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

最新文章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3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常蹲其身

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

而忘操之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

执长竿入城门者

4.翻译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5.《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3分)

(1)你对郑人说:

(2)你对执竿者说:

(3)你对老者说: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案无留牍()

(3)值岁荒,人相食

()

(4)或阻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训练(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文言文阅读训练(七)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弗食鸡则已耳()

(5)猫善捕鼠及鸡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训练(八)

人性缓,冬日共人图炉,见人裳cháng尾为wéi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请给这个句子用“/”断句(只断一处):

有一事见之已久

2.请选出以下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

(1)人性缓

A.性格,性子

B.性命

C.人的本性

()

(2)人问何事

A.多么

B.背着

C.什么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九)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解释划线字词。

(1)昔有愚人()

(2)

食之,甚美()

(3)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4)愚人食盐不已()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一个叫悟空的和尚,在长江边见到一只猿猴坐在树梢上,弋人趁它不注意,(用箭)射它,正好射中雌猿的腹部。那只母的叫了那只雄的来,托付自己的孩子给它,哀叫了几声,就把箭拔出来,掉地死了。射箭的人,把箭折了,丢了弓,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分)

【答案】结束,完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答案】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3分)

【答案】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3分)

【答案】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3处)(3分)

之/不

入/横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

(1)坐同“座”,座位。(2)持、拿。(3)只,只是。(4)依照、依从、听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C)

A.常蹲其身

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

而忘操之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

执长竿入城门者

13.翻译句子。(6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锯开后拿进去呢?

4.《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3分)

(1)我对郑人说: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懂得灵活变通。

(2)我对执竿这说:遇到困难,你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3)我对老者说:做人不能自以为是,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事的。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案无留牍()

(3)值岁荒,人相食

()

(4)或阻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参考答案;

1.(4分)(1)就

(2)文书

(3)碰到、遇上

(4)有的人

2.(2分)

(郑板桥)离任的时

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省略补充、“去”、“之”翻译各半分)

3.(2分)清廉(1分)、爱民(1分)的好官。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案: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⑤yuè

通“悦”,高兴,愉快

⑥yùn

恼恨,怨恨

2.B

3.①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②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4.D

5.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文言文阅读训练(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

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

③它,代缺点或错误

④到

⑤它,代学过的知识

⑥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②教学相长也。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1.①味美②zhǎng

促进,提高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②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3.教

教学相长

4.嘉肴,至道,教学相长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文言文阅读训练(七)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弗食鸡则已耳()

(5)猫善捕鼠及鸡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参考答案】

1.(1)忧虑

(2)赶走

(3)这件事

(4)吃

5善于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文言文阅读训练(八)

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图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译文: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1.请给这个句子用“/”断句(只断一处):

有一事/见之已久

2.请选出以下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

(1)人性缓

A.性格,性子

B.性命

C.人的本性

(A.)

(2)人问何事

A.多么

B.背着

C.什么

(C.)

文言文阅读训练(九)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1、解释划线字词。

(1)昔有愚人(从前)

(2)

食之,甚美(十分)

(3)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只)

(4)愚人食盐不已(停止)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