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就是人类周围的自然界,经历了大约45亿年。从古至今,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脚步从未停息。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探索历程
1.1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始终伴随着,考虑到需要统一思想,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历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为了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会议,第27届联大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过了20年,时间来到了1992年,在当年的6月3日-14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回顾了20年来发展的历程,重新对人类共有的环境做出承诺,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当无偿的使用和掠夺,而是要更加珍惜资源,有偿索取,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之间和平共处的“全球伙伴关系”。
1.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又是一个20年,时间来到了2024年,人类进入了21世纪,在当年的6月20日-22日,还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召开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里约+20峰会。本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和发展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首次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为人类的前进方向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4 绿色可持续发展
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与保护的重要阐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短板,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
2.1 生态良好是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基本追求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迫切的愿望,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它和老百姓的幸福安康紧密相连,过去要吃饱饭,求生存,现在要幸福,求安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迫切的要求,可见,现在的环境状况还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2.2 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实现根本性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钢铁、水泥、冶炼等装备设施落后,存在着边发展边治理的状况,能耗高、污染大、低效率始终伴随中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一条能耗低、污染小、高效率的发展之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这个矛盾现在依然存在。
2.3 环境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未能落实到位
环境管理责任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历史从未有过,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压力传导不利,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小的现象。为此,中央已经启动了环境督查巡视工作,重点就是责任落实情况,相信随着工作的开展,相关问题可逐步得以解决。
2.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未实现双赢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官员的升迁看重的还是GDP,环境指标在发展面前还是软绵绵的、无力的,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的让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时有发生,绿色GDP还未从根本上替代原有的考核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道路还很漫长。今后环保工作的防治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自觉地行动起来,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3.1 打好三大战役,改善环境质量
各地政府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向污染宣战,着力打好国务院2024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4年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4年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三大战役”,进一步分解落实细化责任目标,强化措施,严格奖惩,推进大环保格局的形成,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3.2 严格环境管理,强化目标考核
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新《环保法》、新《环评法》的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环保执法关、竣工验收关、后评价跟踪关等关口,全力保障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将环保责任目标逐级签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对于在任期间造化严重生态破坏或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追究。
3.3 健全网格化管理,实现执法全覆盖
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各级各部门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环境监管“五定四清”要求,即对网格内所有污染源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监管,实现辖区清、人员清、职责清、污染底数清的“四清”目标,确保环境监管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不断提升地方的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3.4 创新管理体制,严格执法监管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各地要在创新管理体制上积极探索,最终形成一个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监管、上级部门监察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监察新模式,既保障了环境执法的效果,又遏制了地方保护主义。
3.5 用严格的责任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制度,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做出顶层设计,构筑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完整责任链条,为解决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为做好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3.6 引导舆论宣传,人人参与环保
要利用新闻媒体、新兴网络、环保志愿者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绿色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建立环保公众参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结束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履行使命,勇于担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是美丽家园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关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一、招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看出,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而发展靠项目带动,项目牵动全局,决定发展地位,关系发展质量,代表发展形象。项目靠招商,抓住了招商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招商引资工作是立足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千快、万快、招商引资来的最快”,后发展地区要加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只能借船出海、借梯上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来,东南沿海如上海等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给不发达地区带来了产业对接和承接转移的机遇,可以说,各地在抢商夺资上竞争异常激烈,手段层出不穷,对项目如猎犬的灵敏、执着,紧盯不放。面对你追我赶的竞争形势,如果不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赢得更多的投资、争取更多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那么区域发展不平衡将加剧,差距将越来越大。因此,各地都把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聚焦招商引资上,放在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较量上,持之以恒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动力。——招商引资工作是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摆脱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脆弱的民营企业显然不能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旗,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就是招商引资!只有始终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县域经济发展才有希望、有出路。