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24年1月18日
活动地点:电子备课室。
主持人:郑跃东
参加人:初中部语文教师
活动程序。
(一)教研组长谈话:
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基本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现重复、机械地抄写、内容单一等现象,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以上情况,今天我们再来研讨一下“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二)李小军老师: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谈到作业,我们当老师的话题很多,因为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更倡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从教研组长通知了本次活动主题以后,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语文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设计方面的资料,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1、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置预习作业。让预习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
(三)教研组长过渡:
过渡: 李 老师带来的信息真好,下面就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四)各组员进行案例交流。
1、王老师发言。(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会预习,只要布置预习课文,学生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认读,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作业的落实,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预习作业纸。(出示投影:学生的预习作业纸)。
我把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读、查、思、记。
①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②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白杨礼赞》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④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
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
2、李建国老师补充发言,也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我认为预习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完成,还要注意预习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可以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质疑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字词、句、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
4)查阅资料。(怎样查资料?)
3、殷老师补充发言。
王 老师精巧、系统的作业纸设计,李校长结合农村孩子搜集资料的方法介绍,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关于语文作业的预习,我补充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请大家看我班学生的语文书(投影仪出示),每本书上都留下了学生预习课文的痕迹:
1).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标识出来。{怎样解决?}
3).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懂的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问号就可以了,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家对他预习作业提出置疑,殷 老师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
(组长小结上述发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最敏感的话题,殷 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能考虑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预习作业至关重要.)
4、张敏慧老师发言。
王组长和李校长分别从自主设计作业方面和自主选择设计作业方面谈了自己课外拓展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他们作业设计的共同点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特色性的课外拓展作业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给不同个性的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凸显学生的个性。
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除了以上两种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外,还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外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初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后设计调查家乡变化的课外拓展作业,从村容村貌、娱乐设施、道路、交通工具、住房、家电、家具、衣着、饮食、人的精神面貌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我要求学生通过访问,调查等形式。此项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符合了作业设计的发展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强学生实践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一)申报阶段(2024年6月—9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计划和申报表,申报课题。
(二)准备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3月)
1.课题组成员利用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等时间,进行新课程改革和有关作业设计与布置、批改与评价等理论文献的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提高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技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了学习笔记,定期交流。这样,绝大部分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把“以学生为本”根植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课题启动初期,课题组对全校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分层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各年级段的学生的作业现状和学生们对作业的看法及完成情况,撰写题为《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3.2024年3月,课题正式开题。
(三)实施阶段:(2024年4月~2024年3月)1.认真分析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各层次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形成最优资源互补组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2.努力钻研教材,设计个性作业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生搬照抄,而是要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分层作业,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鼓励了小组之间互相命题,让学生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3.进行课例研讨,实现同伴互助 作业设计与评价不能是纸上谈兵。为了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和课例研讨,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进行课堂展示,然后由负责人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和案例研讨,主备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以提高,作业效果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从而提高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这种同伴互助式的教研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杜绝了低效作业的出现。4.作业设计评比,推进深入研究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学校组织了作业设计评比活动,以期达到整体推动。评比中涌现出一大批实用有新意的作业设计:有深化对课文理解,发展想象力的改写作业;有针对预习提出重点,明确要求,鼓励学生质疑的预习作业;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放性作业;还有多样化的拓展作业、综合性的积累作业,使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的生活化作业……评比活动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成长。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业评比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5.总结研究经验,提升理论成果
课题组成员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交流实验信息,收集精品个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及时总结经验,进行交流,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四)总结阶段(2024年4月—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其实关于中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就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本课题自申请之日起,课题组成员情绪高涨,就积极的展开了研究。我撰写的《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在沧州市2024年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获得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国家级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马云英老师的《新课改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赵立恒老师的《谈作业的评价策略》分别刊载在《中小学教育》2024年第一期、第七期上。我本人因为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被青县教育局授予“科研型教师”荣誉称号。另外,我们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撰写调查报告,积累相关资料,编辑了《让作业因个性而精彩——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集锦》。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获得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更深刻的理论层面上认识:
(一)教师树立起了新的教学观念
课题启动之初,我们通过访谈、网络交流等方式了解教师对于“个性化作业”的理解;从学习兴趣、作业量、作业态度、作业布置方式、作业评改情况等方面对以孝子墓中学为代表的农村初级中学中七至九年级学情层次不同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在不断的研究、反复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设计有效作业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作业观: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务必要形成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机统一起来的学科价值观——教学不完全是为追求某个知识的最终结果,而是在探索、体验中获得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这才是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和最终目标。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过程。人们一般更多地把作业看成是一种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设立的一个环节。但在新课标理念中,作业设计与评价更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学生个性得到极大张扬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使学生爱做、愿做语文作业,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作业的实效性。
这样的尝试,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自身继续学习的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科研工作的有效进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家庭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的家庭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课题组老师都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显著地提高,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等优秀的学习品德也在逐步形成,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均取得理想的成绩。2.创新的作业层出不穷。
自从开展各类实践作业以后,传统的学生作业,离不开写生字、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千篇一律的机械抄写作业。学生的作业一改往日的旧面孔,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表达活泼,语言优美。单说实践作业的内容就有:创新画画、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科学小实验、奇妙动植物、生活体验等十几项。并且各人对实践的体验各不相同,各人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区别,一个班级的作业看完以后,给人的感觉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新意。3.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个性化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陈旧观念,让学生们从烦琐、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孩子们不再怕上语文课,畏惧做作业,而是对作业兴趣增加,从作业中获取一份好的心情,得到一份收获,受到一份启迪。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探索出了农村中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规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备课时就精心设计出相关的作业,选题时注重了“少而精”的原则,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在落实好减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既可丰富课堂内容,又使大家学得开心,学得有兴趣,而且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一年多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规律: 1.讲究趣味性,激发探究意识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中阶段的语文趣味作业设计应注重做好以下三项工作:注重多变性,提高作业趣味;注重实践性,满足作业欲望;注重差异性,激发作业兴趣。(详见马林老师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设计》)2.体现层次性,关注不同学生 在一年多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个性化是以层次性为基础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们本着“减负增效”的原则,精选习题,精心设计,作业适量,难易适中。倡导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
3.培养自主性,奠定发展基石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渡。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作业的多样化和作业方式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着眼于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仿照“自助餐”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适宜的作业“套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补充餐”。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见马云英老师论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3)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作业布置权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总是被动接受作业,这种作业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业的主人,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以单元考试为例,教师确定题型、题量和分值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填具体考试内容。这样复习目标明确,学生积极主动,互相考,兴趣浓。4.注重实践性,锻炼多种能力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注重实践性。例如在上完课文《看云识天气》之后,学生对于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很感兴趣。老师就让学生做“天气预报员”,根据课文所介绍的有关知识,去观察天上的云和光,并推断出近日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推测、交流、展示及验证等亲身活动,体验课文知识的真实性。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实践能力,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5.关注人文性,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处于“心理性断乳期”,学生反叛心理强,与父母的交往中容易出现代沟,产生冲突。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可设计相关的作业,为学生与家长搭建沟通的桥梁,引导孩子尊重父母,也使父母了解孩子。例如,八年级(下)的第一单元阅读中选入了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在课堂教学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如老舍和朱德的《我的母亲》,了解作为文人的老舍先生和作为将军的朱德元帅对母亲的爱有何不同,加深学生对母亲的感情。(2)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述说对妈妈的感谢之情,或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教妈妈,当然也可以和妈妈说一些平日不敢说的心里话。(3)在母亲节这一天把写给妈妈的信交给妈妈,观察妈妈的变化,写成一篇文章。这次作业的设计,有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的考虑,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重视沟通交流,让学生学会感恩。
6.体现合作性,促进多向交流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学完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分工合作搜集有关四季的素材,分类加工整理,自己编辑一份刊物。有的组把刊物命名为《四季的旋律》,分“春之声”、“夏之语”、“秋之韵”、“冬之魂”四个板块,每个同学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同学们有的负责搜集资料,有的负责编辑、有的负责美工,还有的负责书写,大家各司其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落实和丰富了作业批改与评价方式 1.评价过程互动化。
