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党团工作 > 心得体会

最新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实用14篇)

最新文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一

东坡传是一部以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为主人公的题材小说,讲述了苏轼在海外流放期间遭遇艰辛,经历起伏,最终以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和忠诚的朝廷官员的形象返回祖国的故事。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受启发,对苏轼的一生和他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东坡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苏轼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所深深感动。小说中苏轼被贬谪,离开家乡,被迫离开亲人和朋友,但他从未放弃希望,也没有松懈努力。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来研究诗词、写文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才华。这种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教会了我在面对挑战时坚持下去。

其次,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和豁达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他遭受诸多不公和困难,但他从未陷入绝望和消沉。相反,他保持了积极的态度,并寻找快乐和美好的事物。他能够包容和宽恕他人,并享受生活带来的喜悦。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教会了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寻找光明和快乐。

再者,苏轼对于人生的真理和人性的洞察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他与周围人的互动,他展示了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他懂得人的复杂性,知道人们的心思和欲望,并呈现出对心灵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自己的经历,以及对他人的观察和理解,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和人生真理的思考。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源于对人性的洞察和体验。

此外,东坡传中也突出了苏轼的忠诚和为国家家族付出的奉献精神。尽管苏轼在江南流寓期间遭受许多不公待遇,但他从未违背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他以他的文学作品为人民提供了慰藉,也为国家贡献了智慧和才能。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他的职责为荣,这种忠诚精神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最后,东坡传中也强调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以他的文学作品为世人赋予希望和温暖,通过他的笔触传递了真理和美。他对诗词和文章的完美追求,以及对文学的持久热情,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被他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所鼓舞,学会了追求卓越并以创造力回报社会。

通过阅读《东坡传》,我被苏轼的勇敢、乐观和对人生的洞察深深打动。他的忠诚和文学热情也使我深受启发。我相信,只有通过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同时,通过对人性和人生真理的思考,我们才能获得灵感和智慧。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以创造力回报社会。这是我从《东坡传》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二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笼罩在一种无可名状得淡淡的哀伤里,仿佛自己成了书里茫然无措的孩子们的综合体。故事里的那个时间段,似乎大人有着绝对的理由对孩子不负责任、辱骂、驱赶甚至伤害。根源,是他们对于贫困的厌恶及惧怕,对于自身的绝对优先和对其他各式生命的冷漠。而作者,竟以小孩子天真简单得思维来表现这种无情但无奈的现实。

唯一带给过孙光林些许家庭温暖的是王立强和李秀英,和他们诡异的小家。可王立强却出轨并自杀了,李秀英也神叨叨的就随意丢下了孙光林。可孙光林并没有表现出我所期待或者说我所以为的理所当然的痛不欲生,相反,他竟然独自回了南门。他和这本书里的几乎所有的其他孩子,都想到了活下去的办法。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眼泪多次呼之欲出,却又因接下来看似离奇却顺理成章的转折而忘记滚出来。

我所期待了解的孙光林幸福的大学生活,最终还是没有现身。感觉仿佛一直被蒙在一层朦胧的灰色纱布中,透不过气来又不至于窒息。

这篇看似有些混乱的回忆录,最终又极其合乎逻辑又令人惊奇的回到了原点,不,不是原点,是回到了南门。我感叹作者无序却不凌乱的条理,他用略带讽刺的口吻,叙述着包括孙光林在内的所有小人物的生命历程。这些生命,在他人眼里,就如作者的口吻一般,是讽刺的,甚至可笑的。而在他们自己手里,是被珍重的宝物,是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如何都必须受到b^卫的珍宝。

这幅画,让我吃惊,让我觉得求生是多么重要生命是多么可贵。活着并且活得好是多么唯一多么简单的目的。当然,惠及他人,无损于他人,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三

