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同志在全省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最新文章

**同志在全省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按:20**年6月25日,省政府副秘书长**出席“全省政务信息工作会议”并讲话。现将他的讲话要点予以印发,请各地各部门结合信息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这次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与业务培训结合一起,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作风的一系列规定,切实削减“文山会海”;二是强化业务交流与经验探讨,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的能力支撑。可以说,前者是在量上做减法,后者是在质上做加法,目的是让政务信息工作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掉链子,不拖后腿,而且要多出力、出好力。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省连续第二年取得全国各省(区、市)政务信息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国务院领导在我省上报的政务信息中批示17条,省政府领导批示1073条。这说明,大家所取得的成绩实实在在,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

一年来,时任省长的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龚正常务副省长对政务信息工作多次提出要求。省政府办公厅的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经常作指导、交任务。成绩更靠各地、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共同努力。能在全国排名第一,凭借的是逐月逐季的积分,它是由一条一条信息堆出来的,是由大家一字一句抠出来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政务信息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祝贺和敬意!

但是,成绩在取得的时候,其实已成昨日“黄花”。对今天来说,它只代表动力和压力,而我们更应看到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我们信息的量是够的,但质还不理想,突出表现在:针对性不够,时效性不高,透彻性有所欠缺。现在,领导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考问题的层次不是我们所能及,而且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我们报的东西,别说让人眼睛一亮,就是值得浏览都不那么容易。可见,病根在于信息的有效性不足。当然,也有些单位对信息报送重视不够。比如,在省级机关中,去年得分最高的达3500多分,最低的仅十几分。虽然部门的信息源有多有少,但对过于滞后的单位,至少表明没有下功夫挖潜。毫无疑问,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短板”,所以今天打算讲两个老问题:政务信息工作抓什么、怎么抓?

一、政务信息工作抓什么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差异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一个以计划为导向,于是资源配置效率就有了质的区别。很自然地,政务信息也要以市场为导向。这个市场需求,就是我们服务对象的需求,主要是政务决策者的需求。因此,政务信息工作抓什么?一句话,抓信息的需求侧分析与有效供给。

今年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行职责的起步之年。政务信息工作要服务大局,首先必须加深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此次也是业务培训班,所以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试着按一、二、三、四、五这组阿拉伯数字的脉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所谓“一”,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浙江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可谓进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正如人有“成长的烦恼”,经济体也如此。比如,我们面临如何克服“三个过度依赖”,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新课题。而这些“烦恼”究其本质,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靠发展。当然,今日的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发展这个硬道理的“硬度”,取决于以人为本的实现程度。就我省而言,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集约、绿色、安全发展之路,走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更趋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二”,即围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总任务。对富民强省,我们有一个在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中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并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逻辑,体现了浙江富民强省的时代特征。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我们要围绕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不失时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努力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围绕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民主法治、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养,让更多人既安身又安心,努力实现精神上共同富有。

所谓“三”,即落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努力干好“一、三、五”。今后五年是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多发期叠加的五年,是浙江发展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五年。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强化时间倒逼机制,按照省委“一、三、五”的战略步骤狠抓落实:“一”是全力做好20**年工作,“三”是切实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目标任务。这三步紧密相扣、一以贯之,究其实质,是以稳中求进的部署干在实处,以善作善成的要求走在前列,确保浙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所谓“四”,即完成“四翻番”的奋斗目标。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决定》:到2024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24年翻一番。这四个指标绝非孤零零的经济数据,它事关总量规模、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进一步说,支撑起“四翻番”的,更有全方位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比如,新近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提出“八倍增”、“两提高”的要求。可见,“四翻番”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小翻番,它们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是多层面的翻一番,而且是在质的提高基础上的翻一番。从某种程度讲,“四翻番”好比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再创了一个新浙江。

所谓“五”,即贯彻“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浙江都有鲜明的实践载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按照建设经济强省、法治浙江、文化强省、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新实践。而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这些年我省又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抓手。比如,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十大计划”,探索完善大社保体系,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等等。这些举措紧贴浙江实际,尤其是紧扣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感受,都在有计划、按步骤地深入推进。

以上体会仅一孔之见,因为也是信息员培训班,在这方面就适当多讲一点。但对同志们来说,关键要原原本本地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文件,尤其是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我们只有多学一点、学深一点,才能胸有大局,不至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迷失了工作的方向。

当然,政务信息工作抓什么,还必须进一步落脚到重点领域、重点内容。作为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者,大家更要认真学习李强省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李省长重点梳理了六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产业升级,二是推进创新驱动,三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四是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五是推进生态浙江建设,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在每一个方面都强调了重中之重,对此我们都要格外留意。比如,围绕产业升级,李省长着重谈了产业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工程”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境内外市场拓展等工作;近期又展开专题调研和部署,如提出“四换”:“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脑换市”。这些都需要我们聚焦,加强相关信息的报送。

