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县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最新文章

县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X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X省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2024年省政府令第120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县乡镇(街区)、县直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行政案件败诉的责任追究。

第三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案件败诉责任,包括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责任及行政复议案件违法责任。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或明显不当履行法定职责,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判决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复议案件违法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或明显不当履行职权,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决定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败诉案件:

(一)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判决或决定的;

(二)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行政机关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的;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赔偿或者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经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赔偿的;

(四)其他依法认定为败诉案件的。

第六条  对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由有权机关实施;对人员的责任追究,由行政机关按照人员管理权限实施。

县监察机关、人事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根据行政机关或县法制办移送的行政败诉案件中相关责任人员的过错给予有关人员处分。

县政府法制办认为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可以向有权机关提出建议,该机关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相关单位和个人对败诉责任追究工作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

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行政败诉案件中的涉诉(被申请复议)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以县人民政府名义作出行政行为的,由具体履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涉诉(被申请复议)单位依法承担行政案件败诉责任。

对垂直管理的部门追究行政败诉责任的,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提出处理建议。

第八条  受委托行使职权的,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有过错的,追究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主要责任,委托机关没有过错的承担次要责任;委托机关有过错,受委托机关按照委托机关指示行使职权的,委托机关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对相关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适用依据明显错误的;

(五)明显不当的;

(六)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拒绝、推诿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未在法定期限或者准许延期的期限内履行答辩及举证义务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导致败诉的。

发生行政败诉案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除对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外,还应当由有权机关对该行政机关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条  行政案件败诉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直接承办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身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二)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因直接承办人员故意隐瞒或者提供的案情失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据失实的案情进行审核、批准,造成案件败诉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行政执法人员隐匿证据、更改案件事实或者违法办案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四)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行政首长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同时追究单位责任,但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五)因不作为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根据法定职责和不作为原因确定相关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败诉案件问责方式包括: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批评或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告诫或诫勉谈话;

(五)暂扣或缴销行政执法证件;

(六)调离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

(九)解聘或辞退;

(十)国家、省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各种问责方式,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单独或合并使用,第一项至第十项适用于对责任人员问责的情形;第一项至第三项适用于对行政机关问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败诉责任:

(一)一年内同种违法或不当行为发生三次以上或未落实法律监督意见书的;

(二)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

(三)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行政败诉责任调查、追究的;

(四)打击、报复、威胁、陷害行政败诉案件当事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五)因行政败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

(六)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三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其责任:

(一)主动发现行政案件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四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责任:

(一)行政行为过错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或者损害,影响较小的;

(二)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经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慎审查后未能发现而作出错误判断的;

(三)因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决定或命令导致败诉的;

(四)对法律具体适用的理解不一致导致败诉的;

(五)已尽合理审查义务,但因第三方鉴定等前置行为错误直接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

(六)因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等因素导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

(七)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五条  建立行政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和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制度。乡镇(街区)、县直各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每半年(每年的6月30日、12月10日前)应将本机关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案号、案由、结果等情况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县政府法制办。

行政案件败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有关法律文书之日起10日内,向县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县法制办在收到备案材料后5日内,出具法律监督意见书,由相关行政机关在收到法律监督意见书后60日内,根据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法律文书进行整改。整改后10日内将整改情况以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形式向县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行政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应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败诉原因、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

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同时报送县监察、人事部门。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认为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收到法律监督意见书后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时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在处理决定下发后5日内,将处理决定书报送县法制办及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县监察部门、法制办认为行政机关应当实施责任追究而未实施的,或者实施责任追究明显不当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监督纠正。

第十八条  县政府法制办应当建立与法院案件信息互通机制,每半年向法院核实行政机关案件败诉情况,并与各行政机关报送的行政案件败诉情况进行核对、登记。

第十九条  相关责任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第二十条  在调查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过程中,发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等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不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备案或追究单位工作人员败诉责任的,对该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