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低年级阅读教学

最新文章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教学

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做到“以读为本”呢?

一、把握实验教材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实验教材所选的课文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富有现代气息。体裁多样,有儿歌、故事、童话、韵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这样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也可以打消缺乏自信的学生怕读错的顾虑,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读,放胆读,由“老师要我读什么”转变为“我想要读什么”;其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如画一画、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体裁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时,可以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连环图画,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如教学《四季》时,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也可设计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课文内容。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四季的特点,对课文内容理解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如教学《美丽的小路》和《要下雨了》时,为了让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可设计课本剧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把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更为深刻地领会文章的内容,也能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乐趣。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可让学生将课文以歌的形式唱起来,跳起来。学生通过画、说、演、唱、跳等各种活动全方位地动起来,寓教学于快乐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形成自主的阅读意识。

二、初读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让学生“敢读”。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认为课文内容直白,学生还没有熟悉课文内容,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领悟课文了。实际上刚入学的儿童是以口头表达为主,进入书面阅读以后,才由具体直观的现实世界逐步向抽象的文字符号世界过渡。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必须强化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在初读感知环节,扫除文字障碍,让学生认真读读全篇课文,把文章读通,读连贯,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领悟课文时学生才“敢读”。

人教版实验教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设计就是“朗读课文”(也有背诵课文)。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连贯并读出感情,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的言语信息。这既是多种感官加工、处理、感受书面语言信息的过程,同时也规范了书面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同化书面语,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水平的过程。

三、落实精读环节,注重培养语感,让学生“爱读”。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实验教材始终把朗读(背诵)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对课文材料的感悟。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朗读。在深入读文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首先,要扎实细致地落实读,做到以读为本。要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思路,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赛读等,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爱读”书;其次,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爱读”。教师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眼看、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联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头脑活动起来,从而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如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三次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的过程。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一道理就成了本课重难点。在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时,我们就要把握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我们不难看出课文的重点句段就是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对话部分,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燕子妈妈话语里的一个词“看看”,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提出的“看看”的要求是有层次的,第一次是“看看”,第二次的要求是“再去看看”,第三次则是“再去仔细看看”。这个词反复出现其实就是告诉小燕子要想知道得多,必须要多看、仔细看,也就是要认识观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在教学是我们以这个词为抓手,来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本课的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情境,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妈妈说的话,并出示燕子妈妈的话,让学生比较燕子妈妈这三句话的不同,引出(“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然后就以这三句话为抓手,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的心情。再把学生体会到的这种感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尝试当当燕子妈妈,读出燕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语气。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听了妈妈的话小燕子的表现。体会到:小燕子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收获大,一次比一次感到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师生分角色感情对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喜悦之情。这样的处理,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结合语境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弄懂了课文暗含的道理,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在读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爱读”。

四、抓好熟读转化环节,加强积累运用,让学生“乐读”。

“重积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又一鲜明特点。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和运用,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词句和名篇佳作,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们应当让多种感官参与,进行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第一,学生凭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获得审美的基础上进行熟读。可以配上动作有感情地单独朗诵,可以分角色诵读,可以听老师范读,借助录音机配乐朗读,也可以利用录音带、录像、课件小声跟读跟背,并展开想像,细细咀嚼品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方位领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美。在领略美的同时,学生“乐读”。有了深切的体会,课文内容不知不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提倡“教、学、做”合一,积累好词好句。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少而精,形式丰富多样。在“我会读”“读读说说”“我会说”“读读画画”这些题目中,有词语(如叠词、词的搭配,形容词)的练习,句子的练习等,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完成,再写一写。总之,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感悟运用能力。第三,加强课内,延伸课外。要努力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堂上要以文本作为中介,通过文本的启发,交流读书心得,拓展语文学习渠道;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师可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语言生动浅显的童话、故事等课外读物;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可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指导学生主动读书,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会增加。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学会读书,内化语言。通过积累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收获中“乐读”。

总而言之,教育以学生为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把躺着的文本读活,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把厚的文本读薄。通过读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验到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试教通讯》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