无数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开放,深圳就不会由“边陲小渔村”开创“深圳速度”,昆山也不会由苏南“北大荒”开拓出“昆山之路”,同样像我们宿松的经开区,也不会由荒芜的茶场演变成今天的工厂林立。因此,只有将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不争论、不讨论,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做大做强招商引资成果,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追赶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是“调转促”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家关、停、并、转一批过剩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转型发展。省、市分别召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下达了“调转促”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但我们要看到,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规模不大,层级不高,质量不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要想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就必须围绕供给侧改革需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财引智引技,实现产业从量变到 质变。
二、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的基础工作仍显不足、招引水平还不理想,一些影响招商引资的短板问题客观存在,与新常态下的招商要求有一定差距。
1.在思想观念上,注重实际不够。虽然我市各县区目前的招商引资氛围很浓,但不少干部对新常态下招商工作认知模糊,观念意识存在误区。一是夸大实绩。随着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越来越重视,虚报、夸大招商引资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和干部捞取政绩的一个手段,夸大注水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重量轻质。部分地区不顾项目好坏,不计政府收益,有商就招,有资就引,“捡到篮里都是菜”,甚至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同质化严重。安庆各市县区工业园区在产业定位上缺乏统筹安排,在产业定位上出现相近或相似,在项目引进中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2.在招商模式上,注重创新不够。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招商方式还不活,理念还不新,思路还不宽,还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一是招商思路陈旧。作为后发达地区,我们在招商上的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过分强调政策的激励作用,部分地区为争取到更多的外来项目和资金,甚至不讲规则、不守底线、不惜代价,致使拼政策、拼土地、拼环境等各自为战的内耗型的恶性竞争相当激烈。二是方式方法传统。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不够,招商引资的市场化机制弱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全民招商和行政推动阶段,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招商要求。三是资源共享较少。由于项目有限,各地各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资源、信息等不能共享,难以在工作上形成合力,而且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争商抢资现象,致使招商引资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很高。
3.在项目推进上,管理服务不够。目前,各地在招商项目总体上仍然存在重招商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等现象,缺乏规范有序的管理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准入把关不严。虽然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开始逐步由盲目招商向挑商选资转变,建立了项目准入机制,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及高层次专业人才,很难对所有招商项目做出科学论证和有效筛选,项目质量得不得保障。二是项目推进不力。一些地方在招商项目推进和淘汰约束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项目落地不快,实施乏力,一个别投资商甚至动机不良,借投资之名行融资之实,致使已有招商项目推进机制执行走样,造成土地资源低效利用或长期闲臵。三是营商环境不优。一些握有实权的单位和部门,权利意识强烈,服务意识淡薄,没有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高度出发,在 为企业服务上说得多、做得少,投资服务、投资承诺不到位,服务不优、效率不高。
4.在基础工作上,规划建设不够。通过多年的招商实践,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在招商基础准备工作仍显薄弱,与新形势下的招商要求和投资者的现实需求还不相称。一是项目包装层次低。近几年, 各地虽然收集、编制了一些招商项目,但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项目储备量少,包装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前期规划环保、投入产出论证,潜力优势挖掘不深,多数为线条式、目录式的所谓的“一页纸”项目,达不到吸引客商兴趣的效果。二是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当前各市、县、区产业布局“多而全”,定位不准确、影响力大的产业不强,缺少支柱性、产业链全闭合的产业不多,没有突出重点产业,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资源浪费、同城竞争现象。三是产业配套水平低。一些园区功能不足、设施不全、定位不准,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关联度差,产业链条过短过细,产出效益不高,生产、生活设施配套滞后,交通运输成本高,信息流通不通畅,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欠缺,项目集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客观上构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阻力。
三、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设想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应围绕绿色转型发展区域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调转促”为目标,着力从规划、产业、方式、服务上下功夫。
1、加强规划引领,推行科学招商。
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当前,许多地方都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没有明确的产业招商方向和目标,在招商引资中各自为战,成效不明显。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的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应统筹组织调研论证,对每个县市区产业发展进行定位,每个县市区编制2—3个重点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县市区之间产业互补、错位发展,做到以规划指导招商,提高招商的实际效果。
二要加强项目规划编制。在过去的招商工作中,许多地方都是空手盲目招商,缺少招商的敲门砖——项目资料。要想实行精准科学招商,就须加强项目编制,要重点围绕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聘请相关专业机构,以补链、建链、强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项目深度可行性报告,做到以项目找客商,实现招商的定靶瞄准、有的放矢。
三要创新宣传基础材料。在过去招商过程中,片面追求广而全的宣传推介,缺少吸引客商的突出亮点和特色,难以做到精致推介、精准推介。要想在新一轮的招商中有所突破,首先就是要在对外的宣传资料上有亮点,要围绕重点产业,甚至是个别重点项目,分别制订个性化专题宣传片和宣传资料,提高招商针对性。
2、实行产业招商,促进集群发展。
一要突出重点产业。切实改变“捡到篮子都是菜”和盲目招商的现状,坚持走产业招商之路,突出产业招商重点,主攻重点产业,重点围绕做大做强2—3个产业的目标,着力招引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顶层设计,制订招商路线图,围绕本地产业聚群发展需要,研究并找准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集中专业招商人员,组建专班,对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契机,有序对接产业转移。
三要突出产业配套。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引进现代物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方向,以消费为引领,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鼓励引进五星级大酒店、大卖场、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等生活性服务项目,提升城镇品位,满足不同人层需求。
3、创新招商举措,提升招商实效。
一要强化专业招商。将专业招商作为新常态下招商突破的主力军,按照“定产业、定区域、定任务”的原则,将专业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组建专业驻外招商机构,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专业招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招商人员的招商技能;同时创新驻外招商过程管理,分别制订个性化招商方案,实行定向、精细、精准招商,实现 盲目招商、全民招商向专业精准招商过渡。
二要实行资源招商。在优惠政策取消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凭什么打动客商,如何实现招商突破,那就要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和资源,坚持 “以资源换项目、资源换产业”的思路,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内优势资源排查和整合,进行整体开发规划,杜绝粗放小开采、小加工,走精深加工之路;另一方面坚持与工业项目或PPP项目挂钩,实行“捆绑”招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放大资源效应,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三要开展以商招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鼓励引导落后和产能过剩企业,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兼并嫁接、腾笼换鸟、合作经营等二次招商,推动现有企业改革、转型、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加快“调转促”步伐。
