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教育局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这一年,我市教育事业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一年来,我局在省教育厅和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高举教育现代化旗臶,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及“解放思想大讨论” 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全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是把握丽江教育的发展机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挂钩扶贫和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多方协调项目资金,增加对项目村的资金投入,共为挂钩贫困村修建三面光沟渠二件,种植核桃苗170亩,投入资金22万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90 万元,为该村完小新建一幢756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向新营盘乡、村两级捐赠计算机6套,为贫困村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了解致富信息提供支持;二是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按照省教育厅和丽江市的部署,制订《丽江市教育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到三个“着力”。即着力克服制约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破解影响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各种难题,着力探索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学校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二是在年初教育工作会议上与区县教育局、市直学校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状,在全年工作中做到逢会必讲、进校必查,年终考核学校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安全法规,不断提高对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措施;四是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与学校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中小学、幼儿园车辆管理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对学校校车进行检查,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学放学乘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五是构建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鉴于雨季强降雨极易诱发洪涝、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情况,要求各学校切实抓好24小时值班工 作,坚持每天“零报告”制度,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妥善处理能力。
3.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收费有关政策、规定;与市纠风办、电台联合举办“丽江市政风行风热线”,就规范教育收费等问题与群众进行互动式交流;开展“公开大接访暨与民沟通日”活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二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丽江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的作用,与市纠风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等七个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中小学进行抽查。今年我市有关教育收费问题的投诉明显下降。
4.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一是建立起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逐步建立相关学生资助管理配套制度和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发放工作安全、高效运行;二是根据国家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加大了中职学生助学力度。省政府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将资助面扩大到了全部中职一、二年级在校生。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3月批复我局,同意设立市政府助学金,对民族中专学校在校生总数10%的学生,进行每生每年1000元的资助。市、县、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由局主要领导或分管负责此项工作、教育局职成教科、股长为业务联系人,并按文件要求上报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认真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省政府 奖学金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中职学校资助信息管理,5月份省组织的中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人员培训,按要求在11月10日前将2024年秋季学期、2024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在校生有关信息通过中职学生资助信息系统上报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各中等职业学校还采取学费减免、提取5%的学费收入作为学校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这项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得以落实。
5.抓好教育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温家宝在中纪委二次会议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有关内容,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各项规定;二是抓好制度建设。与各县区教育局、各直属单位党政领导签订《2024年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印发《丽江市教育局2024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细则》,明确“一岗双责”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要求,将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落实到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工作中;三是抓好考核考评工作。做好直属学校副校级领导、中层机构负责人的考核选拔工作,对校(科)级领导的述职述廉、个人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等廉洁自律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为我局选拔任用干部和评优评先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不断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我局行政审批的监督。一年来我局党员干部没有发现违规违纪行为。
6.切实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按照“抓队伍、抓阵地、抓联络、抓亮点”的思路认真做好教育宣传工 4 作。一年编印《丽江教育》4期,在“丽江教育信息网”上发布信息200多条。
(二)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1.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是在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开展了“三生教育”学习、宣传活动,成立了丽江市“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丽江市“三生教育”实施方案,把永胜县定为今年全面开展“三生教育”的试点县,组织参加了省级“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中小学德育工作全局,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不断总结、推广全市德育工作新经验,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根据文明学校“八有十无”的标准,对2所省级文明学校进行了复评,评估申报了两所省级文明学校。目前,全市有市级文明学校71所,省级文明学校15所;三是开展“学雷锋”活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校园排队日主题教育,“纪念先人、缅怀先烈、感恩思源、共创未来”主题祭扫活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第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四是做好学生评优评先的工作,共组织评选出省级三好学生 30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7名,省级先进班集体5个,省级优秀学生1名。
