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优秀作文 > 观后感

关于朱彦夫事迹观后感(二篇)

最新文章

关于朱彦夫事迹观后感一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ti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2

3月29日,一个春日的周末,山东会堂座无虚席。在这里,正讲述着一个春风化雨般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朱彦夫,却未曾到场。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朱彦夫的残臂挥舞着,带着沂源乡音的语调回响着。从这个报告会前放映的短片中,在场观众得知:朱彦夫左眼失明、没手没脚,已经81岁了。多年前的一次中风,让他连穿假肢行走都不能了。

在他曾经的工作搭档、他的女儿、故乡领导、小战友等人深情的诉说里,朱彦夫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未曾谋面的现场观众们,一步步接近朱彦夫的精神世界,一次次感受灵魂的洗礼。

出生于60年代的宋文军自小熟知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的事迹。

9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他了解到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事迹,还读过其著作《极限人生》。今天的报告会,一下子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让他“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宋文军说,朱彦夫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最打动他的是朱彦夫从朝鲜战场下来后,本可以享受特护、颐养天年,但他坚持回到农村。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后,朱彦夫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

“荣誉没成为朱彦夫的负担,反而变成了他人生的动力。”目前在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工作的宋文军己近天命之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认为在目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重温朱彦夫的事迹十分有必要。“他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汲取正能量,践行入党宣言时那最初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说,听了报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朱彦夫身患残疾,还能动员村民开山铺路平沟引电,带领群众致富,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的村支书,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改进的工作也有很多。”

从20_年到现在,滕长利己经当了十年的村支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今年恰逢村领导班子换届,他告诉记者,只要村民信任,还想继续干下去,像朱彦夫一样,为老百姓多干点事,为村集体多流些汗。

桑梓店镇一共有48个村,这次报告会,24个村的村支书都来了。

桑梓店镇党委副书记解承静说,动员他们过来,就是让基层的村支书们现场感受聆听朱彦夫这个以前的老支书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受受教育。

“我们镇的村支书,有只干过一届的,也有一干就是30年的。我的经验是,老百姓认可的,干的时间就长。”解承静说,报告会结束后,要回去把朱彦夫的事迹传达到位,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到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战场上舍生忘死、报效祖国,和平年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朱彦夫的精神让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陈邦伟“热血沸腾”。

陈邦伟正忙着为就业做准备,他的目标是进入银监会或四大国有银行。为此,他需要在毕业前考取计算机二级证、大学英语六级证、。

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理财规划师等。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我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跟朱彦夫一生所遭遇的境况相比,我的困难都是‘毛毛雨’。”陈邦伟说,自己才二十多岁,未来的事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3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在济南举行虽然,许多人没有直接到现场听报告,但是,在网络上学习,已经让人感动,让人激动,让人感到正能量涌动。

朱彦夫,是让人震撼的,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3,看东西一片模糊。体内残留着7块弹片尚未取出,到处布满伤痕,颈部和腹部有明显的刀疤,还患有肝炎、脑梗、心脏病,然而,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他却用假肢干出了比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更伟大的真事业。在贫痔的山村干了25年党支部书记,靠一双重达15斤的假肢,碰碰磕磕爬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整山造田,修路架电,办图书馆和夜校,一个穷村变成富裕村,并在周围70多个村庄中创造了五个“第一”这是奇迹,这是一部励志传奇。

昨天,朱彦夫是一个战士,英勇顽强,战功赫赫,今天,朱彦夫依然是一个战士,冲锋陷阵,一心为民。阅读朱彦夫的事迹,我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形象,是山东好汉的形象。

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这“三体现”是对朱彦夫精神的精准概括,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笔者认为,我们同样应该学习朱彦夫,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信念,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人格魅力。

朱彦夫用假肢干出真事业,这个过程本身就激荡励志,就是干事业的好榜样。作为齐鲁儿女,应该学习朱彦夫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好品质,做一个现代版的“山东好汉”。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朱彦夫式的真好汉!

