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级市)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刚才,我们通报表彰了20xx年度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签订了今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和环境保护责任书。希望各级各部门再接再厉,加倍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一、审时度势,切实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自觉性?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十六大报告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今年召开的中央和省、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各级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我市是一个经济大市,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人口控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势态良好。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抓基层强基础、抓后进促平衡、抓改革上水平,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全市计生率达到99.4,晚育率达到97.4%,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二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坚持保护耕地与保障用地并重,把土地资产经营作为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建立健全了土地储备制度,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招标拍卖,不断加大市场化配置国土资源的力度。去年全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3宗,政府收益1136.4万元,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三是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改观。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即将到来和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出生因素将大大增加,加之潜在的超生因素尚未根除,对中长期人口规划将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由于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的矛盾、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并将长期存在。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8亩,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补偿能力相当薄弱,土地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矿产资源保证度偏低,急功近利,盲目开采现象严重,致使一些主要矿种、矿山面临资源枯竭。我市淡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年均缺水1.6亿立方,这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瓶颈”。环境质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结构性污染比较重,工业污染源达标成果比较脆弱,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消极畏难情绪,真正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努力维护、实现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明确任务,不断开创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一)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是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以争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市为总抓手,以夯实基层基础、深化优质服务、健全完善激励政策和社会保障机制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确保今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7%以上,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为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体工作中,一是实行属地管理,进一步夯实农村、城区和企业三块“基石”。要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对实行自治的村,重点在提高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对非自治村,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尽快实现自治;对后进村,从解决“两委”班子入手,认真落实“五定”责任制,早日解决计生后进问题。要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城区和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落实街道居委会和各类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履行管理计划生育的义务,从根本上解决好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计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二是推进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垂直监督、垂直考核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和行政的手段治理人口问题。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兴办居家式托老机构,制定并落实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政策,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积极筹集计划生育公益基金,救助计划生育弱势家庭,形成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开展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计生委提出的“六好”标准,以实施优质服务“四化”战略为主要内容,根据全市深化优质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先进乡镇、先进村创建活动,培植优质服务新亮点,以点带面,促进计生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四是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计生工作全面开展。要加强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孕期保健制度,为孕妇提供优生咨询,定期进行健康查体,确保孕妇和胎儿健康。要严格制度,防止和避免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流引产现象发生。卫生、公安、计生等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对弄虚作假、超生漏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的重要内容,推动优质服务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切实加强计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底,推动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国土资源工作。前段,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做好国土资源工作,总的要统一规划、依法办理、节约用地,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目前,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建设用地指标还有3000亩,一旦用完,就只能拿钱买指标,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要深化国土资源改革,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土地利用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严格按制度按程序进行审批,用地必须同时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建设总体规划,由政府一支笔审批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一家供地。二要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对非法占地和虽经批准但长期闲置的要依法收回,纳入政府储备,手续不全的要补全手续,不符合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的要调整规范,严禁借“退二进三”、拆迁安置、企业兼并、旧村改造等形式替代土地审批与市场供应。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要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清理重点,就是重点清理违法占地;明确清理方式,就是以自查为主,市里抽查结合;明确处理政策,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依法处理;明确时间要求,要求各地6月10日前清理完毕,6月中旬市里检查验收。三要加大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制度。凡经营性用地,全部以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出让,年内全市土地收益确保完成2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要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对重点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千方百计提供用地保障。四要抓好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优化配置,搞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强化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招标拍卖,大力推广、应用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要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管理,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严肃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占地、违法采矿行为。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目前全市500多宗违法建设用地进行清理,形成事实的,抓紧补办有关手续,尚未形成事实的,立即停办所有工作。同时,要严厉惩治土地批租、经营中的腐败行为,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水平,依法做好全市的国土资源工作。?
(三)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环保工作要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认真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积极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努力争取消除结构性污染,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一是狠抓关键环节,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要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近期要突出抓好百尺河等5条河流和水泥厂等19家重点企业的治理,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对不具备达标排放条件的企业,实行限产、停产等治理措施,仍不达标的要予以关停并转,决不允许超标排污。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污染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污染防治能力。重点是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下决心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网建设,确保按期建成并投产运营;考察论证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厂和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切实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污染问题;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进一步搞好城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下气力抓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力争把我市建成生态环保城市。三是强化环保执法工作,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环保部门要敢于碰硬,秉公执法,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靠法律武器保护好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好外商投资的美好环境。?
(四)关于水利工作。总的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防洪、改善生态三大目标,坚持积极引进外来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保护地表水,把保护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社会,作为全市一项长期的硬任务,落实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搞好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地表与地下、城市和乡村、当地水和外来水、新水和回用水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抓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改建扩建工程,确保汛期安全度汛。市政府已对全市的主要水库落实了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包靠责任制,包靠人员要会同水利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对思想麻痹、措施不力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究包靠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要研究废水回收利用项目,尽快实现企业污水零排放和生活废水处理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再利用。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配套改造平原灌区设施,减少水土流失。要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推广喷灌、滴灌、盖灌等节水技术,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农业种植模式,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三、强化领导,全力构筑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大格局?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国策,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推进这三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贯彻基本国策,领导责无旁贷。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考核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在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中,要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顾资源、生态和环境条件,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短视思维和短期行为。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追究责任。?
二是努力增加经费投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把这方面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领导干部要善于算大账,算全局账,算长远账,作决策、上项目要综合测算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生态成本。各级政府要按照“十五”期间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计划,保证各项经费落实到位,杜绝各类违规收费行为。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为人口资源环境事业作贡献。社会各方面要认真履行依法交纳人口资源环境有关费用的义务。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和生态治理产业,逐步形成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良性运转格局。?
三是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净化,美化家园。要以大局为重,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己任,恪尽职守,负起责任,狠抓落实,多做贡献。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广泛的群众基础。各新闻媒体要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基本国策、基本市情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真正把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