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丰底蕴,清气溢师心。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一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高质量书籍的滋养。于班主任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这本书,这书名的确十分吸引我,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并且立志成为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看过之后,发现我的许多教育观点与书中竟不谋而合。下面就我阅读过后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手教师》提出了新教师的理念。新教师,不是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而是对新教育拥有信仰的教师。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师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不是挣钱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一份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一、观念是出发的第一步
想成为作者口中的新教师,首先是观念问题,心动才可以更好的行动。认知是一件事情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认可才可能更好的执行。
作为一个新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应该如何,是严格还是粗暴,最值得思考。对于老师的行为方式,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在求学生涯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教师,其中就不乏一些粗暴的老师,他们用火爆的脾气来压制和打压学生,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学生并没有从心底认可并尊重这个老师。所以我们新教师要做到的是严格,而非粗暴。所谓严格,就是在真切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要求和干预,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可能会有很多艰难和困苦,但是“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关注现在,走向未来。
二、课程的生产力
形成新教师的观念后,想要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往往做才是核心问题。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课程无疑是最重要的媒介。干国祥老师说过:“我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如何设计一门课程,最经典的仍然是泰勒的。在他看来,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个过程是一个闭环,闭环的概念就像是你给农民提出一个任务,农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然后开始准备资源,考虑怎么把资源整合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农民必须对庄稼的生长,或者是目标的实现进行监控并作出对策。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需要不断调整预期。最终目标实现了,这个任务完成了,这就是闭环。对于一年种植过程进行反思,内化为经验,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嵌套在这种结构形式中。在完成这样一个课程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块备课。
模块备课仍然需要回答这四个问题,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以及怎么检测。确定教学目标是最难的,没有目标,就像没有指南针的航行,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到达终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是背景化的。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课程也有不同的目标。是着眼于眼前短暂的目标,还是从人生规划的角度上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至于用什么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也就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要穷尽模块的习题,不仅从类型上,也要从难度上。
三、家长是最值得信任的盟友
在教师职业生涯上,家长无疑是我们最真诚的盟友,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与家长协同合作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班级微信群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一定不能在群里和家长撕起来,要做到抱德炀和。你不是做给一个家长看的,是做给所有家长看的。当学生犯错了,考试成绩差了,或者是做了好事,考了好成绩,我们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第一是对待表现差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学生犯错了,可以公开批评,但是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
第二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往往更容易犯错。因为我们往往倾向于公开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这个时候被表扬的家长不一定自在,但是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家长肯定不高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公开是谁。一方面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家长不懂教育,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要明白家长只关心自己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教育行业其实也带有服务行业的属性,家长就相当于我们的服务对象,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想办法做到。我们要学会如何和家长交往,在和家长相处过程中,多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和家长的发展。
面对家长,我们要真诚,要表现出来自己内心对学生的关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于学生的期许,还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要抱怨,学会接纳和理解,把家长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深层次的目的是一致的。
四、解决学生的棘手问题
作为教师,解决学生棘手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学生问题有很多,但是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早恋问题。青春期懵懂的少男少女们,身体的成长在一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是心智上发展缓慢,这样身体上迅速变化和心理上发展缓慢的不匹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异性产生了好感。这个好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怎么面对这份好感,就需要老师进行干预了。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年龄尚小,还缺乏判断和承担后果的能力。这个时候要把这些不确定的不安和好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第二是关于攀比的问题,攀比是人性问题,无法消除又不可避免。它的本质是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我们要注重引导。我们需要帮助每一个生命找到自身价值,这也是教育真正的核心。