四要探索市场招商。转变行政招商的观念,发挥市场招商的作用,制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激励奖励机制,聘请知名商会、协会、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为招商代表,进行产业招商合作,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新模式。
4、加大环境治理,促进服务升级。
一要加强平台建设。加大平台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分区,做好路、电、水、气等基本生产要素建 8 设,搭建信息、人才、商务、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生活、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二要优化政务环境。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中介组织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招商项目全程代理和限时办结制,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服务政府、效率政府。认真开展建筑市场、土地市场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强买强卖、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要创优服务水平。新常态下,区域软环境将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是扩大外商投资的关键所在,为此,需着力加大服务水平和力度,规范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帮办服务流程,实行引资单位和帮办单位 “一对二”帮办,强化帮办责任、明确帮办目标、细化帮办任务、严格帮办要求,重大项目“主要领导挂牌督办、帮办单位挂图帮办、专职人员驻企帮办、相关部门合力帮办”,帮办单位和人员自觉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诚服务,以优质的安商服务感化客商,为投资者创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新常态下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在省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扬中农商行纪检监察工作按照省联社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增强全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树立清正廉明、风清气正的优良形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
一、主要做法
1.齐抓共管,在落实两个责任中厘清工作职责。一是在年初下发的党建工作意见中,就明确了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要求。总行党委与22个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实行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二是严格对照“监督责任清单”,本着对班子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态度,督促各层级主要负责人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他党员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责任传递到每个岗位、每一个人。三是为将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还将相关落实情况与经营责任制挂钩,实行一票否决。通过明确责任,进一步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纪委密切聚焦中心任务,围绕执纪问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体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各项工作。
2.立足实际,在促进效能优化中体现主业主责。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围绕全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全行上下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选题立项,开展效能监察,采取事前参与、事中监督的方式,规范程序,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二是在效能监察过程中,通过座谈走访、现场查看、模拟 1 办事、陪同办事、跟踪观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总行机关相关部门、各基层支行,对作风效能建设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工作中存在的“慵懒散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以及其他影响发展的问题。三是为强化效能建设,对党委年初确定的22项重点工作,通过与行长室密切配合,同研究、共布置、齐检查,实施全程监督,并及时在本行内网醒目位置上公布各项工作完成进度,对未能序时完成的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要求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建立台账,及时跟踪了解工作进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成效。
3.多措并举,在强化权力监督中找准角色定位。一是抓重点项目,有效实现对权力节点运作的监督。重点加强了对基层网点装潢工程等招投标工作的监督,要求招投标必须3家以上参加,并由本行纪检监察、合规、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参加。同时,加强对贷款发放、大宗物品购置、员工招聘、资产处置等方面执行情况的督查,规范贷款发放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优化内部经营环境。二是盯重要时点,督查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情况。春节、端午、中秋三大重要年节,做到节前有提醒,节中有监查,节后有通报。由监察室牵头,合规、内审、计财等部门配合采取检查、暗访等形式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公款送节礼、代币券卡、公车私用、公款违规吃请等。三是查来信来访,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加强对群众举报线索受理工作,对实名举报、上级部门下转的信访件加大核查力度,在查清事实、认定责任的基础上,举一反
三、防范未然。通过来信核查,反思全行在内部管理、业务经营,特别是干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内控,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谈话。四是强问责处罚,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对外部检查、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业务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不良贷 2 款责任认定的问题,做到责任到位,处罚到位。今年以来,全行共对11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其中:解除劳动合同1人,撤职1人,降职1人,记过3人,警告5人;经济处罚255人(次),金额105万元。通过强化监督,切实增强全行干部员工“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意识。
二、工作体会
当前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越来越受关注,工作责任越来越大,要履行好职责,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进和提高。
1.角色定位上要做明白人。要准确把握中纪委“三转”的精髓,回归主业,明确职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全行中心工作中去谋划,为全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2.履职尽责上要做有心人。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通过对权力运行节点、关键时点的监督和来信来访的核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监察实效。
3.遵规守纪上要做带头人。“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是监督干部的干部,必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几点思考
当前纪检工作,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明纪律,切实改进作风,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科学化水平。
1.建立领导机制。建立纪委例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分析全行纪检工作新动向、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防范对策、措施,为全行防范各类案件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建立协调机制。对外,纪委将加强与检察公安机关、银监等部门相互协调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强化社会监督,并借助这种监督切实强化内控机制建设,继续深入推进不良行为排查,全面把控员工行为动态;对内,各党支部、纪检监察、审计、合规等部门,切实将防范案件工作纳入到职责中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同做好全行的纪检工作。
3.建立预警机制。针对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情绪错综复杂的特点,坚持提醒和惩诫相结合,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对于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约谈、函询、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同时,切实将纪检工作寓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遇有重大活动、重要事项时应及时沟通和交流,并按有关程序规定上报,必要时,可请求银监、公安、检察等相关部门适时参与,提供工作指导和法律帮助。
4.建立激励机制。为全面落实纪检工作任务,纪委应根据需要适时组织督查,对工作开展检查考核,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违规违纪问题,全方位地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特别是应将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和高管人员案件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作为典型推广,努力培育亮点,建立激励机制,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机构和人员毫不留情实行一票否决。
