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阶段性总结

最新文章

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阶段性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阶段总结

赵庄小学

根据肥城市教育局教育教学改革有关精神,我校于近期对我校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进行总结,现将做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目标,从单个走向多元,从片面到全面系统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过程。根据现在条件及学校特点,因地制宜认真发掘,充分利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发实施。

1、人才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我们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活动,直接实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校本与课程的富矿,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学生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通过组织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教育。

2、硬件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我们美丽的校园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组织学生建设校园、保护校园、欣赏校园、描写校园,让学生们爱校园,发展与母校的情感,培养责任心。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校史展览管进行教育,利用升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品质道德教育,利用校园展示栏、展示牌、标语等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这些固定的“硬件”永久性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

3、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通过两个方面加强校本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由学校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4、内容简介,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凡是开设校本课程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5、认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会。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新途径。

2、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基本素质日臻完善,精神和思想自由充分生长。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处理好与其他两类课程的关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建议: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开发,更重要的是合作开发,包括校际合作、专家与学校合作、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领导与教师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区域跨距小、资源互补的学校,大可不必学校本位开发校本课程。校际之间合作可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又节省了时间和物力。

安驾庄镇赵庄小学

2024年10月

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阶段总结

赵庄小学

2024年10月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东 焦 小 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校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开办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我校的“创新生活教育,建树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更佳的条件。

2、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发展的平台,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三、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1、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校本课程应重点发展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为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学校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课程要以计划性、非学术性、兴趣性、学生个性为主,更重于过程和活动,多给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编写和审核校本课程中,应着重体现: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创新性、活动性、趣味性、民主性、选择性、灵活性等原则。校本课程不应过于“知识化、系统化”,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而应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实验性,探究性的活动和学习,不能太强求“正规划”,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也不一定先编教材,有时一个讲义也可以,不断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

四、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发展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

1.明确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都能有切实的提高;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特长,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新的特长。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2.落实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首先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将开发与实施的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优秀骨干教师身上。我校的付素红、张计英、张卫红、思品组、美术组承担了学校第一轮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尝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办学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成果展示,用以推动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六.我校开发与计划开发的主要校本课程目录: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校开发了《小学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并在各年级开设。

同时,针对我校的学校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在开发和计划开发的校本课程共分为三个系列:

艺术类:我们正在开发布贴画,手工折纸,刊头设计。对孩子进行美学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类:依托科学学科,进行科技小制作,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创作,体现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科教学类:我们计划开发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学习价值,另一方面也架起生活化思维和数学思维的桥梁。

国学传承类:我们让书法课和《弟子规》走进课堂,并丰富《弟子规》的学习方式,以“学好弟子规,走好人生路”为倡议,并创新《弟子规》的学习方式,把弟子规的内容融入到学校自编的课间操和校歌当中,让弟子规融入到孩子的意识和行动中去。

七、问题及对策:

1.主要问题:

(1)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2)教师的知识急待更新拓宽,缺乏掌控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3)个别学生主动学习不够,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的矛盾 2.解决方法:

(1)抓落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意识。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单一的陈旧认识。多组织各类培训,使教师首先接受校本课程的理念,在心里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2)促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把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

(3)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专家的理念要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校和老师,校领导要全力支持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教师要克服惰性,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发掘自身的特点,努力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建构能力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

(4)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尝试。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东 焦 小 学

2024年12月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立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的组织协调小组,负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设立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执行实施小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二、以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科学安排,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流程 1.开发流程即:调查→申报→审核→培训→实施→督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而后提交《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学校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引导他们逐渐胜任课程的开发工作,最后,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2.实施流程即:选课→排课→上课→考核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周五第七八节(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四、安排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1.《校史在我心中,光荣伴我成长》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计10课时。学习形式:讲座,参观学校校史馆。授课教师:饶文福老师。

2.《趣味数学游戏及其原理》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巧燕老师。

3.《中学生心理健康》

对象:高二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一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钟建芳老师

4.《生活处处有语文》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张小茹老师。

5.《中学化学基本思维方法》 对象:高二年段理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地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伟老师。

6.《论语与人生》

对象:高二年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三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林建平老师

7.《闽南文化概述》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陈汉馫老师。

8.《航天与物理》、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骆炎平老师。

五.落实管理,加强监控,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 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

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可靠结论。

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

我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发展性教育评价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四、初步的成果与反思

1、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完善了课程框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师敢于打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3、通过校本课的实施,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空间,审美意识,健康体魄得以提升。

4、通过校本课的实施打造了学校品牌,我校学生的文学水平与绘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生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发展,体现办学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困惑。

1、现有校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培训有待加强,人员压力比较大。

2、由于任课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不均衡,还不能达到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所喜爱的科目,还存在“紧笼”的现象。

3、学校现有课程编排受限制,校本教材课节与常规市、区要求开齐的科目冲突,没有时间专门安排校本课,只能兼开。

4、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现任科目增大的负担,有的教师身担5――六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负担重。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克服一切困难,边反思边补充,要有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踏实的工作,去积累、去丰富、去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切空间

