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求,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最新文章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求,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下文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详细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准备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前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认识。教案编写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小学生独自去进行课文的阅读,发散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使其独立思考,根据相应的问题去阅读文章,培养其文化素养。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这只乌鸦?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所以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挑选一些优美的诗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让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是自主思考,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培养其认识美、发现美,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学习时,可能学生对诗句独立进行解读,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桃花潭美景。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当时的情景,将画赠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诗句中的美景。

四、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习题,而应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了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一点评,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使学生得以改正,并且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学习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学习南郭先生那样钻空子,最终还是会被发现。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执行。

五、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以及口语交际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教师需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引导。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取适当的文章,文章要蕴含一定的道理,对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进行引导,要选取语句优美、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文章,对其进行一定的培养。并且可以适当的使用高科技手段,通过视频、音频或是播放图片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革新。阅读课上可以给学生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当作为老师的你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着台下几十双闪闪发亮渴求知识的眼睛,望着他们天真无邪的面孔,端端正正坐在教室等待老师给他们传授新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那么一刻会为之动容,本来还担心有人会捣乱课堂,忽地从心里窜出极大的勇气和自信?笔者有过这样深深的体会。只有真的懂得把自身投入到那个环境里,才能感觉到师生之间那微妙的感应。是的,老师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具体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提问交流来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神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解与知识的梳通,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不要忙着去否定,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讲课文《诚实的孩子》的时候,老师不妨先丢下课本,做个简单的提问或问卷调查,主要提问孩子们:有谁撒过谎?是什么原因?是否承认了错误?再鼓励他们要做诚实的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再联系全文,为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学生印象。分析主人公8岁时在姑妈家玩,不小心碰到桌子上的花瓶,在打碎花瓶撒谎后闷闷不乐的结果。试着鼓励那些犯过错撒过谎的孩子勇敢承认错误。最后再讲几个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印象。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实际教学情况来讲首先应该讲求方法模式。

例如在上古诗词《悯农》时,教师首先会带大家通读几遍古诗,直至读熟为止,接下来详细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顺带学生做好笔记,讲解古诗大意,再进行详解等。讲课不能图速度,一定要有耐心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会这首诗,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知识,或者鼓励学生去读相关书籍,课堂内外兼顾,提升理解能力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老师也更应该重视阅读量,知识视野的拓宽。整体来讲,教师还是应该做好知识的积累、掌握读书与教学的技巧、做好查漏补缺,以便达到万无一失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提升教师素养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是讲究学生能否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这一层面涵盖的意义比较广,学好语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要素。语文教育从一开始的语言这门课程出发,是因为语文贴近生活,首要体现在语言方面,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要多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里老师除了上课,更应该讲求方法,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课堂,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幽默又有吸引力,这对于老师技巧与学生组织力有很大的要求。

例如在课文《春风吹》里,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在朗读过程中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加强画面感,使得学生用心体会,去感悟,从而学会从文字里看出情景的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将孩子们的感受激活,去切身感悟,将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素养的提高不仅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学好语文,而且要准确,要有所心得去领会,既然要广泛涉猎,就应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语文课本,从基础开始就用最好的读书方法去熏染、去影响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也就是所说的核心素养,对于教书者和学习者都会有改变或者感悟的能力。所以说,这样的低段教育看似简单,但从实际来出发,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古文《师说》中就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在的疑惑就不能够解决。其中讲述的是老师是解决疑难困惑的引导者。放在今天这个时代依旧没有过时。无论是对于人们的思想教育来讲还是实际情况,这都是潜规则的、存在性的理论了。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一旦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方向,提高成绩。除了课堂知识以外,很多知识都是自主接触,自主消化,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更是文化教育、学习能力、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基础。这么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与之定论相匹配的实际情况来体现的。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受到老师的指导往往会铭记于心,并且一直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依靠他们自身养成的习惯,在学习这条路上,稳扎稳打地走了很久。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四、学习反思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就说出了学习的关键所在。就如同今天的课堂老师讲得很生动,很有意思,学生们在课堂表现得也很棒,等课堂结束了,老师要求下节课上课要重新温习一遍所学知识,要学生们积极配合。有部分同学总会偷懒,不去温习,结果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理想。这样一节课没学好,老师又不能继续新课,着实很为难。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去反思,“温故而知新”,在温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够得到新的知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吗?人们总会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是一句俗语那么简单,知识无时无刻不在更新,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时时刻刻学习,为自己储备的知识更换新的血液,并且加以反思,通过反思来消化所学内容,得到新的知识点,从而一步步提升学习语文的素养,培养优良的好习惯。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心得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描写壮丽景观的诗句。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朗读为主,积累诗文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

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课前也会请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几年来,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孩子们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课前请一名学生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他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范围涉及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他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能力。

三、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经过自改、互改后,在班上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对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每次习作,我会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这些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重氛围营造,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氛围,是指一种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利于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滋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重环境熏陶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建设家庭小书屋。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号召每个家庭小书屋。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二)重课堂拓展

1、激情导语引入。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2、学一篇带数篇。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我常教一篇并且启发学生背数篇。比如教完《村居》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学完《静夜思》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怀乡思亲的诗;学完《赠汪伦》时,又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学生们兴致盎然,积累多了,使他们融入了浓厚的古诗词学习之中,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竞赛活动

1、诗文背诵比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诗文背诵竞赛。人人都参与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三字经》、儿童诗或者对对子的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就封他一个“诵读小能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来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

趣和热情。孩子们的身心也在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

2、写诵读心得。在背诵后,我经常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如《宿新市徐公店》、《赠汪伦》、《村居》等一首首古诗词都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有时还会让学生写一些诵读体会。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端,让诵读的内容更有效,教学更有味。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体味着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逐步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促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家和《课标》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该促使小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一)促阅读习惯

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是几天可以养成的,需靠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这种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能读阶段,这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用诗歌、散文、对联、三字经等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博闻强记,积累语言素材,逐步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组织语文兴趣小组、语文社团活动,办手抄报、剪报、黑板报,使学生达到能读的目的。

2、善读阶段,这是阅读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听、说、读、写的理解,在感知语言材料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和深刻含义,使其阅读进一步深入。

3、喜读阶段,即兴趣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读书已成为一种欲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对文章的仔细咀嚼、品味、评价、欣赏,是对文章更深层次的认识阶段。

(二)促积累习惯

1、诵读积累。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或四句《三字经》等,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意思;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2、摘抄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是培养阅读能力,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

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

(三)促观察思考习惯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的这句话道出了古人对观察的重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加以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古人的有得”,观察越细,思维越深,其得也就越丰,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是观察思考的结晶。教师应该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