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势力插足南海,南海局势更加波诡云谲。而外媒对此评论,南海纷争背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搏弈。
B.贫富悬殊现象客观存在,毋庸质疑。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制度保障关系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C.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以至许多江河湖泊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D.文学砥砺人生。一个与文学形同陌路的人,他的人生便少了滋味;当文学成为一个民族点缀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便成了游丝。
1.【答案】D。解析:A博弈;B毋庸置疑;C以致。2.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里带来巨大落差。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
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
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
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呼朋引类,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2.【答案】A。解析: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可用络绎不绝。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含贬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沿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B.据权威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猪肉、蔬菜等价格攀升,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增长最快是食品消费。
C.解决民生问题,当首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那种先开发后治理,边开发边治理的做法,往轻说是急功近利,往重说是罔顾民生。
D.由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使用字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答案】C。解析: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分句语序不当。B项,“据资料显示”是句式杂糅,它包含“据资料”和“资料显示”两个句意。D项,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与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以民歌为代表,其风格缠绵婉转,细腻含蓄,如《敕勒歌》《西洲曲》等。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C.“机锋所向,龙在山林,虽云长篙,颇同短制”鲁迅先生的这几句话,高度精确的概括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D.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羊脂球》《套中人》《麦琪的礼物》分别是他们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4.【答案】B。解析:《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page]
二、阅读鉴赏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5.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是()。A.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蹈:践行 C.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 燕:同“宴” D.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 艺:园艺 5.【答案】D。解析:艺:种植。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硕求余文以记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其木皆十围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必仕则忘其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6.【答案】D。解析:A项,“以”是“来”都意思,表目的;“以”连词,表顺承。B项,“其”代指园子。“其”语气助词,一定。C项,“则”表承接,就。“则”表转折。D项,“焉”句末语气词。
7.下利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细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富可以养的总体构思特点。
B.苏轼在离开彭城赴吴兴途中,应张硕所求而写下这篇记,文中除对张氏园亭的极力赞美之外,还对张氏先君为其子孙长远而深长的考虑,深表赞赏。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C.作者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于是在叙事中阐述议论,认为一个人不必要去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饥渴适宜就行了。
D.彭城风土人情之美,使苏轼产生了将来在泗水之滨买田养老的想法。如果那样,与灵璧的张氏园亭便鸡犬之声相闻了,可常常与张氏子孙来往。
7.【答案】C。
8.把划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8.【答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page]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三、课程理论 9.判断题。
(1)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摒弃甄别和选拔的功用,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能力。()(2)高中语文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作用。()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9.【答案】
(1)×。解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3)√。[page]
四、教学实践
10.试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说说下面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体会文章疏朗而细腻的语言特点,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二)揣摩语言,体悟文字蕴含的情感,进而勾绘文本背后的人物形象。(三)掌握文章以情取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创设“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感悟郁达夫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瑞士,埃米尔),在每一段有温度的文字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人,或悲或喜,或忧或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故都的秋》,看看故都的秋的背后有一位怎样的凝望者!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郁达夫笔下的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2)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3)郁达夫是如此迷恋故都的秋,那么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呢?概括本文描写故都的特点?(三)赏析探究
文章与人是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优秀的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验与写照,是从作家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下面我们通过品味揣摩文字,看看文字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从下面任选一副秋景图,分组讨论、交流。秋意满眼 南来北驻的寻秋者 秋蕊遍地 敏感细腻的知秋者 秋蝉盈耳 残声如漏的聆听者 秋雨衔味 黍离之悲的感伤者 秋果怡人 从容冷静的叙述者(四)课堂小结
郁达夫既是故国之秋的悲吟者,又是骨子里透着悲凉的一介寒士。故都的秋,清、静、悲凉又何尝不是郁达夫生命的底色?(五)布置作业 10.【参考答案】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未从三个维度出发,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补充: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过程:①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略显仓促,跳跃性强,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②教学过程赏析探究环节很片面,只是秋景图解读故都秋特点的话,不仅将文章有机的整体割裂了,也体会不到作者匠心独具的选材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的选材,才能真正体味出《故都的秋》中那种浓浓的不用寻秋而秋味自隽永的韵味。当然也只有知人论世,才能够真正解读懂作者景语中寄寓着的情语。③教学过程不完整,缺少板书。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202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历史: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7、现代意义的学校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早是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1912年,刚刚建立的中华民国(1912—1949)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8、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自此,在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中,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中国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系统,实行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工作时间内安排专门时间系统学习等教育形式。
9、教育体制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启动。改变了过去无法可依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已颁布实施的有《学位条例》(1980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教师法》(1993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8年)等6部教育法律,以及16项教育行政法规和200多件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10、20世纪90年代:1999年6月,中国政府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功能将从传播知识向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转变。
