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浅谈高校会计制度准则的改革

最新文章

第一篇:浅谈高校会计制度准则的改革

浅谈高校会计制度准则的改革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历程

班级:姓名:学号:

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事业单位有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它们所属的行业或者部门不尽相同,各自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也存在差异,但是它们都具有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及不具有社会生产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国有事业单位会计,非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称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1998年之前,事业单位会计没有自成体系。与行政单位共同执行《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差别逐渐显现出来: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相比,可以从市场中取得收入而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用以发展所需。这也就有必要建立新的、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1988年9月颁发《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自1998年1月1日以来,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24年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

2024年1月1日实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此次改革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概念基础和框架将初步建立,对于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会计制度的介绍

第一:为了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高等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三、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财务部根据政务院颁发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制定和颁发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50年12月1日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决算制度、预算审核、投资的施工计划和货币管理的决定》,这是我国高校最初执行的会计制度。在1954、1958、1965.1982年,财政部根据国家形式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制度进行了局部的修行。1988年12月,国家教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专门制定了并颁布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但其存在着极大的缺陷。1998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试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高等独立院校而言,执行在我国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

四、旧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

(一)收付实现制具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高校学生欠缴的学费不作反映。少计了学校资产;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另外,单位发生的应付贷款、债务利息等此类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债务未进行账务处理。这些“隐藏”的债务,容易夸大学校可支配的财务资源,造成虚假的平衡现象,给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其次,不能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和工作绩效。因此,按收付实现制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科学地提供资金运动情况和业务运作情况,不利于业绩考核。

(二)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

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未设置接受投资方面的总账或明细账会计科目,导致外单位投入本单位的资本无法在本单位账簿上真实完整地记录、核算和反映。

(三)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这种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仅使高校的净资产反映不真实,而且使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数据不准确。

基建资金单独核算,造成建造与使用脱节。由于正在建造的项目价值不在学校财务反映,只有到办理竣工验收交接手续后方可登记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因验收、交接等原因,经常发生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有的已经开始使用,但学校财务账上没有固定资产的记录,甚至出现多年不入账的情况,使高校的固定资产账目不真实,造成学校财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四)高校财务报表体系不完整

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一直以来。高校基本建设报表与日常教育事业支出报表各自报送,单向“汇报”,互不干涉。随着高校扩招与基本建设规模扩大,高校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不争事实。在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机制下,基建报表与高校财务报表仍单独上报而不加以合并,必将导致高校的借款资金来源与去向、基本建设等情况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得以真实反映。

五、新制度的重大变化

1.新增了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按净值反映;3.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4.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行政支出、后勤支出、后勤收入等科目;5.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6.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并相应重新设计表中项目构成(如取消了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高校的会计信息。7.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改变了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指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奖励支出、赞助支出等则偏向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偿债能力、债务风险以及项目运行成本等。

六、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未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我国高等学校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国家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入,实际上,收付实现制就成为高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核算影响学校领导的决策基础。不进行成本核算,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高等学校会计工作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足,影响学校领导的决策。

2.对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利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学校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资产,很多学校在固有资产的使用上不顾成本和使用效率,甚至在购置固有资产之后,忽视清查和管理,造成重复购置学校固有资产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

3.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

在旧的会计制度下,许多高校的资金使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的刚度不强;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执行预算,或预算调整项目较多;资金使用过程中忽视了对成本和使用效益的关注。(二)实施建议

1.完善高校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高校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2.应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新制度中未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造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取决于各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容易造成人为调节成本,导致高校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可比。

3.设置了“累计折旧”,但在操作上尚需细化,高校固定资产金额庞大,提取折旧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按总分类提取折旧,即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又不增加管理成本。

4.加强高等学校资金的合理使用。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执行预算,随意性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的资金使用处于混乱状态,不利于学校高等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会给国家对学校的投入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核算的管理,合理使用经费,尽最大限度的节约学校开支。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历史与变革》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2024.4.12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变迁及思考》 论文网 2024.7.22 3.《高校会计制度发展》 新晨范文 2024年

4.《会计制度相关—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及教育成本核算》 无忧论文网 2024.7.22 5.《关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一论文网 2024.8.22 6.《浅析对高等独立学院执行民间非营利会计制度》 第二教育资源网 2024.7.6 7.白海泉、邓立华:《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财会通讯网 2024.3.28 8.朱爱丽、贾天银、陈长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变化及影响》 财会通讯 2024.3.15 9.康智云:《论新会计制度对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2024.7.4 10.王琼:《新高校会计制度分析及实施建议》 会计月刊 2024年23期

