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思考

最新文章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思考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为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市人大农委(常委会农工委)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粮食局)、市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参与,组织开展了《当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的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约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主要短板

近年来,我市各级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强做优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26家,占全省11%;家庭农场5251家,占全省13%;农业龙头企业605家。其中创建省示范型家庭农场省级113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40家。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6家、省级40家、市级144家。金字火腿、华统肉制品、寿仙谷医药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已成功上市。在充分认识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从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任务来看,我市新型农业培育发展存在着诸多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

(一)从发展水平上看,“低、小、散”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

1.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引领能力不够。全市605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亿元以上的40多家,其中销售10亿元以上2家。近年来,金字火腿、华统肉制品、寿仙谷医药等农业龙头企业先后上市,行业引领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在2024万元以下的,还有411家,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67.93%。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效益不佳,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少。同时,大部分企业龙头企业产业层次不高,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新产品开发,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家庭农场经营单一,实力不强。全市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5251家,其中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4674家,占89%;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337家,占6.4%。家庭农场经营土地34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65亩。每个家庭农场平均劳动力3.5个,其中平均常年雇工劳动力1.4个。全市家庭农场行业分布在种植的3910个,占74.5%。其中种植粮食产业的669个,经营土地面积在50-200亩的436个,占粮食产业家庭农场的65%;1000亩以上的10个,占粮食产业家庭农场的1.5%。畜牧业319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6%。渔业233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4.4%。种养结合513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9.8%。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2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2466个,占47%;100万元以上233个,占4.4%。家庭农场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种养经营单一,平均销售额少。

3.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组建,轻作用。在全市51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118家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855家合作社纳入“空壳社”清理整顿范围,其中: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社573家,因经营管理不善停止运营的合作社372家,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的合作社158家。在清理整顿中,2024年1-11月,全市自愿注销合作社241家(其中采用简易注销方式办理注销的合作社131家),指导规范的141家,市场监管部门吊销的合作社136家。202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工商登记门槛低,一些合作社在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合作社职能定位是什么、合作社如何运转等主要问题未作充分准备下就去注册登记,服务社员、发展生产只停留在章程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从要素配置上看,“多、难、缺”问题依然存在,制约发展。

1.土地要素制约多,影响做大做强。一是土地承包户土流转意愿不强。承包土地经营仍是部分农户重要收入来源。部分5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不愿在外打工,喜欢在家种植承包地,精耕细作,生活富足。目前,我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49.4%,还有105万亩承包土地还是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小农户经营,传统耕作模式和经营方式,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村居民生活保障机制缺乏,部分农民不敢长期流出土地,把土地当成最可靠的依托和养老保障。二是土地流转租金较高。当前,全市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每亩年租金约在700元至900元之间,种粮收入租金在内的成本相抵基本持平;种植花卉苗木流转土地每年租金在1000-1200元之间,金东区澧浦花木市场土地流转年租金每亩4000元。三是土地流转年限不等。当前,在全市土地流转中,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55.2万亩,占流转土地的54%其中流转年限20年以上的8.7万亩,占流转土地的8.25%。流转年限5年以下的47万亩,占流转土地的46%。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制约规模经营业主长期经营发展计划,影响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四是农业经营主体取得建设用地难。建设用地紧张,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改扩建项目需要建设用地指标、建造新厂房。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张,而且都要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还设有投资密度、技术指标、产值等要求的前置条件。农业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低,企业实力不强,与其他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农业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五是农业设施用地乱象多。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棚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我市共清理整治了975个违规项目,拆除了一批未经严格审批的农旅结合等农业项目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损失较大,一定程序上挫伤了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2.资金筹措难,影响发展壮大。小型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少,致使投入少、产出少、盈利少、积累少,影响做大做强。抵押担保能力弱,从银行贷款额度少。这些新型农业主体在遇到资金短缺时,有的找个体经营赊欠农资,待收获后已物资抵扣方式偿还,并负担较高利息。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积极性不高。