11、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界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系统,设置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在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形成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沟通、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网络,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化的受教育机会。
现状:
(一)中学教育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二)中学的分段和办学体制
(三)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壮大。但是,我国中学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危房,有不少学校缺乏实验设备,教育经费不充足,流生现象仍不断发生,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教师质量还不够高,教师待遇偏低。(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1)调查研究(1996~1998年)
(2)纲要拟订(1999~2024年)(3)方案颁布(2024—2024年)
2.实验与实施阶段:(1)义务教育阶段
(2)普通高中阶段
3.评估与改进阶段:
(1)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三次调研(2)校本教研的提出(3)高中实验区调研报告 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二)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四)加强课程综合化
(五)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六)课程法制化 2.教育学基本原理。
(1)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方面。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正向功能
1、促进个体发展
2、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二、负向功能
1、增加受教育者的负担。
2、由于教育不当,致使受教育者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3、影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针对不同年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③不平衡性(把握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④互补性(如失明者视觉虽然不好,但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⑤个别差异性(做好因材施教)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⑴先天的遗传素质 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 ⑶教育;即社会因素.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⑵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 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 ③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答: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如: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
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要求教师张文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专业发展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答: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做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4.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常规管理(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平行管理(对集体和对个人管理结合)、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师生共同确定目标)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所学专业,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习交流,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贯彻“中专生行为准则”,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汇报。
4、指导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做好班、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发挥作用。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和身心健康,协助开展第二堂课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公益性劳动
和社会实践活动。
5、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6、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按时参加班主任会议,填写班主任工作台帐,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写好学生操行评语和毕业鉴定,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奖惩工作。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答:主题教育(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班队例会(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班队文艺活动(文艺联欢会、节日联欢会、生日联欢会、毕业联欢会)、班队体育活动(跑步、球类、竞技类)、班队科技活动(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调查、科技兴趣小组、科学知识讲座)、班队劳动(大扫除、组织为人民服务)、班队游戏活动(竞技类的、智力游戏)。(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
3.树立典型,平时对待学生。
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5.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常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一,教育模式的滞后性
第二,教书育人的被动型
第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网吧、游戏厅、不良电影电视 第四,家庭教育的片面性。
(二)教学法。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含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特点:(1)教学目标定在教学活动前,具有期望性的特点。(2)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组成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3)教学目标内部层级分明,具有层次性的特点。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4)教学目标清晰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特点。(5)教学目标带有弹性,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二)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即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即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2.教学过程。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教学过程有五种基本功能:知识传递功能、智力发展功能、情感培养功能、品德形成功能和个性 发展功能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第一,特殊认识说—代表人物:凯洛夫
第二,发展说—代表人物:杜威、皮亚杰、布鲁纳、赞可夫(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第三,交往说---教学是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第四,多重本质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3.教学内容。
(1)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2)了解教学内容的特性。
(3)掌握课程标准的意义、性质和内容。
意义:它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性质: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内容: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4)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容易导致“剧本化”的行动,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预设,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
(二)创造性
(三)探究性
(四)开放性
(五)层次性
(六)主题性(7)掌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4.教学行为。
(1)了解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特征。第一,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第二,特征:
1、目标清晰
2、善启善导
3、遵循逻辑
4、手段有力
5、动态调控
6、富有创意
(2)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教师角色行为: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3.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4.教师还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实施行为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三、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四、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教学评价行为转变:
一、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二、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相结合。
三、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体参与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3)掌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要求: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4)能运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恰当评价。5.教学组织形式。
(1)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含义: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特点:⒈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⒉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⒊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它可以50/45/30/25/20/15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从各学科总体而言,可能是单科独进,也可以是多科并进,轮流交替。