2.认真抓好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管理制度,把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调研和指导,探索以校为本,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展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机整合,保障教师有效提高专业水平的教研机制。实行教研工作重心下移,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了全市小学课堂教学和质量抽检活动,按照新课程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组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和送教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3.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一是认真组织“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课题管理以及组织课题的结题工作。由于我市工作宣传力度大,措施到位,申报课题数量为全省批市之首,之后又组织了第二批、第三批的申报工作。为了使立项课题能善始善终完成好,抓出成果,抓出实效,我局一直坚持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管理和指导,一部分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在本年度逐步完成研究。我局组织力量开展了结题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结题的课题质量很高,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了使这些课题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我局正在推行“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评奖”的推荐工作,另一方面与各县(区)学校配合,开展优秀课题的推广,以扩大影响,产生效益;二是年初我局组织召开了各县(区)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布臵全年工作任务,中期再次组织各教研室主任交流总结开展工作的情况,为认真落 实教育科研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较好地启动了各县(区)教研室的评估活动;三是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广泛组织开展教师说课以及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年度我局组织推荐了高中政治、初中政治、中学语文、数学、小学英语、中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参加全市性的学科教学竞赛活动;四是组织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县区学校听课评课,建立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新平台。此外还经常受学校邀请到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如“高中新课改专题介绍”、“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实施”等,还邀请省外教学专家为我市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五是启动了县级教研机构建设评估工作,今年评估古城、宁蒗两区(县)教研室。
4.加强学校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一是培训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骨干教师近100名,并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为其在中小学全面推广提供了师资保障。组织中考体育教师到省里参加了培训,举办了全市体育锻炼标准专职数据员培训,组织中学生参加了第十三届省中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做好全市1万4千多名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的开课率,指导全国农村艺术教育试点县(古城区、玉龙县)的工作。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四是狠抓全市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控、禁毒防艾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校长食品卫生安全政策法规培训及省禁毒、防艾骨干教师培训,迎接国家和省对我市学校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治的检 查工作;五是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协调,规范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停复课程序,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我市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教育厅的关怀下,通过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2024—2024年顺利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2024年底,全市有109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3所,初中71所,小学25所)配备125个计算机教室,共有计算机5970台,生机比达33:1,配备155个多媒体教室,749卫星教育接收站,145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5个农村乡镇综合信息中心;二是加强远程工教应用和管理工作。今年5月5日全市以县区为单位,认真组织了督查组,对所有的中小学项目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导检查,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应用,据统计项目学校各项制度健全,职责落实到位,设备正常接收和运转,项目学校通过卫星接收到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使用率达到了每周20个学时以上,同时,每县还收到了10多篇教师撰写的论文。永胜、华坪两县还举办了模式Ⅱ教师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44人;三是完成2024年度云南省优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论文及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活动的市级评审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评审,我市上报优秀现代教育技术论文6篇,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11个。
7.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我市继续抓好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检查评估认定了“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学 校40所,与丽江高等师专一道举办了“语言文字宣传周”活动,创建了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所。全年共测试普通话口语水平2490 人,其中教师172人,学生1672人,其他171人。创建了三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分别为丽江市幼儿园、古城区福慧学校、永胜县永北镇小学。
(三)全面巩固普九成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4年,我国的基础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重要标志是义务教育正在由“基本普及”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今年,国家在继续把普及巩固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的基础上,把“两免一补”扩大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农村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同时还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我市的情况是: 1.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含学杂费)
国家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初中375元/生·年,小学225元/生·年,职中375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380元/生·年。2024年,省下达丽江市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含学杂费)4,513.5万元,补助人数169,131人。其中初中1,862.3万元,补助人数50,331人;小学2,558.4万元,补助人数116,291人;职中91.24万元,补助人数2,466人;特教1.62万元,补助人数43人。此外,县级财政下达公用经费补助资金694.86万元。全市公用经费资金共计投入5,208.36万元。享受面100 %。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学校,不存在挪用、挤占、截留和 挤出现象。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拨付县财政特设专户,县财政直接拨付县教育局特设专户或中心校账户,市财政局、教育局只掌握经费指标,转发经费指标文件,不办理拨款业务。
2.免费提供教科书
国家全部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免教科书补助为:标准初中180元/生·年,小学180元/生·年,特教90元/生·年。2024年我市享受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1,750.88万元,享受平均人数166,813人。其中春季学期补助金额803.27万元,享受人数169,131人(初中52,797人,小学116,291人,特教43人);秋季学期补助金额947.61万元,享受人数164,495人(初中49,971人,小学114,481人,特教43人)。县级财政下达省课程、教育辅导材料补助资金22.67万元,全市免教科书补助资金共计投入1773.55万元。
3.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
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初中750元/生·年,小学500元/生·年,特教90元/生·年。2024年,中央、省下达我市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3,266.4万元,市级财政下达72.8万元,县级财政下达193.93万元,全市共投入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3,533.13万元;享受学生69,573人,其中:初中35,809人,小学33,721人,特教43人。
