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三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
施
方
案
自我区把“三生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区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全区中小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紧紧抓住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教育核心元素,使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和教师的生命状态和质量,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关注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打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攻坚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抓常规、促课改、提质量、创品牌”为整体工作思路,以“三生课堂”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快我区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的步伐,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优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整体的质量观、全面的质量观和真实的质量观,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
二、总体目标
1.课堂:通过“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融合:充分利用“一师一优课”的交流平台和优质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课改成果。
3.评价:探索出“简单、实用、高效”的课改评价方法,形成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交流:建立“教研引领,区域联动”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教师间、校际间、区域间的交流,定期开展课改交流与研讨活动,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合作机制,逐步扩大交流范围,积极向外宣传、推广课改成果,增强社会影响力,打造课改品牌学校。
三、具体任务
1.进一步落实“三生课堂”理念。“三生课堂”就是要体现生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重视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强调课堂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
2.实现“会学”、“乐学”二元目标。会学:就是在学会的基础上,既要有自主学习的态度,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自主地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会探究性学习;乐学:就是要有强烈地学习动机,喜欢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体现“三个”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要体现三个特点:(1)自然和谐,开放选择;(2)自主合作,探究生成;(3)民主平等,尊重多元。
4.形成“四大”流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要形成“导学——互动——展示——评价”为主体的四大教学流程。
导学:分为导和学两个阶段,导:就是教师设计导学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引导性问题,或提出学习任务,或活动指导;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主独立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互动: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有生与本互动、生与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活动形式。
展示:学生把在互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过程、见解、体现等向同伴交流,相互产生思维、认识的碰撞,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一般有两种展示方式:一种是小组内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互动学习情况向组内成员展示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组内成员互帮互学,获取知识;另一种是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交流、提问答疑,共同提升。
评价:主要有即时评价、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等。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生自评、师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作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以上四大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各学校、各学段、各学科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有效的“三生课堂”教学流程,形成一校一特色。
四、优化建构
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建构“三生课堂”,中期研究的重点要进一步优化“三生课堂”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三生课堂”的实质内涵。
1、生活的课堂(针对“学生厌学,不学”而确立)。追求本真和趣味,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塑造,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提高的高效课堂。
一是理念生活化。
强调以人为本,呼吁教学回归生活,树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建立学生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教学处处为生活的观念,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学生身边鲜活的人物和事例、亲身的体验与感受组织教学,让教学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受教育、处处学知识。二是内容生活化。
教育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融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鲜活、立体的事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构建回归本真的生活化课堂。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善于挖掘、利用学生身边的内容为教学服务,生搬硬套教材,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空洞、无味。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灵活处理教材,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哪些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中获取,哪些素材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三是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生活。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用陈旧的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的机械学习,学习单调无趣,出现疲倦、厌学状态。教的方式生活化,主要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的方式生活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应该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到学生喜爱的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来。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开展操作、劳动、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四是教学手段生活化。
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表演、模拟生活情境、观看生活视频、课本剧、图片、唱歌、跳舞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奋点,确定学生学习沟通点,把握学生学习落脚点。五是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于和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等。评价生活化,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个性化评价。2、生成的课堂(针对“重预设,轻生成”而确立)。生成的课堂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自然和碰撞,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注重学生知识方法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培养,学科体系的梳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高质量、高效率。生成的课堂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学生与课前收集资料生成的知识。
学生课前都要收集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材料,学生对这些材料要进行阅读、分析、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而生成的知识。二是生本对话生成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些知识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能够理解而形成新知识。三是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所获取的知识。四是生生互动生成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争辩等形式让小组内学生受到启发而获取的知识。3、生命的课堂(针对“教师教学呆板,不尊重学生”而确定)。追求尊重与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做到课堂教学民主和平等,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仅促进学生知识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生命成长。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教学的课堂,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
构建生命的课堂,教师必须具有“学生是学习主体”、“尊重生命自由”和“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理念。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扬学生生命自主发展。教育是培育和滋养生命的事业,生命课堂是教育的本真,更是教育的追求,教师应当致力于回归教育的本性和追求教育的本色。我们的课堂要着眼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影响学生一生的素质;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惜生命、实现自我的价值,让学生在生命的历程中,展现出一个最大可能的自己和做最好的自己。
还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滋养学生生命和谐发展。学生的天性是好奇、求知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成长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用生态的、多元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
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生命个性发展。由于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人的素质及其取向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常常无视这一规律,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和浮躁心理。生命课堂的教育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地发展。
五、构建策略
为使“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各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确保全面实施、深入推进。