第四篇:洛江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政策指导 理念重建 过程跟踪 特色呈现

-------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回顾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它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酝酿准备阶段研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之一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此,我区也紧锣密鼓筹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下面把这几年我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情况做如下回顾:

随着我区2024年介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区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使得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打下基础。

一、政策指导,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此,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稿)》的通知,其中包括洛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稿)、洛江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洛江区校本课程申报评审书,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管理、审批与评估等都做了一些指导性的规定和要求,以此指导学校顺利开发 校本课程。

二、理念重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开发主体有明确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宗旨,才不会导致开发过程的“盲动”甚至做“无用功”。我们通过举办校本课程开发现场研讨会,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县区学习他校、他人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由点及面、加强指导的策略,促进学校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正确的办学宗旨,形成规范的开发方法。

三、过程跟踪,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服务。在学校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对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利用,对学校课程的重新设臵,对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进行跟踪和指导。

四、特色呈现

我区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早,实施面广。全区各中小学从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都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大部分中小学已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始在学生中实施,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与学生实际结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开发校本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我区很多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校本课题的主题,如:奕聪中学的《青春期的性教育》、《田径运动队训练方案》、《合唱中的科学发声》;十一中学的《书法艺术欣赏》、《生活中的化学》;虹山中学的《 电子制作》;敬德中心小学开发了《花样跳绳》;柏山小学开发了《手抄报制作》;罗溪翁山小学根据儿童发展实际,开发了《跳 绳》、《竖笛进课堂》;敬德中心小学开发了《花样跳绳》;世壁小学开发了《书法》;奕聪小学开发了《南音伴我行》;柏山小学开发了《手抄报制作》;双阳中心小学的《快乐小足球》等。

双阳中心小学的“小足球”项目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足球队几年来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1997、1998、1999、2024、2024年学校五次参加泉州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均获得第一名;2024年获省首届“五人制”小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2024获得亚军。泉州有线电视二台《长街深巷》栏目、泉州有线电视台《泉州湾》栏目曾到学校进行采访,对足球队的训练及生活情况作了报道;2024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足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泉州市少年儿童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24年,被评为泉州市(小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2、与当地社会结合

我区中小学开发了许多与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如双阳中学的《印尼风情》;奕聪中学的《罗溪旅游》;罗溪中心小学的《可爱的家乡—罗溪》;虹山中心小学的《家乡的语言--泉州话》;奕聪小学《南音伴我行》;河市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霞溪小学《闽南文化进校园》;万安中心小学的《洛阳桥导游》等。

3、与综合实践结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区中小学注重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给校本课程赋予更多的活力。如马甲中心小学的《我是小导游》;霞溪小学的关爱务工子弟《闽南文化 进校园》;新告小学的《生态环境与植物》;万安中心小学的《洛阳桥导游》;泉州十一中的《泉州英文导游》、《泉州经济》、《中学生与投资理财》、《城乡规划》等。

马甲中心小学的《我是小导游》课程,把仙公山旅游区作为小导游培养的基地,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基地了解仙公山,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带给家乡人民的繁荣和幸福,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激起他们进行当好导游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开展摄影比赛、导游词征文、讲古比赛。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更好的去保护美。另外,学校还成立一支导游志愿者,利用节假日黄金周时间义务到仙公山为游客当导游。

4、与德育工作结合

国家把课程开发权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有机会通过课程建设来开展德育工作,来解决德育如何与学校、学生实际结合的问题,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区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开发了德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如罗溪中心小学的《可爱的家乡——罗溪》;虹山中心小学的《家乡的语言--泉州话》;奕聪小学的《南音伴我行》;河市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奕聪中学的《中学生礼仪常规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中学的《推广普通话校本读物》、《论语——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数学史选讲》、《魅力泉州》等

奕聪中学的《中学生礼仪常规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增强中学生自我的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 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目标,明确作为子女、学生和公民角色的责任与规范,强化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

5、与教育科研结合

校本课程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我区中小学十分注重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如双阳中心小学的《快乐小足球》课程与区级课题《以小足球为支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河市中心小学的中心小学的《河市,养我的热土》与其国家级科研课题《生命化教育》相结合等。课程与课题相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使学校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几年来我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开放的个性发展的新天地,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贯彻张扬和发展,同时也为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教师的自主成长。校本课程开发已经迈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进取,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开创校本课程开发的美好天地。

第五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一)何谓“校本” ?

