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环保工作时的讲话提纲
易炼红
(2024年11月7日)
今天我和献春秘书长、英杰副市长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市环保局来调研,一是深入了解环保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的情况,对下一段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二是当前环保工作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听听大家的意见,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近年来,全市环保工作切实强化部门职责,积极推进环境整治,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提升了环境保护的能力,有力推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新成果。实施《长沙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加大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二是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不断强化各项减排措施,污染减排成效位居全省之首、领先中部地区,增加了环境容量,保障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要素需求。严格两型准入标准,否决高污染高耗能项目460个,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实施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了基建工地、餐饮油烟污染、焚烧垃圾与秸秆等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浏阳河城区段污染整治和农村禽畜污染、集镇污水、农村垃圾“三大治理”工程,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权益。四是创新制度举措取得新突破。出台《长沙市环境经济政策指导意见》、《长沙市境内河流生态补偿办法(试行)》等制度,构建农村垃圾资源化市场回收网络,实施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管理,开展环保审计,实施环境风险企业分级管理,建立排污权交易、环境风险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环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环境保护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雾霾问题,“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煌”之类调侃之词走红网络;有的地方市民公开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就长沙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仍未有效缓解,浏阳河的水质问题也日益突出;近段时间,长沙的PM2.5数值一直居高不下,10月28日,人民网公布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周排行榜中,长沙排名第一。虽然长期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次历时之长、污染之重、影响之大,是比较少有的。同时,全市的废气、废渣、废水、粉尘、噪音、辐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长沙环保工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两型城市的品质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警醒。长沙要实现“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强力实施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和城乡品质倍升,环保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下一阶段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率先建成“三市”的民生底线来抓。具体来讲:
一、要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深远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乎当前与长远,维系国计与民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之举,也是率先建成“三市”、共圆“三梦”的题中之义。保护环境既为形势所迫,更为使命所系。当前,全市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4句话: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理应承担起两型示范、两型引领的使命。我们既要立足长沙实际,更要放眼全省全国,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环保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粗放式发展方式,是一条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还旧帐,不能欠新帐,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最近长沙的雾霾天气,群众的反映非常强烈,甚至有网友调侃:把“为人民服务”改“喂人民服雾”,喂饭的喂,雾霾的雾。可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不抓就会出大问题,不抓老百姓就不满意。只有抓好了这一民生工程,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推动长沙更好更快发展。
二、要注重针对性,准确把握环境保护的着力重点
当前全市环保工作要围绕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的部署,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在产业发展上抓环境保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最有潜力、最有市场、最有前景的产业,目前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符合两型要求,又有发展基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力争在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要在城乡建设上抓环境保护。长沙山清水秀,拥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要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要更加注重环保,编制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发展决策时,同步考虑环境影响。建设城市公共设施时,同步建设环保设施;在城乡一体发展上要实行环境同治,按照“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的目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美化城乡容貌,规范环境管理,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保持生态和人文环境的持续好转。要在民生改善上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好坏,事关民生福祉。在改善民生上抓环保,必须坚守“三条底线”:不能突破当地的环境容量;不能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能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危害生命安全。当前,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拥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拓展空间。
三、要打赢攻坚战,切实解决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大危害,必须痛下决心、坚决整治。要加强水域污染防治,使水质更清澈。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完成保护区划分、取缔所有排污口、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建成城市管网截污工程,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抓好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今年省里把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保护“母亲河”、打造“东方莱茵河”,长沙责无旁贷。要立足湘江河道工程设施增加的实际,实行“堵、治”并举,“蓄、用”结合,既要从根本上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又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发挥水流自然净化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要加强防治大气污染,使空气更清新。严格控制大气源头污染,重点做到“四控一建”,即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严格控制城市燃煤和油烟等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快PM2.5监测设施建设;实行PM2.5联防联控,既要把PM2.5监测和信息发布抓实做好,又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PM2.5,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健全大气污染应急处置机制,舆情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网络互动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争取理解支持,共同参与环保。要加强防治土壤污染,使土地更清洁。实施土壤污染源头整治,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增强农村环保“造血”功能,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大力推广农村环境污染“一改三化”治理模式,打造环境秀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要构建常态化,加快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任务重,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长效性的机制,坚定不移、常抓不懈地把环境保护好、治理好、改善好。既要忠诚履责,又要科学考核。环境保护是事关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环保、发改、住建、工信、规划、工商、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务、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环保义务,决不能把治污包袱留给政府,把环境问题推向社会。同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坚决不要“污染GDP”、“黑色GDP”,把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把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违反政策乱批乱征耕地、纵容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行为的干部,要依照法律和党纪追究责任。既要加强引导,又要严格监管。要倡导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合法经营,依法排污。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日常监管,铁面执法,严惩重罚,切实做到查办一批、整改一批、处罚一批、关停一批、移交一批,使企业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再违法,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既要继承发展,又要改革创新。过去我们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建立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环境风险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要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同时,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环保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监察规范执法标准等环保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努力提高环保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