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的读后感中,可以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语言运用,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世界,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特别狠的特别爱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我知道这本书名是从读书会的群里得知,因为没有参加读书会有些遗憾,假期就买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的封面时,我就被封面上作者沙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书名所吸引了。紧接着就看到“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句话,当时我的内心就有了很大的触动,带着极为好奇的心开始翻看这本书。
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以色列总理接见作者沙拉时的照片,看过照片的介绍后就更加好奇沙拉的教育理念,我想着总理能够接见的人那肯定是不简单啊。看第一章里第一节“我的教育成就了孩子的富翁梦”作者沙拉讲述了她的三个孩子的长大的成就震惊了我,接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看到曾经沙拉也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妈妈,非常的溺爱孩子。但是因为沙拉婚姻的失败之后,她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她父亲的故乡以色列,在那受到犹太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沙拉的母爱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里对比写了中国家长与犹太家长爱孩子的不同方式。作者沙拉开始到以色列时不习惯犹太家长的教育方式,但她看到以色列孩子的能力很强时,她的想法慢慢地开始有了很大转变。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特别恨心特别爱”的三个理念:
1、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2、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而书中接下来的三个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观点通过举例自己教育孩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有“孩子管理能力栽培方法”、“延迟满足的技巧”、“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等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小技巧都值得学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再次强调了做父母对孩子要狠下心,同时也要用适当方式爱着孩子,而不是溺爱。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
细细的品味“特别恨心特别爱”这本书后,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新的定义。从小的教育与学习中知道母爱的伟大,但是我现在还不是一位母亲,不能够深刻体会母亲对孩子浓烈的感情。我在读这本书时,自己的内心不由自主就对比着自己的父母对我的关爱及教育。在对比的过程中我确实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我的溺爱,造成我很多地方的不足。我深知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自己的不足不能都怪罪到自己父母的身上。现在身为成年人的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来弥补。如果父母不学习,会给家里的孩子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那么身为老师的我呢?当然是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勤奋努力地不断学习!
?你很特别》这本书是几年前一个孩子送给我的。那天是教师节,孩子把这本书送给了我,微笑着说:“老师,我觉得你很特别,送给你一本书,祝你教师节快乐!”我拿过书一看,这是一本伴有插图的儿童书,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你很特别。”
晚上点着灯,泡了杯咖啡,细细品味起来。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且内涵很深的书。内容是有关一群木头人的.生活故事,他们彼此追逐,争相为别人贴贴纸。他们为自己认为出色的人贴上星星贴纸,为那些不起眼常常犯错的人贴上灰点贴纸,渐渐地贴上星星贴纸的木头人自信满满,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再学本领争取再贴星星,而那些常常被人贴了灰点贴纸的木头人自卑极了,他们总是自暴自弃不敢出门……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这些木头人好像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或别人贴上标签,“我怎么总是犯错?”“这个人很能干啊!”作为教师,我们往往也会对孩子们进行评价,“你很聪明。”“你怎么这么调皮?”“为什么说了几遍的事情还要问?”……
在不经意中,我们仿佛就在给他们贴上了不同的贴纸,那些原本出色的孩子常常是被表扬的,因此他们自信满满,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那些不太起眼的或是调皮闯祸的孩子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得到“灰色贴纸”。正如书中说的“其实,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根本没有其他理由。”有时并不是他表现不好,只是惯性评价使然,而他得到的只是批评和责备,他体会不到成功和被人尊敬的感受。也许这就是评价定式吧。试想一个得不到爱和肯定的孩子又怎能体会到快乐和自信呢?