1.充实完善课改方案。各学校要将原来制定的“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结合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要研究的重点内容,重新修改、完善,充实课改方案,使研究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深入、措施更具体,更有指导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2.营造良好课改氛围。主要从三个方面营造:一是营造环境氛围。要在校园内、教室、办公室等场所,把“三生课堂”的理念、内涵、目标、流程、特点等内容张贴在醒目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课改文化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处处能受到课改理念的熏陶;二是营造教师积极参与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动和组织学习,在广大教师中形成积极参与课改的良好氛围;三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形成师生平等、宽松和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轻松愉快学习的氛围。
3.积极实施课堂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自主做。参加课堂教学改革由原来的不愿意做、被动做,转变到积极主动做上来,由原来的部分学校参与推广到所有学校,由个别年级和班级推广到所有年级和班级,由原来的个别教师参与扩展到所有教师;由原来研究一个主题,逐步拓展到研究多个主题的全面研究;由原来重形式上的研究转变到注重问题、内容和实效的研究,使全区所有学校有课改项目,所有教师参与课改的行动,所有学生享受课改的红利;二是要积极开展活动。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研究将每节课打造成课改课;积极参与课改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经验交流活动,使每次活动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展示舞台;三是要开展区域交流。在同镇(办)区域内、临近学校区域内、分片区域内、同课题研究学校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联谊研讨活动,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形成特色课程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建立:一是要建立“三生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各学校要把“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一门课程,形成体系。如“三生课堂”教学模式体系,教与学方式方法体系,各学科“三生课堂”教学流程体系,“三生课堂”评价体系等等,最终形成“三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二是形成校本课程教材体系。包括两种:一种是“三生课堂”课改实验教材体系,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及特色归类整理形成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进一步传承和推广。另一种是“一校一品”的校本课程教材,把学校的特色项目、传统项目作为课程形成体系,成为校本教材;三是形成校本活动课程体系。活动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学生能力和特长,把学校活动课程化,以增加它的育人功能。所以,课改实验必须把学校活动全部纳入课程体系,研究、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活动课程。如社团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各种竞赛、展演活动等等,把这些活动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形成活动体系,保障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5.建立完善评价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课改参与度、课改成效、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利于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和专业水平提高,形成教师评价体系。
二是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教师的“教”侧重要评价教师“导”的效果(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组织、引导学生互动、展示、评价的效果;学生“学”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自学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情况,展示交流的参与情况及自评、互评情况等。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学习小组科学评价的研究,使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乐学、会学,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要对原来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全面细致。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定量评价,也要注重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注重效果评价,更要注重效率评价。特别是效率的评价,要看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不高,看完成一定任务所耗费的时间多少,是加班加点、题海里战、拼时间磨出来的质量,还是教师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高效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把听课当堂测试结果纳入评价范畴,听完课后要当堂进行教学目标达成度检测,并把检测结果纳入质量量化考核。还要试行质量失误问责制,逐步建立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四是学校要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客观、科学、规范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操行表现评价要对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进行评价;个性特长评价主要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艺术节(体育艺术“2+1”)、节日文艺表演、各项比赛、展评等各种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学业成绩评价主要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主要以独立学习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作业完成、单元达标、期末测评等成绩进行量化评价。六、研究课题
中期研究课题可以从两方面确定:一种是进一步研究,即各学校对于前期已立项的“三生课堂”研究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后期可继续进行研究;另一种是确立新课题,即对已研究出成果或成熟的课题,后期可更换研究课题,确立新的子课题进一步研究,或选多个课题,多方面进行研究。可从以下六个子课题中参考选择:(1)“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达成“二元目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研究;(3)体现“生活课堂、生成课堂、生命课堂”教学方法研究;(4)“三生课堂”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5)“三生课堂”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6)“三生课堂”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中期研究启动阶段(2024年2月-2024年6月)
1.充实课题研究团队;
2.确立中期研究课题;
3.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4.营造良好课改氛围;
5.发动教师积极参加课改研究。
第二阶段:中期研究实施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1.各学校根据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按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位教师结合学科特色选择承担一项子课题开展研究;
2.各学校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把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3.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和展示活动,把优秀成果或经验及时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8月-2024年12月)
总结经验,汇编资料,分析研究结果,申请结题,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向上、向外、向社会宣传推广,扩大成果的效益。
八、组织领导
“三生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九、保障措施
1、强力推动,突出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课改动不动,看校长的行动。课改的成败在校长。各学校特别是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要结合实际,建立推进课改所必需的观课议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制定适应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与课改相适应的学校中层领导和教师、学生评价考核办法,突出过程监控,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模、晋职晋级、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区教体局对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督查,对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扬,对认识不到位、实施不力的学校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2、强化培训,提供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师资保障。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专家引领:首先要挖掘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本校、本地、本区域内名师、优质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做好结对帮扶、以老带新等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还要积极主动邀请区域外的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到学校讲学、送课、指导、培训,帮助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二是交流学习: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组织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本校内要多开展课改交流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要广泛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校与校之间、同课题研究的学校间也要加强联动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校本研修。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各学校针对本校课改推进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思路和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研究和探索,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三优”评选、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场会、成果展示会等各种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我修炼,主动发展。
3、教研引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各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把课堂实践作为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把观课议课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研究习惯。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网络教研、小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课堂大赛、观课议课、座谈交流等形式的活动,深化“同课题研讨”,交流经验,激发智慧,资源共享,培养和打造本校的课堂改革领军教师和优秀班级,通过全员赛课推动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提升,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4、区域联动,搭建整体推进的校际互助平台。各中心学校要把区域内的小学、初中学校形成发展共同体,树立区域内龙头学校,充分发挥牵头学校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的组织、引领和帮扶作用,通过优秀教师“送教到校”和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开展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观课议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对不同学校“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探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精神和核心理念,促进区域内共同体各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在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