(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成人教育继续加强 ⒈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快速增长。中职学校今年招生2232人,比去年增长10.3%,实现了连续三年10%以上的增长率,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⒉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2024年初,省发改委下达给宁蒗县职高和丽江民族中专学校各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丽江民族中专学校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础建设项目。这几个项目的市级配套资金都得到落实,丽江民族中专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项目已建设完成。永胜县和宁蒗县职高拟整体易地重建,部分资金到位,各项工作正在落实;古城职高实验楼建设项目和华坪县职高教学楼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用地已经落实,科研编制已经完成,目前正在争取项目资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市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实习实训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⒊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去年以来,在市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班子的亲自推动下,校企合作取得突破。目前,民族中专学校、古城区职高、华坪县职高、玉龙县职高分别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宁蒗县职高与海安县职高联合办学,把学生送到海安,以半工半读形式教学。
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今年我市有4人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4人参加了上海电子工业学校2024年度云南省辐射培训计划的培训。市人民政府拨款20万元,支持丽江民族中专的教师培训工作。在全市中职学校广泛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提高,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5.成人教育继续加强。以剩余文盲、复盲人员、妇女文盲、特少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盲、新增文盲脱盲为重点,把扫盲工作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和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科技开发、进城务工、脱贫致富及农民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全年扫除文盲6341人,其中扫除少数民族文盲5025人,扫除妇女文盲3475人。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我市成人教育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农业、科技和教育等多部门的领导齐抓共管,各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骨干作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全年计划培训8万人,实际完成116086人。
(五)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1.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我市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指导各县(区)教育局对教职工编制进行了认真测算和清理,并严格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配臵教职工队伍,减少非教学人员,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辞退不合格的教师和代课教师,优化组合了教职工队伍。
2.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丽江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阶段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动员工作,使广大教职工清楚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并积极认真参与人事制度改革;二是高度重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组建了单位主要领导、中层干部和职工参加的考评委员会,由于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使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三是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和教育教学特点,切合实际地制定了 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三定”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三定”方案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四是全市教育事业单位严格认真制定岗位考核办法、竞争上岗办法,按照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严格考核,严格进行民主评议、竞争上岗,对一次竞聘落岗人员进行二次竞聘,市直各学校没有未聘人员;五是对新录用的教师,全面实行“凡进必考”,市直学校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新招录了14名专任教师。
3.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按照教师系列职称评定的政策规定,在职称评定工作中,严格把关学分、结构比例、评审卡、履职考核、履职年限、外语水平、论文鉴定、申报材料、申报条件等,不符合条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职称评审的全过程中,认真做到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本年度教师职称评定498人,其中高职79人,中职419人。
4.认真做好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在优秀教师评选过程中,严格执行评选条件,做到把握原则,严格程序,精心组织。本年度评选了市委、市政府表彰优秀教师10人;市教育局表彰优秀教师18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2人。
5.积极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实施细则》,认定工作全面辅开,认真组织,严格把握条件。共认定了1023名教师资格。
6.积极做好校长岗位及教师的培训工作。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需要,按省教育厅的安排,今年送6名校长到省级培训、1名到上海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骨干教师培 训班3期,培训教师204人。其中由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承办的市级培训——中小学班主任骨干培训,在我市首次采用远程培训方式,共培训100人。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期,培训周期为1年,有46人参训,华坪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期,学员57人参训,送外地培训骨干教师31人,古城区每三年评定一次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不定期的培训(座谈交流、以会代训等),宁蒗县专门对高中骨干教师进行评定,对被评定的骨干教师每月补助800元作为骨干教师津贴。2024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于2024年8月全面完成四个专题的培训任务,各区县对乡镇培训情况进行了验收,并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教师履职晋级培训共5596人次。全市通过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名师战略工程来提高教师素质。目前,全市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1728人,其中小学7100人,初中3171人,高中1457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6.97%、98.64%、95.88%。一支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7.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三爱”、“三全”、“三让”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用榜样的力量鼓舞教师,大力宣传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二是用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提出了师德“八不准”制度。
(六)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教育协调健康发展。1.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保障县域内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健康、可持继续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安排部署了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教育工作的自评自检工作,并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的自评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指导,重点对华坪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多次的自评过程督导,同时组织市政府评估组对华坪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复评,并积极配合省政府评估组对华坪县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2.根据全市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同时,2024年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的指导力度,组织市级评估专家组、评估复核了一批区县中小学、幼儿园,并上报19所优级学校请求省级认定。为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高中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努力解决“上高中难”的问题,成绩显著。一是高中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024年的13688人增加到2024年的21345人,增长55.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24年的29.8%提高到2024年的49.9%,五年翻了一番。每万人口拥有高中学生195人,居全省前列;二是加大高中教育投入,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五年来,全市新增高(完)中校园面积500余亩,投融资超出1.5亿元,是我市对普通高中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黄金发展期”;三是高中教师队伍迅速扩大,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增加编制、广泛招聘、多渠道培养,全市高中专任教师由2024年的666人增加到 2024年的1457人;学历合格率 由2024年的72.98%提高到2024年的95.88%,提高23个百分点;四是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我们以市一中为综合改革试点,首次推出校长公选,全员聘任和绩效工资的新三制改革。其他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推出了强化管理、奖优罚劣的各种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24年有4431人参加高考,上线人数2305人,上线率52.02%; 2024年有8906人参加高考,上线6221人,上线率78.7%,比2024年净增26.68个百分点。