五、成为魅力教师,一直在路上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想成为一个魅力教师。所谓的魅力,乃是指稳定的吸引力,是风格化的产物。实际上是指一个人鲜明而独特的人格、成熟而敏锐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影响力。那魅力教师是什么样呢,是没有一个标准在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要想成为一个魅力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再和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想象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是不是风趣幽默,引经据典的老师。在他们的课上,不是知识堆砌后的简单搬运,而是深加工以后,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们更感兴趣,更好理解。
新教师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方向,是对新型教师的美好愿景。正是因为它的美好,我们也知道这条路很艰难,有时候甚至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我们一直以这个目标要求自己,就算一直在路上,也终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人不可能到达自己都想不到的远方。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华罗庚说:“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题记
对于魏智渊这个名字,我第一次看到是在浏览《高手教师》这部书的时候,于是很好奇的从网上查了查。网上关于作者的介绍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作者曾就读于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这是一所中师学校,也就是说作者工作的起点并不算高。但是读完此书后,我发现作者的成长之迅速,真的让我很佩服。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作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激励。
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达到更大的自由境界,烛照自己走向成熟。在《高手教师》中,我能看到作者成长的一些踪迹,简单的梳理了一下。
作者第一季度的学习是在刚刚入职时,进入一所县中当高中语文老师的六年。起初教自己并不擅长的语文,这也是他痛苦的开始。为了教好课,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以前不睡觉。虽然教材已经背的很熟,但他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又围着教材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为了教一个文言虚词,会将初高中所有出现这个虚词的句子都找出来,对它的意义分类,把例句放在后面。自己又订阅了类似《文史知识》《名作欣赏》之类的杂志提升自己。不仅如此,有点名气的作家,作者在备课前,一定会借阅传记研究他,将所有资料搜集到手,加以全面深入的备课渗透。
经过如此的刻苦努力,课堂上教学时,又发现教参上的许多错误,作者现场旁征博引,抛出自己的新观点,于是课堂逐渐生动起来。六年县中之路,作者从普通班到重点班,到实验班,最后青云班和火箭班,迈向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不甘于平庸的作者,为了突破瓶颈,离开了县一级的中学,去了成都一所私立学校。在成都的一年里,作者的专业发展比在县中的十年总和还要多,但是伴随成长的依然是痛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克服一个个痛苦,带给了作者更大更快的成长。
在这之后,作者与干国祥、马玲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升入专业更高的发展期,步入了课程论与教学论领域,涉足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研究教育。语文教学方面,开始接触《人间词话》《文心雕龙》,现象学、解释学等文艺理论,开始涉足教学管理,涉足教育所可能触及的一切门类。
这个过程同样是痛苦的,可是这样的痛苦让作者不断奔跑,不断发展,一步步达到专业赋予的自由境界。作者的用功与刻苦努力,令人汗颜;作者刻苦努力勇于突破自我的挑战精神,令人望尘。
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这其中也离不开作者大量的阅读。高尔基说“阅读使人进步”,阅读是最经济、成本最低地成长方式。在《高手教师》中,提到很多阅读书目,如果是语文专业的书籍,作为中文专业的自己比较熟悉的话,那么作者提到的超越专业之外的书籍,是自己从未涉足的。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作者的视野格局,同时又不断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探究,成就了作者的优秀,实现了人生一个个突破。
正如龙应台所说的:“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看完此书后,最大的感慨是: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挑战、突破,我们才会从平庸走向卓越。
重要的是观念,观念决定人的认识和行动,一个人的观念,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指导着人的行为。魏老师的观念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解决学生的棘手问题
作为教师,解决学生棘手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学生问题有很多,但是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行为习惯的问题。习惯的养成源于家庭,源于生活的环境,老师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在处理典型事件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全班进行教育,做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同时要与家长保持步调一致,全方位入手,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第二是关于攀比的问题,攀比是人性问题,无法消除又不可避免。它的本质是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我们要注重引导。我们需要帮助每一个生命找到自身价值,这也是教育真正的核心。
二、家长是最值得信任的盟友
在教师职业生涯上,家长无疑是我们最真诚的盟友,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与家长协同合作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
第一是对待表现差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学生犯错了,可以公开批评,但是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
第二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往往更容易犯错。因为我们往往倾向于公开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这个时候被表扬的家长不一定自在,但是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家长肯定不高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公开是谁。一方面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一举两得。
我们要学会如何和家长交往,在和家长相处过程中,多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和家长的发展。学会接纳和理解,把家长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深层次的目的是一致的。
三、谁该为家庭作业负责?