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是这次报告会的根本宗旨。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 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相信,朱彦夫的事迹经过媒体和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一个学习朱彦夫等先进人物的热潮肯定会在齐鲁大地兴起。学习朱彦夫,一心为人民,再也不

3 会是口号,而会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学习朱彦夫,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解;学习朱彦夫,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并形成群体放大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朱彦夫那样,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沂源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朱彦夫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朱彦夫在67年的革命征程中,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创造了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让他铁骨铮铮,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

这就是朱彦夫的工作信条。1957年,朱彦夫当村支书的第一天,他就拖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双拐,围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转了一圈。他对着大山发誓:穿军装的时候咱没当过孬种,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也不能输给贫穷!

张家泉是个缺水村,祖祖辈辈吃水难。朱彦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找水,他翻山越岭请来水利专家,转遍了沟沟坎坎,几天下来,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晚上回到家,老母亲看到他摔得浑身是伤,心疼得直掉泪。

水源找到后,朱彦夫天天靠在打井工地上,现场指挥,解决难题。山里的冬天格外冷,他在刺骨的寒风中站了一天,截肢处磨得钻心疼,流出的血水和假肢冻在了一起,他想把假肢卸下来休息一会,却怎么也卸不开。大伙儿看到后,都围过来,争着把他送回了家。第二天,朱彦夫又准时出现在工地上,泄了气儿的大伙,干劲一下子又被鼓了起来!

就这样,经过3年苦干,他带领村民打了3口深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的问题。

朱彦夫干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了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每年增产粮食几万斤;他顶住压力大搞副业,改善了村民生活;他带领林业队,种植苹果和花椒,绿化荒山近千亩。张家泉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平均亩产过600斤,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乡最早通上电的村。

这就是朱彦夫,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

有一年,一户村民家的两个儿子因经济问题打架,老太太气得要喝药自杀。朱彦夫知道后,二话不说,绑上假肢,拄上双拐,摸黑赶去,路上被石头绊倒,脸上磕出了血。两个剑拔弩张的年轻人,一看到朱彦夫,惊呆了!“朱书记,您咋来了?”朱彦夫盯着他们,一句话也不说,慢慢挪到炕沿上,卸下了假肢,揉着发麻的膝盖。望着为村民操碎了心的朱彦夫,两个人自责地低下了头。一场看似复杂的家务纠纷迎刃而解。

朱彦夫当村支书期间,村里的民事纠纷、家庭矛盾没有一个上交的,全都在村里得到了妥善解决。

“做人要干干净净,当干部更要干净,有灰尘要快洗,没灰尘也要时刻自警!”

朱彦夫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作为革命功臣,他完全可以摆“老资格”,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在他看来,摆“老资格”就失去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在沂源,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工作的一把标尺,心中的精神高峰,激励着我们去拼搏、去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朱彦夫当兵时就在我们一营。作为教导员,传承老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满怀崇敬,我一次次走近朱彦夫,仰望这座精神高地,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残躯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他的革命理想就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最高追求。

朱彦夫家里有一样东西,他视若珍宝,那是他在战场荣获的3枚军功章。在他看来,军功章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奖赏,它像一面镜子,照射出革命战士对党忠诚的深度和纯度。

在我们营荣誉室,记载着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朱彦夫所在二连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拿下二五○高地,3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来不及休整,他们就接到命令:死守高地。

炮弹像雨点般砸在高地上。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二连既没有后勤补给,也没有弹药补充,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嘴里,饿了,只能掏军被里的棉絮充饥。

“人在阵地在!”朱彦夫和战友们舍生忘死,硬是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但战士们却一个个倒下。第一天下来,全连仅存19人;第二天,活下来6人;到第三天,就只剩朱彦夫一个人了。