总之,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政务信息的中心环节;领导心中的重点,眼里的焦点,就是政务信息系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编政务信息,绝对不能自拉自唱,而要讲求适销对路。这项工作搞得好不好,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也不是由我们的辛苦指数来衡量,关键看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看领导能不能从信息里找到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具有开阔思路、发现问题、掌握规律的价值。假如我们在这中间起到了作用,政务信息工作就找准了着力点;假如派不上用场,那就是我们的差距,是让我们汗颜并力求扭转的地方。

二、政务信息工作怎么抓

政务信息工作,不可能一年变个样,也不能年年一个样。在保持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我们要与时俱进、步步跟进,努力将工作抓得更好。

一是让政务信息更精一些。现代社会的信息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甚至到泛滥的地步。所以功夫不在于你能否编出信息,在于你把信息编得精到。一方面是选材精要。《古文观止》为何能流传?这些古文都不是编者写的,但能在数千年的浩瀚文献中选出精华部分,这就是功力。编政务信息,要善于将各地、各部门报来的最有价值的信息素材选出来,将对领导决策最具参考效用的信息报送出来。信息贵在让领导觉得有看头,特别是专报信息,宁可少一点,不可言之无物,否则印一大物,既浪费纸张,也分散领导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文字精炼。自古讲“要言不繁”、“惜墨如金”,政务信息更是如此。其实将文章写长容易,写得又好又短才难。政务信息要去“水分”、去“八股”,不要“带帽穿靴”。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区区81个字,一曲既终,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编信息,可谓“文不在长,有料则好”。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绝对不要千言万语。当然,难在将三言两语讲到位,这也是大家需磨练的。

二是让政务信息更快一些。时效是信息的生命。就像馒头,在人肚子饿的时候,大受欢迎;等吃饱饭了,你才端上一盘,那就倒胃口。现在领导的信息渠道很多,不仅各个系统并报,而且还有网络、报刊、电视。我们按部就班,慢慢悠悠地编报,等印出来早就成为昨日的“旧船票”。政务信息要管用,一定得讲前瞻性、及时性。对一些前兆性、预判性的信息,我们要敏感,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就得报。同时,对一些反馈性、后续性的信息,我们也要盯牢。李省长强调抓落实、抓督查,政务信息便是有效的反映通道。这一切,都需要大家在“快”上下功夫。当前,浙江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成为全国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政务信息系统自然不涉及审批,但同样也有一个加快工作节奏的要求,否则我们就跟不上趟,更跟不上领导的需求,而这正是我们的失职。

三是让政务信息更透一些。所谓“透”,就是透彻。长期以来,政务信息系统习惯于“短、平、快”,但总体来说,我们报送的信息深度不够,经常浮在面上,只是简单素材的堆砌,有的甚至隔靴搔痒,让人总感到欠缺火候。如何才能让信息挖得更深、更透呢?关键是大家潜心钻研,抓住一些重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当然,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我们很难像政府研究机构那般就某个专题能扑下身子调研。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可以发挥整个系统的力量,就某些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这方面,省府办信息处要主动设计、勤于“约稿”,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报送更多具有高“含金量”的专报信息。同时,还要善于将各地、各部门报送的相关材料进行集成提炼,从而透过大量零碎性、动态性的信息,找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供领导参考。假如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信息就更经得起咀嚼,也更派得上用场。

最后,讲一讲自身建设。政务信息系统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信息收集、纵向对接、学习培训、挂职交流等制度建设。对政务信息系统的同志们来说,能力建设是立身之本。加强培训是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归根到底靠自己琢磨。古人讲治史的素养有“三长”:才、学、识。“才”是指史家对于著作的表述水平,可理解为文笔;“学”是指史家应掌握的知识,如要求熟知历史人物、事件等;“识”是指史家的认知能力,即所具备的历史见识。推而广之,政务信息系统的同志们提高素养,所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三条。在“才”的方面,我们主要靠笔头说话,所以必须提高文字功夫,这样才能将信息编得“短而好”、“精而深”。在“学”的方面,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只有将自己炼成金刚钻,才能揽那些瓷器活。在“识”的方面,其实是锻炼眼力,这对搞信息的同志尤其重要。在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大量信息素材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挑选,这就回到了今天所说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紧扣中心、围绕大局,把政务信息编得更到位,更体现服务的贴近度。

做好政务信息工作,还必须静得下来。“非宁静无以致远”,换句话说,编信息则是“非宁静无以致好”。这项工作,心浮气躁绝对干不了。只有专心、耐心、用心,乃至甘愿坐冷板凳,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位。其实,冷板凳往往是极好的磨练。前段时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网上开着一个玩笑:“最牛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因为从老子到毛泽东,还有冼星海、沈从文乃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都曾是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的岗位,天天跟书打交道,比较清静,所以有一个好处,能好好梳理、积淀。从某种角度看,这与我们干政务信息有类似之处。因此,只要做有心人,这项工作同样能锻炼人。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假如大家将分内的事都做好了,我们自身素质会不断有新提高,政务信息工作也会再上新台阶,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岗位的职责。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