改变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当学生有了进步以后,教师可以进行二次评价,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式评价,能够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让学生赏识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新型评价模式的人文性。2.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选择合适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批阅方式:随堂批阅、小组互批与教师分层批阅、第二次批阅等,结合学生“自省式”批改,使纠错功能与强化成功相互促进;优化组合“顾问小组”,让部分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过程中来。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还可利用室内展览、板报宣传、主题张贴、网页呈现等形式,展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当学生养成自己选择作业、自己设计作业的习惯后,教师鼓励学生交换作业,交流作业心得,分享在作业中彼此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业行为。3.评价内容整体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评价更注重整体性,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把作业评价渗透到师生群体的交往互动中去,师生、生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思路,生生之间用自己的语言相互评价,说说对方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对自己的同伴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完成了作业评价,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会合作交往,分享自己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作业批改与评价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师生双边有效活动的最佳途径之一。为有效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与做法,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上好作业讲评课。具体的做法有:①总结式。即概述学生作业的正误情况,指出错解现象、原因及一般纠正方法;②专题式。对作业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评;③辨析式。就是列出错解实例,让学生讨论分辨;④点拨式。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根据题目意思,启发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出题目设置的陷阱,再审题意,找出捷径。在作业评价工作中,我们还坚持每学期定期检查和其它不定期检查制度,改变学生做题越多越好、教师批改越细越好的传统观念,把作业检查的标准主要放在作业题的选择是否科学、学生作业质量是否提高、教师批改的认真程度等方面,以此引导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果。但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加之研究者本身认识的局限性,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问题。
(一)客观因素方面
1.本课题实验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因受到教育的周期长、过程复杂与效果滞后和隐蔽等条件的制约,作业设计对于教育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2.“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具体问题。在访谈中就有教师提到了这一点。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3.激烈的办学竞争和教育科研效益滞后。学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科研,重当前效应,轻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在人力财力投放上有所顾虑、致使教育科研举步维艰,也难以调动起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影响了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主观因素方面 1.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品种繁多,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作业超市”里的作业,虽设立“最佳设计师”和“最佳挑战者”,但费时过多,也未能照顾全体。
2.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作业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让作业成为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3.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缺少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使得一些开放性等作业给学生带来了盲目性,同时也给教师自己的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们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当我们冲破传统作业观的藩篱,使作业能够经常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愈来愈多地成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时,我们惊奇而惊喜地发现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看,它不仅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学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而且对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迎接各方面的“考试”也可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们进行的作业设计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们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 6年5月10日 活动地点:二年组 主持人:
参加人:初中部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活动程序
(一)教研组长谈话:
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在期初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基本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现重复、机械地抄写、内容单一等现象,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以上情况,今天我们再来研讨一下“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二)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李老师:
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置预习作业。让预习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秦老师:
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孟老师发言:
(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会预习,只要布置预习课文,学生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认读,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作业的落实,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预习作业纸。(出示投影:学生的预习作业纸)。我把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读、查、思、记。
①读。读就是读课文
②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④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荣老师发言:
也谈预习作业的设计我认为预习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完成,还要注意预习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 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可以使课堂 教学有的放矢。质疑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字词、句、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4)查阅资料。(怎样查资料?)梁老师发言:
每本书上都留下了学生预习课文的痕迹: 1.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标识出来。{怎样解决?} 3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懂的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 问号就可以了,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初中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24年3月1日
活动地点:语文组
主持人:
参加人:初中语文教师
活动程序。
(一)教研组长谈话:
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基本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现重复、机械地抄写、内容单一等现象,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以上情况,今天我们再来研讨一下“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二)隋春红老师: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谈到作业,我们当老师的话题很多,因为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更倡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从教研组长通知了本次活动主题以后,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语文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设计方面的资料,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1、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置预习作业。让预习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课后的拓展作业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
(三)教研组长过渡:
过渡:隋春红老师带来的信息真好,下面就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四)各组员进行案例交流。
1、连艳娇老师发言。(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会预习,只要布置预习课文,学生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认读,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作业的落实,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预习作业纸。(出示投影:学生的预习作业纸)。
我把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读、查、思、记。①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②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白杨礼赞》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④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
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
2、于朝燕老师补充发言,也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我认为预习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完成,还要注意预习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可以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质疑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字词、句、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
4)查阅资料。(怎样查资料?)