书中的胖哥其实是一个敢于尝试,喜欢探索的人,但当他失败的时候得到的不是鼓励的微笑,而是让人鄙视的灰点,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得到了数不清的灰点,他开始怀疑自己,变得不敢尝试。他甚至觉得他们说的对,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好木头人。突然我的脑海里跳出了小磊的影子,他是我们班的一个小淘气,每次班级里出了点什么岔子都跟他有点联系(也许我说这话的时候就是对他的一种定式评价吧)。瞧,课间把同学打伤,体育课上搞恶作剧,有一次他居然还把班级里小朋友的毽子全弄来,把里面的铜板拆出来去卖,真是令人头疼的孩子。其实,这个时候他的身上已经无形被我贴上了灰点。我看了看书,书中的胖哥想跳得高,结果摔了一跤,随即就有许多木头人来给他贴灰点。他刚想解释,又来了许多木头人给他贴上了灰点,他沮丧极了。细想来,也许我对待小磊的方式是进入了定式评价的误区。
小磊的心情也许和胖哥是一样的,沮丧自卑。为什么我不能多在他身上贴些星星贴纸呢?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许多贴星星比多贴灰点的效果好呢。没有人喜欢一直闯祸,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喜欢探险,不断尝试,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但只要我们宽容地理解孩子,正确地疏导他们,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获得自己的成功。
书中改变胖哥的其实并不是露西亚,而是创造他的木匠伊莱,他用自己的爱去包容胖哥的一切,在他的眼中胖哥很特别。他说:“因为你是我的,所以我在乎你。”试想对于一个一直经历失败和挫折的孩子来说,这话对他意味着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呵护关心,那每个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那是自信,是宽容,是浓浓的爱。
我开始特别留意小磊,想挖掘他的闪光点。我发现课间他会很热心地为班级排桌椅,拖地板。有一次小文呕吐了,他全然不怕脏,拿起抹布就擦,帮了我不少的忙,我心里真的很感动。我开始在班级表扬他,用我独特的方式肯定他,一枚枚星星贴纸在他身上闪耀。有一次课间,我把他拉进自己的身边,悄悄地说:“小磊,你知道么?你很特别,老师很喜欢你。”他看着我有些诧异,有些羞涩,但眼神中流露出惊喜。渐渐的,他开始表现得更好,每次有了出色地进步他总是会来告诉我,渴望我给他一枚星星贴纸,自信的微笑出现在了他的脸上。虽然有时他还是会得到灰点贴纸,但很明显数量远远小于星星贴纸。看到他的表现,我感到欣慰。
虽然在书中,最后胖哥还是没有明白伊莱的话,“只有当你让贴纸贴到你身上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当你在乎贴纸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你越相信我的爱,就越不会在乎他们的贴纸了。”但他相信伊莱给予他的爱。
我真的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反而会失去自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特别,至少在爱他的人眼中,区别在于他从你这里得到了什么?孩子们的世界是美丽的,纯洁的,让我们用金色的星星贴纸去引导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榜样,美化他们的人生吧,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人生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憧憬,心里时刻闪耀着梦想的彩虹。
我也要对天天妈妈说:“梅花盛开的季节比任何一种花都要来得迟,但却那样独特芬芳”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别急,放平心态,多鼓励孩子,要知道,你是他信心的源泉!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比较的世界里。在家里,父母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在学校,老师拿我和别的同学比。当我比别人强,得到赞扬和贴纸时,我会感到很开心。而当我比别人差,受到批评和责备时,我会感到很难过。
可是,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那些没有得到最好的小朋友难道要一直悲伤吗?今天,我在绘本《你很特别》中找到了答案。
书里讲的是一个关于木偶的故事,主人公叫胖哥。他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木偶,大家都喜欢给有能力和优点的木偶贴上金星贴纸,给一无是处的木偶贴上灰点,胖哥就属于后者。由于胖哥灰点太多,他都不愿出门了,因为一出门就要被别的木偶贴上灰点。
直到他遇到一个叫露西亚的木偶,他发现别人既不能给她贴金星,也不能给她贴灰点。胖哥也想和她一样,露西亚就告诉胖哥去找木匠伊莱。原来,伊莱创造了所有的木偶,每一个木偶都是独一无二的,胖哥也是如此。胖哥和伊莱交谈后,终于懂得忠于自己的想法比顺从别人的想法更重要,他找到了去除灰点的好办法。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让我明白一个人要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改变自己,否则就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快乐。
说实话,如若不是陈老师的推荐,我或许不会看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孩子本身就是千千万万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许多人所谓的“成功的育子经验”,其实并不实用。但后来一想,似乎是我忽略了自己“过滤”的能力,“经验之谈”应该是别人说来听听,然后自己挑有用的拿(两个千万富翁的妈妈的话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适用的)。于是,在自己边读边掂量的过程中。
