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最新文章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一天能采鲜叶3斤左右,卖到我们村集体公司,**元1斤!”3月27日,岚皋县大道河镇东坪村贫困群众邱文凤在自家茶园里,一边忙活着采茶,一边满脸笑容地介绍。

让邱文凤高兴的,不光是眼前长势旺盛的“陕茶一号”茶园和手中、篾篓里翠生生的茶叶能卖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他比以前多出“两层收入”。

2025年,东坪村组建了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龚正昇担任董事长,并选聘年轻、肯钻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党员张磊担任总经理。“两年前,我和亲戚在上海开了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经常给客户运送一些由我们家乡发去的货物,尤其是茶叶、马铃薯制品,订单特别多。”张磊说,“通过对一些比较熟的客户进行询问了解后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吃我们这儿的特色食品,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空间可观。于是,我就想回家创业,带大伙儿一起增收致富。”张磊的想法和当地的发展意愿不谋而合。

“我们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县上的山、水、林资源优势,依托茶叶、马铃薯、魔芋等传统产业,发展发达地区需要,而我们又拿手的稳扎稳打的产业,让老资源焕发新生机。”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

岚皋山大人稀,全县有***万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出务工、移民搬迁、退耕还林步伐加快,相当一部分耕地撂荒,很多经济作物比如茶叶很少有人种植,成为“沉睡资产”。县上通过调研对接市场,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意愿、地理资源状况,认为做产业不能图新鲜、盲目引进,而是要依托传统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2025年3月,由龚正昇、张磊等4名党员和1名群众入股***万元,以生产干马铃薯、马铃薯片、马铃薯酱、干野菜为主的大道河镇东坪村农产品加工厂开始运营。两年时间,加工厂生产出的40吨干货被川、渝、沪等地客商抢购一空,实现纯利润***万元。群众以前卖不掉、吃不完的马铃薯被加工厂收购一空,加之全国各地下订金、下订单的客户众多,一度让加工厂都不敢接单了。

“变沉睡资产为致富活水,这既是市场需要也是群众发展需要。”龚正昇说。2025年9月,由县政府补助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万元资金正式投入工厂,整合组建了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茶叶加工厂一座,让全村6个组***户***人都有了股份。卖茶叶、卖马铃薯有钱,到公司上班有钱,马铃薯、茶叶种植面积翻了一番,村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现在我们村里没有一块闲置土地。”邱文凤指着已摘满的一篓茶叶说,“这一篓茶,以前就卖**元。现在能多卖8到**元,多就多在了分红和奖励上。”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乐素河镇党建引领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党建新闻稿

今年以来,汉中市略阳县乐素河镇在抓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同时,下足绣花功夫,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引领作用,打造宜居环境。

组织引领,强力推动。成立乐素河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党政班子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级网格包抓体系。明确各村党支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广泛宣传,迅速行动。该镇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并广泛宣传此项惠民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结合“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广泛动员,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以及室内卫生存在的问题,由村“四支力量”、帮扶干部协助、督促并限定时间清理,同时建立任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每周通报进度。

党员带头,群众联动。通过党员带头引、上级资金帮、十比十看评、爱心超市奖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带头从自身周边环境提升做起,不仅做好自家环境,更积极投身到公共区域、农户家中开展整治,带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持续的引导和发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千阳县:创新机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新闻稿

“我们宝丰村2025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万元,按照比例,可以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万元。通过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充分激发了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我们村干部更有信心把宝丰建设的更好!”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说。

2025年3月25日,千阳县村干部补贴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贡献补贴发放大会在张家塬镇宝丰村召开。会上为全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个村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万元。

创新培育模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千阳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村干部队伍,育强后备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能力素质全面化、结构搭配科学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要求,实行“定期培训强素质、定人帮带提能力、定岗锻炼增经验、定向使用激活力”的“四定培养模式”,把年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的坚强堡垒。截至目前,全县储备后备干部***人,其中,村主要后备干部***人,村副职后备干部***人。