3、田春苗老师补充发言。
连 老师精巧、系统的作业纸设计,于老师结合农村孩子搜集资料的方法介绍,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关于语文作业的预习,我补充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请大家看我班学生的语文书(投影仪出示),每本书上都留下了学生预习课文的痕迹:
1).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标识出来。{怎样解决?}
3).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懂的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问号就可以了,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家对他预习作业提出置疑,田老师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
(组长小结上述发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最敏感的话题,殷 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能考虑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预习作业至关重要.)
4、刘英红老师发言。
以上几位老师分别从自主设计作业方面和自主选择设计作业方面谈了自己课外拓展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他们作业设计的共同点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特色性的课外拓展作业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给不同个性的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凸显学生的个性。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除了以上两种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外,还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外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初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后设计调查家乡变化的课外拓展作业,从村容村貌、娱乐设施、道路、交通工具、住房、家电、家具、衣着、饮食、人的精神面貌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我要求学生通过访问,调查等形式。此项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符合了作业设计的发展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强学生实践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联片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如何巧妙地设计问题,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会议主持:丁洁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活动就是需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行的。问题的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音乐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我们在音乐课上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所以巧妙地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越来越不爱回答问题,尤其是中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的问题设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点拨一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有时,除了回答问题的孩子,剩下的学生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思考,甚至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这样,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也违背了我们设计问题的初衷。
邓哲川:
问题的巧妙设计确实是音乐课上颇为重要的一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音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该深入浅出。缺乏意义和深度的问题不要提,要设计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问题。尹慧:
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比如,如果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学生就会机械的说好听或不好听。如果问“通过聆听,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就会调动自主性和主动性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丁洁:
问题的设计应该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来提问,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请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请胆小、基础欠佳的孩子回答。既能满足基础较好的同学,又能兼顾较差的孩子逐步赶上。李湘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准确的把握住提问的时机。比如说老师问“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后,可以紧接着问“歌曲为什么好听,说说你的见解”,就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去向更深入的层次去考虑问题。
活动主题:怎样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活动过程:
孩子们对他们心目中理想音乐课的描述,是在与我们敞开心扉地交流,笔端流露出对音乐的真情,渗透出对美好音乐课的渴望。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于明天的音乐课我们必须给予重新的思考,学生心中喜欢的音乐课应该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教学民主
提倡教学民主,是形成师生宽松、和谐的伦理关系和健康而亲密的情感关系的前提。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才能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才能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和相互关爱,才能使学生在个体的解放中体会到“我能行”的自信;才能使学生敢想、敢学、敢说、善学。
2、强调审美
即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审美体验,体验音乐教师的仪表美、语言美;体验音乐艺术的形式美、情感美和内容美。
3、实事求是
音乐教学的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从教师的个人实际素质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以求得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能性、结果的实效性。
4、情感积极
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审美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实现以音乐之情感感染人、塑造人。