虽然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负责人,但为家庭作业负责的应该是孩子和老师,而不是家长。魏老师提醒我们必须搞清楚,老师家长孩子各自的角色。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而家长只是一个资源提供者,环境创造者和支持者。要发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当家长把全部精力用于逼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家长首先搞出了目标,弄错了自己的角色。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教育智慧,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位和思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走进这扇门,你需要成为真正的读书者和思考者,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修炼自己。教育者,先从教育好自己开始,只有教育好自己才能去教育别人。
这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书,魏智渊老师从教育观念、课程建设、家校沟通、学生教育、细节教育、自我训炼六个方面,结合自身的经验,系统的分享了作为“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如何突破教师成长瓶颈期且快速发展。
《高手教师》不仅仅是一本教育随笔和理论著作,它更是一本工具书,它涉及到教育生活中的诸多小事,这些小事有的困扰着教师同行,有的比较重要又容易被忽视,魏老师都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法,既从理论层面解说原因,又从操作层面提供技术策略。
最喜欢书中那句“文字或者理论与真正的经验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就像俗语所说的,一盎司经验胜过移动理论。”这句话太深刻了,一语就道破了读书和生活的玄机,理论并不等于实践,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理论是人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我们要会读书,要会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从而使得阅读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教育之路上,唯有读书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能够用于实践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践行书中学到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成为一名教师不难,但如果想成为一个高手教师,却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高手教师》,给身为教师的我们诸多启发。
高手教师,应该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老师的“严格”绝对不是言语和态度的冷硬。一个严格的老师,也可能是温和、亲切的。老师的严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包含有效的指导,也包括必要的强制甚至惩罚。在我们刚踏上讲台,成为一名新教师时,我们很容易成为放任学生,给学生过度自由的教师,最终对学生束手无策。有个一两年经验后,我们发现过多的放任意味着失控,又会逐渐倾向成为粗暴的教师,要向学生显示权力,迫使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来。随着经验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相信我们会成为真正严格的教师,摒弃粗暴的态度,拥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想成为高手教师,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成长离不开教,教师自身的发展、教育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教育情境和互动过程。学会和孩子共同生活,更要真正学会聆听学生的发言,更要具体评价学生的发言,将学生的发言进行合理的加工再反馈给学生,是我们老师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我们正确利用教学相长的资源的方式。帮助学生的同时就是在提升自我。相较于新教师,老教师教学上的很大优势就是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学生上课时的互动,不断提升着教师教学的自身能力和实践经验。
组织好生活这门课程是成为高手教师的前提。生活与课程相脱节,是一个严重且普遍的问题。要做到学以致用,则需要我们老师,将生活中的大小事件,当成教育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从而真正地训练学生和自己。学生遭遇问题时,通常倾向于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是向老师倾诉从而帮助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大部分人会做的。但是,将大多数问题在教室里得到解决,让学生不要轻易麻烦家长,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首先,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如此才能让学生愿意找老师倾诉,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其次,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在校期间,我们要对学生有所指导,比如什么样的问题要及时告知老师。低年级学生经常有打闹现象,部分内向胆怯的孩子选择将问题反映给家长,由家长出面解决。如果这部分孩子愿意向老师倾诉寻求解决,学生之间的相处相信会更加的和谐。
高手教师的高明还体现在教会学生鼓掌。教会学生鼓掌,其实就是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尊重其他人。被别人的闪亮之处吸引自发的鼓掌是尊重,这叫赢得的尊重。不管别人演出效果如何,谢谢他们当下为演出做出的努力而鼓掌,这是应得的尊重。学生的掌声所传递出的激励,这对其他学生是莫大的鼓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会很在意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即使表情再淡漠,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受到别人的肯定的,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成绩固然并不优秀,但是他们也希望自身某方面的闪光点被其他人发现并肯定。