以前读苏东坡脑子里只有老师让背诵的诗句,也总是觉得都是些文人的牢骚风雅。现在看来,苏东坡是那样的潇洒自如,乐观畅达。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漂泊不定,同样她也有着传奇的一生。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哪一项单独拿出都可以是众人膜拜的对象。他爱吃好吃会吃,创造了东坡肉。这样子一个没有抱怨,没有愤恨,没有伤感的人,生活怎能不逍遥自在。在他第一任妻子去世十年之后,他还为之写下了那首有名的《江城子》。每每我们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都能感受到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他的这么妻子,妻子的贤惠,对苏东坡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只愿相伴的感情,让人羡慕不已。

他的豁达更是让我震惊。一个人怎能忍受一贬再贬,怎么能忍受背井离乡,甚至隔海遥望。但是苏东坡做到了,他来到儋州以后,和当地的土人关系融洽,在当时看来遥远蛮荒无比之地竟然也能获得洒脱。我不得不为他折服!

只有真正的做到心无杂物,只愿心安。或许我才能像他一样超然!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四

第一段: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作为北宋朝最杰出的文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政治智慧相辅相成。近期我有幸阅读了苏东坡的一些作品,通过他的文字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人生智慧和深情厚意。

第二段:苏东坡的诗歌造诣很高,在众多的诗人中独树一帜。他的诗作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以纵观历史的眼光,运用婉约派的手法描述了赤壁一战的壮丽景象,并呼唤着人们反思权力和争斗的必然性。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洞察,令人深感其文学魅力和人格力量。

第三段:苏东坡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在北宋朝,他曾出任各种重要的职位,展现了出色的才干和智慧。他睿智地掌握了掌权和治理的技巧,并勤奋地为人民谋利益。尽管他有时会因直言不讳而招致上级的不满,但他始终秉持着公正和良心的原则,为民请命,敢于对抗腐败现象。他的政绩不仅体现在治理方面,还体现在他努力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实践中。

第四段:苏东坡的书法造诣也是令人称道的。他的书法擅长于行草、楷书和隶书三种风格,每一种风格都独具个性。他的书法融汇了古人的笔意和他自己的才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备受后人推崇。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华丽精美,而且流畅自然,蕴含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观赏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第五段:苏东坡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欣赏之美,更是一种鼓励和启迪。通过欣赏苏东坡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类命运的洞察和对真理的追求。

总结:在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后,我深深被他的才华和智慧所打动。他优秀的诗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精湛的书法技艺,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个伟大文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苏东坡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真心热爱,用心追求,就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辉煌。我相信,苏东坡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必将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五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苏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刚因诗文而遭逢牢狱之灾,诗人的身份已融于苏东坡的血液深处,释放的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而另一首诗里嵌有“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窃禄”一词却源于一份写给曹操的信件,写完这首诗,苏轼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正确的,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处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的岭南,依旧可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气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解。

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笑罗什的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一代文宗撒手人寰,留下的,是千古文人的标杆,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六

苏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故。东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曾在乡里当地的学堂读书。他因才智出众,很快便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朝廷官员。然而,由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及权谋斗争,东坡几经调动,最终被贬到南方偏僻的岭南地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岭南时,东坡思然,对人生的领悟和体悟深入,形成了独特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人生的领悟。

在岭南期间,苏东坡身临其境地见证了南国的奇妙景色和当地百姓的生活困境。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于是他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他认为,人生就如同旅途中的行者,所经历的艰辛和风雨只是暂时的,真正重要的是心境的静定。他总结道:“大丈夫处世,当以待价而沽的心态,宽容自己和他人,于是纷争便无可染指之处。”他的这种领悟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乐观向上的心态,成为了他战胜逆境的秘诀。

第三段:品味人间百态。

岭南地区的百姓生活日渐困困顿顿,这一切令东坡深感痛心。于是他用心去了解当地百姓的困境,并且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尽力帮助他们。苏东坡深知人间百态复杂多变,他说:“做人做事应守三十候,无时无刻不守候。”他认为,人应该适应外界的变化,善于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他劝人们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适应环境和变化,这也是他在岭南期间的一大领悟。

