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文化传承与学校建设的思考

最新文章

文化传承与学校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城市昨日的辉煌、今天的财富、明天的希望。仙游很多校园里都保留着一些文物,这些文物使得校园古色古香。然而,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很多校园文物都被破坏了,甚至完全消失。比如,始建于1902年的仙游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为兴化大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础教育人才和其他各类优秀人才,被誉为’’木兰溪畔的园丁摇篮’’。仙游师范堪称令人神往的文学、艺术殿堂。这里,曾走出著名学者、教授、作家俞元桂,世界华人名人、文坛宿将周颖南,著名剧作家郑怀兴,著名散文家、教授林懋义……以及后来的小说作家陈雪珠、庸凡、陈小平,教育随笔作家林高明、诗人李智强等;这里,也曾诞生一批名闻八闽乃至东南亚和国际华人世界的音乐、舞蹈、美术作品,更为莆田市艺术事业的崛起培养了一大批领衔之才。师范旧址夷为平地,建起了高楼大厦,昔日景象难以再现。如今,莆田学校仙游校区(原仙游师范,闽中师范摇篮)又搬离仙游,百年老校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引起仙游人的痛惜和热议。有校友感叹,连母校都没了!

文物属于过去,但它也启示着未来,学校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文物的教育及对文物的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我们还有一些学校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值得我们的规划者去好好珍惜和保护。

仙游一中校园内的万寿观,原名“金石山福神道院”,是为纪念傅楫(1041-1101年)读书处,由傅楫三子傅谦受于南宋建炎四年(1126年)动工,历七年才成。万寿观于1997年列入仙游县级文保单位,并于2025年列为福建省第七批文保单位。但是,就是这么个好东西,2025年差点儿被拆毁用于建造新的教学楼;幸好当时的校长文保意识很强,终逃一劫,但目前所存的规模也只是原来的一半。万寿观平时并不对外开放,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是很难进去的,现在又开辟成仙游一中校史室,更是难得一见。万寿观是仙游地区现存明清时期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之一,具有比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建筑研究价值。还有仙游一中的石门及旧办公楼,也是多少学子难忘的回忆。

莆田学院附属小学(即仙游师范附属小学)校内的仙游陈氏宗祠,于清嘉庆年间由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希紫倡建,建筑规模庞大、雄伟壮观。主体建筑为上下大厅、中央天井,两边各有偏厅、护厝各四间,后面有长方形天井及厢房八间。建筑面积约2025多平方米,前面是铺设红砖的大广场,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仙游陈氏总祠作为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继续作为尊宗敬祖,弘扬祖德的场所,作为寻根问祖、海外联谊的阵地,作为纪念先贤,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位于鲤城镇西隅的会仙山上的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其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私立孟晋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经费由县商会维持,遂名乙种商业学校。民国18年,改为县立城西小学。民国29年,改为中山镇第二中心分校。民国32年恢复原校名。民国33年2月,改名中山镇东北区中心学校,次年春改为中山镇西区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5年,改为中山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为当时县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

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校园内古建筑有三处:石峰书院、为松书院和二层红砖楼。石峰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期,门前两根龙柱上雕龙遭破坏,大门两边一对抱鼓石保存较为完好,抱鼓石是礼制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可见,这是当时一个大家族的祠堂和书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用作城西幼儿园教室和教师办公室。2025年8月石峰书院收录在仙游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为松书院原名为松庵,清.乾隆版《仙游县志》记载:“为松庵在社稷坛(天地坛),后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僧海涛建。乾隆二年丁巳(1737),僧霖崖重建后殿”湖北来凤县(今湖北恩施)县令黄汝楠曾游为松庵,并作一首五言诗:“随步二三子,为松引兴长。蜂衙排佛供,麺甕启花香。水竹清闲境,大天曾过场。夕阳催去住,少佇虎溪旁。”为松庵在嘉庆年间改名为为松书院,门前砖埕上有一古井,六角形的青石井栏边刻着:“嘉庆甲子年(1804)立

”,至今保存完好,水质清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松书院也曾作为幼儿园教室使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设校办印刷厂,后改为教师宿舍。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墙体坍塌,今年主殿开始重建。解放初建的红砖楼是1958年师生一起参与修建的二层小楼,当时建楼时,同时平整操场,栽种榕树,现在操场上的榕树已参天蔽日,成为城西中心标志性的靓丽风景。砖楼一层当时是老师的办公室,后改为教师宿舍,二层是会议室和保管室,楼板是木头的,二楼墙面的正中有一颗红五星和“为人民服务”几个毛体字,再加上红砖黛瓦,极具年代感。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然而,城市的发展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要相互协调、统一。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能低估那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都不能摒弃它们那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传统文化上能看到我们的根,看到厚重的历史,看到学校的发展史,与现代文化产生反差,反差就会产生冲突,冲突就产生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学校文化乃至城市文化的美。所以我们在建设发展中,需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好,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一个留住历史文化有根有魂的城市。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