4.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带动幼儿教育快速发展。2024年以前,全市仅有一所学生不足百人的天骄私立学校和几所民办幼儿园。在省委教育改革精神的指引下,我市按照“积极引导,大力支持,热情服务,依法管理”的方针,相继开办了黄冈实验高中、祥和中学、文昌中学、湘云中学等4所民办高(完)中,2024年在校学生已达700多人。民办幼儿园更是异军突起,五年间发展到93所。积累了近5000万元的幼儿教育资产,解决了近500人的就业问题,使全市入园率由2024年的27.4%提高到2024年的45.1%,全市幼儿教育由全省后位进入到中等水平行列。
5.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24年新建校舍52,124m²,其中小学42,641m²,初中9,483m²;投入资金5,159万元,其中小学3,947万元,初中1,212万元;改扩建校舍12,003m²,其中小学10,485m²,初中1,518m²;投入资金1,235万元,其中小学1,085万元,初中150万元。2024年,省下达我市排除中小学危房指令性计划 11342㎡,总投资865.8万元;下达我市排除中小学危房指导性计划5,790㎡,总投资514.56万元;据2024年10月31日统计,2024年排除中小学危房30,087m²(D级危房25,719m²)。2024年校舍建筑面积1,256,858㎡,危房面积256,119㎡,其中D级危房148,887㎡,危房比例为20.37%,较07年上升5.15%,D级危房比例为11.84%,较07年上升3.12%。与2024年5月12日前省认定的我市D级危房面积21.3万㎡下降64,113㎡,与6月20日省认定的D级危房面积23.7万㎡下降88,113㎡。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的安排部署,2024年我市启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确定我市第一批项目县为国家和省级贫困县永胜县、玉龙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各项目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学生生活设施建设,以及项目学校床具、炊具等设备购臵及取暖、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学校主要是独立设臵的农村普通初级中学,适当兼顾少数初中生较多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职业初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原则上不纳入工程项目范围。项目学校必须是当地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予以保留的学校,优先支持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学生生活设施严重短缺的薄弱初中。至2024年11月8日止,全市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批复项目学校5所,土建面积15,449㎡,总投资1,595万元;在建项目学校5所,在建面积14,509㎡,实际支付资金数531万元。设备购臵批复资金85万元,主要用于购臵学生用床3,282张,使用资金61.5万元。
6.教育投资继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全市教育 共投入各类资金12603.48万元,其中:“两免一补”3266.76万元;宁蒗县农村寄宿制工程资金97.97万元;华坪县女子高中300万元;玉龙中学300万元;永胜县四中400万元;市实验学校新校区150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指令计划865.8万元。
7.积极做好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救助。我局党组反应迅速,于次日就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和倡议书,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四川灾区献爱心,全市228865名师生踊跃参加,短短的8天时间内筹集到207.72万元(含局机关特殊党费2.58万元),通过民政局及时将筹款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同时接收四川地震灾区42名孤儿到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就学。
(七)认真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
招生考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历来是一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前途。我局始终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周密布署,精心组织,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管理,加强考风监督,提高服务意识,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一是高考:今年全市高考生共有8906人,比去年增加了1057人,增长了13.5%,上线6221人,上线率78.7%,比上年增加878人,增长率为4.4%;二是中考:今年全市中考报考人数为14409人,比上年减少914人,减幅5.9%。考生中应届初中毕业生12618人,比上年减少755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录取新生10501人,录取比例为72.9%,其中:中职招生 2850人,普通高中7651人。中职招生人数中,五年制大专及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报到率比上年提高,职业高中录取数比上年大幅提高;三是成人考试:今年全市各类成人高校招生报考人数为1693人,比上年报考人数减535人,减幅为24.0%;四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今年三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为3991人,毕业113人(其中本科44人,专科69人)。华坪、玉龙两县不设考点,但由于考生逐年减少,给办考经费带来很大困难;五是高中会考,今年实施了三次高中会考,其中1月会考考生6606人,报考科次13061科;6月会考考生13951人,报考科次44524科;信息技术会考5月报考5247人。办理发放了5932名高中毕业生的毕业证书。2024年高考期间适逢奥运火炬在我市传递,我局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参加考试的8906名考生都能顺利到达考点参加考试,没有一个考生因为火炬传递而受影响,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看,我市教育事业的成绩是显著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各族群众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与先进地方相比,我市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任务艰巨
我市一区四县虽均已实现了“两基”目标,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两基”验收,但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小学尤其是农村贫困山区初中的辍学现象仍较为突出。
(二)职业教育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基础制约,学生及家长的人才观、就业观根深蒂固,使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步履艰难。目前,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高中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受校舍条件制约,学生上课、住宿等只能靠租借维持,与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三)改善办学条件任重道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283160平方米危房,乡(镇)中学学生住宿普遍紧张,教学仪器需要更新,图书需要添臵。由于我市财政收入较低,校舍改造仅靠上级补助投入,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又要兼顾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僧多粥少现象仍较为突出。
三、2024年的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抓好教育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建立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估体系,通过开展评估检查活动,树立一批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学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开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指导和督促以及区县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工作;四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完成年度职业教育攻坚任务;五是完善对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 建设;六是继续深入开展以班主任和新任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师德培训,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确保每一位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争取古城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作为全市各县的示范,推动此项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八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步伐。根据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的变化对《丽江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使教育资源的配臵适应丽江市的发展,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目标的实现。九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努力做好丽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立项工作;十是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抓好校舍检查及防灾教育演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七日