感谢沙拉女士,写就了一本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和震撼的书籍。更感谢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典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审视高效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比我们自己的“草莓族”、“啃老族”孩子。“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是不以聚合为终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以分离为代价的。就像当初你把他产下,连着你们的脐带必须剪掉一样,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在读这本书时,这段话总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好像在嘲笑我:看吧,这些道理你都懂,但正真做到并成功的是沙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犹太家长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他们把爱藏起一半,让能力让独立成为孩子的拐杖。他们只做参谋、引路人,至于如何做靠你自己去体验,去获得。这样孩子有了坐标和愿景,自然就有了原动力并积极地为实现自己的愿景和理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困惑、失落甚至是惨败,但这正是进行挫折教育最好的时机,为孩子们的心灵加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他的抗挫抗压能力将增强,这样他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跌倒后一蹶不振,永远卧倒。
沙拉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她的二儿子辉辉在做事情的体验中,学会了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辉辉体会了劳动乐趣,赚钱的技巧,交际的多元,辨别判断的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受到钻石公司老总的青睐,被考查了两天(第一天让他记账,他从小就记账,所以不成问题;第二天让他给钻石分类,他早有准备在大学辅修的就是此业,所以也不成问题。)就这样,他成功地进入了高门槛的钻石行业,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三十岁时就拥有千万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交给了妈妈一把当年许诺的房钥匙。
简单的拿自己做一下对比,似乎拥有这些能力都太晚了,十年二十年,直到步入社会多年才体会这些,这样看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由此看出,犹太家长培养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终生受益的能力,中国家长只图眼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反倒是害了孩子。其实,中国有着几千年来优秀的教育典范“孟母三千”、“孔融让梨”、“曾参杀猪”等等,这些可贵的精神粮食,我们不可丢弃。现在,大家越来越会调侃中国式教育了,很多家长已经渐渐意识到“包办”的弊端,只是在“回来”的路上走的比较缓慢。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家长一手造成的,是我们不懂得孩子成长法则而给予孩子“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的结果。而令我顿悟的是犹太母亲沙拉所着的一本书——《特别狠心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全书272页25万字,我用了半个月时间读完。我边读边划边想,对照自己培育孩子的体验,查找我与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之处与不同所在,越读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越读越佩服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越读越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越读越感到我和女儿很幸运,因为在她还没有完全长大,在她还处于成长过程中接受生存能力训练的宝贵时期里,我们找到了一套可以参考学习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沙拉结合自身作为母亲的成长、转变经历,向所有的中国妈妈发出了劝告:不要做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不能做“孩奴”、“直升机父母”,不能对孩子施以“未富先娇、未贵先奢”的教育理念,切忌对孩子“即时满足”、“超量满足”、“超前满足”,以防把孩子培养成“草莓族”(外表光鲜,经不得挤压)、“啃老族”。她用大量的例证分析阐释爱孩子的四大误区,即: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知爱而不知教,过度抚养(关怀强迫、过度热心)。而这四大误区在中国,我们这些父母是条条中招,这是不争的事实。
沙拉一再强调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告诫我们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进而向我们推介犹太人的爱子秘籍: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和以色列的很多家族财富世代相传做比较,找出财富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是,犹太人更注重传承的是生存的技能和素质,是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而要做好这样的一种传承,沙拉通过在以色列改造自己的三个孩子的经验、努力和思考,为我们提出了“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大内涵和对应技巧,一是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是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三是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书中对这三大内涵、三大对应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具有很强的可学可比性,操作性、指导性也都很强。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产生迫不及待进行实施的.想法,也想将这些理念及做法推荐给家人、亲人。最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让爱人和女儿也抓紧来读一读这本书;随后是与环哲书店联系预定了五本,准备送给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帮助他们尽快优化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再有,就是赶紧写下这篇读书心得,推介给身边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及时发现这本书,以免使更多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再迷茫困惑,少走弯路,少留或不留遗憾。
能读到这本书,是我和女儿的幸运!这要感谢我的虫友——套格斯妹妹,是她的力荐与赠阅,使我对女儿的培育、对为人父母的感悟再一次豁然开朗,对生命的体验再一次得以成长和升华!