优势: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⒍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
能力及学习热情等。局限性: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8.不利于因材施教。
(2)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形式和具体要求。
内涵: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们为达到共同一致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小组分工合作、积极互赖的学习形态。其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②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③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④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⑤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形式:第一层次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余时间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
具体要求:
1、明确目标。
2、把握合作时机
3、恰当合理搭配小组
4、创设人人展示机会
5、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6、避免讨论过多过繁
7、建立有效评价机制.(3)了解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6.教学媒体。
(1)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
答:
1、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
2、教学目标的整合。
3、教学内容的整合。
4、教学活动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含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基本类型:
第一,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3.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以具体体
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依据,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
(2)常模参照评价。(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
第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2.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2)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①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注。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人类的本性;第二,学习心理;第三,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佛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受行为主义影响,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
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2.学生心理。
(1)了解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系列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发展的每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之前各阶段冲突的解决。冲突是指,在每一阶段发展过程中,个体都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危险和机会),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选择和一个消极选择。解决危机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对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问题解决不当,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尽管也可能会在后期阶段中得到修正,但是往往需要个体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耗费巨大的心力。8个阶段如下:
1、信任——怀疑(0-1.5岁)
目标: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即充分相信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任务:母亲亲自抚养和哺乳婴儿,给予无条件的爱抚,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产生信任感;
消极选择的后果——产生怀疑和不安。可伴随儿童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成年的发展。
2、自主——羞怯(1.5-3岁)
目标:对权力和独立性的渴望,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吃饭、穿衣、大小便)。任务:父母允许儿童自由的探索,并给与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帮助儿童形成自信心。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形成自信心;
消极选择的后果(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儿童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多的怀疑和羞怯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主动感——内疚感(3-
6、7岁)目标:出于自我动机追求一些活动(例如帮父母做家务),通过胜任这些活动,认为自己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任务:父母注意要儿童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同时监督控制会造成危害的活动。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他们的贡献能够被接受,从而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过多的干涉和禁止)——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4、勤奋感——自卑感(6-12岁)目标:在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下,力求保持平衡。开始体会持之以恒的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形成成功感。任务:成人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以鼓励和帮助。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胜任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困难和挫折)——今后学业颓废,可能转向校外活动,一般是反社会行为。
5、角色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目标:考虑“我是谁”,性别角色、人生观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能力、信念、性格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选择自己今后的职业; 任务:教师有可能和最适合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一专业往往是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中学生绝不应当被当做孩子来看待,决不能在相关人的面前轻视他们,给予明确的指示,注意同伴的影响。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四种):获得角色同一性——充分的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机会和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6、友爱亲密——孤独(18-30岁)
目标: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任务:个体愿意并有能力建立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愿意与他人分享不计较回报。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亲密感;
消极选择——陷入孤独。
7、繁殖——停滞(30-60岁)目标:繁衍后代,并在工作中具有生产能力或创造力。任务:抚养下一代,并把下一代看做是自己能力的延伸。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的后果——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
消极选择形成的后果——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舒适,对他人和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悲观绝望(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前期发展顺利的结果——则在此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了自我完满感;前期发展不顺利的结果——陷入绝望,害怕死亡。
(2)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①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
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婴儿、相当于学前期、幼儿期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③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
④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为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3)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①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
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 1、12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 1、12岁及以后)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②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新问题,并能在该人的社交和文化中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八种智力构成的,每一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这八种智力是: 1.逻辑数学智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语言智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音乐智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空间智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人际关系智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内省智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 的表现。
(4)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教学的影响。
