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关于如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最新文章

关于如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所极为关注、推进的一项重大农村经济工作。在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乡镇党委、政府如何做好引导工作和发挥应有作用,结合金石镇实际,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金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与成效

金石镇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乡镇,全镇人口36700人、劳力19000多人,耕地13251亩。同我市众多的农业型乡镇一样,农业产业结

构多年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加慢。长株潭一体化以来,为适应农产品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在上级的引

导、支持下,金石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设施农业为主攻,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打造长株潭的“茶篮子、花园子”。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确立了改造传统农业(水稻、牲猪)、壮大新兴产业(油荣、玉米、蔬菜、畜禽饲养)、发展特色产业(金银花、晒黄烟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倾全镇之力,催生和壮大具有市场优势和发展

前景的农业支柱

产业、产品/使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新的局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镇水稻面积31000亩,建立了石坝、文星、益民三村连片

1000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油荣种植面积9500亩,建立了月形油茶300

亩连片示范区,蔬茱面积4000亩,玉米种植面积1000亩,新开发金银花种植800亩、晒黄烟500亩。苗木800亩,有石坝生态科技园规模特色农产品基础不断壮大,其主要品种有玉兰、桂花、罗汉松等·生猪出栏14.5万头,禽20000羽,全镇新增规模养殖火户14户,小型养殖户60户,农户养殖产

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2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15亿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对金石镇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金石镇发展经济的需要。

金石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镇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2025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亿元,井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镇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

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

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油茶、金银

花、晒黄烟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21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长韶娄高速公路的修建等,金石镇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较好的变化,因而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心,坚持开展好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

争优“红五星”工程等活动,同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组织进行村党支部负责人届中考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威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二)筛选与论证产业发展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首先要针对产业生成与发展的资源、市场、技术、政策等条件进行分析与把握,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催生与发展的产业、产品,并对有可能形成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

0进行科学论证和重点选择。镇党委、政府,把寻求和发现产业项目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是,依

据镇情特点、产品市场前景、农民的生产实践、上级的有关产业政

策导向、外地的发展经验、有无技术上的先进性等。

(三)科学规划、宣传发动。

对确立的产业项目,镇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阶段及实施方式、方法进行整体设计与统一规划。为调动广大农户参与产业经营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召开多层次会议,组织村干部、农户代表到外地考察,印发宣传资料等,使农户对项目的意义、前景、收益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出参与热情,使之逐步成为产业经营上的主体。

(四)组织协调,为产业实施提供条件。

农户是产业经营的主体,因而在具体的实施中,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有关农业、水利、银信、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及人员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开展好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为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在项目论证,制定规划时就让镇信用社参加,以增加其对产业上的信心;一方面由村、组组织协助信用社做好信贷

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与有关的经

销组织联系,为产品的销售疏通渠道。为解决技术问题、由镇党委、政府出面聘请专家顾问和技术人员,让其对全镇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五)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为发育、壮大所确立的农业产业,镇党委、政府适时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如对积极参加支柱产业经营的农户,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在协调资金等方面优先对待;对经营成效较佳的村和农户给以精神和物质上奖励;鼓励支持

村干部带头兴办示范片,并对其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等,使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几年来的结构调整虽然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从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结

构调整的认识比较模糊,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产业结构

调整的进程。

另一方面,受传统社会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难以接受政府产业结构

调整的信息,小农意识使他们窃于探索、不敢冒风险。同时,文化

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信息灵敏、择业观念强、敢于尝试风险的农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务农的主力军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妇女,受传统生产观念影响,这些人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淡薄,导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结构与市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二)农产品品种单一,质景不高。

从目前来看,我镇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单一,产业逐步趋于雷同,经济作物的种植仅停留在油茶、油茶、金银花等几类上,无法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三)农业生产分散,缺乏规模。

农业生产主体仍然是多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势单力薄,缺乏规模,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发挥现代农业规模效益,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四)加工流通路径未建立。

全镇仅有油茶加工、销售公司一家,农产品生后环节开发经营不够,缺乏加工环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农民收入依然微薄。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尽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不少农业生产仍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抗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当前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有所减弱;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

规划与科学管理。

五、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险承载能力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重点,切实解决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建设,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棚、节水灌溉等生产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

提高抗风险能力农民合作组织是联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户和企业的联姻,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益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结构调研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培育规模经营大户,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规模大户组建各类协会,加强引导和管理,推动产业规模集中经营,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充分带动分散经营的农户融人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

收入。

(三)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要围绕提高重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条龙”型经济,探索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让更多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提高经济价值,进入流通领域。按照“孵化培育一批,择优扶持一批,扶强做大一批”的原则,充分利用好上级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大型龙头企业。从我镇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培育和发展优质粮、肉猪、油茶、金银花、蔬菜、苗木等产

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产业

结构调整。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规范化水平。

(四)推进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把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入股、出租、联营等形式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

优化种养结构,打造特色经济品牌,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同时,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把油茶、肉猪加工业培育成我镇农业主导产业。

(五)加快新型农民培训

提升农业科学化水平。不断探索现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农民教育长效机制,以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为平台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突出进行种植、设施农业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