自然保护区
说明:本资料摘自2024年版《丽江地区志》ISBN 7-5367-1897-7 第一节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县境内,在北纬27°03′-27°4′,东经100°04′-100°16′之间,东界丽(江)鸣(音)公路,西临虎跳涧,南起玉湖,北至大具下虎跳峡口,保护区总面积为39万亩,核心区 303 046.5亩,实验区86 935。5亩,天然林面积34 320亩。
玉龙雪山是横断山系云岭山主峰,属石灰岩断块褶皱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小山峰六、七十座。主峰扇子陡为极高山,海拔高5 596米,大地构造属横断山脉褶皱带、地史原属滇西大地槽一部分,古生代至中生代曾几次遭受海浸海退的影响。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延续到第四纪,玉龙山形成于这时,和哈巴雪山相对峙,成为著名的虎跳峡(涧),是世界罕见的深谷,江面与王龙雪山顶峰相对高差超3 000米,从下落点——青石板全长16公里,上峡口至下峡口有玉龙滩、侧角滩、满天星滩、波西滩、飞行滩等18险滩和连续下7个陡坎,江水落差196米,比降1.4%,在“真虎跳峡”处,江面宽处仅为30米,水势汹涌,声闻数里,石鼓水文站观察记录,人口处多年来平均流量为 1500立方米每秒,最高平均流量为 6 730立方米每秒,最少平均流量为 1310立方米每秒,水位变幅为7.02米。
玉龙山气候受西南季风制约以丽江盆地为代表的山体在准面属南温带型气候,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独特山地季风气候特色。其特点是:干湿季分明,夏温不足,高温期短,冬春季节光热充足,幅射量大,冬长 135天,春、秋长 230天,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分明,又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色,故有“丽天日暖,江海风清”之称,由于河谷至山顶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很大,这里海拔每升高百米,平均温度递减0.86T。从河谷到山顶依次出现暖性、暖温性、温凉性,北亚热带和寒温性等山地垂直气候带。
(一)现代海洋性温冰川和古冰川遗迹。
冰川成因受季风影响,至今分布有现代冰川,属海洋性温冰川,气候雪线约为海拔5 000米,地形雪线在4 000-4 500米左右。冰川类型为悬岩冰川和冰斗冰川,无山谷冰川发育。
主峰扇子陡有悬岩冰川发育,分布于4 500-5 000米左右高度。阴阳山,野猪坡一带,分布有小型冰川,平行排列几相连接,东坡有一系列冰斗,但已无积雪,冰斗形态保存完好,冰斗之间角峰和疏状刃脊直指云天。华力布、黑雪山和戏台固角峰为典型。这一带玄武岩组成高峰,被切蚀成巨大金字塔状。这些无积雪的冰斗是最近一个冰期即晚更新世大理期产物。
古冰川槽遗迹以东坡干河坝,蚂蝗坝有U谷为典型,于河坝谷口向南西,两侧悬岩陡壁,为典型的阿尔卑斯区大U谷,谷源两侧发育有流石滩,上方还有一U谷,高出干河坝150米,与陡谷相连,陡壁上方呈现显著悬壁。可见巨大石块上磨光面及了字形擦痕,谷口冰积垅呈洪积扇堆积,谷底两侧被高山松疏林及草甸占据。干河坝下段扫坝,冰碛终碛发育,谷底有水平层理冰水沉积物。
蚂蝗坝谷,谷坡缓和,为断层发育坝谷,谷内有冰碛物露出,谷底有一系列冰碛小丘,谷坡上有显著冰阶地貌。
玉龙雪山古冰川地貌是不同冰期产物。第四纪玉龙山曾发生两次冰期即大理冰期和丽江冰期,大理期为近,雪线高度为4 000米左右,发生过较大山谷冰川,冰舌下达3 000—3 200米处,干河坝U谷即为这一冰期产物,终磕堤保护完整。丽江期较远,冰蚀地貌被大理冰期作用破坏。日卡必斗U谷谷口前端阿吕吕去,拟是丽江期终磕被洪积扇淹没谷口玉石坝应是大理一丽江冰期产物。前述问冰期时,玉龙雪山发生断裂复活大规模上升,大理期后上升幅度不大,和其它地区冰川地貌相比,玉龙山山体形态不利于大量积雪堆积,故冰蚀作用并不十分强烈,山地地貌基本轮廓未受到冰川侵蚀,无显著改变,只是受古地形制约较为明显。
(二)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
玉龙山从山脚(河谷)到山顶具备中亚热带,温带到寒带完整垂直自然景观,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峰峦坝谷不知其数,从山麓雪蒿村至扇子陡相对高差3 400米,海拔上升引起各种垂直高度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使得与此相应影响于植被,产生了不同综合环境条件下各种不同植物群落,它成状有规律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上,构成整个玉龙山植被群落有典型完整垂直分布状况,这种各带分布又不是平整一致,常随局部地形、气候。土壤等小环境影响以及人为活动与生物影响,如开荒、砍伐。烧山、放牧、病虫害等,使得各植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参差现象,产生多种多样植被群落,跨越在两个以上垂直带之间,如流石荒漠群落,跨越高山草甸,高山杜鹃丛,一直延伸到冷杉林地带;高山杜鹃丛,在背风地形情况下常向上扩张到高山草地下部。但就其大类来说,基本上遵循着一定规律性,分带明显,其分布概况为
l、耕地海拔2 700米以下。
2、华山松林海拔2 540-2 830米。
3、栋林及灌丛海拔 2 650-2 830米。4。云南松林海拔2 000-3 200米。
5、云杉林3 100~3 150。
6、红杉林3 300-3 500米。
7、冷杉林3 100-3 800米。
8、高山杜鹃灌丛3 700-4 050米。
9、蒿草高山草地 3 800-4 200米。
10、高山栋石冻荒漠4 000-4 500米。
11、山麓放牧草地 2 800米以上。
12、山腰放牧草地3 100-3 300米。
13、高山放牧草地3 600-3 800米。
14、杜鹃林,冷杉林中部地段。
15、竹丛3 100-3 300米。
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过渡森林植被类型有: l、矮刺栋——云南松林
2、箭竹——高山松林
3、箭竹——落叶松林
4、三颗针——云杉林
5、水红木——云南松林
6、杜鹃——高山松林
7、杜鹃——落叶松林
8、箭竹——云杉林
9、杜鹃——冷杉林
10、矮刺栋——高山松林
11、箭竹——高山栎林
12、箭竹——铁杉林
13、杜鹃——云杉林
14、高山柳——高山松林
15、高山柳——云杉林
16、箭竹——冷杉林
玉龙雪山植物群落垂直分布带很明显,从植物分类上也反映出自然环境条件特点,是中国植物标本集中产地。从分类看也众多。
针叶林:l、寒温性针叶林有:丽江云杉林、长苞冷杉林、小果垂枝拍林、大果红杉林。
2、温凉性针叶林有:高山松林、华山松林。
3、温凉性针阀混交林。
4、暖性针叶林云南松林。
阔叶林:l、常绿阔叶林有山顶锈叶杜鹃矮曲林,2、硬叶常绿阔叶林有黄背栎林。
竹林:有温性竹林箭竹林。
灌丛:l、常绿阔叶灌丛有:矮高山砾灌丛、腺房杜鹃灌丛、毛喉杜鹃灌丛。
2、落叶阔叶灌丛,有云南锦鸡儿灌丛。
稀树草丛:有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山麻黄、华西小石帜、黄茅、稀树灌木草丛。
草甸:l、亚高山草甸,有穗序野吉昌、大理人参果草甸、绵毛囊吾、马蹄莲草甸。糙野青茅、马蹄黄草甸、剪股颖草甸、羊茅。云南羊茅草甸。
2、高山草甸鞘茎蒿草、玉龙蒿草草甸。
流石滩植被:高山流石滩植被有凤尾菊,绿绒蒿稀疏植被。
(三)植物模式标本集中产地和濒危动植物资源。玉龙雪山是横断山脉中高山植物区最集中地点,亚高山以上植物中心喜马拉雅山成分为主,地处现代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杜鹃、报春、龙胆等高山植物形成中心和分化中心,并富有特有属种。
据统计:藻类植物约有引科72属196种,地衣植物约有门科,14属20多种,大都具有药用和香料价值,苔藓植物中有苦类 45种,藓类门种,分别组成水生、木生。石生等植物群落,厥类植物220多种,种子植物 145科758属 3 200余种。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人特拉佛,英国付利斯等在玉龙山进行过大量采集活动,植物学家秦仁昌、俞德凌。陈谋、王启元、曲仲汀、吴愠珍、冯国媚等先后到这里作过调查和采集标本工作,以丽江和玉龙山名命名植物有门9种,作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植物有 800种左右,是全国少有的产地。
植物资源中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20种,其中有金铁锁、云南黄连、栌菊木、云南山茶花、丽江铁杉、长苞冷杉、领春木、华棒、棕背杜鹃、云南榧树。延芩草、桃儿
七、皱叶乌头、天麻、海菜花、扇厥、短柄乌头、玉龙蕨、黄牡丹等药用植物有800多种,素有药物王国之称。
玉龙山是高山花卉的主要产地,有杜鹃56种,龙胆花50种,报春花60多种,山茶花5种,百合花20多种,兰花70种,绿绒蒿8种,是天然高山大花园。
横断山脉是季风区,蒙新区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区结合部位东南区域,是青藏高原寒耐动物群包括渗透到青藏高原蒙新耐旱动物群,向东南方向及季风耐湿动物向西北方向渗透地带。本区地史上没有受到大面积冰覆盖,由于高山和峡谷纵向并列,距离又近在飓尺,有利动物在冰期和间冰期中垂直和南北水平方向迁移。同时这种地形条件又是动物良好相对隔离环境,有利于动物保存和分化。因而被认为是野生动物保存中心和分化中心,两界动物交错过渡,区系成分复杂,在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东洋界西南区中的西南山地亚带,分布以明显垂直为特征,动物区系主要成分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分布型种类,特产种和分布本区种类多,据调查,主要经济动物有59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黑仰鼻猴)、野驴(苏门羚)、猴(恒河猴、黄猴、猕猴)、小熊猫、金钱豹、云豹、原麝、林麝、马麝、黄麂、藏马鸡、红腹角雉、绿尾红雉、金猫、穿山甲、岩羊、青羊、红雉、白腹锦鸡、白鹏、大灵猫、小灵猫、鹦鹉等23种。
第二节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滇川交界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之间的绵绵山脉,北纬27°36′-27°47′,东经100°43′-100°54′之间,湖水面积为48.4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93.5米,平均水深40.3米,透明度7-17米,最大透明度 12米,湖面海拔高2 685米,湖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6公里,呈马蹄状或称肾脏形,湖水总容量19.53亿立方米。湖面属宁蒗县部分为30.5平方公里,两县以一个半岛与小岛直线分界,宁蒗境内有九州、八湾。三个全岛,两个半岛,一个天然连岛海域。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原湖泊自然景观,湖周山地森林及湖中特有裂腹鱼、波叶海菜花为主。
1982年4月5日,宁蒗县泸沽湖自然保护区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境界以湖泊四周分水岭为界,在宁蒗面向湖泊地面为保护区范围;东起山南沿界至狗钻洞口,南顺山脊经制高点3 502、3 591、3 822、3 865.