第四段:诗酒豪情。

苏东坡是一位文学家,他擅长诗文和书法,这是他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在岭南期间,东坡闲暇之余,经常与友人聚会饮酒作诗。他认为,人生短暂,无需过分拘束和羁绊,应当多一份豪情和慷慨。他以诗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流淌出他对人生和自由的向往。他说:“大道当然豪放,小狱当是拘束。心境静定如最高山,骨头髓里面一样坚硬。”他的这种理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成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支柱。

第五段: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

岭南期间的东坡,亲身体会了政治斗争的黑暗和残酷。他因此对政治的渐行渐远产生了深思。他认为,真正的政治应该是为民造福,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说:“政政者,非私私者;公公者,非赢赢者。但人心向背不一而已。”他对政治的思考和心得体会,使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政论文章,成为后世政治家学者的楷模。

结论:

苏东坡在岭南期间经历了许多风雨,他的心境却时常保持在平和静定之中。他对人生的领悟、对世事的见解也是深刻而独特。他的豪情诗酒和政治思考,是他对于人生境遇的应对和体悟。苏东坡的心得体会,鼓舞着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一盏指引人们前行的明灯。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七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八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历经六十余年的风雨洗礼,一生可谓坎坷不平,在苏东坡的仕途中,有多少奸佞小人因内心的嫉妒与政治上的愚昧,不惜一切手段都要把这一位大文豪打击地无路可退,一次次贬谪,一次次远离,我们的苏东坡离那中原越来越远,离那政治的成功越来越远,有多少人为他伤心苦闷,但我们的大文豪却不以为地对他的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们的苏轼就是如此地洒脱自然,内心欢乐自然,仿佛世间一切都只不过是一阵拂过水面,带起一丝涟漪的清风一般,无足挂齿。

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的生活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我的眼皮渐渐地沉了,心中似乎多了一份清明,突然发觉自己内心所烦闷之事不过是那许久未清理的书架上的一层薄灰罢了,轻轻一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又望向那轮月亮,只看见里面的人背对着我挥挥手,摆摆衣袖,走进了一片虚无,留下了“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和一阵爽朗的笑声,我在心里默默地重复着这句话,看着那月亮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单纯和挚真。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的致命短处就是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他常以己度人,往往看不透别人的内心和本质,在贤妻王弗在世时,常能加以提醒,使苏轼避免了许多错误。王弗仙逝后,影响了东坡一生的“乌台诗案”与其性格有着必然联系。他心直口快,口不择言,又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在言语中,他随时都能吐露真理,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不会有太多顾忌,这性情直接制约了他的政治生命。然而,若没有这份单纯和挚真,又哪来的名垂千古、可亲可爱又可敬的苏东坡!一个人想法多了,难免变得复杂而事故,处世便没有那种潇洒与豪放,思想和文字上也难免患得患失,无法抒发本真,而文学甚至世间万物的最高境界无法四字:返璞归真。东坡做到了。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不拘小节的醉态。他酒量甚浅,却极为好饮。他曾言“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他几乎逢酒必醉,并以此作为评价朋友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醉态的东坡更为有趣,往往倒地便睡,或偎依在朋友怀中,待天近黄昏,才踉跄着回家。有心事的人从不敢酣醉,没有那份无愧于天地的坦然,哪有醉态可掬的东坡居士。文人多好饮,酒能助其找到灵感,但诚如李白、苏轼者,却无几人,李、苏二人的酒量都很差,但正是这份钟爱与坦荡,才有了万古流芳的瑰宝。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入神。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强烈的好奇心。他擅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宋诗,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擅宋词,乃豪放词派开山鼻祖;他擅书法,乃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擅绘画,与文同、李公麟、米芾并称当时;他擅中药,对药材的了解更胜当时郎中;他擅炼丹,与沈括共著了《苏沈良方》;他擅瑜珈,堪称我国最早一批瑜珈习练者;他擅酿酒,精通各种酿酒技术;他擅工程,由他组织修建的“苏堤”至今仍是杭州一大景观……人,生命毕竟有限,在世一次,能有一项成就已属难能可贵,而仅仅经历65个春秋的苏东坡却将“全才”这词语,无限放大到极致,堪称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这不仅源于他的天赋和才华,更源于那颗好奇心。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苏东坡的可贵在于他的好奇心并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他才能坚持下去,并且取得一定成绩。也正是因为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才使得他对人生有着如此深刻的喜爱,才使他不至于如其他心灵脆弱的文人般消极避世、甚至自寻短见,才有了如此多的经典传世。