可以理解为以校为本或学校为本。有三层含义:为了学校:为了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二)何谓课程?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包括制度的和非制度的)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今天所说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的。形象地讲,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它也叫做“路程”,或者叫“学程”。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与管理。

课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如从形式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从层次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内容包括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如项目课程、经验课程、技能课程等。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类型:

1、显性校本课程与隐性校本课程

2、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

3、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部分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

几个相关概念:

1、“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泛指在学校里实施与开发的所有课程。而校本课程仅是指狭义的学校的课程,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课程里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言之,学校课程指向课程管理的主体,校本课程则是指向课程的形态。

2、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为规范和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平台;原来的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如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而有些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加以改造、规范和发展。重要的是应该把“课”“学科”意识提升到“课程”意识,使课程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局限于活动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学科课程或者其他类型课程都可以纳入进来。

3、“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活动课程;而校本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它们有不同的开发与决策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与设计过程。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

一是看课程权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二是看设计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三是看设计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实际开发、设计的。

4、“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

相同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同属于学校课程。

不同点: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是选修课程,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是必修课程。

5、“校本课程”与自编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教材,但要尽量限制),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

总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应于三种课程,有三种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有优劣,把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不同层次课程开发的优势,扬长避短,将有利于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国家课程是统一性、规范性,校本课程是个性、差异性灵活性,二者是互补的。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基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即育人的需要,这是主要原因。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宗旨,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设置和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教师发展或是学校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

从学校课程看,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学生共性发展的必修课程,包括:国家课程的活化,即如何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即如何将地方课程整合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这是体现国家教育愿景和地方教育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是必修的。第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即:满足学生个性兴趣需要的多元化、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体现学校教育愿景,是个性化。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的是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首要的一步是做好需求评估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这一步,课程开发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化”的根本原因。

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即促教的需要,这也是重要原因。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智慧,提高课程创生力,实现从“教学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的转型。这种课程创生力,不仅体现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主要工作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也是教师课程创生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发掘教师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并将这一资源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内外两种途径,其中,内部途径是内生力量,是最有效的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最有力的内部途径,也是实现每一个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捷径。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提出的“结合学校优势”这一要求的体现,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必然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前提。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提高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能力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即:兴校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使学校课程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征,学校特色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或者说是自然结果;特色学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三、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自行选择能够使其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针对本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导向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保证三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二)发展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整合。从作为课程要素的课程资源来看,不管哪类学校,其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四)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独创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选择,以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

(六)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即:开发什么。校本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以下选题供参考:

1、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等方面。

2、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自然地理、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电子技术、劳动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等。

3、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包括美学、中国文化、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与阅读、民风民俗、礼仪、宗教、法制教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文化等。

4、生活艺术系列: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烹饪、刺绣、编织、剪纸、花卉种植、泥塑、手工、表演、家政服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营销模拟、应用医学等。

5、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健康保健、卫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人际交往等。

6、职业技能系列: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内容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美术类、服装类、建筑类、普通话、实用写作、市场营销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一)选用。课程选用是教师从国家、地方或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课程资源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直接选为教材。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或学校课程的开发成果。

(二)改编。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进行重组,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1、课程改编。即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它也包括引进国外课程进行本土化改造。课程改编一般涉及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

2、课程整合。即按照某个重要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课程。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

3、课程补充。即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还可以是适宜的拓展。

(三)自编。自编是教师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即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开发一门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在这部分中要特别注意:

1、将教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把有特色的课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

2、把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地方文化课,让孩子们感受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弘扬传统文化。

3、把教师的经验特长转化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将教师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转化为校本课程。

4、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已有的明确办学理念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5、把选修活动课转化为校本课程。充分借鉴学校开设选修课与活动课的经验,在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化改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6、将校园活动转化为校本课程。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进行系列化开发与目标化整理,就能顺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即:开发路径。主要包括:成立组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申报与审定——课程推介与选课。

1、需求评估。教师自行或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一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具有直接导向性。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是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2、确定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结构,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自身开发能力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确定自己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3、编制《课程纲要》。在申报课程前,教师需编制《课程纲要》,即教师自己对改门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课时安排上,一项学习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也可是几节课,可以是一周一节,也可是隔周一节,还可以是一个半天的时间学习活动。

4、课程申报、审定和推介。教师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自己的特长申报课程,申报课程时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同时提交已编制好的《课程纲要》或《课程实施方案》。教科室组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由教导处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供学生进行选课。

四、如何实施校本课程?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委员会一般由校长、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及相配套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等。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审定,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

2、课程实施。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如果选择的学生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设置校本课程,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小学、初中每周至少1-2课时,并一定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

主要包括:时间、内容、教师、场地等,主要形式就是选课走读。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充分体现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关于教学内容问题。校本课程可编写教师用书或讲义,原则上不编写教材,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3、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记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有激励功能。

学校要发挥校本课程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考核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考核评价一般不采用考试的方式,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背景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小学、初中采取等级加评语,高中采取学分加评语的方式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纳入学生档案管理之中。

4、教材管理。校本课程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但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学校要量力而行,不提倡印制精美校本教材。任课教师的《课程纲要》和教案是最好的校本教材。

教师层面的课程方案 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 教学材料 课程性质 学习时间 参加对象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陈述

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

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