朱彦夫眼里含着泪花,胸膛里燃起烈火,“有我在,阵地就不能丢。”他抱起机枪拼命扫射,小腿中弹,他就跪着开枪;左臂负伤,他就一只手射击;燃烧弹点着了衣服,他在雪地里一滚,继续厮杀。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在身边,随着一声爆炸,朱彦夫昏死在阵地上。

昏迷93天后,朱彦夫终于醒了。“我的枪呢?我们的阵地呢!我们的阵地呢!”朱彦夫下意识地想要找枪,却从缠着眼睛的绷带缝里发现,两只手没了;他想站起来,却又感觉不到腿的存在,铁血战士变成了连自己都不敢看的“肉轱辘”。朱彦夫也曾痛苦万分,但很快又重新燃起了斗志。“身体虽然残缺了,但我的心还是完整的,我要用一颗火热的心报答党和人民!”

二五○高地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老英雄的壮举已不可复制,但军人生为使命效力、死为使命献身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

当我们向老英雄汇报,全营完成40多项重大任务,打破15项军事训练纪录,老英雄吃力地举起残臂,郑重地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我们明白,这个军礼饱含了一名老战士对新一代军人的信任和重托。

从老英雄床头摆放的军号,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冲锋不止的铁血豪情。

老英雄告诉我,在朝鲜战场,美国兵最怕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那是他们的“催命号”。所以,他最爱听冲锋的号声。我想,和着军号声往前冲,就是老英雄人生的写照!

在荣军院,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朱彦夫感觉不到生命的价值。他决定回乡务农,自食其力。

失去四肢和左眼却要独立生活,这该有多难啊!朱彦夫却毫不畏惧:战士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绑上假肢学走路,摔得头破血流疼痛难忍,他就大声唱军歌,他嗷嗷地唱,嗓子哑了,还唱,一直唱到不疼了。

当上村支书后,他依然冲锋在前。每天清晨,朱彦夫带着司号员第一个来到田里,吹响军号,召集大家下地干活。乡亲们说,那军号就是奔向富裕的冲锋号。

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后,老英雄再次向人生极限发起冲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老英雄说,躺在床上这些年他经常听到冲锋号声,在耳边,在心中,在梦里。我懂得,他的心依然在部队。

导弹发射了他激动,卫星上天了他不眠,航母下海了他高兴得要喝酒。每年建军节,他都会穿上旧军装、戴上军功章,一个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或许,他又想起了炮火硝烟的岁月;或许,他想告诉长眠的战友,你们用鲜血凝聚的长城永远屹立不倒!

也许,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朱彦夫。但在我们眼里,朱彦夫是永远冲锋的战士。作为当代军人,我经常会思索:当兵为什么、扛枪干什么、打赢靠什么。其实,老英雄已经给出了答案。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请老英雄放心,我们会接过你的钢枪,传承你的精神,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明天走上战场,我们还会像您那样,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5 我们一共姊妹6个,我在家排行老四。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大多是坐在炕上,油灯下用两只残臂抱着一本书看,再不就是和一帮叔叔大爷开会。开完会,母亲还会拿出家里舍不得吃的挂面招待大家。每天最熟悉的,就是一大早就听到父亲带着假肢走路时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靠着沉重的假肢,父亲风里来,雨里去,领着村里人去干事。

那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身体都这样了,父亲还闲不住,就知道整天忙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只能靠母亲一个人来操持。

父亲的家教很严,总是要求我们生活上和最差的比,工作学习上和最好的比。

记得我6岁那年,秋收的时候,奶奶带我到地里去拔猪草,队里的蔡大婶随手掰了4个玉米棒,塞到我怀里。回到家,奶奶把玉米放到锅里刚要煮,父亲回来看到了,火冒三丈,说:“不行,快送回去!”我一听,捂住锅盖说:“这是蔡大婶给的,又不是我偷的!”奶奶也说,咱就违反一次章程,给孩子们解解馋吧。父亲的拐杖敲得口当口当响:“不行就是不行!集体的东西谁也不能占便宜。咱家搞了特殊,我这个书记还怎么当!”我只好含着泪,把玉米送了回去。

