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感(精选合集)

最新文章

第一篇: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近段时间,我再次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感觉受益匪浅。我深知要教好语文这门课程,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课程标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部分。下面就我自己对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或者家里、学校、社会中使用这种语言工具,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以及自身的精神成长。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质,这就奠定了我们语文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更多的是一种长时间的感性思维的生成产物,不像数学等课程有那么明确的结果。而且,我个人认为:无论哪个国家的语文课程作为国家教育的根基课程,它的教育效果并非一朝一夕能体现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去慢慢散发出来的,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吧!其次,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理应该重视。但是除了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爱国主义政治的宣扬和所谓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独特理解和收获,培养孩子的个性意识,因为没有自己思维和个性的人,不时沦为他人思维的奴隶,就会沦为时代发展的奴隶。而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们也应该注重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通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这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当今社会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所以为了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我们的语文课程的建设不仅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更应该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不断进行开发适当的课程资源。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设计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作为义务教育的课程中的根基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更应该符合为整个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标准。

第二篇: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近段时间,我再次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感觉受益匪浅。我深知要教好语文这门课程,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课程标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部分。下面就我自己对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或者家里、学校、社会中使用这种语言工具,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以及自身的精神成长。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质,这就奠定了我们语文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更多的是一种长时间的感性思维的生成产物,不像数学等课程有那么明确的结果。而且,我个人认为:无论哪个国家的语文课程作为国家教育的根基课程,它的教育效果并非一朝一夕能体现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去慢慢散发出来的,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吧!

其次,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理应该重视。但是除了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爱国主义政治的宣扬和所谓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独特理解和收获,培养孩子的个性意识,因为没有自己思维和个性的人,不时沦为他人思维的奴隶,就会沦为时代发展的奴隶。而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们也应该注重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通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这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当今社会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所以为了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我们的语文课程的建设不仅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更应该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不断进行开发适当的课程资源。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设计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作为义务教育的课程中的根基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更应该符合为整个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标准。

第三篇: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感

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感

11美本三 尹瑞琦 2011504304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美术课改十年来的积累与沉淀,凝结了学科专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线美术教师的愿景,引导美术课程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完成了美术课程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就教学、评价建议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由于师资水平与教学条件的差异,我们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感到一些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许多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一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的要求,特别提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新的课标的教学建议确实贴近现状。

这一建议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宽松的教学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当地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自主处理,可以自主研发一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县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就曾参加了“农村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的研讨和制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开发出了“神奇的羽毛画”、“神奇的蛋壳画”、“多彩的葫芦”、“美丽的鞋垫”等系列乡土美术课例,让我们农村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美术课的乐趣。

修订后的课标在评价建议上也较实验稿更加实际,“美术教师评价体系”不易操作给删去了。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尽量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激励学生为主。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展示学生的风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师是美术课标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与实验稿相比较,修订后的课标不仅与时俱进,在概念界定上更加准确严谨,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简洁精致、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我相信新的课程标准一定能够得到广大美术教师的喜爱。

比较旧版实验稿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他着重从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递进结构、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评价要点和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与实施建议等方面开展解读。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递进结构

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框架结构。

三、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对原先教学活动建议中,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更加概括描述,工具材料的选择范畴更广,表现方式的限定也更少。对评价要点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并明确“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的各自的描述的侧重点。

四、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与实施建议

美术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资源的配套,现阶段美术课受到重视程度或实际困难的影响,教学基本配置尚未得到有效地实施。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从而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让我们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为以后在美术教学理清了思路

第四篇: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地位重新作了科学的概括,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还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语文,达到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呢?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从中感悟到,要落实这一核心任务,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四个性”。

一、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多元文化,去实现语文教学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这一目标,从而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践性

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特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信任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激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的。

四、开放性

语文是社会交际工具,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把语文课堂建设得开放而有活力。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而且要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充分运用课程标准所列出的20多种课外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参与生活,既能够在语言文字方面得到提高,又能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

过去,学生只是通过读书来学习语文,而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语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这毕竟已经是过去。如今《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把语文学习以轻松,活跃的本身真面目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语文了。就让我们一起来把那一颗颗充满童真的心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放飞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吧?

第五篇: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发带来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春风,学习之后,感受菲浅。

信息化的新世纪的来临,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教育部所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大纲》有所继承、有所创新,颇具特色。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揭示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段精彩的“前言”,正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指路明灯,能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课程标准》还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可见,《课程标准》所阐发的改革指导思想之明确,改革内容之全面,都是空前的,不愧为新世纪的新篇章。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全面阐述了语文的性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至关重要。在“应试”教育制约下的语文教学,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轻人文性的教育。将一篇篇含有丰富人文性、文质兼美的课文,片面地仅让学生索取了其中的语文知识,却极少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之妙处,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类知识性的语文课,违背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正如吕叔湘先生曾指出的:“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跟别的人文学科一样,可以尽量利用技术科学的帮助进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学科。”吕先生在这里说的语言学,语言学尚且具有人文性,何况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文章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当学生读了含有爱国情操的或者是振动心灵的文章后,会产生巨大的效应,有时使小读者终身难忘,甚至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科是做人的学科,即要学写佳作,先学做“真人”。

如何在实际语文教育中,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呢?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姻缘,同草和锄头的关系不大一样。所以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语文这个工具跟其他工具有相同的一面,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作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训练云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它跟其他工具又有相异的一面,这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不容许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张先生所强调的“文”与“道”的统一,正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语文教师认识上了新台阶,做个“明白人”,而具体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也将在广泛研讨与观摩中,互相启发,找到法宝。

三、《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中要发展情感等因素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但这些文章没在学生头脑里扎根。当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所学过的语言与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好似远离了他们,这说明他们未入文心,自然文也不会入他们的心了。这仅举例而言。但从中可见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是叶圣陶先生所著《语文教学十二韵》中的一款。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时,胸中有一个境界,都能亲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儿童通常简单地说:“我喜欢这本书!”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故事触动了他们的“童心”。

理解是感悟的基础。一般说来,对阅读材料理解得越深刻,感悟也就越强烈。儿童在读故事时常进入角色。当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得十分起劲。甚至读上多遍,不感厌烦。说明此时他已与书中的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多么合乎情理呀!为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把书读进去。系统观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文精神是寓于文章的整体结构之中。文章被层层肢解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教一篇课文时,不能仅把课文里的一些词语和难句或写作方法抽出来提问、讲解,而忽视对课文的整体品味,忽视体验和感悟,是不可取的。

四、《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这亦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它将冲破应试教育制约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束缚。这种崭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及学习策略和方式,必将给深化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效应。

语文教育着的眼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能学习上。以往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多由老师定向,学生围绕老师转,处于被动地位。一个个问题好似一个个无形的罩子,将学生的思维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这必然扼杀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首先教者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虽带有隐性,但它在教育过程中却起着定向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要尊重、循循善诱,努力做到:

1.语文教学目标应创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学什么”“怎么学”的能力。2.阅读教学实现“教师讲解”向“学生自悟”转变,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受、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教师努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提高其创造意识。

3.不断教育学生总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经验,提高对自己学习上不足的觉察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

4.教师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答案,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谅解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创造无批评性的学习氛围。正视学生的差异,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化。

5.促进学生尝试新经验的勇气,多从事课外的学习活动,培养探究的学习习惯,勇于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努力创设评价学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6.教师经验反思教学成败之过程与关键所在,做研究型教师,而不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