探索激励机制,调动干事创业激情

近年来,千阳县为了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村干部引领发展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探索建立了村干部补贴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从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中提取村干部贡献补贴,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的提取**%,10-***万元的提取**%,***万元以上的提取**%(不超过***万元)。经过一年探索实践,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的村9个,10-***万元的村7个,***万元以上的村2个,村干部年收入可增加2**元至15**元,树立了“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良好导向,有力的引领村干部鼓足干劲、奋力赶超,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整合各方资源,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千阳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按照“整合扶贫资金、实行集体控股、搭载项目推进、带动群众增收”的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总结出自主创业、服务增收、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和固定资产收益五种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有后劲、群众增收有保障、村级经济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全县***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全覆盖。截至2025年底,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村1个、***万元至***万元的村1个、***万元至***万元的村7个、5万元至***万元的村9个。宝丰村荣获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称号,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农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吴起:围绕产业做文章

特色种植结硕果

在香菇种植园区,村民们忙碌着采摘烘干香菇;在樱桃温室大棚,村民们正在疏花授粉……春天的吴起大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近年来,吴起县统筹规划全县产业发展,不断引进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香菇、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全面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摸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香菇撑起“致富伞”

4月8日,在吴仓堡镇韩沟门村顺昌香菇产业园区,星星点点的香菇爬满了菌棒,长势喜人。“园区就在我们家门口,务工很方便。从春节到现在,我已经挣了8000多块钱了。”因病致贫的韩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李庆花激动地说,这一个个小香菇,为全村百姓撑开了“致富伞”。

2025年10月,吴仓堡镇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这座集菌棒加工、香菇种植、香菇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香菇产业园区。“目前已出售鲜香菇8000斤、干菇6000斤,除部分鲜菇产品销往本地外,干菇产品通过订单销往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纯收入达***万元。”该园区负责人冯玉宇说。

包村干部马长生告诉记者,园区引导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由公司向农户、合作社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预计每年户均分红5**元。

香菇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而且废弃的苹果树枝、树干等均可加工成制作香菇菌棒的木屑。铁边城镇新寨村村民李星2025年8月注册成立了吴起新寨农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自产菌棒8万棒,首茬可产香菇3万余斤,收入***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合作社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让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樱桃铺就小康路

挖土、定苗、浇水……在吴仓堡镇党畔村樱桃种植园,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种植樱桃树苗。

这个樱桃种植园是由陕西省总工会和延安市直机关工委帮扶,党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的项目。樱桃园流转村上闲置土地100亩,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在果园务工每天还可以收入**元。”党畔村党支部书记高起东说,樱桃树预计2025年年初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年收益可达***万元以上。“从盛果期开始,收益**%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用于一般农户分红,**%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高起东告诉记者。

在吴起县,种植樱桃更早的还有白豹镇、长城镇。

在长城镇榆树坪村金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民王志祥正忙着给樱桃花授粉。“园区共栽植樱桃树苗306株,五一前后可上市,预计收入在**.*万元以上,到了盛果期后亩产可达1500斤至2025斤,亩产值8万元至***万元,收益可观。”榆树坪村第一书记李生文说。

温室水果增收快

“目前,我家火龙果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油桃、大杏很快也可以上市了。”在周湾镇周湾村,村民王振斌高兴地说。20**年,王振斌流转60亩土地,开始种植大棚火龙果、大杏、毛桃、油桃等反季节水果,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完全打开了市场。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他还成了村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王振斌的带动下,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粉连、王志成也发展起了油桃种植产业,每户年收入2万多元。