从校园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是时间与角色的变化。学校给每位新入职的教师分发了一本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于是我便与这本书结下了缘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时代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教师职业生涯的实践可以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书中也有许多需要深度思考的地方。我获益最多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对自己的塑造。先来说说对学生的教育吧。
获益一,让情感战胜情绪。真正爱你的学生,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在事件发生时,让情感走在情绪的前面,这样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你毫无保留的爱,同时严格的要求。要有课程观念。重视课程,而不是一味盯着课堂,去宏观的把握,而不是盯着细小用力过度,精雕细琢。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构建问题的核心概念。抓住核心的事实性知识,放入结构中,已过关等方式确保掌握。这让我更加清晰教学目标的达成。表扬要适度。公开表扬,私下批评,这个我们都知道,这本书里我学到的更高层次的是表扬作品与成就,而不是这个学生。甚至可以不提表扬的学生的名字,以免引起其他学生,甚至是这个学生的不适。同时,不批评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做不好的,多提醒。
获益二,学会深度倾听。深度倾听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不会倾听的人其实是一种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要让学生学会深度倾听,所以观察那些下课喧闹的班级,高概率可以判断,刚经历了一节没有多少智力含量的课。上课要让学生头脑紧张。倾听的另一面是要使用同伴声音。而对家长群的回复。无论你在家长群里如何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不要和家长在群里开撕,因为旁观者不关心理,关心的是你的姿态。所以要记住这句话:人难免有失控的时候,请大家相互谅解,无论如何,风雨过后,我们仍然是“一家人”。如果有家长在群里随意发言,就提醒:我私下发信息给您了,请留意查收。这主要是说给其他家长听的。意思是不能随意发言。
获益三,不动声色提升标准。在本能浮躁的时候,是训练安静的最佳时机,每天激励学生,寻找甚至创造激励的理由,甚至表扬整个班,让班级的环境行程有益的约束。留堂。要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今日的事,老师不能容忍拖到明天。培养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感。要跟家长提前沟通,打算做什么,预计多久,为什么这样做。这三点非常重要。
以上是对学生教育上的获益,还有更深刻的是对自己的塑造,有很多敬佩的地方。
敬佩一,教学要吃透教材、教参。五点半起床,十二点前不睡觉,教材教参熟到能大段背诵。看相关书籍,旁征博引,与生命联结,课堂生动。
敬佩二,敢于面对质疑。当学生和家长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要感谢这位同学:今天我特别感动,某某学生站起来纠正了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求质疑必须是正确的,重要的是质疑的风气,是哪怕我可能是错误的,我也有把我想说的表达出来的勇气。家长的提醒,老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调整,应感谢这位家长,借家长的眼睛,看到自身的漏洞,然后持续改进。
敬佩三,由此及彼,由己及人。魏老师由自己学健美操思考到了学困生。他在学健美操时,认识到不同人的身体素质和灵活性是不同的,一个成年人对未知的领域尚且感到困难,更何况一个学困生对于学习新知识时的困难情况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并且喜欢去做,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则不去挑战,甚至连尝试都不肯。类比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先进生的问题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而在面对学困生时就有点束手无策了。许多老师在读书的时候是优等生,这在一定层面上妨碍了他们对学困生的理解。所以要像魏老师一样去试着挑战不熟悉的领域,让人生体验更多。去保持智力上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我们把它叫做专注。它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分数排名。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虽然这是一本随笔,但是很多地方涉及到了大量理论知识和作者的教育实践。我也在敦促自己,多读一些理论书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学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提升自己。正如魏老师在书中所说“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书中给出的教师成长建议带着温度,更接地气,学得会、带的走。希望自己在阅读之中,在教育和对自我的教育中获得更大的成长与进步!
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教师也应该修炼领导力”,我深感赞同。所谓“领导力”不是领导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是“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通俗地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我觉得这正是我所欠缺的一方面。没有领导力的教师每天打卡上下班,除了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份内工作,一下课或者下班后就觉得学生与自己再无任何关系。对于学生成绩下降,班级乱哄哄的情况也见多不怪,不反思不总结,直接躺平。拥有领导力的教师,会在乎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对于教育有自己明确的愿景,对于个人专业成长有明确的方向,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成绩提升有自己归纳总结的一套经验。这正是我所需要虚心学习的,对于每一堂课,需要做到用心推敲,反复打磨。对于班级管理需要更加坚定随和,注重家校联系,多向前辈吸取经验教训,趁着年轻能学、要学的东西很多,就不要轻易躺平,更加勤勉地磨砺自己吧,定好小目标,踏实而坚定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而对于魏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如何读好一本书也使我受益匪浅。我就简单做一下摘录以提醒自己如何读好一本书。
