前。故选A。

12.B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拉,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灌输。这体现的是启发性教育原则。故选B。

13.D 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九种类型:言语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肢体——动觉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内省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以及存在智力(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故选D。

14.C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故选C。

15.C 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有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但却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故选C。

16.A 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该类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故选A。

17.B 由题中“更容易”可知,英语的学习对德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首先排除A、C两个选项。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而独创性是指不同于别人的思维,创新性地提出见解,题中所述即为独创性的表现。故选B。

19.D 首先排除A、B两项。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的教学方法;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教学方法。本题所述“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为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故选D。

20.A 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尊重,让当事人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可以自由做决定,可以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可以享受个人的权益并保护自己。而这正是题干中所述“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所缺乏的,A项正确。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故选A。

二、判断题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的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 5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3.×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

5.√

6.×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和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8.√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 知识、技能往往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比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慢。

10.×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

11.× 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获取间接经验。

12.√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问答法又叫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13.√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寻求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5.× 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6.√ 在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被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就被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等。

三、论述题

1.(1)教师应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受到自己意识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问”的权利,充分享有“读”的时间,充分享有“讲”的机会,充分享有“做”的过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及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教师应该把表扬、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她)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教师应该把竞争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

(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正确看待学生的思与行,重视对违纪学生的妥当处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一分为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批评时力求对事不对人,注意选择好的方式和时机,要努力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她)的批评和表扬都是出于真诚,出于对他(她)们的关心和爱护。对待违纪的学生,教师也要本着热爱、尊重,时刻想到他(她)们还是一个孩子,从而耐心地引导他(她)们认清错误和改正缺点,对待他(她)们要灵活机动、讲究策略,切不可简单粗暴。

(4)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教师的备课到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到因材施教、全面育人无不需要教师的机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把握好教育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5)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都会成为学生观察、注意、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2.(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学习规律等。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前,提供“不过河知道河宽,不爬树知道树高”的背景,让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等。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所需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所以对于简单的作业,教师要告诉学生谁都可以完成,而且都可以做对。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教师要告诉学生,作业有一定困难,需要认真坚持,并且进行一定的复习才能完成。以此来激发学生适当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利用作业、考试、上课问答、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哪些知识学懂了、哪些知识没有理解到位、哪些知识理解错误、哪些知识需要补充等。多表扬 8 学生,因为表扬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完后,教师对于考得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同时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即使考得不是很理想也要进行表扬;而对那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也要肯定他们的付出,要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取得进步的。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功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竞赛,比如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出解题的思路,哪些同学回答得最好,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的表现最棒等。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还要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或者使用的方法不当,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就会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结合所教课程,将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心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分析题

(一)(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模式,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的要求。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 9 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小明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

五、作文题

第四篇: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范文模版]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民主,诚信,法制 4.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5.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7.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8.“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9.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0.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2.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3.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1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5.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16.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18.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9.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0.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3.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5.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6.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7.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9.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10.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11.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12.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13.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14.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15.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1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17.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18.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19.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20.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

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

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八年

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良好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变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诚信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五、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24年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连续工作三个昼夜,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2岁。从教20年来,张伟同志

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常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同时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第五篇: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

1.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三、论述题

(一)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题

(一)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

“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选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