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摘要:在我国的当前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学校如果想要在基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等手段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素养进行分析,深入分析学生目前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意识,进而为如何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和概论,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落实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教育部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等水平的提升,所以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帮助,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从而从整体上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1.1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包含的学科素养种类很多,但是其中的信息意识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不仅仅是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学习的基础的信息知识,同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想象、重视观察生活,通过制作相关的信息板报或者是写与信息有关的作用来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除此之外,积极的召开有关信息意识的班会活动或者课外班级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提高。
例如八年级的同学最开始在制作有关《科技生活》的手抄报时,学生最开始总是考虑手抄报的内容、形式、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考虑完手抄报的内容之后,学生也应该对文章的格式、排版等问题进行考虑,这就需要同学动用有关信息意识的脑筋,将手抄报的图文信息以及信息意识内容信息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其中信息意识的学科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创新意识
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学习中,也要注意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是学生科学技术能力和学科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来给学生表达与思考的机会,积极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推进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独立表达的能力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推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设计课堂活动等任务,教师尝试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做课堂的主人,并且通过自己设计课堂任务、课堂活动、组织课堂小组、布置课后作业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将教学活动完全的交给学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进而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弱势学习方面,并且在其他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优势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认识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1.3社会责任意识
在社会发展日益得到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不仅利于学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升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贯彻落实社会责任感,同时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技能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明确的一点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课堂之外学生对于社会某些问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的重要部分。
例如,在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融入。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手段,这不仅可以推进学习的效率,也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与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熏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认识到在对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的任务,意识到社会责任感意识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才可以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提高。
1.4思维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之下,学生是否具有信息技术思维意识,是学生是否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例如WORD、EXCLE、POWERPOINT等软件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幻灯片、独自撰写文档等任务,来推进学生思维意识的由此形成和提升。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核心素养,就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通过自己独立设计与完成学习任务,再加之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合理领悟与思考,通过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努力,非常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在对学生对于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之外,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的打字、画图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之外,对于学生幻灯片的制作与创新设计幻灯片的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仔细地备课,注意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体悟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学习以及作业完成中,独立思考、独立创作,促进自身思维意识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想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几乎每户人家都拥有互联网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设备。所以,如果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需要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接受课堂信息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布置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之中,不要过于限制学生个人思维的发展,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可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增强。
例如教师在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八年级的学生为例,可以将学生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果教师要传授关于幻灯片的制作的内容,那么教师需要先将学习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述,其次需要做的便是将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让一组同学主要讲解有关幻灯片图片的插入方式;二组同学主要讲解有关超链接的插入问题;三组同学主要讲述幻灯片文字内容的排版问题,这样将学习的不同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在向其它同学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2.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合理的信息数据,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程序性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重要性,但是教师也应该发现非程序性教学的地位,通过更多的非程序性教学来推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减少目的性的教学模式,更多时候应该注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学生学习某一课程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进行讲授活动,除了系统的知识讲授之外,教师应该注重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设置各种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问题的系统性和思维性的把握。教师要尽量把问题进行抽象概括,通过对问题的抽象概论和把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维性理解和整体性把握。由此可见,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我国致力于培养优秀的高新技术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进行开放式、创新式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的意识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可以用自身的思想来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挖掘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种办法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布置固定的课题,但是不特别设定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作业。可能有的学生会通过制作课件的方法来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则通过表演话剧、演讲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采用的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促使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不仅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未来工作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中学生是否有道德品格以及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尺度。所以,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教学任务。在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向学生传达一种观念,即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规范和基本的行为准则。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灌输和培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时,要注重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责任意识的熏陶。使其明白社会责任感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在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有关网络诈骗的幻灯片,把网络诈骗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于网络诈骗问题进行价值评判,学生通过自己的价值准则的判断,来衡量网络诈骗对于社会的严重危害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有一个质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病毒入侵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病毒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不仅会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会加强对于其它人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启发不是暂时的,而是可以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责任感。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更加注重通过素质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显现出了掌握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因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日益提高,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这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也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体现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思维意识等核心素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改进教学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从而推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清.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与内涵[J].创新时代,2024(02).[2]李金,朗需鹏,韩子华.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2).[3]李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4(13):127.[4]魏明霞.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J].新智慧,2024(14).[5]李啸啸.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4(23).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