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最新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语文的教学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提炼教材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适时给学生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让学生从美的情感体验中去习得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期待美学的自发形成,必须有针对性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美滋润儿童幼小的心灵,让美激活儿童的智慧活动,让美推动教学的高效益。因此,我很注重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美的载体,在教学中进行美育。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呢?

一、通过范文教学,形成审美感受

1、显现美的形象

美不是抽象空洞的,它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要让学生有敏锐的感受力,能鉴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教师应当运用现实的或艺术的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感知,受到美的熏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首先,形象感染。寻找美的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美是形象的,但形象不都是美的,不都能起到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美育的任务来选择美的形象。可以凭借语文教材蕴含的大量美的形象,包括自然美、景物美、人物美,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让学生感知美的形象,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如画、《海底世界》的奇景、《伟大的友谊》教人学会关心他人和建立真挚的友谊;《过桥》、《小公鸡和小鸭子》教人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列宁和卫兵》、《我的战友邱少云》教人要严于律已,自觉执行纪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金色的鱼钩》教人学英雄,继承革命传统……另外,我们选择美的形象时需要掌握美的特点和艺术评价标准,还应坚持艺术性和思想统一的要求,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要求的形象作为美育的内容,让学生体验世界的真、善、美,并逐渐内化为高尚的品格,以形成审美情操。

同时,感悟美的规律。因为人的审美活动是具有自由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不应强迫限制学生的审美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美的规律:形象美是通过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直接显现人的理想抱负,表现人的品格;广阔的草原,美丽的山山水水,绮丽的朝霞可以表现大自然的神奇……这样,教会学生掌握教材美的规律,并能按美的规律自由感受美的意境,按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出发,自由地选择审美兴趣和爱好出发,自由地选择审美对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美。

还有,要教育学生善于体会美的形象的意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所喻道理,就像深谷幽兰,芬芳四溢,但非垂手可得,只有入山辟径,勇于跋涉才能到达佳境享到芳香。如《白杨》这类课文,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象征手法。

2、创设美的情境

审美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是由于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富于其中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景等,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在美的鉴赏过程中把美的形象的感知与情绪上的体验结在合起来,在教师的影响下,打开学生情感的门扉,使他们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课文写了解放军战士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动人故事。教学时,教师深情地描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董存瑞在致顺义的配合下,冒着战火,冲到了筑了暗堡的桥下。此时,董存瑞炸暗堡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嘹亮的冲锋号吹响,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想到了什么?最后他又是怎样把暗堡炸掉的?如果当时你在战场上看见这一切,你会怎样想?”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受往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使他们设身处地去体验、想象、思考。教师的一段话,把学生带入了解放战争时期,眼看董存瑞为了战友们的生存,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舍身炸暗堡的动人场面。此时,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动人的情境中,他们仿佛都看到了,听到了。读着、想着,学生深深感受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果断的、唯一的办法,理解了董存瑞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是这样,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美的情境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给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的“画卷”,形成审美感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挖掘教材美

小学语文教材的美是丰富的,有形式上的美,有语言的美,有内容上的美,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各角度挖掘美的因素,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1、形式美。新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图画美。书中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逸的田园风光等,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插图,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此外,新教材还具有音乐美,书中编入大量的诗歌、儿歌、散文、饶口令和谜语等,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巧妙的把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融入的文章,能带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有利条件。

2、内容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美育的最大资源。教材中有描绘辽阔的原野、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的诗文,有描写邱少云、黄继光、雷锋、张思德等赞美英雄模范的故事,有歌颂伟大、平凡、善良、纯洁等人性闪光点和鞭笞丑恶、落后、黑暗、等社会弊端的文章……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形象,反映了社会、自然、心灵、行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的文章,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得到美与善的滋养。

3、语言美。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几乎都是语言的佳作。词语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这些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美,是语文美育极好的内容。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内涵和运用技巧两方面挖掘出美的因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凝聚了民族全部的智慧,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中语言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感染、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震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技巧和文采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的形象生动,词语的丰富多彩,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方法纷呈,章法布局富有变化,都是语言的技巧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鉴赏各中文章的语言技巧,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如《桃花心木》的清新隽永、《观潮》的气势磅礴、《匆匆》的简洁凝炼,富有诗意、《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严肃悲壮,《丑小鸭》的质朴通俗,富有童趣。《背影》中的舐犊情深等。

(二)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一堂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的课关键是要组织并掀起教学高潮。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策划,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感到振奋、感到愉悦,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烈,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来组织并掀起教学高潮。

1、创设情境体验美。

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讲授《桂林山水》时,让学生先进行一场通过课件带来的视觉盛宴,在脑海中努力想象它的美,进而通过阅读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从文字中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而这美丽的一切来自于大自然。利用,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生活实践,展示水源遭到污染、环境遭到破坏,提示人类的家园正处在危险中,逐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美丽的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知美、赏美、爱美、创美的情趣。

2、借助多媒体感悟美。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应当针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要通过朗读,讲解,并配以图片、幻灯片、课件、录像来引导学生看、听、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和文章的艺术特点,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可以配以录音朗读、音乐、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捕捉课文传运的情感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3、游戏表演再现美。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编排课本剧,设置情景让他们演一演,以动移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一种富有情趣的精神享受,并通过他们个性化的表演,再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生动美。例如,在教《挑山工》着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就运用了“表演”这一手段,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词句的基础上让一些学生表演挑山工登山时的样子,让其他学生边看边说文中的语句,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驾驭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驾驭语言能力较弱的教师纵然满腹经纶,也是词难达意,语不传情。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必须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美化教师语言艺术要做到:1、语音上,要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流利圆润,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2、语调上,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之后,对该声音的感受力就会降低,导致人的疲劳。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才能有力、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3、选词造句上,要做到精细准确。汉语的词汇丰富,句型多样化,表现力强。教师要结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仔细分析推敲,精心选择最佳的词句,使教学语言明快、清楚、精炼、活泼,带给学生美的听觉享受。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写道:“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教学这一课,老师启迪学生:自然界和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人们会不会善于发现。小鸡、小狗的脚印,在不动脑筋的同学看来只是脚印,在“小画家”的眼里就是美丽的梅花、竹叶。学生听了点头称是。4、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协调的手势、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这也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