8、3 870、3 789、3 869.
1、3 719、3 734、3 644、老屋基向北3 192、2 950竹地丫口 2 988。狮子山3 754.
4、3 747.
7、3 652至滇川交界处3 232止,总面积8 133公顷(宁蒗管辖部分)占总面积32%,陆地面积5 535公顷,占总面积的68%,林业用地4 633公顷,有天然林2 645公顷,疏林221公顷,灌木林 1017公顷,无林地75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6%。泸沽湖在地貌L处在横断山系,北段高山峡谷区,滇中盆地山原区及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交界地带。
(一)水生植物群落
泸沽湖沿岸湖床陡峭,崎岖不平,除局部沼泽化地段外,都为薄层砂质土,有机质含量低,生境贫脊,是处在壮年期贫养湖。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湖泊水生植物原始面貌保存较好,水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在云南的高原湖泊中独具一格。
芦苇群落、水葱群落、蒿草群落分布于水深不到0.5米处,香蒲群落分布于水深1米处,波叶海菜花群落分布于水深4-5米之间,穗状狐尾藻群落、蓖齿眼子菜群落分布于1米左右水中。竹叶眼子菜群落分布于水深5米处,鸭子菜群落分布于水深2至3米处,丝状绿藻群落分布于6米处,湖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9科25属37种,其中挺水植物14种,浮水植物6种,沉水植物16种。湖泊因有水生植物群落由沉水植物组成,在高原湖泊实属少见。
泸沽湖属温带性高原湖泊,波叶海菜花是泸沽湖特有种,不仅组成湖中大面积单优植物群落。还是其他水生植物群落的重要成分,是湖中水生植物生物特征。水生植物按生活型,沿湖岸深浅,在不同水域组成连续同心植物环带。
挺水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芦苇、木葱、菱草、香蒲4个群落,呈零星小团状,狭带状分布在水深1.5米以内水域,水葱群落呈带状分布于狮子山麓湖边。蒿草群落多分布于三家村东南湖湾,香蒲群落分布于湖西岸竹地丫口附近湖湾,芦苇群落在湖区各地均有零星分布,生长稀疏低矮。
浮水植物群落类型:只有鸭于草群落1种,分布于南部各湖湾水深可达3米,为有害杂草。
沉水植物群落类型:由浅至深分布有穗状狐尾藻,蓖齿眼子菜,波叶海菜花、竹叶眼子菜和丝状绿藻等5个群落。穗状狐尾群落,零星分布在北部里格村至东南普米村沿岸,水深0.3一1.5米,最深可达4.1米,蓖齿眼子菜群落分布在格里村,永宁海堡南侧及三家村河口等地。以三家村河口分布面积最大,水深1米以内,波叶海菜花群落是湖中分布最广群落。在1.5米水深范围内,是湖中唯一能在湖岸和海堡连续成带组成巨大植物圈高等水生植物群落。竹叶眼子菜群落分布在水深2-7米水域,为湖内分布最深高等水生植物。丝状绿藻群落,分布在水深7米以上水域。
(二)特有裂腹鱼类
泸沽湖属半封闭生态系统,优良水质和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为鱼类繁衍和分化创造条件。湖以盛产高原冰水河湖特有裂腹鱼为特色,湖中鱼类有3种裂腹鱼和1种泥鳅,即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和小口裂腹鱼,为泸沽湖特有,是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鱼类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差异及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分布上的差异,3种.裂腹鱼都有它分布区域,在湖中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也不同。小口裂腹鱼体形较小,在水中上层活动,无明显集中分布区域,6至8月在沿湖浅水区域上溯到人湖山溪中产孵,10月后游向较深小区域越冬;宁蒗裂腹鱼体型居中,在湖内各水域均有分布,以绿音毫、红岩子、落水、里格村湖湾较多,6至8月在湖滩泉水出口处附近产孵。厚唇裂腹鱼体型大,栖于湖四周中下层水域,以永宁海堡、张家湾和长岛一带湖东深水区为多,6至9月无风天气,雌鱼在砂砾湖滩上掘坑产卵,雄鱼围集其周围把水草搅出个大窟窿,砂土飘扬,故当地群众称为“窝子鱼”,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是食用鱼中佳品。
建国前捕鱼方式简单,多在雨水季节湖中鱼游至山溪后用树枝、麦杆之类断流方法捕捞,多为自捞自食,或送亲友,作商品很少。建国后,引进捕鱼技术和捕具,一网最多打过6 000市斤,最大裂鱼体重 30市斤。最多产量年为 1966年近500吨,1974年为 125 吨。从1978年开始在湖中投放草鱼、鲤鱼、链鱼。至1969年已形成群体,约占年产量 10%。草鱼个体重已达10斤以上,生长良好。过去湖中细鳞鱼资源丰富,湖畔沟边垂手可得。自1967年以来用小眼网常年捕捞,以至炸鱼作商品经营,使细鳞贮量大幅度下降。加 上人工放养鱼苗时未经纯化带进有害小杂鱼麦穗鱼、克氏锻霓鱼,繁殖快,危及裂腹鱼 类。1984年以来捕捞量约为60吨。
(三)珍稀野生动物
泸沽湖自然生态系统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老屋基和狗钻洞森林被乱吹滥伐引起水 土流失,但人口密度小,环境安静,有开阔沼泽为鹤类和候鸟越冬提供条件。在越冬候鸟中 有黑颈鹤和白鹤,每年10月来湖,翌年3月离湖北迁。据1983年2月1日至4日观察有 54只黑颈鹤,为中国特有种,是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湖中还有各种小禽。其中候鸟有秋 沙鸭、红头潜鸭、赤麻鸭、斑头雁、夏候鸟有鸬鹦;迁徙鸟有赤嘴潜鸭;留鸟有小鹏、凤头鸭 等。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内属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岩鸽、斑头雁、黑麂、绿尾梢虹 雉、丛林猫、穿山甲、铜鸡、斑羚、虎纹蛙、林麝、猕猴、水獭、白鹏、青羊等15种,因长期无人 过问,任人捕猎,数量已很少。此外还有经济兽类黑熊、花面狸、赤松、野猪、豺、豹等25种。
(四)森林植被资源
湖周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西部山地海拔3 200米以下分布大面积云南松 林,3 200米以上分布有黄背栋林、丽江云杉林、川滇冷杉、山顶部为低矮密集豆叶杜鹃灌 丛。由于人为破坏,海拔3 200米上下地区出现次生落叶阔叶杨、山杨林、白烨林。3 600米 以上有大果红杉林,林相显得杂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还明显。狮子山石灰岩山地自山麓 至山顶依次为云南松林,黄背栎林、小果垂枝柏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这里耐旱喜碱黄背 株林和小果垂枝柏分别代替丽江云杉和川滇冷杉,植被演替中还未出现其它树种。湖西南 部狗钻洞山地局部沟谷有逆温存在。植被分布有倒置现象。
小果垂枝柏是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在狮子山海拔3 400至3 700米之间大岩脚 及崖壁阶梯形条状石阶上的小果垂枝柏林,形成林相整齐窄条状林带。林带部分与黄背栋 林相衔接,面积6公倾,分布地坡度38℃以上,小地形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半干旱,林带内 有岩壁风化崩落下来巨石堆积,为石砾含量很高黑色石灰土。林分平均年龄300年左右,小果垂枝柏木材结构致密,心材微红,具香气,耐腐,为优良用材。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圆柏 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和亚高山石灰岩山地荒山造林具有科学价值,作珍稀森林进行保 护。
据1982年调查泸沽湖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47.6%,有9个森林植被类型,即川 滇冷杉林、丽江云、冷杉林、黄背栋林、白桦和滇川杨林、云南松林、杜鹃灌丛、高山柏相子 灌丛。小果垂枝柏林、海岛青草植被等。此外还有云南铁杉、云南红豆杉、红桦等珍贵树种 和野牡丹等花卉资源,以及药材和食用菌资源。
泸沽湖是典型高原断层溶蚀湖陷落湖泊,保留有高大而清晰可见断层面,陡峭险峻,.森林密茂、芳草奇绿,高山映湖,湖映山影,景观独特,自成体系,雄。险、秀、奇、幽、奥多种景观齐备,景色宜人,是旅游避署胜地。
居住在湖畔摩梭人,至今保留着古代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对偶婚姻状况,俗称“阿夏”。对研究人类婚姻形态史,提供原始社会模型,被称为研究人类社会活标本。
第三节 红椿箐自然保护点
华坪县荣将区红椿箐,位于东经 101°20′,北纬26°30′左右,海拔 1300米。地形较封闭,河谷深陷,地势陡峭,裸露岩多。在该箐约1135亩石灰岩山地范围内,分布有攀枝花苏铁林。较集中分布约有255亩,最大树高5.20米,直径32公分。总计近万株(合分蘖成长部分),攀枝花苏铁俗称为铁树。
红椿箐攀枝花苏铁群落,外貌呈稀树灌丛景观。总盖度为36%左右,茅草茂,以攀枝花苏铁为优势的植被群落,伴生有车桑子、羊蹄甲。胡枝子、黄荆、山蚂蝗等。攀枝花苏铁与其它灌木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树干1米高,苏铁树龄约50至70年,直径18至20公分。区内发现有树高5.20米,直径32公分苏铁,当是百年老树。10年生以上苏铁每年发一轮新叶,几乎每年开花结籽。
攀枝花苏铁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具有明显耐旱生态特征,基干粗状,髓心大,外面密被宿存木质叶基和密生毡毛鳞叶,呈羽状裂片厚革质,坚硬,被腊质;大抱子密生绒毛,种子成熟时开始脱落;皮层和髓部均具有带透明粘液,以便储存水分,保护植物体内水分不致于大量散失。分布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低,而攀枝花苏铁根系发达,能插到岩石缝隙中,根上还生有珊瑚状菌根固氮,以满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有机氮需要,这一生态特征,揭示了攀枝花苏铁之所以能在于热贫瘠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奥秘。
1984年华坪县决定将红椿箐作为自然保护点,并进行人工育苗,以达到保护和发展珍稀植物的目的,它的分布不仅表明云贵高原北部河谷地区仍有天然苏铁植被类型,而且此属植物分布区该属植物在欧亚大陆上是分布最北限的。
