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但并不是完全依赖学生自身展开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以下是我不成熟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二、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 1
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二)、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三)、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学习,坚持长期自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为自己能在社会中广泛涉猎、立足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
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
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朱文娟
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变成学生谈论问题的地方,解决学习中完成质疑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的学习主人。这种教学改革是现今教育界多少人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本人就教学实践有以下做法:
一、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
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还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
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2024年6月5日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张望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必要的补充,而自学是一种最佳的途径。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法则,自己探索创造。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导”的好,学生的聪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智力水平,抓住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自觉获得学习方法。如讲:“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无关。”要求每位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活角,师生共同操作:
1、活动角变大,角的两边是否变长。
2、活动角变小,角的两边怎样变。
3、用剪刀把两条边剪短,看一看有无变化。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突破难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激励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自觉学习的能力。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引导学生善于动脑,促进自学能力。
教学时,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带着问题思考,从老师讲的过程中思考,在课后不断思考,促进学生学会,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如教学分数时,121,就立刻联想到甲︰乙﹦1︰3,乙是甲的3倍,甲比乙少,甲是两数和的,3343乙是两数和的„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做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教师肯定学生上述4遇到甲是乙的种种想法,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看谁思维正确,学生情绪高,再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一题多解可以开拓解题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问提学习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自动能力。
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习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动脑想,凡事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从想思路,想解法,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设疑,释疑,能说清楚的,语言表达规范,说明知识学得扎实牢固。不爱说的同学,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多说,才能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全面发展。如讲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各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筒形,即侧面积,再展开这样反复几次。在操作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展开的长方形,长是圆柱体的什么?宽又是什
么?让学生口述,你发现了什么?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援助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出侧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的面积=长ⅹ宽,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ⅹ高。这样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每个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过程,人人兴趣盎然,参与学习当中,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也增强了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科学知识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在课堂、课前、课后养成儿童自学的良好习惯,必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这样,“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达到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南关学校晋海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会把读书看作是快乐的事,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