5.建立培训机制。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通过党纪条规、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知识结构,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新常态下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我党的建设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我党要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基础党组织带头人,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基层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同时,全体党员还要廉洁自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 党建工作 思考 实践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单位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将对当前新常态下的党建工作的特点和工作方式方法作以阐述。
一、创新载体,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在信息时代,社会在飞速发展,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对当前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又为群众起一个榜样带头作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员之中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为其他党员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并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为进行持久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有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把学习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其次,要提倡对关键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重新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学习型党组织要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为根本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会学习,还要爱学习,并经常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再次,要不断进行思维创新,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去。最后,还要鼓励学习中的创新行为,把终身学习和进行工作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联系起来,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下理论基础。
二、德才兼备,着力培育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全体基础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领头羊,是党在基础的执政骨干。在进行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时候要加强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为了选拔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党组织带头人,各地要健全选拔、教育、考核、激励等一系列保障机制。
首先在选拔方面,地方党组织要在坚持民主、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下进行。所选拔的干部要具有奉献精神、品行优良、本领过硬、诚实守信,确保把群众拥护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基础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其次在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方面,各地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起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形成上下联动、整体规划、分级实施、逐步推进的一体化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基础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对干部的培训不但要有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有实用技术、科学管理知识等多方面内容的其他培训。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培训的作用,在培训时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获。最后,在对干部的管理方面,还要做足文章。为了“把权利关进笼子里”,我们要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对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做到能上能下。
三、加强监督,扎实推进党在基层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推进党在基层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可以有效地加强群众对党的工作的监督作用。民主制度发扬得是否充分可以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水平的高低。近几年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党员和干部的民主意识逐渐得到增强,然而,在实际的决策执行的过程当中,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是民主集中制的精髓,所以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领导干部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在进行党内讨论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为了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使民主生活走向常规化的道路,避免其流于形式。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时候,要接受党内外各个渠道的监督。另外,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纵观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并不是因为无章可循,而是有章不依。在反腐成党内生活常态的今天,我们要让民主监督这个防腐剂督促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
四、以人为本,紧密联系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
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只有摆正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才能党务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然而随着我党政权的巩固,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变化,有部分党员干部开始脱离群众。造成两者之间关系疏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党员的服务意识不强,不相信群众,当做群众工作的时候方法简单粗暴,存在明显的官僚主义。有的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工作浮躁,因为对群众的需求不了解,所以一旦出现了矛盾就不能顺利解决,甚至因为解决方式的不当,造成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群众出现了疏远了执政党,他们在经济取得发展的时候不明白取得这一成果的真正原因,缺乏对党的感激之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对这一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要教育群众正确地看到党对人民群众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明确这是群众的公民意识的提高,他们民主意识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党更应该调整工作心态、改进工作方法,力争把我党领导的政府建设成一流的服务型政府。
五、廉洁自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以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个前提下,一些有关廉洁自律的观点就有了新的论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的能力。对于群众所反映的违法违纪案件要从源头查起,无论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同时还要从预防入手,抓制度、抓教育、抓监督。无数事实一再证明,只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政策进行具体的执行、落实和监督,才能使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对党的工作安排的执行方面,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出现。要正确运用各级巡视组,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汇报。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加强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党纪法纪教育,增强其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张俊强.关于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A].广西烟草学会202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4.[2]朱雪萍.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推进企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A].浙江盐业[C].2024,153(4).
