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学习研讨提纲

最新文章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学习研讨提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本应于今年第一季度提出,受疫情影响,中央对部分内容修订后,于今年6月30日审议通过。

从战略层面看:《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横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际,意在通过国企改革对中国发展的牵引,抢好“十四五”前半段,只有用好前半段,才能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方案》把整个“十四五”划分为两个阶段:“十四五”前期——改革突破期,和“十四五”中后期——上台阶和见成效期。从而也更好与全球同频共振——把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三五年期间的再全球化期间,中国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与布局。

追溯到2025年,中央22号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而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将之前很多政策的症结,落实不下去的障碍,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政策空白地带,要做个拉网式排查和系统整合,以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全面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使得国改进入快速推进、综合推进,实质进展,出成效,出模式,出创新的新阶段。其中,深入理解和把握《方案》在十个方面的大突破,至关重要。

一、再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的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第二个集成,是把202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所实施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所探索出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和路径进行融合推广。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将会作为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二、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产业、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2025年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四、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五、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六、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七、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精准化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八、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九、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十、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如此多而重大的国家命脉型战略叠加而来,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

总之,三年行动是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基于这一点,7月22日,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年中视频座谈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上强调,要聚焦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实落地,激发国有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要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强化改革落地见效,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扎实做好国资国企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央地合作;强化提升监管效能,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合力;强化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