64年人生,稍顺即逝,为官44年,对于苏东坡来说,这一路却是坎坷的,3次贬官,心态依旧,这是难得可贵的。

22岁的苏东坡,怀揣着满腔的热血进京应试,受到了考官欧阳修的青睐,对于苏东坡来说,这是他为官生活的开端,苏东坡信佛教,同时保持着“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写到“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明则复为人矣。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这句话是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的,在我看来这表现的是苏东坡对于人格的一种看法,“浩然正气”说的就是一种心胸的宽广。苏东坡认为,气是独立的,不会随着世事的变化而改变,正如人的初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倘若他有怎么样的初心,那么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无不体现着。而这正是苏东坡,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44年中,三次被贬,分别贬至黄州、潮州、儋州。对于贬官之人来说他们本是失落的,但苏轼却与众不同,他没有因为贬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脱。从他的诗词中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被贬后依旧心系人民百姓,做着想欧阳修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在《赤壁赋》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对答,我也不难看出苏轼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他的乐观与豁达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么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电图一样,有起有伏,起证明着成功,伏证明着挫折,如果是一条平直的线,那证明你已经死了。而面对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问心无悔就好了。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是导致苏轼贬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这些事情,不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吗?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只不过是处于封建时代,这些东西并不大被认可罢了!

事实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会像苏东坡一样,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哪怕是处在人生的低谷,都会通过任何正当的方式调整自我的心态。苏以游玩释之,吾以运动释之,我会想无论好坏这一切都是浮云罢了,坏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与此同时也不忘为他人着想。

人生不易,与其让自己郁郁寡欢地度过,不如让我们像苏东坡一样,以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对待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让国家不断强大起来。

在四川,有座风景宜人的小镇——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苏家便在此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学造诣实属古往今来罕见,尤以苏轼为代表。不清楚是眉山的钟灵毓秀诞生了苏家的才气,还是苏氏家族的一时显赫才让世人对眉山更加青睐。也许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近来一鼓作气读完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苏东坡传》——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很久没有这种欣欣然而“一饮而尽”之酣畅感了。《苏东坡传》,非简单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著的传记。

苏东坡也好,林语堂也罢,都是他们所在的时代响当当的人物。苏的魅力和锦绣诗词流传千古,而林的小说、文章、学问也拥有近现代数一数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苏东坡的一生精彩绝伦,独一无二,正如书中所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观其一生,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即便身处逆境,亦不以为意。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纵览古今几多光阴,明明灭灭,沉沉浮浮,流俗终至于湮没,故今之观者,非贤即能者是也。然品苏于是也,尤感其奇伟非比常人,堪称翘楚,渎至情深,心生共鸣,不禁落泪。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词数不胜数,今亦心动,跋《苏东坡传》谨寄敬爱之情,望锦书以传。

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谥文忠。盖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险以微表。文,则经纬天地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圣漠丕显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则事君尽节曰忠,盛衰纯固曰忠。苏之于当时,居庙堂之高则争谏,不顾己利一心为国,处江湖之远则怀民鞠躬尽瘁两袖清风,实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当世,虽不可见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书典窥知一二,悟之于心则若脱胎换骨,影响之深远,弗能尽述,今之国人,概有东坡,虽陌生之人而可以谈笑风生,状如亲友,当为极誉!