5、回归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美化生活。立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认识生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共融,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更有亲切自然之感,有亲近难舍之情。
6、师生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本质就是交往与互动,没有师生互动,教学就等于没有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是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对于一首歌曲如何去演唱等,都要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使之更深刻、更形象、更具艺术表现力。
7、坡度适宜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存在着一个高度差,要讲究循序渐进,解决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桥”的问题,教学过程要做到坡度适宜,以保证全体学生顺利过“桥”。
8、角度全面
教师展开教学过程,必须从角度意识出发,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能力素质到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从音乐的诸多方面到学生听、唱、视、记、奏、创、动的实践方式,以保证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就必须做到有爱心、善解人意、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相互交流、相互勾通,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你的音乐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主题:如何上好高年级音乐课 活动过程:
在对高段学生关于对音乐学习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而老师讲了很多乐理,我们不喜欢;老师让我们听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去给学生上课,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和我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衔接,是脱离现实的教学,与课改相背离的。音乐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和教纲要求,在既符合教纲要求又要满足学生需求情况下来组织教学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做整齐,师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以至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2、结合实际根据学生需求,让“流行音乐”进课堂。
既然课上教的学生不爱唱,那么就把学生爱唱的在课上教;与其让流行歌曲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品种,不如堂堂正正地引进课堂:音乐课的最后10分钟,安排一个教学环节,和同学们一起听一听、聊一聊流行音乐,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并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没想到第一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也没有同学心不在焉,这让我们感到既惊讶又感到高兴,惊讶的是学生怎么变化那么大。因周杰伦在08年到重庆来演唱过,学生比较喜欢他演唱过的歌曲,当时我们就可以准备周杰伦的《稻香》,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谈起了歌曲的作者、节奏、旋律和歌词,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意犹未尽。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后把想和大家分享的音乐事先告诉老师,让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也让我们的“流行音乐十分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的备课,备好每一个环节!因为备课是一个教师上好音乐课的根本,只有备课了,才知道一节的重点难点进而去解决重难点;只有备课了才能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素材穿插到音乐教学和课堂里来,把枯燥的音乐课上得有趣生动!.学生的兴趣有时也很简单,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可以把难懂的节奏练习变成好听的儿歌;可以把枯燥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把难唱的歌曲在律动舞蹈中学会;把难以理解的管弦乐曲在动画片中得到体会„„有了这些法宝,学生们的兴趣肯定会高起来。
音乐组教研11 时间:11月25日
地点:本部二楼音乐室 主持人:李伊莹
参加人员:肖文红、彭燕、劳心、李伊莹 主题:教学常规检查 活动过程:
1、互检教案
2、针对教案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重难点要突出,如何突破重难点的环节要清晰、明确。
3、针对学生课堂演唱进行讨论,如何把握音准、节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完整的演绎歌曲。
活动主题: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 参加老师:李伊莹 肖文红 赵莉 彭燕 劳心
活动过程: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刚刚起步,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 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主题:课堂评价的艺术 教研过程:
近年来,美国著心理学家加德纳进一步揭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青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督能、体态智能等,并且指出每个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评价目标应设多种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才能使每个个体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用宽容的心态去鼓励性评价。2 以发展为目的鼓励性评价。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新尝试 活动过程 :
9月30日全体音乐教师在本部的音乐教室进行教研活动 本次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新尝试” 我们就识谱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中高级的识谱难度较大,对此我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主题:期中考试
参加人员: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教研时间:2024.10.10下午第八节课 教研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
教研过程:
1、统一进度全体语文组本周主要在于试卷即字音、字形试卷的讲解,同时个别班级可以适当增加对于作文的训练
2、统一期中考试题型 ①字音、字形各一道 ②课下文言文的注释
③课外文言文 文言实词、断句、文言文大意理解、文言翻译 ④文本类文本阅读 ⑤记述文的作文
3、心态调整,鼓励全体老师克服困难,打好攻坚战。
教研启示:
各位老师认真负责,同时对于考试进度把我十分精准,服从学校统一安排,为学生着想。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