如何理解(吸收)一本书?将一本书至少读两遍。(1)第一遍,热读。即一口气读完,你分两口气三口气当然也没有关系,就是很快地读完第一遍。在这里有几个关键动作:将特别吸引你的例子,或重要的结论,或有启发的段落画出来。有感想或联想到什么,也可以快速记录在书上。(2)第二遍,跳读。读完一本书后,立即读第二遍,或者在一周内开始读第二遍,不要等印象模糊了再读,两遍间距越小越好。第二遍读的时候,先重点读“前言”“后记”等(当然,有些书不值得读这些部分),然后开始跳读,即只读自己画线和批注的部分。如果读得有了新感觉,个别没画线的部分也可以再次补读,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一遍读的时候要慢,但因为是跳读,整体速度仍然可能快于第一遍。这一遍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勾画的重点,有意无意地将书的结构提取出来,对这些结构性语句重新阅读,有助于完成全书的结构化。而这一遍读得稍慢,正是为了通过思维的前后往复,内化这本书的结构。二是慢下来,有助于将这本书与自己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书的刺激,形成解决自身问题的好的想法(灵感),这些想法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书读完后,可以对这些想法再进行深加工,就有可能促成有价值的实践。
武侠小说中,原本平庸的主角意外获得一本武功秘籍后,经过一番苦练便成为顶尖高手,于是我怀着这么一个隐秘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当我读完,我才明白成为高手的秘诀并不是某本秘籍,真正发挥作用的其实是自己的转变和努力,勤学苦练才是成为高手的重要法门。
0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一位新手教师想要把课上好,必定要花时间钻研文本,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学习、模仿名师的讲授方式,就像魏老师那样,想讲好文言虚词,他能将每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分类,并把初高中教材中所有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虚词的句子找出来一一对应;还会收集大量有关课文鉴赏的文章,认真阅读归类记录,做到随取随用;为了了解一位作者,他愿意去读大量古今中外相关的研究资料;为了讲好诗词,他会花心思钻研叶嘉莹的讲稿,从模仿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魏老师六年的点滴努力才形成如今的寥寥百字。做一个好老师有捷径吗?并没有,有的只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下足的功夫,做一个好老师其实很难。
0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做一个好老师这么难,为何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却不行?这本书给了我答案,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很好——“你永远到不了你不想到达的地方。我觉得能够利用暑假,提升生命的可能性,是一件幸福的事,你可能并不觉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祝你幸福。”追求不同,目的地也不同,如果自己想做一位好老师,这个目标会不断驱动我去做所有可能接近这个目标的事情,即使付出再多也甘之如饴,正所谓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回想过去自己也曾想过做一位好老师,也试图花时间看论文,查资料,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现在看来,之所以没坚持下去,大有可能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定,对于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信念不够强,自己不过是个教书匠,没有新教师的思想高度,自然也就没有那种境界。书中谈到“新教师对教育拥有坚定的信仰。这信仰,不是宗教般的对外在于己的事物的信仰,而是对生命本身的信仰。新教师没有强烈的形而上的冲动,如果说一定要确立一个形而上的基础的话,新教师宁可认为,生命发展本身,才是宇宙间的第一法则,是绝对信仰的基础。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是促进生命发展。”于我而言,成为好老师的先决任务是重塑自己的观念,重视自身的生命体验,也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这样才有足够的毅力和动力支撑自己在漫长的付出过程中等待一点一滴的变化。
03、勇敢走出舒适圈
摘抄:在许多时候,我们只是不成熟,我们只是惧怕被否定且因此心怀恐惧,我们只是缺少了必要的教学勇气。一旦我们长期处于不成熟的境地,失去了热爱,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在自己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乃至于世界之间建筑起一座高墙,我们把自己关进监狱里。我们仍然是善良的,然而我们已经非常的乏味和平庸。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勇敢走出舒适圈。总结自己这几年的教师经历,怯于尝新,羞于沟通,怠于付出,甘于平庸是我的常态。教学上循规蹈矩,自认为花点时间筛选优质课件就是下功夫备课了,德育工作上自我麻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够评职的时间就行了,怀着一种隐秘的不安过着一种躺平式的教师生活,却又时常陷入一次次挫败的痛苦中,再一次次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帮助自己躲过愧疚感,循环往复。
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墨守成规所营造出的平静生活也只是一时,当下应该叫醒自己,勇敢做出改变,勇敢地实践,不再害怕陌生的知识领域,终身学习,把提升生命可能性当做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发展生命当做教育的核心任务,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
书中提及了许多涉及我知识盲区的概念,比如元认知、模块备课、模块学校、深度学习、教学建模、全美之人、概念思维、研究性学习、审辨式思维、暮省、程序化管理,这也说明我还有许多成长的空间,与其抱怨内容难理解不如勇敢承认自己的无知,一个个查阅资料了解概念,拓展阅读,学习不正是如此吗?
学生问题多种多样,与其无视、逃避不如勇敢地面对,换个角度看待,就像书中说的将问题视为一种生活课程,学生问题就不再是个麻烦事,相反是一次次教育机会,借助一件件小事,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品格修养。
摒除不必要的情绪,停止精神内耗,警惕自我膨胀。或抬高姿态,或躲进理想舒适圈,或怨愤世事,都不是学习的终点,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让知识丰实生命,让生命活起来。
结语
我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主角,没有惊奇骨骼,也没有金手指,更不会意外获得一本秘籍,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阅读一本又一本好书,活在当下,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才是我将来的常态。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