东坡前时少年,聪颖好学,胸怀壮志,始欲拟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欢于老母。及至科举,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胆创新,不禁惊异间有古之身而载今之神韵,更有欧阳修叹为弗如。后始仕,不图功业立就,无念衣锦还乡,但求顺己之心。随己之意,激浊扬清,宦海沉浮而独行其是,诸恶付之悠悠。其后调为湖州而复为知州也,书有《湖州谢表》,徒有满篇真情畅快,元气淋漓,尽付与牢狱之灾,是曰“乌台诗案”。知其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党之冤词“愚弄朝,妄自尊大”,愤哉!亦喟叹其浩然之气、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道与义,尽融于真性情,快哉!

东坡仕途,盛衰虽曰命,岂非其心性也哉!苏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暂,失者永恒,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无所物以凭借终生,故无所畏,似风随性,畅言无忌,信人无疑,心胸宽广则眼无狭隘之人,观其人为佛则自为佛。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游走于万千深沉而独自清明,行云于几多羁绊而全生养性,纯然淳朴,不染污秽,不拘于诋尽流俗,不止于私心雠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故庙堂之浊难染其光风霁月,狗苟蝇营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谓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潜之属,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弃世,自然之本性可见一斑而从人之所无以望其项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长也,或短也,或顺也,或险也,或乐业,或戚也,无有定法,然持命则在于心也。命虽有定,而性豁达,而心清明,而情淳朴,岂非人事哉?读苏子如椽之笔,无加矫饰,淡如儿戏,纵有万丈豪情,业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与狂相随,静而冷不与凝相依,悟而魂不与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觉“如蝇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观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无有超脱之意,或囿于功名禄饵,或羁于业次世俗。纯然易以极端,广博易以狭隘,虽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轻轻。浓处味短,淡中趣长。静则神藏,躁则神天,以身外之物夺至珍之德,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气”。是人也,大气者,方不累于轻浮俗套。气着,可增而强,可消而衰。强,则至大至刚,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则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弃自然之道而复之所弃矣。曷以习“气”,尽言以效苏子之状也。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九

苏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上享有极高声望。他曾任宰相和江浙东路招讨使,但却也有多次被贬谪的经历。苏东坡一生坎坷,但他从中汲取了许多人生的感悟和心得体会。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领悟以及对世事的智慧。以下将从他的作品中摘选几篇,探讨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悟人生。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从中看到了人世间的无常和短暂。在他的《赤壁赋》中,他写道:“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了对人生历程的深刻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浩浩荡荡的江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注定要经历各种变化和起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句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看透。他告诫人们要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世的真谛。

第三段:艰难困境。

在苏东坡生平中,他多次遭遇困境和贬谪,但他从中学会了坚韧和毅力。在《石钟山记》中,他写到:“雪压乡城断飞声,行人自古多如此。几家车马难逢市,算得年华付阙落。”这反映了他在严寒冬日中孤身行走的困苦和艰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毅然继续前行。正是因为他的坚毅和乐观,才能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和积极的态度。

第四段:人生智慧。

在苏东坡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际关系和为官之道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表达了对官场险恶和人间之势的痛苦感受:“转眼千帆皆不是,岸花何处寻”,表明了他对权贵与势力之间关系的深思和感慨。他认为,官场虽然充满了尔虞我诈,但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判断。他的这种智慧和洞察力,使他在政治生涯中能够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段:人情冷暖。

苏东坡对人情世故,也有着独到的体会。在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他写到:“天山雪莲莫得云。人间此别意无穷”,表达了对别离之情的深深思念。他深知人世间的深情和冷暖,也懂得把握人生中的真正重要之处。他在艰难时刻能够以豁达的心境对待,也能在友谊和亲情面前表现出深深的体谅和感动。

结尾:

通过苏东坡作品中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这位文学巨匠的智慧和思想。他的人生经历和对世事的洞察让他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苏东坡的心得体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能够更加明智和成熟。无论是面对人生的困境还是对人世间的思考,我们都可以借鉴他的智慧和心得体会。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十