感恩生活,让我与你们相遇,遇到一位好友,遇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时接触这本书源于我初为人母。当其他妈妈都追逐于孩子的敏感期、如何读懂孩子等一类家庭心理健康书籍时,我则选择阅读如何培养孩子财商的书籍。书本的`作者沙拉,是一个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的犹太人后裔。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个中国人。1992年,中以建交,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了申请要回以色列,以了父亲心愿。这位有着犹太血统的犹太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她成为世界知名钻石公司的首席代表,还吸取了犹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她的两个儿子都在30岁以前就拥有了亿万资产,成为世界富豪。
当在当当网发现这本书时,它超高的评价以及购买度使我迫不及待的将它收入囊中。我们父母那一代的家长,重视的是智商。成绩就够了,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妈妈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心理,不会再像上一代的父母那样凡事都填鸭,学习是第一。本着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理念,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成长。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其实这样是挺好,说明中国的年轻妈妈们没有闭门造车,以迅猛的速度被西方教育理念影响着。在将近20年的转变中,妈妈们的心态发生的改变,但当把我们的中国孩子放到其他国家的孩子中去时,仍然是显得那么的柔弱。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当代的父母不敢放手,不够狠心。犹太人教育孩子之所以这么成功,我总结了几点:
1、孩子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很多中国妈妈认为孩子18岁前都和赚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在犹太家庭里,任何一个人都与赚钱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是他们拜金,而是他们认为学会了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在沙拉还没有回到以色列之前,她与她的三个孩子就同无数个中国家庭一样,吃饭、洗衣、整理书包都由沙拉一个人包干。当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以色列后,一切都发生的改变。受到犹太教育的影响,沙拉改变了,她的孩子们也改变了,家里从此没有任何免费的照顾和食物。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2、教育孩子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沙拉的家庭有偿制,她的三个孩子各有各的“生意经”。沙拉鼓励孩子用正当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即使是失败,也绝不担当孩子的保护伞。她认为,作为家长不过只是孩子的军师和拉拉队罢了。生活理想和责任感应该存在于每个孩子的心中,而不是由父母帮他们去谋划。
沙拉说:“与父母共同奋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能做好。有偿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强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中国的妈妈把帮孩子代劳任何事看做是一种爱。口里说着不能惯着孩子,手里却抓着孩子自己能背的书包,自己能穿得鞋子,自己能盛饭的碗。到底还是几十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犹太家庭里,当他能直立行走时,走路成了他自己的事,当他能识别货币时,家长便还是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在他们眼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比培养孩子弹琴、跳舞来得更实在,更重要。犹太教育不是虎爸虎妈的行为,只是他们特别狠心特别爱。
无论这本书是不是鸡汤,犹太人也是在上千年的危机磨练下成就的极致,无法复制,但有很多启迪。我认为开放教育计划,应先针对父母,赢得更多的支持和相关者,只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成就更多独立,有责任感的孩子。待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延续并磨练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昨天,我刚读完一本绘本《你很特别》。这本书讲的是木匠伊莱用木头做了许多小人,伊莱称他们为微美克人。微美克人天天只做同一件事,就是贴贴纸。金星星代表赞扬、夸赞,灰点点则代表批评。胖哥是一位经常被贴灰点点的微美克人,因此,他很苦恼。直到他遇到了伊莱,伊莱说“你不用去在意别人对你说了什么,相信自己,因为我爱你,你很特别。”顿时胖哥也觉得伊莱的话是对的,啪的一声,一个灰点点从胖哥身上掉了下来。