3.高素质人才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市158.7万农户,农村劳动力256.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10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12%;常年外出务工的79.2万人,是农村劳动力的30.91%;从事第一产业7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6.8%。大量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素质结构,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全市51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牵头人文化程度大专以的只有45人。经过多年的培育,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创客”有525人。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农村劳动力培训能力不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三)从政府服务上看,“强、大、准”力度不够,影响绩效。

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不强。市、县两级制订了“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畜牧业绿色发展等规划,但是存在着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特色强镇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研究不深不透,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引领推进保障举措不力等问题,影响总体规划、分类规划执行力,影响规划实施的成效。

2.大平台整合培育不够。目前,全市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4个,占全省6.8%;有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点7个,占全省8.2%。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两区”建设至今没有形成实体化运作机制,造成了后期管理养护工作缺失,影响进一步提档深化。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是全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由于发展平台的缺失,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难以整合,创业创新主体难以集聚,制约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3.扶优扶强政策准度不够。2024年,市级财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7875.86万元,其中以项目形式补助资金3600.66万元,项目数187个。主要包含粮食生产发展、农机化促进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循环农业、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专项等。项目数量多,资金少,难以形成合力,影响财政资金对主导产业发展引导作用的发挥。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力不够,扶持产业、项目精准度不强的问题在全市不同程度存在,影响财政资金扶助对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的绩效。

二、加快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切实增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重要性、紧迫感认识的同时,更需要重视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生产力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为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提供更适宜环境。

(一)加强规划研究,用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乡村产业兴旺。

“十四五”期间是我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重要阶段。要抓住这个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要以特色高效为目标,分析筛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确定重点培育的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的目标、举措。要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引入各类先进要素,促进农业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结,加快打造省级农业全产业链示范样板。积极创建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扎实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业科普、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亲子游乐”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发展新格局,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二)重视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

要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抓好示范,持续重视武义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义乌市森山健康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面深化农业“两区”建设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规划布局美、产业融合深、主体活力强、绿色体系全、质量品牌优、农科结合紧、体制机制新、综合效益好”等八个方面的要求,通过提升一批、创建一批,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做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厚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组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精品园、特色农业强镇建设的管理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加强管理、服务工作。

(三)加快要素集聚,保障农业用地政策落地。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政银保担”合作机制,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及担保范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结推广义乌市宅基地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农民生活保障做法;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规范并促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梳理集成上级相关农业设施用地、农业建设用地、农村一二三乡融合发展配套设施用地政策,明确国土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及乡镇政府的监管职责、审批程序,规范用地,确保国家、省有关配套政策实实在在落地、落实。

(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完善激励政策,推动科技、工商资本进乡村,引导青年、乡贤回乡村,推动人才资金 “上山下乡”。要建立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项目库,县乡组织重点农业项目招商小组,积极探索工商独资、集体注资、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撬动工商资本投向“三农”重大领域、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推出“乡贤贷”“家乡贷”等专项贷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劲保障。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扶持政策,用准省级补助资金,加大市县农业专项扶持农民培训工程的力度。加强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设计适应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培训计划,分类施教,灵活多样方式组织培训。接轨浙江农民大学,理顺金华农民学院运行体制,发挥金华农民学院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主渠道作用。重视各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协会、各类农业产业协会建设,发挥各类协会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相互交流协作、促进发展作用。

(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通过创建金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金华农产品的全方位公共服务平台和八婺优质农产品的展示展销平台,对现有各类农业品牌建设平台进行整合、重组、归并和改造,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撑带动作用明显的全品类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要做大做强“金农好好”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引导、帮助和吸纳区域内更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涉农机构加入农业区域品牌建设范畴,形成市级、县级、企业“1+N”模式农业区域品牌体系,塑造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上游、下游、平行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形成完整的农业区域品牌经济链。同时,积极搭建农产品宣传推介平台,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和品牌产品营销力度,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注重品牌保护,定期开展跟踪监测,保证品牌产品质量和信誉。

(六)加强考核监督,促进产业兴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强化对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要紧扣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真抓实干,切实一盯到底、一抓到底,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真正以项目论英雄、以业绩论英雄,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