丽江市教育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和依申请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环保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最佳办事环境创建活动,依据中央、省、市、区关于政府公开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制定本局政府公开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活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要求公开政府信息、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第三条 机关各部门应当将本机关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和其他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政府信息。
第四条 机关应当编制规范的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有利监督”的原则,公开的方式和范围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方便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获取所需的政府信息。
第六条 局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公开的内容包括:
1、局机关机构设置、职能范围、联系方式及局领导分工等情况;
2、国家、省、丽江市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等;
3、全市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目标执行情况;
4、环境行政审批、环境行政许可、排污收费标准和程序、监测服务项目及收费;
5、教育违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情况;
6、教育机构招考、录用情况,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教育部门各类奖项的初审及评定情况;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二)向机关内部公开的内容包括: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财务收支、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情况;
3.机关人事任免、干部管理、考核情况;
4.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局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于信息形成后第一时间予以公布,最晚在信息产生后的20日内公开。
第八条 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本局网站上进行公开,同时,还可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方式予以公开。
对机关内部公开的内容,采取召开机关大会、干部述职、内部通报等形式公开。
第九条 所有应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其中有关教育机构信息、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教育发展策略及规划等,应在教育局网站等载体上予以长期保留。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的,由相关科室在10个工作日内更新。
第十条 依申请公开内容和形式
(一)申请
1.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我局提出申请;
2.注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3.所需信息的内容描述。
(二)答复
收到申请后,应进行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况及时给予书面答复;
1.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
3.不属于受理掌握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应告知联系方式;
4.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告知申请人;
5.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三)部分公开
要求提供的信息含有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四)禁止行为
1.答复申请人不予公开、不予提供的信息,不得用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
2.不得通过与我局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
(五)期限
1.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应在申请人办妥申请手续后当场提供;
2.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3.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本部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4.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六)依申请提供公开内容的形式
1.依申请提供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
2.应申请人的要求,可以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
3.申请人在申请中选择以邮寄、送达、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印件的,应当以该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因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的,可以选择以符合信息特点的形式提供。
第十一条 监督措施
1.群众监督。一是设立投诉电话,号码为:5121296;二是召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2.内部监督。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本部门政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应责成责任科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
3.奖惩。把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局政府信息公开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二00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丽江市英才计划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相结合,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四个环节,重点解决全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充分,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特制定丽江市“英才计划”。
一、经评审认定,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赠送一套18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分期安排100万元工作经费,按实际工作月数给予每月20000元的生活补助;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或相当于“长江学者”之类的人才,赠送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分期安排50万元工作经费,按实际工作月数给予每月10000元的生活补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赠送10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公寓,分期安排30万元的工作经费,按在丽实际工作月数每月给予8000元生活补助;省“百人计划”、“省突”、“省贴”和省院士后备人才,云岭教学名师、云岭名医等入选者,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赠送8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公寓,分期安排20万元的工作经费,按在丽实际工作月数每月给予5000元生活补助;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紧缺的全日制博士生,赠送6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公寓,分期安排10万元的工作经费,按在丽实际工作月数每月给予3000元生活补助;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给予1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免费提供60平方米以下的公寓用于生活居住,按实际工作月数给予每月2024元的生活补助;在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紧缺急需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免费提供60平方米以下的公寓用于生活居住,按实际工作月数给予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紧缺急需的医学类、师范类或其它特殊领域的全日制本科生,给予2—3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有偿提供3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用于生活居住。