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
——浙江临海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
一场农家的“炉边谈话”,怎样由闲聊家常小事“升级”为热议家国大事?一座村办的家宴中心,如何让红白事“大瘦身”解决移风易俗大难题?一个城市的老旧社区,又凭什么“牵”出29支志愿服务队造福身边群众?
问题的答案,就是临海群众津津乐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紧密结合文化礼堂建设、志愿服务、媒体融合;成立全国首个在民政机构注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开展线上线下文明实践评议,表彰时代新人1.25万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临海全市联动、全民参与、全城青睐,2024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1.22万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志愿者等33万余人次。潜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千年临海古城下,一场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激荡人心。
一只火盆的新角色
12月,隆冬时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尤溪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宣讲正开展得火热。
这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任务。
然而之前宣讲团却遇到过尴尬:准备充分、热情满满,通知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可来的人稀稀拉拉,会场座位空了一大半。
原来,去年临海行政村撤并,尤溪镇超过四分之三的行政村在山区,整合后村民聚居点多而散,往往“你住山头、我住山腰”,间隔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翻山头听一次宣讲,村民吃不消。
怎么办?破题,就从一只取暖火盆开始。
“冬天山里冷又没农活,村民喜欢三三两两围着火盆拉家常,火盆里放炭火,老百姓管它叫‘取火暖’。”尤溪镇党委委员董晨焕介绍。
可以把“取火暖”利用起来!一时间,尤溪镇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了,纷纷扩编宣讲团队,吸纳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各山区聚居点有“话语头”的村民,经市级宣讲骨干培训后,到村民家中的火盆边开讲。
效果好不好?董晨焕作了体验。12月17日的午后,他和村干部来到弘安村清潭自然村。村民赖阿仙家的厅堂里,八九个人吃过午饭,正围着“取火暖”聊天。他顺势入座宣讲,从中央全会和省委全会的基本情况,到全会有关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精神,并结合当地医保参保,详细介绍了尤溪镇民生保障方面的措施。惊喜很快出现:左邻右舍陆续加入,20余平方米的地方坐了近20人。
炭火暖身,思想暖心。于是,这种宣讲方式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谈火暖”。“‘谈火暖’很受群众欢迎,不用翻山越岭,还消除了集中学习式宣讲的被动感。”董晨焕说。
到群众身边讲,讲群众爱听的,这正是临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度设计的理念。临海建立市、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三级架构,目前已完成1个中心、19个所、662个站(点)建设,在全市全面开展“堂前宣讲”活动,把宣讲点设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礼堂和弄堂里、四合院内、屋檐下、厅堂中。同时,培养优秀宣讲队伍,成立理论、乡土、党史、法治4个“达人团队”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星火”道德模范、水秀临海等33个乡土“民”星宣讲志愿团队,结合百姓所见所思所感兴起宣讲热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桌婚宴的新气象
日前,记者走进汛桥村家宴服务中心。中心顶上加了炫彩灯和中央空调,新铺了地砖,宽敞通透,能摆20桌酒席。墙上挂着10位厨师的联系单,照片、姓名和联系电话一目了然。一旁是汛桥镇统一制定的喜事和白事建议菜单,其中喜事每桌22道菜,总价800元;白事每桌20道菜,总价600元。租用清单显示,从今年6月起,这里每月要承办一到两场喜宴。
一旁是汛桥镇统一制定的喜事和白事建议菜单,其中喜事每桌22道菜,总价800元;白事每桌20道菜,总价600元。租用清单显示,从今年6月起,这里每月要承办一到两场喜宴。
“现在,村民接受了家宴服务中心这个新事物,办酒会主动到村里咨询宴请事宜。”村党总支书记李昌岳自豪地说。
李昌岳的自豪确有道理。一段时间来,临海一些农村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加重群众负担。
今年3月,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风,汛桥镇出台喜事新办“十个不准”和丧事简办“十个一律”,并鼓励各行政村改造升级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村办公楼等,建立家宴服务中心,承办村民红白事。
起初,应者寥寥,多数人选择观望。汛桥村具体负责家宴服务中心工作的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敏华心里急,但他明白,“酒菜往好里挑、婚车往长里排、烟花往多里放”的习俗,哪能说改就改;红白事办在同一个场地,对村民而言也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破冰,关键看行动。陈敏华决定让儿子把婚宴放在家宴服务中心,结果家里反对声四起。“要是我自己都做不到,还有什么脸去叫别人做到!”他一下来了拗劲,经过一次次思想动员,终于说服儿子和儿媳今年6月在中心办了婚礼。“既省了钱,又很热闹!”村民们看在眼里,心有触动。
汛桥镇党委书记郑海敏介绍,启用家宴服务中心后,婚事每起平均节省6万余元,丧事平均节省3万余元。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桃渚镇党委书记董志慧。在年初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基础上,投入2024万元的2.0版桃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如今已完成立项,规划设计有序推进,将聚集文化活动、红色展馆、乡风文明宣传等功能。“有人问我,这钱花得值不值?我说,绝对值,可以创造文明实践带来的GDP!”他自信地说。
一笔笔民生“小账”汇成文明“大账”。临海明确婚丧礼俗事宜操办标准、规模、地点等,深化殡葬改革,实现红白事全链管理。据估计,全市婚丧事宜一年可节约5亿元。
“通过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风文明,实现政府‘要我改’到群众‘我要改’,文明实践的根基更加深厚。”临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金喜说。
一个社区的新追求
当汛桥镇的移风易俗如火如荼推进时,8公里外的古城街道鹿城社区正潜心于另一项实践——用志愿服务推动文明新风。
在鹿城社区,12月9日启用的“温暖之家”吸引眼球:一楼设休闲庭院、接待大厅、多功能室、餐厅等功能区,为辖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文化娱乐场所;二楼有24小时托养照护室、护理室、康复理疗区、洗浴助浴等功能区。记者进社区采访时,一楼的多功能室里,吴元渺爱心服务队正在上门理发,老人们一个个乐开了花。
鹿城社区是个老社区,有2.5万常住人口,以前治安“不太平”,一年刑事案件量占全市四分之一,而现在则被评为“省级平安先进集体”。“志愿者队伍起了重要作用。”说起变化,社区党委书记方华芬直言不讳。
拥有560余名队员的夕阳红守护队就是其中之一。队员们每天到社区签到,走街串巷地巡逻,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鹿城社区先后成立了29支志愿服务队。夕阳红调解团、普法宣传队、暖心陪聊陪医服务中心、夕阳红艺术团……一个个亲切的名字,走进了居民的心坎。
“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志愿服务有了娘家、有了阵地,活动更成体系、更有效果。”入驻“温暖之家”办公的夕阳红调解团负责人董台宝笑着说,2024年,团队共调解纠纷109起;2024年,只有8起,时间空下来就“客串”其他志愿服务。
阵地常在、活动常态、内容常新,文明实践才有生命力。在临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下设文化、教育、理论宣传、科技与科普、特色公益、网络惠民、健身体育七大志愿服务联盟,并重点培植“指尖公益”网络志愿服务队,设立600余个线下惠民服务E站。
位于邵家渡中心校的尚斌书院组建教师、家长、学生服务团队,开展特殊学生送教等活动;东塍镇东溪单村以慈孝文化为切入点,集结乡贤力量设立孝心、教育奖励等基金,参与当地“多乱整治”……全市千余支志愿服务队,让文明实践活动热在基层、热在日常。
走进临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跃可爱的城市卡通形象“追梦鹿”跃然眼前,展现矫健灵动的奔跑身姿,正如奋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路上的临海,不断凝心聚力,共筑美好精神家园。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