在白豹镇王湾村蔬菜大棚基地,甜瓜即将上市,无花果、葡萄竞相挂果,村民抢抓时令疏花疏果、掐尖缠蔓。“去年仅大杏一项就收入了六七万元,今年无花果、大杏挂果很好,收入应该也不错。”王湾村种植大户冯向阳乐得合不拢嘴。白豹镇镇长冯炳荣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共有蔬菜大棚62座,近几年陆续引进了大杏、樱桃、无花果、葡萄等新品种,“钱”景广阔。

近年来,吴起县通过对区域化、规模化瓜菜种植基地改造升级,探索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发展香菇、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并形成了温室菜、拱棚菜、大田菜“三菜并举”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设施特色种植产业200余亩,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要全面夯实基础工作、统筹推进面上工作、精准发力点上工作、严格规范室内工作,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脱贫攻坚战。”岐山县委书记苏少敏性格温和,说起工作来却毫不含糊,铿锵有力的一番话,展现了他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岐山县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让群众脱贫增收?苏少敏说:“我们要做大一碗面经济,突出发展优质小麦、蔬菜水果、生猪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推进产业扶贫、扩大就业扶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高标准推进两房建设。”

优势产业成为“摇钱树”

4月10日下午,细雨绵绵,在雍川镇马江村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57岁的贫困群众袁宗怀正在拾掇苗木。“在这儿打工收入咋样?”苏少敏上前问道。“按种的苗子算钱,我一天能挣**元到**元呢。我老婆也在这里打工,家里两个人挣钱,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袁宗怀乐呵呵地说。

“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占地3500亩,主要繁育樱桃种苗,栽植苗木花卉及中药材,现有绿化苗木存量***万株、花卉存量1***万株。2025年苗木花卉收入1***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200余万元。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流转300亩土地,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并把***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股份经济合作社。”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袁占绪站在田垄上向苏少敏介绍。

“今年我们还将引导全村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让群众同时享有园区分红收入、每年每亩**元的保底土地流转收入和入园务工收入,实现年人均增收3**元以上。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园里的花全部开了,美得很,到时候再请苏书记来赏花看景!”袁占绪说。

为了充分发展农业,岐山县组织各镇、各部门负责人赴陇县、千阳县实地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围绕县委确定的“一碗面”发展目标,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推广“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向***个贫困村拨付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万元,建成设施瓜菜基地6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2025亩,新栽苹果、猕猴桃3500亩,新发展花椒、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2300亩,养殖中蜂1000箱,带动2***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扶贫搬迁照亮新生活

惠民新村目前安置了移民搬迁户***户***人,其中扶贫搬迁***户***人、避灾搬迁5户9人。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标准,实现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

惠民新村木子口袋加工厂里,贫困群众邢彩侠正在用缝纫机做帆布袋。这家小小的村镇工厂现有员工***人,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邢彩侠就是其中之一。“我腿脚不方便,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一个月能挣1200多元,孩子也上了大学,家里情况越来越好了。”邢彩侠边操作着缝纫机边说。

苏少敏说:“不仅要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还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岐山县积极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脱贫“社区+”模式,成立安置点凤仪西路新型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和农业园区,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度、就业率。在安置点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约***万千瓦,产生经济效益约9万元;在小区对面流转土地200亩,建设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主要种植葡萄等,安置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扶贫扶志增强脱贫主心骨

“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动力,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要抓好扶贫扶志这一关键点。”苏少敏说。

岐山县京当镇小强村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坚持将服务群众作为扶贫扶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创业需求,积极联系县农业技术部门、县就业局等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群众生产生活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会,把普通劳动力提升为技能劳动力;通过“爱心超市”奖励鼓励,设立“红黑榜”正反教育,激励群众向先进看齐,树立正确荣辱观,自力更生脱贫。该村先后有***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1***户2***人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十大提升行动,5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和***个扶贫项目,确保脱贫质量。聚焦一碗面发展目标,抓好***万亩小麦、蔬菜、水果,***万头生猪养殖等产业空间布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加强基础管理和动态监测,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确保不新增、不返贫。”谈起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苏少敏信心满满。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