新常态下金融系统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常态下金融系统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十八大以来,新常态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完善,迅速成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决策依据,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整体发展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举足轻重,做好金融系统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将成为今后工作的新常态,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将呈现新特征,迈入新常态。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真正起到为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对金融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纪检监察工作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重要的思想武器,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职责,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业务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抓手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常态下金融系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纪检监察工作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提供了方法。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上就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通过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净化政治生态,推进金融行业全面从严治党。
(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遏制金融系统腐败行为的有力武器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部分金融企业出现了管党治党不严、腐败案件频发、腐败行为影响巨大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金融行业的社会形象。以证券公司为例,作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中介,在服务投资者、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证券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券商重业务发展、轻党建工作,盲目追求短期经营利益,少数人利用制度和管理漏洞,违规违纪,突出表现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潜规则盛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屡禁不止等。如:中投证券原董事长龙增来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公款吃喝报销餐费超过4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高松林等人公款旅游,高松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职务;国家开发银行原评审一局局长兼船舶融资中心主任王卫军因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职务,责令退赔相关费用。这些案例的发生,暴露出不少金融企业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廉正意识缺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也反映出某些金融企业管理松弛、权力失控、缺乏监督、制度不健全。
(三)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风险是金融的天然属性,任何金融活动必然伴随着风险。总书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证券行业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应该恪守审慎原则,把合规风控放在首位,这些理念与纪检监察工作高度趋同,目前部分证券公司基础管理薄弱,制度意识淡薄,风险防控形同虚设,“风起于青萍之末”,系统性风险必然以个体风险的表露为苗头,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必须从小处入手,通过综合运用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要从操作层面扎紧监督执纪的笼子,从执行层面开好医治违纪违规行为的方子,通过处理少数、教育多数,使员工明确底线、不触红线,夯实风险防范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金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党赋予的监督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从目前金融行业被巡视和案件发生情况来看,金融系统纪检
监察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纪检工作与业务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制约了新常态下执纪问责作用的发挥。
(一)对纪检监察与业务发展的认识尚不到位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本逐利的行业,由于部分单位、部分领导人员思想认识尚不到位,片面的将纪检监察工作同业务发展割裂开来,单纯就纪检监察工作抓纪检监察工作,认为业务发展是主业、纪检监察是辅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执纪问责、保障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出现纪检监察、业务经营“两张皮”现象,甚至有的单位认为纪检监察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其职能作用不够重视。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作怪,简单地理解业务部门的事由业务部门干;二是不知道该如何“结合”,不知道该以什么角色、什么角度、什么方式、什么时机、什么力度去“结合”;三是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就是做事后监督处理人的,干的就是“守株待兔”的事,即使有一些预防性的工作也是在走过场,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二)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安排专门的纪检监察
业务专业培训不多,使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同时,纪检工作效果的好坏、发挥作用是否显著,与纪检干部队伍人员配备、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以证券公司为例,当前随着行业的纵深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行业交叉程度较深,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对业务技能、知识体系、工作方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目前证券公司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普遍与业务脱钩,搞纪检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搞纪检,对于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及时跟进、及时纠正,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事后追责,有些小问题慢慢变成了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作用的发挥。
(三)监督检查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纪检监察工作主要采用主动监督的方式,监督方式较为单一,习惯于用老办法处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常规监督多,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少;参与式的被动监督多,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的主动监督少;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内的监督多,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少。尚未整合舆论、司法等多种监督,形成有力的联动机制,实现“单一监督”向“立体监督”的转变。致使很多时候监督效用得不到应有的最大发挥,进而影响了监督实效。
(四)开展工作有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
由于纪检监察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开展工作中往往得不到其他部门尤其是被调查部门的认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怕得罪人,怕在考核中本部门吃亏,在开展具体工作中有思想顾虑,现在畏难情绪,表现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老好人、对违纪行为追责问责不严,有的甚至闭目塞听不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面对一些复杂棘手问题时,喜欢绕道走,无原则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纪不依、执纪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三、关于加强金融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