(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开发投资公司、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重点抓好教育卫生引才工作,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名医5名以上,医学博士5名,医学硕士研究生20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50名;力争全市每年引进教学名师5名以上,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60名。大力探索高次层人才二次开发,重点做好退休院长、校长,退休名医、名师,军转医生、专家等引进工作。(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丽江军分区;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不受每年公开招聘时间限制,同时可采用直接面试或考察的方式进行招聘。开辟引进人才职称资格评定特殊通道,可不受学历、资历和评审计划的限制,按规定考核认定。(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高水平建设“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丽江)基地”,鼓励支持市、县(区)有关科研机构、产业园区、各类企业、高校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站、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工作站和流动教学基地。每年支持建立6—10个各类专家工作站,对经认定的每年给予10万元—6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五、畅通引进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在出入境和居留、户籍办理、工商、税务、金融、住房、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外事侨务办、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六、突出需求导向、以用为本、开放引才,坚持与重大项目建设挂钩,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用人主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引才。民营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50万元的购房补贴,所在企业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市内高等院校引进人才,地方财政与学校按各占50%的比例配套并直接兑现到个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市招商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云大旅游学院、丽江师专;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当前以教育、卫生等队伍为重点,以培养校长院长、骨干力量为突破口,通过“走出去”进行专项培养;适时组织邀请院士、教授专家在我市开设培训班、兼职挂职、考察调研、讲座论坛等活动;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送教上门、短期培训等活动。每年培育选拔认定6名以上 “丽江教育领军人才”、5名以上市级名校长;力争到2024年培养造就市级名校长20人以上、市级教学名师100人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0人以上。力争到2024年具有医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00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6000人, 培养造就50名丽江名医。(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八、由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和市农业局、市工商联、市旅游局、市文广局、市民政局等分别制定“走出去”干部培养工作方案和计划,报经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同意后,每年在全市教育、卫生系统遴选100名教育管理人员、教师,100名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在其它行业中遴选100名(农业技术人员、产业带头人,旅游、文化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等)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到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品牌学校、知名医院、对口帮扶单位、专业培训机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电子商务平台等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脱产培训、担任助理、跟班见习、进修深造、挂职锻炼。(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工商联、市旅发委、市文广局、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规范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的契约行为,通过考核约束激励人才。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少于2024万元(其中“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建设经费200万元),将专项经费纳入责任单位预算,每年保持适当增长。各县(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评审认定原则上由市财政补助30%。强化政策宣传,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十、上述政策由《丽江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丽江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丽江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等配套措施保障实施,并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王君正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二届委员会作了《继往开来、求实奋进,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求实奋进,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报告对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肯定。报告指出,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报告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我们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两大历史性机遇。纵观形势,丽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机遇期,创造发展优势,乘势推动丽江跨越发展时不我待;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期,增强发展活力,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不我待;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拓展发展空间,乘势融入省内外发展大格局时不我待;文化事业进入繁荣期,保持发展方向,乘势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时不我待;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乘势提高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时不我待。当前,全市各族人民对丽江未来寄予厚望,充满期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可以说加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承载的是一种立足现实、放眼全局、赢得未来的崇高理想;在科学发展中造福人民,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
报告具体阐述了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的六个目标,以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报告摒弃泛泛而谈,深刻而详细对各项工作目标进行了细致量化,显示了市党委求实奋进、继往开来的气魄和务实的精神。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党员,我将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业。紧紧把握住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论武装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