第二篇: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 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现 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核算基础、明确定 位会计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 1998 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 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 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 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 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 革,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 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之内的现金流 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 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 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 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 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 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 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 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 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 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 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 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 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

。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 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 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 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 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 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 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 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1.转变核算基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 16 条规定: “事 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 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 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 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 息。而且,“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 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 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 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 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 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 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 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 支的目的。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 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 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 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 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 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 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 内容

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 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 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 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 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 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 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 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 科学的判断。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 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 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 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 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参考文献: [1]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j].工 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03).[2]谈芝祥.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改进措施[j].决 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24(08).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范文模版)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专业:会计(98)学号: 0951805姓名: 屠春花 评分: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目前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会计制度也越来越和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在很多方面已凸显出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应措施。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事业单位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反映出的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因此,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不确定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问题。我国事业单位按资金管理方式划分:财政全额拨款制、差额拨款制和自收自支制三种形式。对于财政全额拨款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基本上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然而对于差额拨款制和自收自支制这两种事业单位会计,有的归属于预算会计,有的归属企业会计。即使同一事业单位会计,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职业习惯不同,选择的会计归属也不同。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不确定,不利于会计使用者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评价、影响了事业单位间的可比性。

2、固定资产的制度规定存在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同时核算,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虚增资产及净资产的问题。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基金并未随着其价值的转移或消耗而作增减变化,不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也无法为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依据。

3、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 支出= 负债+ 净资产+ 收入”的平衡原理,它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而且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分析。另外,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特别是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致使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不能了解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情况。

三、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措施

l、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应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深化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具体说,对于继续需要依靠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而言,将继续使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断使其完善。而对于进一步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来说,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一些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将不再适用,代替它们的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些一般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2、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

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不同的资金管理方式导致采取不同的会计体系,使得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比较,而且使得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的选择自由度过大,进而会侵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要问题是要明确事业单位的归属问题,具体适用于企业会计体系还是预算会计体系,明确了其归属问题,再按照相应的会计体系进行核算,以体现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3、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等。

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原则,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根据基本原则如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收支状况。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各要素的确定、计量和记录;改善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例如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补充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并适当地加入报表附注说明,以便充分披露事业单位的财务等各方面的状况。

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突出中国特色。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将来必会有相当多的非营利性组织特别是事业单位进入国际领域,寻求国际市场。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可以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完善。同时,我国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除了要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成熟的会计准则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应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相互协调的道路。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作为反映、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 也需要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完善。本文就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改进与完善建议, 以期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更及时。

【参考文献】

[1] 陈共德.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刻不容缓[J].《中国总会计师》,2024.23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4]汪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24.9,86-88.[5]李定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美比较[ J ].

第四篇:高校财政改革

浅议高校财政收支制度改革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教界进行了两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一是管理体制改革;二是高校扩招。高校财政改革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本文以财政收支制度改革为角度,就改革内容,影响,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深化进行了浅要论述。

关键词:高校财政收支改革

近年来,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而高校财政管理弊端日益呈现,高校财政收支改革应时展开,下面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要论述:

一、改革内容

1.收缴管理改革

部属高校的资金收入可以分为非税收入和应税收入两个部分。目前,非税收入上缴财政的方式是通过应缴财政专户全额上缴,财政返还高校非税收入的方式是原数下拨资金至高校的银行存款账户。应税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暂时不上缴财政。2024年1月10日,教育部财务司下发的《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财政部为部属高校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用于收缴包括学费、住宿费、考试费和培训费等非税收入,并实行日终零余额管理《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第二条、第三条„„该《暂行办法》的出台是部属高校财政资金收缴改革的重要标志,目的是对这部分资金从取得到划入国库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监控。《暂行办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收缴环节的减少简化,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有利于避免“乱收费”和截留、坐支应缴未缴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

2.支出管理改革

2024年7月17日,根据《财政部关于确认2024年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范围的通知》(财库[2024]41号)的要求,明确指出教育部和所属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华东)2024年财政性资金,除了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按原渠道支付部分外,其余全部实行财政授权支付。2024年7月1日,部属高校的国家财政性预算内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管理。部属高校财政资金支出改革经过初步试点直至全面推行,已将财政实拨的全部资金改为额度控制,取消了部属高校财政实拨资金形成的现金流入。这种集中支付制度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

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在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直接支付受到严格的控制,财政授权支付也要编制用款计划,按计划下拨用款额度,用款的随意性受到了严格的约束。支出管理改革避免了资金分散拨付形成的大量资金滞留在部属高校的局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从制度上减少腐败发生的诱因。