父亲铁面无私,有时看起来不近人情,实际上他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小时候我们睡觉常蹬被子,母亲照顾一家老小,白天还要到地里干活,晚上睡得很沉。常常是父亲半夜起来,自己小心地装上假肢,用嘴衔着油灯,一步一步挪到我们床前,帮我们塞好被子,再一步步挪回自己床上。

一次我发高烧了,半夜里迷迷糊糊听见了那熟悉的“嘎吱嘎吱”声,接着,一只软软的残臂轻轻抚摸我的额头。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那种感觉;每次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乎乎的。

很多人都以为,父亲当村书记,又有伤残金,家里一定过得不错。其实,我们家里人口多,父亲经常把自己的残疾金拿去接济村里的人,日子过得也很紧巴。村里谁家吃不上饭,父亲就让母亲把口粮送过去;谁家有人生了病,他就拿出伤残金;村里架电买材料,他又把压箱底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大姐出嫁时,连件嫁衣都没有,委屈地掉了泪。邻居张大娘看不下去,拄着拐杖过来,一边数落父亲,一边将两块钱塞到母亲手里。到了晚上,父亲硬是让母亲把礼钱退了回去。母亲和父亲商量,能不能把垫到村里的钱取回点来,父亲说:“村里打井到了紧要关头,更需要钱啊!咱闺女结婚就得带头艰苦些,结婚的钱,以后再补上吧。”

1996年,父亲千辛万苦写的《极限人生》出版了,当天晚上,他把我们姊妹六个叫来,郑重地送给我们一人一本。灯光下,他在书的扉页上用残臂认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特地跟我们几个闺女说:“当年一心靠在村里,对你们关心不够,连结婚都没有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

捧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这沉甸甸的分量,才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

母亲处处维护着父亲。其实,在我们子女的眼中,父亲就是母亲,母亲就是父亲,他们俩是一个人!

1955年,母亲21岁,当县民政局长的姑父把她介绍给了父亲。母亲当年身材好,长得也好看。我问过母亲,你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姑娘,为什么愿意嫁给父亲?母亲说:“想到要和一个没有手脚的人过一辈子,起初是不情愿的。后来想,他是功臣,是为国家没了手和脚,我要是不跟着他、伺候他,他就掉地上了。生活在一起,了解他的经历后,就逐渐敬重起这个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男人!”

听了这番话,我体谅母亲,也逐渐理解了父亲。

父亲是重残军人,他一天都离不开母亲。对父亲来说,母亲就是他的手和脚,就是他的“拐杖”。为了父亲、为了这个家,母亲结婚55年,只回过5趟在日照的娘家。

20_年,母亲得了肺癌。去世前一天,我用轮椅推着父亲去医院看她,母亲说话都含糊不清了,还嘱咐父亲:“你别累着,快回去吧。”父亲只是看着母亲,用残臂摩挲着母亲消瘦的双手。母亲去世当天,父亲一下昏厥过去,醒来一天都不吃不喝。父亲是个硬汉子,在修大寨田滚下山沟的时候,在双腿被假肢磨得皮开肉绽的时候,在文革中被批斗的时候,坚强的父亲都没掉过一滴眼泪。母亲出殡那天,父亲再也控制不住,他失声痛哭!大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挣扎着要为母亲披麻戴孝,

他要用山村传统的方式给母亲送行,回报母亲对他一生一世的付出!

父母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心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996年,父亲外出作报告的时候,突发脑梗塞,落下严重的偏瘫,坐上了轮椅。县里虽然为他请了一位护理人员在白天照顾他,但我们姊妹6个都愿意过去陪伴他。因为我们需要父亲,我们更愿意跟父亲多呆在一起。

关于朱彦夫事迹观后感二

学习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

1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

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

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