一、对于场独立型学生,教师应根据这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风格,多提供一些难度较大且具有挑战性或研究性的学习内容,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对于场依存型学生,教师则需要根据这类学生合作意识强。
二、对于视觉型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具有一走的优势,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善于通过图表、画面等视觉性刺激接受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多用图表法讲解,并多鼓励这类学生养成上课 作笔记的学习习惯,国培计划材料
以提高其学习效果;与视觉型学生恰恰相反,听觉型学习者在英语、语文和历史等方面的学习中效率较高,他们往往喜欢通过倾听教师讲述来接受知识信息,并在语言方面发挥其优势。
三、对于趋同型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这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较强,善于以自我为中心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特点,提 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知识信息,使其能够自主地内化外部的知识信息,并使其认知结构能得到不断的扩展;对于趋异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这类学生善于分析和比较,具有较强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的特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对于冲动型学生,教师应该考虑这类学生反应敏捷,敢于表达的特点,注意保护其喜欢发言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并在其发言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循循善诱、给予点拔。
五、此外,还有少数动作型学生听课和阅读学习效果都较差,但擅长于记住情境和动作,操练、表演、画画等动手能力较强,让他们安静地坐着学习感到困难,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创造条件为这类学生提供“做中学” 的机会。3.教师心理。
(1)阐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型的教师。(2)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①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②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③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有多样性、自主性、持续性特征。(3)了解师生的相互作用。教学相长
(4)掌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以及进行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
①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 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 提高在职教师。
②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日记、从学习者角度、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从学生征询意见(5)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①概念: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它有三个核心成分: 1.情感衰竭。2.去个性化。3.个人成就感降低。
②成因:教师职业的压力、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学校人际环境与领导
③对策:1.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的地位。2.关注工作的兴奋点。3.改变内部心理元素。
4.学习心理。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
(一)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
(二)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并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来体现
(三)学习的实质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
作用:人类个体通过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学习又推动着人类去改造和发展社会生活。(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①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准备率、效果律、练习率。②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④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3)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以应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①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②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
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③归因,是人们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原因本身是不能直接被观察到的,是知觉者对事件或现象的原因所作的主观推断
应用:归因疗法:对低自尊者、低自信者通过改变其归因风格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真归因与假归因)
归因激励:通过对事件的归因调动下属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归因管理:通过归因化解矛盾与冲突。归因决策:通过归因提高决策的质量。
归因训练:通过归因训练,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④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多鼓励赞赏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四)适当展开竞争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六)明确学习目的(4)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的含义。
①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②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③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④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5)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明确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因素:
(一)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二)思维定势
(三)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四)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和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五)知识经验
(六)动机和人格 ②培养途径: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6)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结合实际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①本质与特点:强烈的求异性、奇妙的想象力、勇敢的开拓性、全方位的开放性 ②训练方法:(一)发散思维训练:
1、大脑激荡法。
2、反向法。
3、类别变动法。(二)直觉思维训练:
1、大胆设想法。
2、还原法。(三)形象思维训练:
1、图像法。
2、联想法。(四)特异思维:“脑筋急转弯”和“猜谜语”是特异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
(7)了解学习策略、元认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 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5.教学心理。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复习旧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二、探究式教学(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三、抛锚式教学
四、范例教学模式(2)了解布罗菲和伊伏特旬划分的课堂管理的四个阶段。
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管理
2、小学中年级阶段的管理
3、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管理
4、高中阶段的管理
(3)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及程序。
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
2.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3.应试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4.不良心理素质的影响
矫正:1.做好预防,加强管理
2.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建设 3.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4.运用教育机制,对症下药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1.德育的内涵、目标与内容。
(1)了解和掌握德育(包括广义德育、狭义德育、道德、品德等)的含义以及学校德育的含义;掌握德育的意义或作用。
①含义: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②德育的意义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懂得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
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3)掌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教育(4)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含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主要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
2.生活心理指导
3.人际交往指导
4.个性发展指导
5.情感教育
6.升学与择业指导 7.青春期教育 2.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1)掌握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2)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3)熟悉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知是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品德形成的动力,意是品德形成的保证,行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学生的品德形成一般是从知开始,以行结束。(4)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1.计划性与正面性
2.复杂性与多端性
3.引导性与整合性
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1)掌握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含义。
1.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