二、改革影响分析

1.现金管理职责逐渐弱化

改革后,部属高校的中央教育经费拨款支付方式由实拨资金全部改为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

从收入角度来看,2024—2024年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资金来源结构说明,属于非税收入主要内容的学费和杂费一项在总收入中占比逐年递增,如果《暂行办法》开始执行,也将减少部属高校范围内这部分非税收入对应的现金流入量。

为了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非税收入收缴之后需要及时返还。目前非税收入上缴财政的方式是通过应缴财政专户全额上缴,财政返还高校非税收入的方式是原数下拨资金至高校的银行存款账户。按照《暂行办法》,非税收入上缴改为零余额实时管理方式,返还方式虽未确定,但将来也有可能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进行额度下拨。如此一来,也将减少这部分非税收入对应的现金流出量。

2.支出控制力度逐渐加强

(1)财政部对拨款所需预算指标的控制原则是: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根据部门预算的管理要求,每一条预算指标都应做如下三方面的区分:按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款、类、项、目的支出功能分类;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实拨资金分类;金额的确定按部门预算批复前、部门预算批复后分类。从2024年起,预算指标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新科目执行。预算指标进一步细化,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

(2)在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环节,预算单位必须提出申请,连同相关材料报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签署意见,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汇总后报送财政部。财政部最后审核通过后,签发财政直接支付指令。在财政资金授权支付环节,预算单位在额度内下达支付指令,财政监察专员办实时监控资金使用量和资金流向,代理银行审核支付令的金额是否在相应预算科目的用款额度范围内。在年终结余资金

管理环节,财政部于年末将直接支付计划注销,代理银行将授权支付额度注销,下分月按比例恢复下达计划或额度。

三、改革实践问题分析

1.改革制度与其他制度相容性有待协调

(1)高校会计核算面临双重要求。在实践工作中,高校会计核算既要满足改革的要求,又要满足两个制度的规定。跨特殊业务一旦发生(比如:利用学校自有资金和财政资金合资购置了一项固定资产,第二年因质量问题需要退回),会涉及两个会计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和预算额度的调整,还涉及相应款项的退回和支付额度的冲正。对于此类业务如何在符合双重要求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操作,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

(2)预算管理体制本身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国家预算管理还属于粗放型。加上预算科目设置不够合理,预算准备的时间不充分,预算审批的质量不高。学校内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准备资料不详细,造成预算执行随意性很大,为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隐患。

(3)部属高校向二级核算单位进行资金划转存在障碍。首先,按照财政有关规定:“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不得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目前,在某些部属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或后勤集团仍然属于二级核算单位,其收支须纳入学校统一预算。按照上述规定既然不得由零余额账户划转,高校只能动用自有资金向这些单位进行划转用于支付服务报酬或维持二级核算单位的正常运转。其次,目前部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参差不齐,有些部属高校的后勤集团已经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但其账户户名仍为高校名称,高校在购买后勤集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时,若运用零余额划转相应资金,表面上则会显示为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对于这一做法是否合规,目前尚无政策性文件确定。再次,《暂行办法》实施之后,财政收支管理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于运用自有资金向二级核算单位进行商品和劳务的对价给付或政策性补贴发放的部属高校,如果上缴财政的非税收入采用额度返还方式且上述规定不加细化或调整,高校的自有资金则有可能规模缩减,或者出现高校不得已通过零余额账户向其他社会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弊端是,一方面后勤部门为高校提供具有质量保证和售后支持的商品或服务的途径有可能受到阻碍,高

校后勤部门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提高了高校向社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

2.收支改革制度本身有待完善

(1)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的额度拨付方式没有完全实现。目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部属高校的实际工作中,授权支付比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直接支付的资金相对很少,发生笔数也非常少。

(2)财政授权额度到账不及时。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年初:一是新用款计划批复晚,造成财政授权额度下达晚;二是上年结余额度返回时间也较晚。代理银行的财政授权额度从总行传递到底层业务支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3)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偏晚,形成归还垫款的现象。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高校的专项支出计划下达比较晚,致使预算、用款额度的下达也相对迟缓。为了不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的连续性、工期等,在额度未到的情况下,实际上许多专项在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款项到位之前已经开始实施,由此产生了财政资金的归垫问题。

