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校本培训有助于教师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的生活有自然性的,我们是和自然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天人合德,顺势而为,不搞暴力征服。人的生活有社会性的,这就要求我们人己合一,依礼而为,有命运共同体意识,行”四勿”,不搞强权意志。人的生活有个体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功利外还应存天机,求得自我精神的富贵,做自己的王,悠游于万象之中,独往来于天地之间。天和,人和,心和,应是教育的归旨和意趣,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应是教育前行的路径,解密”中国”一词“中”的内涵应是我们民族性教育之大责,“包容生命场”应是我们教育的姿态和格局,致中和,和而不同,应是我们教育的终点。生命是一场旅行,生活是一场盛宴,而教育要做的是服务,陪伴,不是强权,如此,百味可餐,百景可看。
于__老师作为一名在城区初中教学28年的教师,敢于来到生源较差的农村初中任教,并且接的是倒数第一的班,这让我感觉十分敬佩,我想,她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这所农村学校生源较差,留守儿童也较多,大部分老师都比较年轻,看起来问题重重,但是于老师无所畏惧,依然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培养学生,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她十分善于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做了很多的活动,比如将孩子们的优秀作业和作文展示在班级外面,在班级外墙挂着弘毅袋供学生放一些优秀作业和奖励。有时她还会拍下学生认真学习的样子,特意在放学前表扬学生。一桩桩,一件件,于__老师都是用心在做。特别是那五六百本的每日一记,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师生共写,太棒了!于老师说的对,这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成就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成就教师自己!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要想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绽放,要抓住四个不停、四个学习——不停地实践、阅读、写作、反思;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向学生学习。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很有幸拥有了很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活动,我收获颇多,实践、阅读、反思,这三个不停我基本都能坚持,唯一薄弱的是写作。说实话,我一直很害怕写作,觉得自己写不出东西,我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但通过阅读、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写作的重要性,一个不会写的老师,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因此我开始试着写作,通过写作记录教育生活,通过写作进行反思,慢慢的,我开始从写作中收获了一些东西,我也渐渐明白了写作对教师成长的巨大帮助。
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就是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曾经有幸到实验初中参加区优质课评比,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加之是城区学校,在学情的判断上以及目标的设定上稍稍有点高,结果整节篮球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完成练习动作,课堂目标达成率极低。
二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教学目标要契合学生实际,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要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绿树阴浓七月间,仲夏时节碧连天,美好七月,相逢于实验小学北校区,有这样向内深省,快速成长的机会,何其幸运。
两天的头脑风暴让我对自己深爱的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有了深耕三尺讲台的百倍信心,接下来我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与大家分享,虽是简单拙见,却也是直抒直抒胸臆。不妥之处,期待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为教师,我们可能常用这句话来教导学生,希望优秀的学生永远出类拔萃,督促那调皮的孩子永不懈怠。泛舟学海,因为我们都深知学习是艰辛的,就像陆游教育小儿子子聿说的那样: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日积月累,慎思笃行,方可攀摘知识王冠上的明珠。而今天听了谢金菊老师的讲座,我在想,身为老师的自己是否也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更新概念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育大师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老师。今天谢老师从一个理念,一个理由,一个理论展开,用真挚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学习力的老师?为什么要做有学习力的老师?以及怎样做一个有学习力的老师?今后如何做,我想谢老师给我们很明确的答案,有动力,有毅力,有能力,有合力。动力能成为我们前行翅膀下的风;毅力能让我们在教育之途中,眼里有光,心里有方向;学习能力是我们应对瞬息万变社会的法宝;合力要想走得远,飞的高,一定要跟着集体前行。而这些也是我们职业规划树最重要的根基,他们的重要等同于土壤,阳光之于树木。
各位领导同仁,时光潇潇润桃李,丹心耿耿育英才。勤学才是为师道,三尺讲台无悔来。作为和学问打交道的我们,保持不竭的学习力,孜孜不倦的求知,我们的心灵才会充实,心无旁骛地追寻我们的教育人生,才能灵动丰盈。愿我们都能用学习做桨,驶向我们教育人所追求的理想之岸!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培训的结束,不意味着成长的结束,反而是推动我们不断向前的新起点。相信教师们将带着这几天的所思、所悟、所感前行,将所学根植于自己的内心,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中,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20__年7月19日至21日,期待已久的三小见面会如期召开,参会期间,才真正了解了三小,认识了三小。有这样一支志存高远的领导团队,有这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教师队伍,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把握教育最前沿,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我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7月19日的见面会,杨校长重点谈了三小的办学理念、校训、体系构建等内容,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小的“三个服务”和“两个根本”。“三个服务”——领导即服务、管理即服务、教育即服务;“两个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下午刘校长的讲座,让我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内涵。作为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励志成为三小的有用之才。
王__主任学历高有才华,非常令人敬佩。从她的言谈举止中让我感受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的内涵。我很欣赏她的领导风范。她的讲座给老师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指明了方向。
郭__主任重点讲解了三小的教学工作常规及评价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评价机制更好的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着每一位老师不断进取,为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指明了方向。
张校长系统讲解了德育工作的思路,明确三小的育人目标:“一全”、“二讲”、“三懂”、“四有”、“五自”、“六学会”。师德师风建设的十条准则和十条红线,要求我们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天的培训,让我对__三小充满了期待,正如刘校长所言:站在绿油油的麦田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儿。学校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VR、创客实验室、机器人功能室等让我大饱眼福。
通过此次培训,也让我感觉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首先,我们要备好课。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前,我们要充分备课,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知道这节课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其次,要上好课。语文课堂上,问题设计要少而精,紧扣问题,组织学生探究阅读,读中感悟,以读促悟,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要做好抓差补缺工作。平时的教学中,要了解学情,针对学困生,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基础知识进行过关,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等进行专项训练,有效进行抓差补缺。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基本依据,它主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课程本质上不可避免的构成部分。传统课程侧重知识本位,学生易游离于课程之外。新课程改革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的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是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学生与课程有了空前的融合。让学生进入课程,就是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一是在内容上是要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它最终是要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处发展。再有一个就是要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部编版教材必然会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中国的育人改革开辟新纪元,这需要每一位同仁的努力。学科的高度融合,情景的真实创设,活动的有效开展,目标的高度达成,评价的有力促进,这些都有助于让学生走进课程,让素养真正落地。
学生与课程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课程研制出来得先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这样才能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紧密。像我们的音乐学科在教授的过程不但要考虑学生的适应程度,还要注意课程本身的研制意义。那我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要注重课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根据孩子的情况再来调整所教学科的放向,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我们一味只注重课程不关注学生,对学生而言很难学到东西。但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不关注课程又会出现对本身所教学科把握的不牢靠。我们在考虑课程本身的时候也需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为孩子们服务的,但一味地考虑到学生又会忽略教师的作用,如何来协调各自之间的关系又非常重要。学生、教师和课程,我们在实际课程中还是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状况,就像同一个老师在教授两个班级的时候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要先进行观察,协调她们之间的关系,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来教学。我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