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为我们搭建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我们能不能在这一平台上,把实际教育公平与均衡植根于思想,见诸于言行,彰显其功能,产生出效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神圣使命和艰苦任务。
我市农村小学小班化,是发展的必然。这几年,大丰市的小班化教育一直在一个高位状态下运行。小班化教育对我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和成熟的方案,是一个探索的创新的过程,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我市的小班化教育正处在一个从逐步探索走向建构的阶段。
笔者以为,要提高小班化教育的质量,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小班化教学具有哪些优势?二是通过哪些途径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第一个问题是帮助老师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告诉老师如何做的问题。
一、小班化教育有哪些优势呢?
(一)农村小班化教育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班化教育使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的空间与充满人性味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交往,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以充分提升与发展。
(二)农村小班化教育使个体受到更多的关注。
以往传统教学,由于受到学生数的限制,老师在教学中很难对每一个体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地监控、指导与反馈。现行小班化教学就突破了这个限制,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关注视野之内,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了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增加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机会。教师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当面交流,当堂面批,当场指导。这使我想到著名教育家刘良华的一句有关学习的隐喻:学习就是“玩游戏”。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原因在于反馈与矫正及时。而小班化教学恰恰能做到这一点。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三)农村小班化教育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得以满足,创造欲得到发挥。从而使主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农村小班化教育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小班化教育改变了教师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地位,努力为学习者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角色得以转变,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哪些途径去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呢?
(一)让小班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自己的班级。
小班化教室空间不变,但班级学生的减少,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空间的扩大。作为小班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冷冰冰的教室变成温暖的“爱巢”。要努力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让“每面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进而达到让每个学生得以充分和谐发展的目标。
笔者以为,小班化教室的布置要达到三个特点:
1、新颖性。班级布置无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怎么会去看,更谈不上会去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样新的事物要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吸引学生,只有吸引了学生,学生才能接受。如后面墙上写上“这里是我的天地”,“我的地盘我作主”,教室前的黑板两侧贴上“红星照耀我成长”等等,这些让学生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另外,经常性的更换也能增加新颖性。
2、知识化。班级的布置同样也承载着知识的传授功效,延伸教学的空间。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有限的空间,让布置知识化。如:“小小图书角”,“我最喜爱的作品”等区域,让学生在这一块块小小的天地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3、特色化。小班化班级的布置要体现各个班级的教学特色。许多班级根据学生的特点,也设立了1—2个特色项目。如:“小李白班”,“巧手班”,“小羲之班”,“小画家班”等等,班级的布置与特色要紧密结合,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爱上这个班级,从而也爱上这个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老师。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笔者以为
1、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应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迟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2、用诚心赞美鼓励每一个孩子。
著名教育家刘良华说: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成人如此,小班的学生更是如此。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是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需求。作为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学生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教师要把一些赞美并带有欺许性的话语常挂在嘴边。如:“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好”,“坚持这样动脑筋,你一定是最棒的”,“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干得更好”,这些话,会让人产生鼓舞振奋的力量,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3、专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单凭观察学生表面的举止,是不行的,必须当好一名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表达意见,尽管他们还小,表达的意见也许还不够完整,也许还不够正确,但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专心的倾听,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尊重他,从而让学生信任你。只有学生信任了你,你的教学才更加有效。
4、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的写字也一定非常认真。一个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的老师,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有位名人说过,教师必须守住一个底线:就是说话要算话。一个老师说话不算话,他的学生也一定很容易养成不诚实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现在的学生,他们不但非常敏感,而学习力很强。因此,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他与学生的沟通就无障碍了,沟通无障碍了,教师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就感受被尊重、被欣赏,从而爱上老师,爱上老师的课,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学为乐事。
(三)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智力、能力全面提高。
所谓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动嘴讲、读、问,动手做,动脑想、猜、分析、归纳等等。常用的方法有摹仿、表演、游戏、谈话、提问、讨论等等。一切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都可以使用。以动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快乐的情绪。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比较多。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
成就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小、不自信,教师要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当他们克服了自卑心理时,要用热情的态度加以赞许,用鼓励的话语给以肯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在实践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一句话用十几种方法说出”、“一件事要有一百种方法去做”。如圆周长的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C=∏d。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需求,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里分好、中、差三种学生),选拿出事先准备的工具进行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多次测量不同圆形的周长和直径,逐步领悟到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在这样的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而且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无形中让学生爱上这些内容,爱上了这门学科。
(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电化设备的普及,视听教学的崛起,运用音响和动态画面,不仅能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多样,更重要的是与内容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氛围,通过动态的影像效果,模拟建立与真实环境近似的场景。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愉快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数学教学“旋转和平移”时,通过图像再现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旋转和平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要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让班级特色之花竞相开放,使学生个性得以养成和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的时间多了。由于人数少了,学生的作业全部可以在课上完成,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了。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创建班级特色。教师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上,根据学生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及学校的师资特点,开创本班的教学特色项目,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如:学生爱画画是天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开创绘画特色;又如教师爱吹琴,可利用自身的特长开创囗琴特色班;学生记忆能力强,可开设“小李白班”;小学生爱动手,教师可开设“小巧手班”等等。通过各种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开创特色项目,目的不是想培养出多少“名师”、“名家”,而是重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既掌握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开创小班化特色,笔者以为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或该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根据该校的师资情况确定特色项目。
2、持之以恒的原则。特色项目建立起来以后要坚持下来,不可半途而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细则,规范特色项目的施行。
3、实事求是的原则。项目确定下来以后,要认认真真的搞特色,切不可搞花架子,做样子,骗检查,哄领导。
(五)留下成长的轨迹,促进全体学生更快的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学生学习档案袋”是一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质性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认为:让评价者最大程度的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而只有通过评价对象积极的参与,评价结果才能被评价对象认同,从而引起自我反省,才能最终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档案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学生是档案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从而他们也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成了所提交作品的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因而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是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获得了反省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使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最为重要的。
学生评价采用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学科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数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道。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但在利用成长记录档案袋进行评价时,也要防止形式化。
(六)让小班化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促使小班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们都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再探索,从而最终取得小班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小班化教学就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课题来源于小班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探索、揭示、发现小班化教学活动特有的内在规律,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它,自觉地去运用它,遵循它,而不是违背它,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研究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哪些思想、做法不符合教学活动的规律,影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就是改革这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思想、做法。所以,课题研究是小班化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小班化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1、要善于发现小班化教学中的问题。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既是新生,就没有前车之鉴。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这样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一个好的小班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把发现的问题列为今后教学研究的课题。
2、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当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主动地开展研究。如果说不研究解决它,教学水平就可能提高,老师就永远停留在“教书匠”阶段,小班化教学也就不能向前发展。而开展问题研究,必须发挥众人的智慧。让许多人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一课题小组。课题组充分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及专业人员的作用。有首歌唱得好:众人划浆开大船。一个问题在众多人的面前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3、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又要把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检验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是否真正的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向前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有效的研究成果,才是成功的。如果没有效,就需再研究,再检验,直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经验。
总之,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虽初有成效,但研究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