具有指导作用
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3.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学校德育实施途径主要有:
1.教学。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2)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3)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主要方法: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它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德育目标 4.师德规范与法规教育。
(1)了解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理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重要性:1.师德对教师起调节作用。
2.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3.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2)了解和掌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的时间(2024年)、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灵魂、教书育人—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提出的对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主要要求。教学成绩、师德表现(首要内容)、课堂表现、学历高低
(4)了解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24〕1号)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四个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幼儿(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24年新颁)等法律中关于 “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规定和要求。
1.教师: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学生: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 偏紧。
2.《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A.李伯元 B.吴趼人 C.刘鹗 D.曾朴
3.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A.《诗经》 B.《离骚》 C.《史记》 D.《左传》
4.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A.性灵派 B.桐城派 C.阳羡派
D.阳湖派
5.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但丁—《神曲》—意大利 B.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C.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英国 D.果戈里—《复活》—俄国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它在这里已经待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B.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C.中国园林十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D.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
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伺候(si)怯生生(que)不揣冒昧(chuai)B.驰聘疆场愠色(yun)闹别扭(bie)闭目塞听(sai)C.披星戴月舛误(chuan)处方药(chu)飞扬跋扈(fu)D.怙恶不悛咋舌(ze)煞尾(sha)唧唧喳喳(zha)
8.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群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饰”所说的三人分别是探春、迎春、惜春
B.《祝福》选自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境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
C.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该小说总集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1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唐诗的代表作,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的代表作
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再别康桥》《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D.《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萨缪尔·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缧绁之中,常拿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B.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C.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D.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希望广大作家以更加自觉的姿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沉潜生活,冷静思考,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13.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包括()。①华兹华斯②雪莱③拜伦④骚塞⑤柯勒律治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著有《十日谈》的短篇小说家薄迦丘的国别是()。A.意大利 B.英国 C.丹麦 D.挪威
15.诗人舒婷创作了()。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回答》 C.《小草在歌唱》 D.《断章》
16.下面是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17.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18.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本报南昌讯(记者杜金存刘小荣)1月8日,我省首部大型古装史诗电影——《八大山人》在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举行开机仪式。这是一部讲述本土真实历史人物故事的影片。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南昌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影片讲述了八大山人在清末“文字狱”最残酷的时代,坚守自己的画品人格、勇于与权贵作斗争、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情操。该片由李小明执导,陆剑民、徐玮璐等演出。据悉,该片预计2024年6月完成,将在南昌举行首映,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A.《八大山人》是一部讲述本土真实历史人物故事的影片 B.《八大山人》由李小明执导,陆剑民、徐玮璐等演出 C.《八大山人》在八大山人开机 D.《八大山人》预计2024年6月完成
19.下面语句强调了“井冈山”并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A.井冈山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
B.井冈山——让我着迷的山,让我难忘的山,让我浮想联翩的山啊!
C.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的就是井冈山。D.井冈山,就是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啊!
20.下面选项中,含有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中“日”的用法特点相同的词语的一项是()。A.而相如庭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C.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2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作者是博尔赫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作品《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B.《红楼梦》中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她喝命打了未到的迎亲送客的人二十大板。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每个人做事都兢兢业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夜里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营,巧做安排,合情合理
D.《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
22.下列加点字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3.下列哪组成语来源于史实?()A.开天辟地、八仙过海 B.背水一战、纸上谈兵 C.亡羊补牢、守株待兔 D.掩耳盗铃、卧薪尝胆
24.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A.杜牧 B.许浑 C.贾岛 D.姚合
2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其他三句对偶形式不同的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B.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D.心如膏火,独夜自煎。思等流波,终朝不息。(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
26.《聊斋志异》是一部()。A.长篇章回小说 B.拟话本 C.文言短篇小说集 D.白话短篇小说集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B.世界文学史上有四个吝啬鬼的形象,他们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C.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等,苏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D.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书》和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28.《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9.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苏武传》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作者是班固,东汉著名的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张衡传》选自南朝史学家范哗的《后汉书》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语言写成的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C.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戏剧《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出自《归去来兮辞》,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30.《红楼梦》开篇,由神话引入正题,所引神话是()。A.共工怒触不周山 B.盘古开天辟地
C.女娲补天 D.精卫填海