新常态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担当意识和标准意识,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能力,切实发挥好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以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为目标,更好地构建和完善具备金融企业特色的惩防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执纪问责的监督职能,做到工作有思路,重点有突破,实施有措施,落实有保障。
(一)旗帜鲜明的明确两个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党委担负主体责任,纪委担负监督责任,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出的明确定位。纪检监察部门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切实担负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形成抓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强大工作合力,把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在具体工作上,针对金融行业的特点,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主动发声,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确保压力传导、责任到人;其次主动开展谈话、约谈制度和责任考评机制,实现述职述廉述责常态化,实现“两个责任”落实的制度化、具体化、程序化;通过落实“一案双查”,不断加大“两个责任”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两个责任”抓牢抓实。
(二)坚持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心,找准金融纪检监察工作切入点
支持、保障企业有序发展、平稳运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职责,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业务、保障发展、监督运营、服务企业的基本要求。要想在金融企业中真正发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要求纪检人员在坚守企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服务和服从于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清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从纪检监察角度对症下药,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经营中,可通过探索和实施效能监察工作,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业绩提升,规范经营管理,要把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效能监察,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提升企业纪检监察人员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1.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锤炼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培育秉公执纪的职业操守,练就承担重任的过硬本领,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形象,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突出抓好执纪办案业务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查办案件的行家里手。
2.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实践能力,加强对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学习,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着力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一是开展纪检监察专业知识培训,依托中央纪委培训中心、中国监察学会金融分会等培训机构,为纪检监察干部创造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二是结合企业特点,开展贴近工作实际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业务专业知识储备;三是强化以干代训,通过借调、参加公司查办信访案件、集中交流等形式,从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四是创新培训、学习方式
方法,综合运用微博、微信、自媒体等互联网手段开展学习培训。
3.探索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交流轮岗制度。重视岗位交流,强化协调能力,把纪检监察干部放到多种岗位和环境中去使用,通过全面锻炼,增强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监督执纪水平,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通过实行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轮岗,有利于督促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利于加深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相互了解,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同事间感情交融,业务沟通,打造一支凝聚团结、精诚干事的队伍。
(三)惩治与预防并举,构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长效机制
建构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长效机制,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延展自身的工作思路与领域,推进惩治和预防并举的进程,突出企业监察工作的重点。以证券公司为例,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关口前移,加强防范。在企业领导人员
廉洁自律方面,要继续贯彻落实有关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教育先行,自律他律并重,激励约束结合,从自律、防范、监督等方面构建企业领导人员自我约束机制;在查办案件工作方面,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不断探索办案的新思路,改进办案方法,加大办案力度,提高查办大案和复杂案件的能力。二是在规范和监督用权行为上深化治本措施。通过制定配套制度,规范和监督用权行为,实现按程序办事和靠制度管人。三是在完善监督体系中形成整体合力。要发挥纪检监察的组织优势,协调各种监督力量,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形成步调协同、手段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合力,重视从巡视工作、干部考核、专项检查、内外部审计、监管部门反馈中发现问题线索,不断拓展发现问题渠道。在实际工作中,要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保持与合规风控工作的有机联系,将党纪党规与公司制度有效衔接,保证执纪问责无死角。
在具体工作中,应不定期地在企业办公网公布违规违纪处分(处理)情况,在企业工作会、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会上增加和强调案例教育内容,及时将各级纪委查办案件情况进行通报,通过以案明纪、以案释纪,教育警示各级领导人员遵章守纪,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开展身边人、身边事为主体内容的案例教育,做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发挥“治
病救人”作用,真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和价值。当前结合证券行业的现实状况和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建设的要求,应继续紧盯以下六方面的工作重点,即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落实、违规选人用人、虚挂营销人员违规拿业务提成、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考核分配不透明问题,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管理氛围。
(四)借力群众构建监督网络
一是依靠全体员工,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成为监督的一员,对员工反映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对待、积极处理;二是依靠客户,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参与客户回访工作,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通过客户的反馈,了解员工、机构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作风、履职情况。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