(4)支付结算和拨款手续繁杂,支付结算手段不能完全满足改革的需要。在进行日常国库集中支付的授权支付的操作中,会计人员每办理一笔授权支付业务都要明确该笔业务的类、款、项分类,准确填写12位码的授权支付令。拨款手续和财政直接支付的手续比授权支付更加复杂。

(5)《暂行办法》有待在讨论和实践中加以完善。按照现稿《暂行办法》的规定,非税收入上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作量大幅增加的现象,需要部属高校和代理银行适应和磨合。此外,目前某些部属高校的贷款本息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上缴后本息偿还的资金来源和及时性也需明确。

四、改革要如何深化

1.提高对收支改革的认识

首先要认清财政性资金的性质,其次就是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预算管理。

2.完善收支改革制度

加强国库直接支付方式的主导地位。实行工资统发将使国库直接支付的资金比例超过授权支付,这将正确体现改革的管理方向,促进高校工资数据更加透明,便于各方面的监督、检查;有助于加强人员编制管理,统一工资发放内容和标准,监控发放数据避免超标准发放,保障了不同单位间的待遇公平,可以遏制部门和单位“三乱”现象。实现工资统发可以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支出业务,加大对预算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有助于消灭“小金库”等腐败现象。海南大学等地方院校已经实行了工资统发,部属高校也已基本具备推广条件,在部属高校实行工资统发,将使收支改革走向深入。

(2)建立预拨和快速追加等制度。财政资金归垫问题产生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可以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有预算计划的,也就是说只有预算内的项目支出才会导致财政资金的归垫问题的发生。

(3)通过建立安全高效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监控体系,实现监督、控制自动化等功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对于具体工作的再认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合并各类工作流程。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辅助管理工具,科学的设置关键控制点,建立财、库、银、校一体化的安全准确的快速网络软件系统,推进无纸化办公,达到节约资源,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

(4)建立完善的反馈和指导体系。

3.积极配合收支改革

在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多渠道提高财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五、高教财政改革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要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必须界定高校的哪些事务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哪些是政府不应该承担的;还需要改革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模式,要逐步建立起高校质量评估机制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拨款,科学设定相应的政策参数,增强拨款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减少资金浪费现象。此外,政府还要处理好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关系。

总而言之,政府要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处理与高校的关系上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减少“越位”和“缺位”现象,构建和谐的政校关系。

第二,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事务上的支出责任划分

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多数事务可以划归地方管理,由地方负责。

如高等学校的日常经费应该由地方财政保证,中央该下放就一定要彻底放给地方,以增强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当然,同时也要给予地方必要的财力支持,以避免高校发展失衡。具体而言,省级政府的责任是统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承担省属高校的经费供给。对中央财政来说,进行宏观调控十分重要。中央财政应该主要平衡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能力的差距,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以及补偿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非重点高校以及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资助力度,使公共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

第三,教育中介组织的建设与完善

一个完备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政府、高等学校以及中介组织,后者主要从事教育评估、教育认证、教育考试、教育咨询、教育信息、人才交流和教育事务代理等活动,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张五常著,《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

(2)编委会编著,《最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高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建设实务全书》,2024。

(3)刘志强著,《学校资产管理实务手册》,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24。

(4)些许资料来源于。

第五篇:高校新会计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摘 要】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制定,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实践证明,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设计无法赶上高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新会计制度存在会计核算规定上的缺陷和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衔接上的缺陷,为使新会计制度能更好地贯彻执行,笔者提出从合理使用权责发生制、增加必要的会计科目、明确“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加强财务管理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高校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学校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在校生人数和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日益复杂。办学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多,会计核算要求明晰权责,以资产为中心核算内容,而高校会计制度本身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以资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会计制度体系,1998年颁布的高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实核算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加强会计核算、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2024年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制定,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是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收入支出实行统一管理,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由单一的收付实现制改为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记帐方法由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摊销;明确基建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全面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系统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简化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实践证明,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设计无法赶上高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新会计制度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二、高校新会计制度的缺陷

通过具体操作,笔者发现高校新会计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规定上的缺陷;二是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衔接上的缺陷。

(一)会计核算规定上的缺陷

会计核算规定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不能反应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新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以体现其价值转移过程,但是没有规定要计提减值准备,那么会计报表是按历史成本反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知晓该项资产会计期末的真实价值,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又如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由于现今社会信用缺失,坏账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坏账损失一旦确认,在报表中列报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就大于实际价值。这样便造成财务计划难以对各项费用支出作出准确合理的预算,教育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上级部门决策和管理,人为降低高校办学成本的数据。