31.杜甫著名的“三别”中没有以下哪首诗?()A.《新婚别》 B.《垂老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无家别》
32.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 B.余味 C.净化 D.共鸣
33.“魅”的笔画是()。A.13笔 B.14笔 C.15笔 D.16笔
34.以下不属于夸张的形式的一项是()。A.扩大夸张 B.超前夸张 C.缩小夸张 D.思后夸张
35.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作品是()。A.《浮士德》 B.《鲁滨逊漂流记》 C.《红与黑》 D.《人间喜剧》
36.卡夫卡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是(),这同时是现代派作家共同的创作特点。A.象征 B.荒诞 C.写实 D.隐喻
37.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八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38.“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这副对联,说的是()。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39.第一部国别史是()。A.《国语》 B.《汉书》 C.《史记》 D.《孙子兵法》
40.夏洛克形象是下列哪部剧作中的主人公?()A.《仲夏夜之梦》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亨利四世》 D.《威尼斯商人》
41.下列卢梭的作品中,属于教育小说的是()。A.《忏悔录》 B.《新爱洛伊丝》 C.《爱弥儿》 D.《老实人》
42.下面笔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凹”字由六画构成 B.“凸”字由三画构成 C.“承”字由八画构成 D.“幽”字由五画构成
43.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联的,读一本有趣的书,必定由一问题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引导你去找其他书,__________,如此循序渐进,积淀融合,自然可以,融会贯通。
填人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温故知新 B.升堂入室 C.遐迩闻名 D.集思广益
4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4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46.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李逵一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一大闹天宫 C.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D.诸葛亮一三顾茅庐
47.她.因此她的母亲很紧张.盼望女儿赶快回家。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来没有加班到这么晚 B.从来加班到这么晚没有 C.没有加班到这么晚从来 D.没有加班到从来这么晚
4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名句出自以下的哪一部作品?()A.《安娜·卡列尼娜》 B.《复活》 C.《战争与和平》 D.《少年》
4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B.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骇,震惊 C.锲而不舍:一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酣畅淋漓:形容表情、行动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不畅的样子
50.下列不属于反义词的一项是()。A.炎热一冬天 B.建设一破坏 C.重视一轻视 D.寂静一热闹
51.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与其他三项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52.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是()。A.泰戈尔 B.川端康成 C.夏目漱石 D.索因卡
53.第一次上舞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填人上句中横线处合适的一项是()。A.激动地不知道我们说什么好 B.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们激动得 C.激动地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 D.我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5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儿化的是()。A.盖儿 B.小鸡儿 C.女儿 D.头儿
55.下列词句取自马致远散曲作品的是()。A.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B.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对以下文段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①“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汲取教益,陶冶性 情,抒发情怀
②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彩 ③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 ④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
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曹操83万军马,体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赤壁古迹,被世代传下来 A.⑤①②④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57.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 B.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C.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D.甄别和选拔优秀学生
5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积累·整合 B.思考·领悟 C.应用·提高
D.发现·创新
59.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法的一项是()。A.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B.写作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C.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D.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6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①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主观题(10分)61.简述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
三、作文(30分)倾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优美;倾听长者的谆谆教诲,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如沐春风;倾听朋友的款款倾诉,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情真意切„„
61.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感情真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荸荠 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恫吓 茄子 无动于衷 歇斯底里
C.悱恻 讹诈 再接再励 宏伟蓝图
D.奇葩 瘸子 处心积虑 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8.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17.《〈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3.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4.B。5.A。6.C。
二.填空题(共10分)
7.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写对1空给1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
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三.简答题(20分)
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③《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
11.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② 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③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四.鉴赏题(26分)
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答对一项得3分,满分6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2分)(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②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答出一大点给4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
15.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②开篇就交待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是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③融铸神话传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④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三个给满分10分)
五、案例分析题(12)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而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生”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分,写出一点给2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给分)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⑴所设计的题目必须难度合理,意图明确,利于学生思考解答。⑵板书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符合教学目标,抓住课堂核心;②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今天,小编挑了一篇优秀的中学语文说课稿,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少的说课,以《鸿门宴》为教案,流程请看下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鸿门宴》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三、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一)翻译理解部分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
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
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
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
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
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