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人们都喜爱期待的节日,我们等啊等终于把春节等来了,我爱这个喜庆的节日。《202_年过年习俗的作文600字》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国的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与传统。单从过大年的方式,就有明显的不同。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的海安县,这里又被称为“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这里盛产水稻大米,小麦和海鲜。据说以前,这里的百姓靠着大海里的海鲜生存,因为这里临近大海,经常遭受海浪的袭击,当地居民希望大海永远平静和安祥,就有了“海安”这个名字。
虽然海安被四个大城市包在中间,城市也很现代化,但当地的百姓依旧保留着他们最古老的手艺和传统。在海安,最能体现当地传统的并不是大年初一(过年当天),而是除夕。在那一天,人们很早起床,准备各种食材,开起炉灶做饭,摆满丰盛的一大桌,但这些饭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供给神灵吃的。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一带的人信奉菩萨,除夕那天人们准备好美味的饭菜,燃放爆竹、烟花。香气四溢、鞭炮震天,全家人开始祭菩萨啦,愿菩萨保佑自家一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利。
祭完菩萨之后呢,就要开始祭祖了。祭祖,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和缅怀自己的祖先。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烧纸钱,折好的银色的小元宝。我从小就对那种闪着银光的纸钱很感兴趣,在这之中其实也闪烁着当地人民的智慧——每个人都有对荣华富贵生活的向往,对祖先独特的缅怀和思念。当地百姓为了不让自己烧的纸钱被别人的祖先“抢走”,还会在纸钱袋上写上自己祖先的名字,就像送快递一样“对号入座”。其实我知道,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些纸钱并不会真的到自己祖先那里的,但为什么每年人们还要花费挺多时间和精力去折纸钱、烧纸钱呢?我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这其实是对逝去亲人表达无限思念的一种方式。每年这个时候,家人都会一起追忆自己的祖先,追忆他们曾经奋斗的岁月。
祭完菩萨、祭完祖先,满怀感恩的心情,终于我们可以动筷吃饭了。在除夕那晚,一家子人围在大圆桌边上,边吃饭边聊天,难得的清闲,难得的大团圆,这就是春节,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即使路再远也一定要赶回家,享受这份家人一起的喜悦,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家的情结。除夕晚餐,大部分食物都是大鱼大肉,摆上满满一桌,十分丰盛,一家人吃得肚皮圆滚滚的,也对未来丰衣足食许下了美好的心愿。而初一当天,饭菜则比较“寒酸”了,大部分是素食,比如豆腐炒青菜、干炒豆角等,比起除夕差了好远。我觉得特别好奇,理论上大年初一要吃得更好才对。问外婆这是为什么?她说这是当地流传下来的风俗,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吃素是对过往生活的感恩,是忆苦思甜,并告诉家人要节俭,珍惜新一年的好时光。这充满仪式感,很有深意,让我受益匪浅,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到了大年初二,家里又多了一个项目。这天,各房亲戚都会欢聚在一起,热闹非凡,要摆上好几大桌。当天,主人家忙得热火朝天,可累坏了人。但在那时应该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一大家子的团圆啊。你们看!就在小小的厨房里,一个人洗菜,一个人切菜,一个人烧锅,还有两个人炒菜。烟雾中、炒菜声中,一阵阵欢声笑语,虽然额头淌下大滴大滴的汗珠,但没有一个人想停下,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多么美满温馨的画面啊!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千个地方有一千个过年的风俗。在海安,虽然传统的礼节复杂如日本茶道,但其中蕴含着当地人民浓浓的智慧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新年即将临近,同学们都沉寂在新年来临的喜悦气氛中,又加之寒假到来,那种期待的心情时刻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一天。心里计划着如何度过寒假这一段快乐的时光。可是现实的生活,让我感到怀疑,难道我们就这样一天天爬在书桌上,等待着新年,寒假的到来吗?
202_年马上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作为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思考,思考现在未来我们如何去面对。现在我们学习一技之长是为以后可以立足社会之中,可现实生活让我们很想象到未来我们如何去迎接,拿什么去迎接,如何能立足社会,如何养家糊口?
我们来到这个学校,难道只是为了混一个“毕业证”吗?就是这种思想才导致我们整天昏昏沉沉,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目标,就这样一天天虚度年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你们又有谁知道现在的社会“文凭”以不在那么重要了,而真正需要的是水平,在于真才实学,文凭只不过是学历的证明而已。
是什么导致我们不求上进,有天天重复着吃喝,睡的循环的日子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如果你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目标,有理想,那不是整天上课爬着睡觉,等待午饭的来临,而是沉寂在专业课本的知识中。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思考在这一年中所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还是像我一为朋友所说的一样“吃饱了盼天黑”呢?我们有些同学没钱了就张口向父母要,拿到前后就去“泡网吧、抽小烟、喝小酒”从来就没有想过这钱是怎样来的。父母把我们送到这里,是让我们学一些东西,以后可以立足社会,如果让他们看到我们整天过着“皇帝”的日子,他们又是如何感受呢?难道我们就忍心看到他们伤心,痛苦吗?不是,谁都不想自己的父母为我们伤心。所以就该到我们有所反思的时候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感觉生活的空虚,无聊,我们才会感到在这一年中没有白过,生活充实快乐。上因为我们有目标,有方向,从中得到了许多。
同学们新的一年马上到来,让我们好好反复思考,在这一年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好好的梳理这一年中美好的时光。开始确立新的目标,新的方向,迎接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以上便是传说中除夕守岁的来历。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