2.大额支出采用一次性摊销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配比原则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购建固定资产支出、购买无形资产支出、工程贷款利息支出等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采用一次性摊销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新制度规定: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1]。笔者认为该核算有如下问题:第一、“固定资产”和相关支出科目同时记账,而且还要计提折旧,有重复记账嫌疑。第二、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1 年且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受益期涉及多个会计期间,而支出计入付款当期,明显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目前,很多高校通过多渠道筹资、适度举债等方式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如通过银行贷款购建或更新改造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将利息费用直接列入“其他支出――利息支出”科目,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息一般是按季支付的,导致有些月份利息支出多,有些月份没有利息支出。从会计核算上看,违反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3.个别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够清晰明了。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7条规定:“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在新会计制度中,“4501其他收入”科目核算高等学校除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5401其他支出”科目核算高等学校除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现金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失、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不难看出,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分别在“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科目核算。还有对外投资产生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众所周知,对外投资也有可能产生损失,而制度上没有作规定。

我国2024年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2至第17条针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6个原则性要求:真实可靠、全面、及时、可比、相关、清晰明了。笔者认为,上述利息收入、支出和投资收益、损失的会计核算科目,不太符合会计信息质量“清晰明了”的要求。

(二)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衔接上的缺陷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财务制度)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来制定并体现高校业务的特点。而高校会计制度的制定应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协调。现实情况是:

1.“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不明确。

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可以提取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助基金等,但财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专用基金提取的比例,这说明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困惑,不便于实务操作。

2.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科目不匹配。

财务制度规定:事业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事业支出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新会计制度将“事业收入”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个一级会计科目。“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五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会计核算本来既要进行总分类核算,又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两个收入科目与五个支出科目没有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将其提升为一级科目完全没必要,作为“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的二级科目应该更合适。

3.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的不利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从整体上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但是,从高校角度看,国库集中支付有其不足:第一、报账滞后。会计准则规定会计采用公历日期,即从每年的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而预算要到四五月份才能审批下来,前三个月报账就成问题,导致一些时段无法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资金使用自主权小了,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需要看高校的资金实力,影响了作为个体的高校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高校新会计制度的途径

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会计制度设计永远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会计存在缺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为方便各单位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建议财政部、教育部对高校新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把各单位提出的主要问题加以整理、分析,吸收企业会计制度的成功经验,通过进一步修改,弥补现行制度的缺陷。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对新制度加以修订完善:

(一)合理使用权责发生制

在会计制度的设计上,适度吸收和引进企业会计理论,合理使用权责发生制,促使高校会计核算更加体现成本效益、明晰权责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可考虑对事业收支和经营收支的会计核算均采用权责发生制,按期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购建、研发而发生的大额支出在受益期内进行摊销,使整个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收入相配比,一方面可以克服一次性分摊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成本费用,便于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对高校的生均培养成本进行分析评价。

或者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作出详细规定,如涉及办学成本、工程成本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各高校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二)增加必要的会计科目

在引进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上,应对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进行必要地补充,以满足现行现实核算的需要。

1.为真实反映资产的有关会计信息,可考虑参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增设“减值准备”科目。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长期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在建工程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一方面可以及时反映资产在会计期末的实际价值,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趋于一致;另一方面也能较完整地反映出高校在从事教育活动中的成本和费用。

2.增加“投资收益”科目,使高校对外投资的效益一目了然。

财务制度第四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如果增加“投资收益”科目,并按投资项目来进行明细核算,高校对外投资的效益从会计科目上看便一目了然。

3.增加“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两个科目。理由有两个:其一,从会计科目就可以知晓其核算内容,符合会计信息质量“清晰明了”的要求。其二,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通过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4.增加“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科目,将“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个科目作为“事业收入”下的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五个科目作为“事业支出”下的二级科目进行核算。使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的核算更清晰,便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三)明确“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

财务制度第三十七条规定:“专用基金包括:

1、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2、学生奖助基金,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列支,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的资金。

3、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的其他专用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提取”,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应该明确。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由于会计制度缺陷,导致会计报告无法反映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管理部门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据此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运作,学校财务部门不太重视成本核算。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为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任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确立与运用经济决策制约权。第二,建立民主决策制度。第三,注重决策的科学论证与可行性研究。第四,注意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4]林都郁.浅探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就业与保障 2024(11)25-26.[5]郎凤云.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平原大学学报2024(4):22-23.[6]侯善卿,朱艳.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实务探讨 2024(67):115-116.作者简介:

汤玉辉:(1965―),女,湖南益阳人,本科,湖南城市学院会计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