读完这本绘本让我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正如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表扬和批评,得到表扬之后不能骄傲,要继续保持。而得到批评后也不要灰心气馁,想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如果是,就用努力来弥补错误改正错误。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特别的。我长着一张圆润的脸,脸上嵌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梳着长长的辫子,戴着一副眼镜,并不显眼,但我性格活泼、开朗、向上,喜欢帮助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我喜欢手工制作、打乒乓球、画画。这星期六早上,我学画国画时,老师教我们画了一只美丽的佛手,别的同学都不感兴趣,而我却觉得它很美,我很喜欢。坚持打乒乓球已经三年了,虽然打乒乓球需要反复练同一个动作很枯燥,很多小朋友都打一半放弃了,但我认为打乒乓球能让我不那么烦躁,静下心来,又能保护视力,所以我会坚持打下去的。
这就是“你很特别”——一个普通又独一无二的我。
这本书其实是买给女儿的绘本,但共读后,女儿似懂非懂,我却感触颇多。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微美克人(一群小木头人)整天只做一件事:互相贴贴纸。他们每人都有一盒金星贴纸和一盒灰点贴纸。木质好、漆色好、漂亮的或有才能的被贴金星,反之则被贴灰点点。从中不得不感叹作者故事设计得精巧。这折射了现实中不论大人或小孩经常被贴标签,我们或多或少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书中的小胖哥是一个被人贴满灰点点的小木头人。因为灰点太多,他不敢出门。因为听多了别人的否定,他也认为自己不是个好木头人。从中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外界的评价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也许我们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当被冠以美名常常会沾沾自喜,自大得意。而饱受负面评价则会垂头丧气,甚至自卑自弃。尤其以父母给孩子贴标签为甚。想想我们做父母的经常拿孩子做对比,孩子优点往往被忽视,缺点却被放大。可能有些家长怕孩子骄傲,对孩子吝于称赞。而对他们的不足不是给予鼓舞而是斥责,以此施加压力,希望孩子进步。还有更甚的是用激将法,以强烈的对抗方式来刺激孩子上进。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往往造成孩子自我认知不足,孩子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够好,即使大了,还可能一直停留在父母的负面评价中。有些父母可能过分称赞孩子,这样的孩子虽然自信但可能变成自大自负。因为过度美化孩子也同样让孩子认知不足,容易自恃过高,目中无人。
我的小时候父母从没说过我特别,连得到的表扬都很少,可能上一辈的老人大都奉行谦虚的美德,很少夸孩子,可能唯恐孩子得了表扬尾巴翘上天。父母常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学习好自然会得宠些,不好的话,在家自然得低眉顺眼。随着成绩下降,父亲总说我学习浮躁,反应慢。这相当于紧箍咒,时不时提醒自己不够好,以致自己都会迷失,甚至怀疑自己笨,有些许自卑。哪怕自己考上大学甚至读研,自己还是嫌自己不够优秀,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可能童年遭受过多负面评价,以致自己为人母了,还没那么释然。正因为年少缺乏父母的肯定导致自我认知不够健康,现在我会有意的纠正自己。对孩子不贴标签,不拿她与别人比较,积极肯定她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让她自信地做自己。
最近孩子幼儿园老师和我反映孩子有点内向,不和不熟悉的孩子说话。我回来后跟老公说,认为孩子可能有问题,老公很纳闷,这怎么能是问题呢。孩子性格不同,有差异才是好事,难道外向就一定好吗,没必要都要求孩子外向。是啊,我觉得自己对于老师的反应过于紧张了。这根本不是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虽然她可能内向,但这不影响她身心发展。她在家是个活泼可爱又贴心,可能在学校那个氛围她没那么释放自己,只和熟悉的小朋友玩。这是可以理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全都一样,像刻磨具那样,而是允许多样化,鼓励发挥他们的个性,遵循他们各自的内在规律。
故事的最后小胖哥听了他的创造者伊莱的话,了解了自己的尊贵与独特。他想着伊莱的话是真的,身上的灰点掉了一个。正像伊莱说的“当你在乎贴纸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你越相信我的爱,就越不会在乎他们的贴纸。”这其实在向父母们说明:无条件得爱孩子,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这样他就不会在乎外界的评价,因为他有足够的爱作支撑,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强大的自愈力来对付外界的毁誉。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