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弱势群体的现状
(一)弱势群体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弱势群体被定义为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缺乏,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依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之所以称之为“弱势群体”,一是因为弱势群体的收入低,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二是因为弱势群体的竞争力较弱,他们的学历、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社会其他阶层人群的水平,因此在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
(二)弱势群体的分类构成1.低收入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不从事农业劳动而进行非农工作的劳动者。农民工在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中占主要地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2024年我国农民工数量约为4.4亿人,2024年农民工数量约为27747万人,比2024年增加352万人,增长比率为1.27%。
2.贫困大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校在逐年扩招。因此,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是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显突出。
3.失业人员及下岗职工
一般来说,失业人员就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工作的人员,学术一般定义为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与用工方解除劳务关系,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下岗人员指在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有就业要求,尚未就业的人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原因,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化。
4.残疾人、孤儿、单亲家庭及重病患者等
弱势群体的构成中,除了以上所列之外,还有一些残疾人、重病患者、孤儿等人群。残疾人面临的问题是就业难问题。一方面,部分残疾人缺乏劳动能力,工作涉及面窄,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不到位,不能为所有残疾人提供足够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弱势群体的特点
1.经济困难,人均收入低
贫困是弱势群体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人群,经济收入基本低于人均收入,甚至有些弱势群体的收入徘徊于贫困的边缘。以农民工为例,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农民工收入显然较人均收入水平低。2024年农民工人均收入为3072元,比2024年增加208元,增长率为6.77%。
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在逐年上升,但人均月收入增加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在我国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弱势群体仍然处于社会生活底层,或者说在未来几年、几十年仍将无法改变现处状况,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大力发展金融支持弱势群体,改善弱势群体低收入、低水平的现状。
经济上的低收入问题造成了弱势群体生活上的困难,使其难以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难以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在基本物质生活不能满足的同时,也更加难以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据相关数据统计,弱势群体中,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在其消费结构中,弱势群体的收入90%用于基本生活需求,没有精神生活的追求。
2.能力不足,社会地位低
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基本处于底层,在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地位低下。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难以接触到社会权利的中心,因此,在保障自身合法利益方面,就难以摆脱困境,使自己得到应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弱势群体社会身份地下,所以经常不被社会其他阶层的人所重视,甚至会被歧视。以农民工为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工问题也日渐突出。比如“三农问题”,农民工的利益保障力不从心,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较为严重。农民工在工作中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却难以得到工伤保险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3.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大
弱势群体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大。弱势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为初中水平或初中水平以下,甚至有些人从未受过教育。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占60%以上,而在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高达90%以上,文盲者占25%以上。文化教育的低水平限制了弱势群体的就业范围,降低了其就业率。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中,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已难以满足科技快速进步的需求,因而,他们只能从事底层工作,从而使其难以在社会立足。由于能力不足,一些人会从原先岗位撤下来,成为下岗职工,失业率不断增大。
4.心理承受能力差,压力大
弱势群体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要低于社会其他群体,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上的贫困,使他们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表现为职业安全感较低,受挫感较严重,自卑情绪较强烈等方面。同时,由于经济上的低收入,弱势群体在面临大灾大难(如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疾病,车祸等意外灾害)时,难以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二、我国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现状
(一)农民工金融支持现状
相比于过去几十年,农民工将工资以现金的形式带回家而言,普及的银行卡成为农民工较为喜爱的金融产品。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银行也仅仅只是存款、取款的机构,他们依旧不会使用或者说较少使用其他创新型金融产品。与当地城市居民相比,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享受的金融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对农民工进行金融知识宣传较少。据相关调查,农民工对现代金融知识基本了解只有25%,不太了解的占76%。而91%以上的农民工表示,对其他金融产品的了解需求达到90%以上。而这也说明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宣传力度较低,使得农民工不能及时了解当前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现状以及创新。再者,农民工的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于农民工而言,金融机构只是存款、取款的机构。虽然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比重较大,达到60%以上,甚至100%,但是对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却很少有人购买,而这其中的原因多是因为农民工保险意识不足,且其支付能力有限。
(二)贫困大学生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了一系列补助与奖励政策,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的问题。例如,国家实施了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问题。然而,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阶段,贫困大学生却对银行金融产品使用单一,主要集中在银行卡和存折,较少使用其他金融产品。
(三)失业人员金融支持现状
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处境尴尬,金融机构对这类弱势群体的贷款,大多局限于定期储蓄存单等质押贷款或抵押贷款,渠道较窄,手续较为复杂,金融服务未达到全面支持弱势群体的阶段。
(四)残疾人、孤儿、单亲家庭及重病患者等人群金融支持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为残疾人等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建立了为残疾人提供金融服务、设立优先为残障人士办理业务的绿色通道,提供便利设施。同时为不同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客户服务,例如北京为视障人士捐赠的首批“金融助盲卡”,可以让视障人士轻松办理金融业务,保障了残障人士的权益。
三、改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现状的建议
(一)创新基层银行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改善弱势群体的现状
各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各种问题,全面落实弱势群体各项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度强化基层银行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同时,基层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研发创新适应弱势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并进行广泛地宣传,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今后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以低成本、高便捷、集中经营的优势,构建适用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与居民进行深入广泛地接触与沟通,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客户信誉情况,避免了复杂的程序,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构建普惠型金融发展体系
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而建立普惠型金融体系,推进普惠型金融体系发展,是提升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改善弱势群体低收入现状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信贷补助机制、利益补助机制,设立由政府出资或承担风险的贷款担保机构,以财政贴息、信贷补贴政策,改变金融机构独担风险的现状,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资源流向弱势群体。在这种机制下,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得到了保障,避免了金融机构因贷款得不到偿还的风险而不贷款给弱势群体。同时,还可以发展资金互助社,缓解资金短缺,提供资金合作的组织载体。
(三)政府搭建创新金融服务的平台
政府应该针对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法律,从根本上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例如,政府可以创建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信息的平台,可以让弱势群体及时了解当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最新信息,多方面选择金融产品,享受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巩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的同时,创新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