《苏东坡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读完整本书,我依照自己的记忆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依然分为四个部分,得意、失意、得意、失意。也许如此分划过于武断,但是,这是本人最真实的感受。

苏东坡和爸爸苏洵、弟弟苏辙共称三苏,在当代乃至后世的影响己经不能简单用一个“大”字来行容。我个人认为,在苏爸爸年轻的时候就己经看出“鬼才”的潜质了。年轻时的苏爸爸一直游手好闲,在一次偶然机会之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此发奋读书不在话下,并没有用多长时间,苏爸爸的名气己然震天响。但是遗憾的是,一直于高中无缘。苏爸爸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苏氏兄弟一同科举,一同高中,一同为朝廷效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相对比之下,秦少游多少有点命运多舛的味道。进入朝廷的两人凭借过人才气得到皇上的赏识。连皇上都说:“我为朝廷找到了两个宰相。但是也是因为两人高调的“入职”,引起了周围人士的不满与忌妒。

在北宋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凭借着冷静、沉着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灾难。而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先生,却大摆言论自由,殊不知别有心思的人,早己视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过后的失意来了。

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一部分让我最为感动。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泽。”那一刻我认为他是个孩子。“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那时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摇头的模样,这个小丈夫。“他会努力的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的种地。”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农夫。集各种情境与一身的苏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还结实了很多道士和和尚,这段广纳友谊,闲去野鹤的日子让苏东坡产生了放弃官场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十一

生活不可能一直如童话般无忧无虑,或阳光普照,或经大风大浪,或寒雨湿身,都应该是人生的常态。一生经历坎坷的人不少,那为什么苏轼的名字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呢?我想最好的回答应是,“一蓑风雨任平生”,正是这种对待风雨的态度成就了不一样的苏轼,改变了他生活本来的色泽。

苏轼的一生,传奇而跌宕。出生眉山,苏轼自幼好学,高中进士后母亲去世,初出仕途时桀骜不驯,常被打压,后因王安石变法贬官外地,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此时的苏轼已蜕下了少年人的轻狂,投身于美食美景,《赤壁怀古》便都是那时留下的传唱作品。一晃几年,他被重新启用,提拔速度如同坐火箭,苏家空前兴盛。但是造化弄人,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真正下了毒手——苏轼被一贬再贬,身边的亲人朋友也相继离开了他,像一团云雾般飘散得无影无踪。后于六十六岁病逝于真州。

苏轼是历史的长河中一颗巨星,熠熠生辉,逾千百年而不暗淡,而他的伟大与他经历过的所有挫折与困难都是分不开的。“在寂寞里,磨炼了心志,洗涤了灵魂,并使他的才华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是的,伟大固然得益于他横溢的天才,但更多则是来自生活的挫折与磨练。

“在痛苦中,有人堕落,有人迷离,有人却可以升华;有人寄情声色,有人流连于山水,而苏轼,选择向佛教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在谏官群袭,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贬于黄州,虽然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但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开始了对佛教的学习,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不过他身上儒道的洒脱与飘逸仍淌在他的血液里。相比从前,他更成熟地看清楚了官场,注重养生,乐于交友,开荒耕种,研究美食,文字少了一些对政治的不满和对新政者的厌恶,多了一份淡雅与禅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此时的名篇,所有的愤懑都随着“大江东去”而逝。我们无法想象,苏轼面对大川如何寄托自己“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只能揣度他怎样在一次次的苦难中,疗愈自我,悲悯苍生。

乌台狱中的折磨,黄州务农的辛苦,惠州的无限惨淡,海南缺衣少食的生活……这些都没有打败苏轼,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为什么?因为他豁达开朗、乐天知命的人格魅力,因为他“一蓑风雨任平生”的随意与平和。“若其一生顺风顺水,也许依然伟大,但一定不如饱受锤炼后更伟大。”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强韧的心,再大的难也不是难,而是砥砺人生的利器。

苏轼一生,因豁达而精彩,因了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升华成一颗永恒璀璨的星子,它点亮在黑色的夜幕,闪亮在失落人的心头,照亮在迷茫者的前路。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十二

苏东坡,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不仅是一代才子,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其文风独特、思想深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心得体会。以下将从苏东坡的人生观、作品视角、人物塑造、社会思考、艺术追求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苏东坡心得体会的真正内涵。

首先,苏东坡独特的人生观贯穿其作品的每一个角落。他主张积极向上,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要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起伏,他认为人生的苦难与喜悦都是一种经历,是生命的一部分,必须勇敢地面对并从中获得启示。在《赤壁赋》中,苏东坡写到:“人生在世,富贵不能侍巫山之神仙美人,穷困不能枯坐牛山之铜琴石鼓。其所过之处,皇帝王侯将相不过如斯耳。”这一段文字中,苏东坡揭示了他心中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洞察力。

其次,苏东坡的作品视角独特,他以平凡的人和事为切入点,从细微之处反映出人生的哲理。苏东坡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常常以个人经历为素材,让读者看到平凡人物中的伟大,通过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这样自问自答的方式,苏东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以及他对时间与人生关系的思考。

第三,苏东坡的人物塑造充满了人性的细腻和复杂。他善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他们独特的品格和个性。他将人物放置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展示他们的品质和能力。例如,《岳阳楼记》中的“临安”和《东坡笔记》中的“程垓”等人物形象,都是他以别具一格的笔触描绘出来的,他们不仅展示了苏东坡对人物形象的独到把握,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第四,苏东坡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他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比如,在《记承山后汉初刘氏风俗图》中,苏东坡提到了社会乱象,并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社会发展的历程。他以幽默、讽刺的方式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揭示出了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最后,苏东坡的作品中不仅富含哲理,也追求艺术的卓越。他的作品中既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体现了北宋文学的典型特点。他的诗词多以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著称,他的散文则充满韵味和情感,不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还展示了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深沉的抒情和婉约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词的屈指可数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苏东坡的作品不仅反映出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心得体会,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追求。通过探究苏东坡的人生观、作品视角、人物塑造、社会思考和艺术追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的作品,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十三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东坡传读书心得一千字篇十四

再次购买《苏东坡传》,是网上看到推荐书目后。然后还是麻烦兄弟,网上购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我清楚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全貌,而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射出的洒脱、超然以及慈悲的情怀,非常完好地诠释了苏东坡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我认为林语堂的文笔非常适合描绘苏东坡这个人,因此本书不但是传记,甚至可以当做文笔优美的小说来读。

好事多磨。本应快递公司送到家的书,却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龋而他那几天工作又特别忙碌,让市里的一位朋友去龋朋友取书后又去了外地。等朋友从外地回来把书送到家的时候,已是十多天后。

当时正在读也是让兄弟买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家的作品,与以往看的书有明显的不同。高屋建瓴,学贯中西,深入浅出是什么样子,从书中终于大致了解。遗憾的是书中许多都是摘录论语等的章节,才疏学浅的我,应该能看懂实在却看不太懂。于是转换战场,捧起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大家的作品,读之味道的确不一样。

这是一本作者用英语写就而通过译者翻译成汉语的书。而书的主人公却近千年前的很中国的人物。真的很有感慨。

对于林语堂这样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因为是英文写作,大概作者考虑到读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写作过程中,他尽可能的少写有关同人不同的名、字。而在文中,把苏东坡、苏辙等与西方作家的比喻,对于好的诗词与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较,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文学视野。

对于书中人物苏东坡的喜爱,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首先是在举家搬迁转辗的过程中,都把有关收集到的苏东坡的资料带着,一直计划着要写一部苏东坡传。而对于资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其实,作者说,在书房中,有居室中有这样的一位诗人,画家,哲学家陪伴自己,将是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想,因为自己的最终购得这本《苏东坡传》,这本书也将进入我的书房,那么,我是拥有林语堂那种与智者相邻的快乐了!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